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25)04-0174-07
以DeepSeek為代表的各類生成式人工智能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的重要賦能工具。高校思政課情境教學能夠促進學生深度思考、引發(fā)情感共鳴。近年來已受到高度關注,一些學者對人工智能賦能高校思政課情境教學模式進行了初步探索[1]。然而,人工智能賦能高校思政課情境教學的機制及路徑問題尚未探明,亟待深入研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面對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快速演進的新形勢,要充分發(fā)揮新型舉國體制優(yōu)勢,堅持自立自強,突出應用導向”2]。高校思政課教學應充分利用新興生成式人工智能提質增效,增強親和力和吸引力。為此,需要加快探索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高校思政課情境教學的重要理論問題,以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
一、高校思政課開展情境教學的理論依據與現(xiàn)實意蘊
情境認知(Situated cognition)理論強調,人們的智能行為產生于主體與環(huán)境之間的動態(tài)耦合[3]。促進學生深度學習,需要將課程知識學習與真實情境緊密聯(lián)系起來。高校思政課開展情境教學有
助于深化學生的思想認識,促進其自覺踐行正確的價值觀念。
(一)情境認知理論及其教學價值
人們的學習認知與其所處在的情境聯(lián)系密切。情境認知理論認為,情境能夠促進學習者有意義的學習,并且能夠幫助學習者在真實生活情境中應用知識[4]。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純粹抽象地學習理論知識,而是要結合實際情境,與外部世界聯(lián)系起來,持續(xù)進行探索、反饋與改進。學生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在設計合理、整體可控的環(huán)境中不斷訓練及發(fā)展技能[5]。在資源豐富且接近真實的學習情境中,學生可以根據預設教學目標及學習任務,自主探索重要的知識內容,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養(yǎng),為未來實踐做好準備。從教學過程看,情境認知和基于問題的學習具有一致的邏輯[6]。情境認知理論為教師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提供了理論遵循及行動指南,啟發(fā)教師應該結合社會情境及實際問題開展情境教學,將知識學習融人任務探索之中。
情境性、交互性與具身性是情境認知的核心特征,也是把握學生認知規(guī)律,開展情境教學的關鍵所在。首先,情境認知理論強調人的認知過程依賴主體所處的社會情境及實踐環(huán)境。人們認知受情境的深刻影響,并且情境本身可以作為認知活動的重要資源[7]。這意味著良好的學習情境能夠促進學生認知構建及執(zhí)行認知任務。在情境教學中,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科學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沉浸式體驗教學內容,更加高效地吸收理解課程知識,進而逐步形成可遷移的知識結構。其次,情境認知理論主張人的認知可以在多種形式交互活動中逐漸生成。人們的認知與互動過程緊密相連,如語音互動可助力學生取得語言表達方面的認知成就[8]。多種形式的交流互動有助于學生獲取重要信息,及時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困惑,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逐步建構更為完善的認知網絡。在情境教學中,恰當的師生交互或人機交互對于學生掌握課程知識、解決復雜認知問題、逐步提升相關技能,以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有重要意義。最后,情境認知理論注重人在學習過程中的全身心投入及主動參與。人們身體感覺及體驗對于概念形成和知識建構具有重要作用。人所處的外部情境對人的主觀體驗有重要影響。學生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全身心參與學習探索,有助于激發(fā)其學習積極性,增強其學習體驗。教師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境,能為學生提供深度參與模擬實踐的機會,有助于增進學生學習體驗,拓展認知深度。
(二)高校思政課開展情境教學的必要性
情境教學能夠創(chuàng)設逼真的認知任務情境,可加深學生對具體知識細節(jié)的理解,增強教學生動性和吸引力,提升學生學以致用、靈活遷移的能力。這是當前高校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中廣受關注的新模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0]。為此,思政課教師應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高校思政課肩負著明理、啟智、育德等方面的重要使命,不僅需要按照教學大綱系統(tǒng)性講授課程知識,還要推動學生深度理解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其實踐應用轉化的能力。在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過程中,情境教學模式有多重優(yōu)勢,值得高校思政課教師探索應用。首先,高校思政課情境教學能夠增進學生理解深度。高校思政課教學中所涉及的諸多理論知識,不少學生在中學階段已經有所涉獵。因此,在大學階段思政課教師應著重講深、講透相關道理。教師應創(chuàng)設與實際情況緊密聯(lián)系的教學情境,將課程知識與大學生學習成長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使得學生能夠增進理論學習的自覺性,加深對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認識。其次,高校思政課情境教學能夠借助立體化情境呈現(xiàn)的方式,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學生可感可知的具體文化內容。高校思政課教學中涉及較多專業(yè)性及高深性的理論知識,需要通過更加生動的教學情境及教學素材推動學科理論體系向學生學習體系轉化。再次,高校思政課情境教學可以通過多維度、多形式的交互激發(fā)學生思考,構建系統(tǒng)化的知識框架。學生深度參與特定的思政課教學情境,能夠助力其收獲個性化的學習感悟。最后,高校思政課情境教學還能提升學生對思政課教學內容的接納度及認同度。當學生參與教師預設的思政課教學情境時,能夠獲得深刻的學習體驗,增強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內心深處的共鳴,進而自覺地將課堂所學應用于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之中??傮w而言,情境教學模式具備促進理想信念及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深度入腦人心的優(yōu)勢,因此開展情境教學是高校思政課提質增效的迫切需要。
