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以閱讀文本為載體,不僅能幫助學生與作者和周圍的世界產生關聯,從中獲取信息、積累知識,而且能夠促進學生建構意義、引發(fā)個性化思考、解決真實問題,從而提升思維品質1]。但是,當前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普遍存在問題設計淺層化、可視化工具應用缺失、對學生自主建構語篇意義不夠重視等現象。
思維可視化是指以圖示或圖示組合的方式,把原本不可見的思維結構、思考路徑及方法呈現出來,使其清晰可見的過程[2],其主要目標是運用特定的思維策略與思維過程幫助學生建構更深層次理解,增強學生的參與度和自主性[3]。將思維可視化策略運用到英語學科教學中,有助于解決上述問題?;谶@樣的認識,筆者在楊宇學提出的4C審美閱讀教學模式(強調基于“Connect—Construct—Challenge—Create\"教學實踐框架,設計“聯想—建構—批判—創(chuàng)新\"系列閱讀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4])的基礎上,建構了思維可視化視域下的高中英語5C閱讀教學模式,旨在幫助學生優(yōu)化知識呈現方式,提升閱讀能力,發(fā)展思維品質。其中的5C即
Connection、Construction、Contemplation、Consolidation、Creation五個英文字母的首字母,分別指向在閱讀教學中的關聯語篇話題、建構知識框架、挖掘主題意義、落實新知鞏固、實現創(chuàng)造生成等五大環(huán)節(jié)。下面以譯林版普通高中教科書《英語》選擇性必修四Unit3Careers and skills中Read-ing板塊閱讀語篇“WorktoLive,LivetoWork\"的教學為例,具體闡述思維可視化視域下高中英語5C閱讀教學模式的設計理路。
在開始本節(jié)課的教學前,筆者首先從What、Why、How三個方面對語篇的主題、內容、文體結構、語言特點等展開分析。在What方面,該語篇主題語境是“人與社會”,論述了工作除了能讓人經濟獨立之外,還可以幫助人們實現夢想、提升個人技能,為社會貢獻價值,鼓勵學生用奮斗創(chuàng)造人生價值。在Why方面,該語篇通過對人們工作原因的細致分析,幫助學生理解不同職業(yè)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塑造勤懇敬業(yè)的品格,弘揚中華民族的勤勞美德。在How方面,該語篇是議論文,結構嚴謹,條理清晰,邏輯縝密,語言精練。第一段通過提出問題和使用話語標記語however的方式引出中心論點———謀生不是我們工作的唯一原因;第二段到第四段是主體部分,均由段落主題句引領,從三個方面分析了我們?yōu)槭裁匆ぷ?最后一段自然歸納出我們工作不僅是為了個人利益,還為了社會福祉。該語篇中作者運用大量與“工作\"相關的詞匯,如advance、passon、endeavor等,幫助學生感知工作的意義,同時,巧妙運用多種話語標記語,如使用for example用于舉例說明、使用moreover用于增加信息等,從而使行文富有邏輯,連貫自然。
基于對語篇的分析,筆者設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By the end of the class, the 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① summarize the reasons why people need to work through locating topic sentences in each paragraph; ② use discourse markers to express ideas logically; ③ give some advice to people around them who have problems with working and living; ④ promote the virtue of hard work via discussing semantic meaning of the text.