(三)高校思政課開展情境教學的關鍵要素
高校思政課教學要轉向與學生成長緊密相連的情境教學模式,關鍵在于將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教學任務等課程要素情境化,構建學生真心喜愛、具身參與的思政課堂。首先,創(chuàng)設恰當的教學情境是思政課開展情境教學的基礎條件。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專題選擇并創(chuàng)設合適的思政課教學情境。思政課教師應該在社會歷史情境中講深道理[11]。例如,在講解黨的重要會議知識時,可以搭建仿真的歷史會議場景,組織學生在仿真歷史會議場景中扮演特定人物角色。這種仿真情境實踐體驗能夠加深學生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重要觀點及歷史意義等方面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思政課教師還應該結合具體社會歷史情境,通過歷史與理論結合、理論與實際聯(lián)系的方式講深講透道理,加深學生對具體理論的理解及認同。其次,推動學生具身參與教學活動是思政課開展情境教學的本質要求。在高校思政課情境教學中,需要重視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預設的情境學習活動中“大思政課\"中的具身學習重視推動學生“置身事內”12]。思政課教師可根據具體專題教學任務選擇合適的具身體驗活動形式,并明確學生在情境教學中應該開展的活動及應完成的實踐任務,要讓學生在特定的主題情境中有所學習、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從而達成潛移默化鑄魂育人的目標。再次,加強主體交互關系是思政課開展情境教學的必然選擇。高校思政課需要加強師生之間主體交互,以滿足學生精神需求[13]。在高校思政課情境教學中,要重視師生之間的主體交互,引導學生更高質量地參與課堂學習,滿足學生情感需要,增強學生理論認同感。最后,在思政課教學中注重平等對話、深度交互,為學生提供和諧融洽的課堂交往場域,助力協(xié)作型學習共同體構建,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二、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高校思政課情境教學的作用機制
當前,高校思政課情境教學模式在改善教學內容抽象、教學方式單一和教學關系疏離等問題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教學觀念、教學資源、人力資源和資金等主客觀條件的限制,高校思政課情境教學模式推廣范圍受限。近年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生成教學內容、重塑教學場域及增強教學交互等方面展現(xiàn)出巨大潛能,能夠全方位賦能高校思政課情境教學。具體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通過賦能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強化人機交互體驗、推動教學模式變革以及促進學習共同體建設,顯著增強高校思政課情境教學的情境性、具身性和交互性,從而有效提升思政課的教學實效性。
(一)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
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通過教學情境設計優(yōu)化、教學情境多模態(tài)呈現(xiàn)、教學過程情境活動推進等途徑重塑教學情境。首先,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根據思政課教學專題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鏈,幫助學生更精準、高效、深入地理解相關思政內容。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還能協(xié)助教師快速構建模擬學習情境,提升教學效果[14]。過去,構建復雜的思政課教學情境鏈往往需要耗費教師大量的時間及精力。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助力下,高校思政課教師能夠高效地創(chuàng)設相關模擬教學情境。同時,通過合理設置教學情境鏈,促使學生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步深入地理解思政課情境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論感悟與價值認同。其次,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通過生成音頻、音樂、動畫、視頻等形式的思政課情境教學內容資源,助力立體化、形象化、生動化的思政課教學情境構建。生成式人工智能可整合多個智能體實現(xiàn)內容創(chuàng)生[15]。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夠創(chuàng)作多模態(tài)教學資源,可為高校思政課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推動具有真實感與沉浸感的思政敘事情境構建,為學生提供有利于聯(lián)結理論與現(xiàn)實的認知情境。最后,生成式人工智能還能夠實時為思政課教學情境構建提供動態(tài)支持,可以從數字化分析評價的角度拓展思政教育場景功能[6。高校思政課教師可以將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學助理與智慧教育教學平臺集成起來,對學生參與思政課情境學習的情況進行實時學情監(jiān)測及分析,為教師動態(tài)優(yōu)化思政課情境教學活動提供有益指引。
(二)生成式人工智能增強人機交互體驗
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夠在高校思政課情境教學中提供多種形式的深度交互,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體驗。首先,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扮演思政課導師的角色。教師可通過人工智能等技術創(chuàng)設“數字分身”,從而實現(xiàn)一對多的實時指導[17]。依托生成式人工智能定制教學智能體,在高校思政課情境教學中為學生答疑解惑,激發(fā)學生學習能動性,促進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內化。其次,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扮演思政課探索助手角色,輔助學生在思政課情境教學中查找重要信息,協(xié)助分析及處理問題,提升解決問題的效果。再次,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扮演思政課學習同伴的角色,可以與學生共同建構知識[18]。在學生學習思政課內容時,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夠協(xié)作探索知識,提供實時交互服務,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有助于促進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情感共鳴和思想認同。最后,生成式人工智能還可承擔指導學生自適應學習的職責。對于一些學習有困難或者偏離思政課情境學習的學生,生成式人工智能可提供實時反饋或改進建議,引導其回歸正確的學習軌道。
(三)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動教學模式變革
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夠推動高校思政課情境教學更加精準化、多樣化,驅動高校思政課情境教學模式智慧化升級。首先,在高校思政課情境教學中,不同學生學習進度及選擇的學習路徑有所差異。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夠根據每位學生的獨特需求和學習情況提供精準指導。生成式人工智能可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認識[19]。基于學生思政課學習數據,生成式人工智能可幫助教師更加全面準確地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精準識別學生思想困惑,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其次,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夠通過情感計算模型分析學生情感狀態(tài),加深對學生情感狀態(tài)及價值追求的理解,從而幫助教師設計更加巧妙的思政課情境,引發(fā)情感共鳴。生成式人工智能還可以根據學生差異化的情感需要,在思政課情境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價值引導與情感支持等方面的幫助。最后,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幫助教師創(chuàng)設豐富多元的思政課情境教學形式。多元教育智能體可以賦能人們創(chuàng)造更加多樣化的文化內容[20。教師在與生成式人工智能高效協(xié)同的情況下,可快速設計情境、小品、模擬實踐活動等多元思政課情境教學載體,滿足不同教學專題需要,助力教學效果提升。
(四)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學習共同體建設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賦能高校思政課情境教學過程中,可推動學生學習共同體的構建,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首先,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協(xié)助下,學生能夠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在學習共同體內的角色和任務,有助于學習共同體成員在思政課情境教學活動中高效合作。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促進教育中的人機深度交互,推動共同體雙向構建[21]。憑借這些技術的支持,學生們在思政課情境教學中能夠獲得更多的信息支持,進而形成更加高效科學的學習共同體。其次,在學生組隊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作為學習共同體有力的輔助工具,在真實的社會實踐情境中幫助團隊探究并解決實際問題。先進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夠高效聚合優(yōu)質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搭建不斷更新、持續(xù)擴容的“思政云端資源庫”,為建立起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共同體提供豐富的資源支撐。最后,生成式人工智能還能夠為學習共同體團隊交流合作提供有力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促進共同體成員跨文化理解交流[22],如通過文化資源整合功能幫助來自不同民族的學生所組成的學習共同體,增進中華民族文化共識,為學習共同體和諧發(fā)展提供思路啟發(fā),幫助學生在團隊合作學習過程中增強互信協(xié)作,助力學生協(xié)同解決思政課情境學習中的難題。
三、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高校思政課情境教學的可行路徑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迭代發(fā)展,為高校思政課的改革創(chuàng)新注人了重要動力。為提高高校思政課的育人實效,教師應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思政課情境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優(yōu)化教學情境,重視人機交互,構建智慧情境,并著力建設協(xié)作型學習共同體。
(一)優(yōu)化教學情境,推動教學場域深度重構