一、Connection環(huán)節(jié):關聯語篇話題
在Connection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通過視頻、音頻、圖片等方式關聯語篇話題,組織學生開展觀察、推斷和梳理等活動,激活學生與話題相關的背景知識,幫助學生初步建立文我關聯,為高階思維訓練作鋪墊。
教師可以播放關于職業(yè)的視頻“BeWhat You Wanna Be”,然后提出“There are many jobs in the society. For example, teacher, doctor, actor, postman, policeman .. What do you want to be? And why?\"這一問題,引發(fā)學生討論。
【設計意圖】該環(huán)節(jié)通過展示與話題相關的視頻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代入角色,初步思考將來想從事的工作以及背后的原因。
二、Construction環(huán)節(jié):建構知識框架
在Construction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語篇類型,“把握不同語篇的特定結構、文體特征和表達方式”5],通過理解、分析和推斷語篇信息,建構語篇結構圖。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呈現可視化思維路徑,幫助學生建構知識框架,引導學生達到能“梳理、概括信息,建構新概念”的思維品質目標。
教師可邀請學生帶著問題\"What is the genre of the text?”閱讀課文,辨識語篇類型,然后呈現語篇結構圖(如圖1所示,斜體部分為需要學生填人的內容,下同),并以“What are the basic ele-mentsofanargumentativeessay?”追問,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并完成語篇結構圖。
【設計意圖】該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關注語篇的文體特征,探討議論文的組成部分,建構議論文知識框架,同時通過繪制思維圖示,幫助學生形成結構化知識,初步建構起人們參加工作的不同維度的原因。
三、Contemplation環(huán)節(jié):挖掘主題意義
在Contemplation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語篇進行細致的分析,研究詞句之間的關系、段落間的邏輯聯系[7],挖掘語篇承載的主題意義。教師可以讓學生回答具有層次性和關聯性的問題序列,與學生共建基于主題意義的思維圖示,幫助其厘清知識框架中各環(huán)節(jié)之間的深層關系,從而實現深度閱讀。
(一)關注寫作意圖,尋找中心論點
教師可以讓學生細讀語篇第一段,并呈現第一段的結構圖(如圖2所示)。學生閱讀完成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重點關注本段首句中提出的“Do you work to live or live to work?”這一問題,引導學生有意注意這一問題和主題的關聯性。緊接著,教師可以以“What shouldwedo beforewe work?\"追問,引導學生有效輸出教育的重要性。然后,教師可以通過“What is the function ofthe last sentence?\"這一問題,引導學生關注本段的話語標記語however在傳遞語篇信息方面的功能,進而尋找語篇的中心論點。最后,師生可以共同完成第一段的結構圖。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語篇首句中的問句引導學生關注作者的寫作意圖,通過問題鏈啟發(fā)學生思考教育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通過話語標記語來找出中心論點的能力,為學生后續(xù)自已設計第二段的思維導圖搭建腳手架。
(二)關聯現實生活,實現深度理解
語篇第二段通過引用HenryDavidThoreau的名言和講述航天員楊利偉的圓夢事例論述工 作對實現個人價值的重要性。教師可以讓學生細讀第二段后,用英文解釋advance和endeavor 兩個主題詞匯,并用這兩個詞匯描述自己或身邊人經過努力獲得成功的故事。接著,教師可以 引導學生關注并模仿語篇中“Yang Liwei,for example,driven by his passion for flying,became a pilot and then China's first astronaut in space.\"這一例句,讓學生以\"(Tu Youyou,Pan Zhanle,our classteacher.),for example, driven by__for__,-became_ and then_.\"這一句型進行 創(chuàng)作。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繪制出該段的思維導圖,幫助其深度理解語篇 主題。
【設計意圖】教師將特定主題與現實生活建立密切關聯,通過讓學生解釋主題詞匯和運用主題詞匯講述自已或身邊人的故事,關注語言的表意功能,深化學生對主題的理解和認識,建構和完善新的知識結構,從而將優(yōu)秀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堅定文化自信,培養(yǎng)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能力。
(三)利用遞進式問題鏈,挖掘主題意義
教師可以設計有層次性和關聯性的問題組成問題鏈,引導學生細讀語篇第三段,讓學生通過回答遞進式問題鏈( [Q1~Q5) 有機串聯起本段的主旨大意。
Q1:What else should we do in our positions besides having passion? Q2:Why does the author mention different“positions” in Paragraph 3? Q3:What is the function of making a comparison here? Q4: What new jobs will emerge in the near future? Q5: What should we do in face of these new jobs? Why?
通過Q1,教師可以使學生了解工作不僅需要passion,進而認識到培養(yǎng)技能對勝任工作崗位的重要性;通過Q2和Q3,教師可以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對比20年前和如今人類工作崗位的變化;通過Q4,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探討未來可能出現的新興職業(yè),此時教師可以適時播放事先準備好的視頻補充介紹相關新興職業(yè)知識;通過Q5,教師可以引發(fā)學生表達對新興職業(yè)的看法。
【設計意圖】教師基于語篇主題意義,設置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鏈,使教學內容問題化,啟發(fā)學生思考。學生通過比較職業(yè)差距、猜測新興職業(yè)內容、創(chuàng)造性表達個人觀點,意識到獲得新技能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對發(fā)展職業(yè)生涯和增加工作成就感的重要性。
(四)通過操作性問題,落實學科育人
教師可以通過問題“Do we only work for our goals,our dreams and our personal growth?”自然地引出語篇第四段的過渡句,引導學生閱讀第四段,使學生領會工作對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并要求學生思考明喻修辭手法在該段中的作用。隨后,教師可以因勢利導,讓學生關注句間聯系和話語標記語(moreover,for example,in this way),并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問題“What should we do toensure society functions properly?”,引導學生深度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如“have no prejudiceagainst jobs”“step out of our comfort zone”\"commit ourselves to working\"等。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探討\"時代楷模\"張桂梅的故事,落實學科育人,使學生內化奮斗的力量。