一是要組織高校思政課教師開展專門的思政課情境教學集體備課,共同研討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的具體專題情境教學實踐方案,共建共享相關情境教學資源。二是要充分整合多類型生成式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的思政課情境教學資源,并將智能化沉浸式教學資源與具體思政課情境實踐活動結合起來,讓思政課情境教學活起來、學生學習動起來。三是高校思政課教師應以具體教學目標為導向,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為參與思政課情境教學的學生提供實時反饋與激勵,并在整體把握學生學情的基礎上,針對性地優(yōu)化相應情境教學方案。四是重視高校思政課教學空間的數智化建設,有條件的高校應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虛擬現(xiàn)實、人機交互等數智技術對傳統(tǒng)教學空間進行升級改造,為高校思政課情境教學模式的建構提供良好堅實的硬件基礎。五是共建共享優(yōu)秀的高校思政課情境教學資源。例如,可通過多方協(xié)同創(chuàng)作以革命英雄、時代先鋒模范為原型的高校思政課情境教學劇本,以此來豐富思政課教學資源。
(二)重視人機交互,增強學生理解認同效果
在高校思政課情境教學活動中,應充分發(fā)揮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開展深度人機交互方面的優(yōu)勢。一是教師要根據具體的專題教學內容,精心設計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思政情境教學中扮演的具體角色,以助力學生在參與相關教學活動時獲得更為深刻的學習體驗。二是教師應引導學生善于在思政情境教學中運用生成式人工智能,開展協(xié)作探索任務,并以解決學習問題為導向,進行深度的人機對話。同時,鼓勵學生借助人機對話和智能分析服務,高效聯(lián)結與思政課理論知識相關的生活情境和文化語境,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實現(xiàn)課程知識與既有經驗的深度融合。三是教師應將生成式人工智能與思政課智能輔導系統(tǒng)整合,采用親和力強的語言風格,以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共鳴,確保他們在參與思政課情境教學活動時,能夠獲得更加專業(yè)、精準、個性化的指導。四是教師應充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多模態(tài)交互能力,根據不同的高校思政課情境教學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人機交互方式,使得高校思政課情境教學場景更加逼真、生動,從而提升學生情感體驗,增強其內心價值認同。
(三)構建智慧情境,提高教學模式育人實效
高校思政課教師在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情境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應以鑄魂育人為目標導向,打造智慧思政課情境。一是高校思政課教師應充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為情境教學提供精準指導,助力學生深人理解特定教學內容。學生在智能思政課教學助手的引導下,需對學習過程及成果進行系統(tǒng)總結與深刻反思,深人解讀思政課情境所蘊含的豐富內涵,通過理性認知深化自我反思,進而提升自我認知水平。二是教師應重視運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設計能夠促進學生具身體驗的學習活動,并在情境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例如,學生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輔助下代入特定角色身份,開展思政課情境教學探究活動,通過角色扮演、虛擬漫游、沉浸交互、任務推進等方式,獲得身臨其境的深刻體驗。三是教師要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動態(tài)識別學生對思政課教學內容及形式的需求,靈活設計具有適應性的高校思政課情境教學方案,激發(fā)學生具身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將理論認知轉化為價值認同,并將正確價值觀念付諸行動。
(四)助力共進共創(chuàng),建設協(xié)作型學習共同體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助力下,高校思政課情境教學還應加強協(xié)作型學習共同體的建設,推動學生在協(xié)作互助中逐步成長為時代新人。一是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引導學生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開展小組討論活動。應推動學生通過人機協(xié)作分析深化對復雜思政課情境問題的理解,在學習共同體知識共享與經驗交流的過程中悟透道理、厘清學理、領悟哲理。二是高校思政課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內外情境教學活動中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引導其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開展協(xié)作式知識建構活動。應鼓勵學習共同體將思政課所學知識與社會發(fā)展前沿結合起來,為中國式現(xiàn)代化建設貢獻青年智慧。三是高校思政課教師在情境教學活動中要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搭建高效的在線協(xié)作平臺,推動協(xié)作型學習共同體的交流協(xié)作、增強團結互信。教師應充分發(fā)揮情境育人作用,構建充滿活力的思政課學習共同體,促進學生之間協(xié)同共進。四是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借助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數智技術,在學習共同體交流平臺中集成虛擬教師助手,通過智能交互與精準化反饋,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專業(yè)化教學指導。
參考文獻:
[1]劉佳.人工智能技術條件下高校思政課情景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1(11):100-103.
[2]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堅持自立自強突出應用導向推動人工智能健康有序發(fā)展[N].人民日報,2025-04-27(1).
[3]Roth WM,JornetA.SituatedcognitionJ].WileyInterdisciplinaryReviews: CognitiveScience,2O13,4(5):463-478.
[4]ChoiJI,HannafinM.Situatedcognitionandlearningenvironments:roles,structures,andimplicationsfordesign[J].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1995,43(2):53-69.
[5]WoolleyNN,JarvisY.Situatedcognitionandcognitiveapprenticeship:amodelforteachingandlearningclinicalskilsintechnologically rich and authentic learning environment[J].Nurse Education Today,20o7,27(1):73-79.
[6]HungD.Situatedcognitionandproblem-basedlearning:Implicatiosforlearningandinstructionwith technologyJ].Jour-nal of Interactive Learning Research,2002,13(4):393-414.
[7]SeminGR,SmithER.Interfacesofsocialpsychologywith situatedandembodiedcognition[J].CognitiveSystemsRe-search,2002,3(3):385-396.
[8]Wortham S.Interactionally situated cognition:aclassroom example[J].Cognitive Science,20o1,25(1):37-66.
[9]DaRoldF.Defining embodiedcognition:The problemofsituatednes[J].NewIdeas inPsychology,2018,51(1):9-14.
[10]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人民日報,2022-04-26(1).
[11]何畏.在科學分析世情國情黨情民情基礎上,把高校思政課講深講透講活[J].思想理論教育導刑,2024(7):92-100.
[12]黃東.“法治大思政課”如何講深講透講活——以“和立方”“背包法官”的課程化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25(4):103-108.
[13]閆方潔,郝敏.優(yōu)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效供給論析——基于新時代大學生精神需求的分析[J].思想理論教育,2023(7): 73-78.
[14]繆靜敏,沈苑,汪瓊.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改變教學?——來自高校教師的實踐敘事[J].中國遠程教育,2025,45(5):75-91.
[15]閆寒冰,楊淑婷,余淑珍,等.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沉浸式學習:機理、模式與應用[J].電化教育研究,2025,46(2): 64-71.
[16]程瓊,劉宏達.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思想政治教育場景構建及其風險防范[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4(8) : 87-95.
[17]田永靜,李瀟涵.數智技術賦能“大思政課”實踐教學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24(6):114-119.
[18]劉永貴,畦雨婷.從支持工具到學習主體:“GenAI-學習者”協(xié)作學習系統(tǒng)的模型構建與促進策略[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25,35(4):53-61.
[19]溫旭.新質態(tài)與新境遇: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思想政治理論課內涵式發(fā)展論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5(2):94-101.
[20]顧小清,郝祥軍,悟空的毫毛:正在重塑學習技術系統(tǒng)的多智能體[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5,43(5):16-29.
[21]孫立會,沈萬里.論生成式人工智能之于教育的命運共同體[J].電化教育研究,2024,45(2):20-26.
[22]肖韶峰,李澤浩,高娟,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影響[J].民族學刊,2025,16(4):1-9,145.
The mechanism and path of empowering situation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with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ANG Yuxi', QI Yu2 , PU Qingping2 (1.School of Marxism,Shenzhen UniversityShenzhen518060,P. R. China; 2.School ofMarxism,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4, P. R. China)
Abstract: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brings important opportunities for thereformand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universities.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is rooted in the theory of situational cognition,emphasizing the situational,embodied,and interactive nature of learning. It has important value in enhancing teaching afinity, promoting deep thinking, and emotional resonance.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an empower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hrough four mechanisms: optimizing the creation of teaching contexts,enhancing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experiences,promoting teaching mode changes,and ass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communities.It effectively reshapes the teaching scenarios,experiential environments,and interactive contex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In order to better utilize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empower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it is necessry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situation and promotethe deep re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field,emphasiz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and enhance students’understanding and identification,build inteligent scenarios to improve the effctiveness of teaching models in nurturing students,and assist inco-creating and build a collaborative learning community.
Key words: intelligent era; generative AI;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situational teaching
(責任編輯 梁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