【設計意圖】首先,教師通過提問引出過渡句,引導學生領會工作對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并讓學生通過觀察辨認出明喻這一修辭手法,分析其對作者表情達意的重要性。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關注該段的話語標記語在整合語篇邏輯上的作用,并通過問題啟思,讓學生繼續(xù)探討社會正常運轉的方式,實現事實性問題向操作性問題的轉換。最后,師生共同探討張桂梅的故事,既將語篇與學生生活有機結合,又實現了學科育人的價值。
(五)結合金字塔圖,培養(yǎng)厚生精神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語篇最后一段,并呈現馬斯洛需求理論中的金字塔圖,讓學生結合語篇內容填寫“工作的意義\"金字塔圖(如圖3所示),從而培養(yǎng)其努力工作為社會謀福祉的厚生精神。
【設計意圖】教師利用金字塔圖呈現可視化思維圖示,為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思考所學知識與馬斯洛需求理論之間的關聯,充分調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能力,讓學生通過對比、分析等思維活動,體會努力工作對實現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重要性,為未來走向工作崗位、傳承厚生精神作準備。
四、Consolidation環(huán)節(jié):落實新知鞏固
在Consolidation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結合所學情境設計相應的語言教學活動,通過語法填空、概要寫作、繪制思維導圖等方式,落實新知鞏固,夯實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讓學生準確理解并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自覺關注這些思辨能力要素[8]。
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書面表達概述該語篇內容(要求使用課堂上所學的話語標記語以及與工作有關的主題詞匯)。
【設計意圖】該環(huán)節(jié)運用教材提供的主題語境,幫助學生深度加工與工作有關的信息,完成新知復現,為后續(xù)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提供語言和情境支架。
五、Creation環(huán)節(jié):實現創(chuàng)造生成
在Creation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以提升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為目標,設計創(chuàng)造性表達活動,并從語言使用的角度出發(fā),鼓勵學生從多個視角認識世界,讓學生能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自己觀點,具備多元思維的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9],從而在實踐中學會用所學知識回答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實現創(chuàng)造生成。
教師可以先錄制學生身邊的人(如校內剛人職的教師)遭遇工作煩惱的視頻,組織學生在課堂上觀看,讓學生了解其遇到的問題,鼓勵學生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并通過小組活動表達相關建議,從而實現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運用所學知識的目標。
評價活動本身也是學習活動,鑲嵌于教育教學和學習任務中[10]。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建評價量表(如表1所示),從“內容”“語言和結構”“小組活動中的表現\"等方面對學生的生成效果進行評價,幫助學生提升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設計意圖】該環(huán)節(jié)體現了思維型課堂“雙主體”的師生關系]。教師先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學生觀看關于身邊的人遭遇工作煩惱的視頻,讓學生分析問題并結合所學給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實現創(chuàng)造生成。師生共建評價量表,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成為具有自我監(jiān)控、自我評估和自主學習的可見學習者[12],也可以幫助教師走進學生視角,調整教學,成為促進學生終身發(fā)展的教學者和伴學者。
綜上所述,思維可視化視域下的高中英語5C閱讀教學模式注重促使學生與語篇建立聯系(Connection),幫助學生建構知識框架(Construction),推動學生深度挖掘主題意義(Contempla-tion),助力學生及時鞏固新知(Consolidation)和實現創(chuàng)造生成(Creation),從而使學生在\"用英語做事情\"的過程中提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吳金龍,黃遠振.高中英語因讀成思的閱讀教學實踐:以“ToClone orNottoClone”為例[J].教學月刊·中學版(外語教學),2024(7/8):67-72.
[2]劉濯源.思維可視化:減負增效的新支點[J].中小學管理,2014(6):10-13.
[3]RITCHHARTR, CHURCHM,MORRISON K.Making Thinking Visible: How to Promote Engagement, Understanding and Independence for All Learners[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A Wiley Imprint, 2011:18-19.
[4]楊宇學.4C模式下的高中英語審美閱讀教學設計與實踐[J].基礎外語教育,2019(12):58-64.
[5][6][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7,6,6.
[7]盧學森.從語篇閱讀的廣度與深度發(fā)展思維的深刻性[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2(3):36-40.
[8]孫有中.思辨英語教學原則[J].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文雙學刊),2019(6):825-837.
[10]郭寶仙.英語“教—學—評”一體化:內涵、分析框架與實現路徑[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4(2):2-7.
[11]林崇德,胡衛(wèi)平.思維型課堂教學的理論與實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9-36.
[12]聶鑫琳.思維可視化指向下的英語閱讀教學活動設計[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3(3):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