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分析了賈平凹小說《土門》的陜西方言的翻譯難題,依據(jù)其語法功能,將小說中的方言分為動詞、副詞及形容詞三類,借鑒翻譯傳播學6W模式,結合語際轉換角度,分析翻譯案例,探討直譯與意譯在陜西方言英譯中的應用與效果,以促進當代陜西文學在國際舞臺上的傳播。
[關鍵詞] 陜西方言" 翻譯傳播學" 6W模式" 《土門》
[中圖分類號] I10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7-2881(2025)12-0031-04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傳播語言,一定意義上就是傳播文化。翻譯,是語際轉換的過程。傳播學認為,翻譯本質(zhì)見之于符號互動,涉及意義的編碼和解碼,因而翻譯利于信息交換,利于各國文化相互理解[1]。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但當今世界局面激蕩多變,在全球范圍內(nèi)推廣中華文化變得重要且急切。傳播陜西方言對于展示漢語多樣性和推廣陜西文化至關重要。本文以翻譯傳播學和陜西方言英譯為研究對象,以賈平凹的《土門》為例,從翻譯傳播學角度探討陜西方言的英譯策略。
一、陜西方言英譯與傳播
陜西方言以其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而獨樹一幟,探究其翻譯難題、傳播其蘊含的語義與文化精髓,對于彰顯漢語的多樣性和促進跨文化理解至關重要。因此,英譯方言應超越字面層次的表象理解,努力傳達其獨特的語言魅力和文化豐富性,從而促進目標語讀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國語言。
二、賈平凹作品的陜西方言英譯研究
作為特殊的語言表達形式,方言一般可以分為地域方言和社會方言兩大類[2]。相較于其他地區(qū),陜西作家傾向于用本土地域方言敘述故事,刻畫鮮明的陜西人物形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賈平凹的《浮躁》和《廢都》。葛浩文曾將《浮躁》翻譯成英文并出版,其譯本被稱贊“凸現(xiàn)了這部小說很強的情節(jié)線索和地方色彩”[3]。然而,只有譯者知道翻譯背后的艱辛,葛浩文也曾直言在翻譯賈平凹的《浮躁》時,碰到看不懂的陜西方言土話,時常感到頭疼,雖然不厭其煩地向作者多次請教,再按照個人的理解將其譯出,然而方言部分的譯文傳神度未能被完全表現(xiàn)出來,這是一大遺憾。所以如何更好地翻譯陜西方言的“精氣神”就成了陜西文學走出國門、傳播海外亟須解決的問題。
據(jù)統(tǒng)計,中國知網(wǎng)數(shù)據(jù)庫中收錄了較多對賈平凹作品的英譯研究文獻,但針對其作品中的陜西方言翻譯的研究文獻較為有限。其中,胡宗鋒從方言理解角度分析《雞窩洼人家》的英譯文中的錯譯、誤譯和漏譯現(xiàn)象,首次提出英譯陜西文學時,譯者正確理解方言意義的重要性[4]。宋丹從關聯(lián)理論視角分析《浮躁》《雞窩洼的人家》和《天狗》中的方言翻譯,認為譯文必須體現(xiàn)原作關聯(lián)性[5]。杜夢琦運用勒菲弗爾的三要素操控理論,分析《浮躁》的英譯本,研究習語和方言英譯難題[6]。邵霞用描述性研究方法,研究《廢都》中的方言翻譯方法[7]??傮w上,現(xiàn)有學者對賈平凹的方言翻譯研究大多局限于個別代表作品,對其余作品涉獵較少;而且現(xiàn)有研究的理論視角囿于翻譯學領域,未能結合其他相關學科理論形成跨學科交叉研究范式去綜合研究方言翻譯難題。實際上,方言翻譯難題直接影響到陜西文學的傳播。所以,結合傳播學知識研究賈平凹作品的方言翻譯問題,能改變陜西文學翻譯現(xiàn)狀,促進陜西文化從“走出去”到“融進去”。
1.翻譯傳播學
翻譯傳播學是一門新興交叉學科,研究總結翻譯跨語言傳播的本質(zhì)與規(guī)律,探索克服傳播障礙,有利于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
自19世紀起,已有學者認為“翻譯”和“傳播學”間具有交叉研究的價值。呂俊認為翻譯乃跨文化信息交互之活動,其核心在于傳播本質(zhì)的實現(xiàn)[8];孟偉根描述了翻譯傳播的基本模式[9];張生祥認為翻譯傳播學是翻譯學科系統(tǒng)化發(fā)展的學科成果,為建構翻譯學科拓展了新穎探索范式[10];謝柯、廖雪汝促進了該學科基本理論框架的形成[11];葉會、馬蕭參照馬萊茲克系統(tǒng)模式,構建了中國文化對外譯介翻譯傳播學模式[12];尹飛舟、余承法基于拉斯韋爾的5W模式,構建翻譯傳播6W新框架,強調(diào)語際轉換作為核心環(huán)節(jié),其重要性足以獨立成為翻譯傳播學基礎研究內(nèi)容之一[13]。
拉斯韋爾根據(jù)傳播鏈,即“主體(Who)—信息(Says What)—媒介(In Which Channel)—受體(To Whom)—效果(With What Effect)”,提出了經(jīng)典的5W傳播模式。翻譯傳播學在此基礎上增加“誰譯”(Who Translates)要素,形成6W模式[13],由此凸顯翻譯特有的語際轉換環(huán)節(jié),即“譯者”,完善了翻譯傳播學的研究框架。
翻譯傳播的6W模式中,效果為終極目的,主體、譯者、媒介、受體構成傳播鏈:主體發(fā)信,譯者翻譯,媒介傳輸,受體接收。其中譯者與原語信息和譯語信息要素間的協(xié)調(diào)互動是翻譯傳播學的關鍵,也是優(yōu)化傳播效果的基本路徑。也就是說,研究譯者為實現(xiàn)語際轉換所使用的翻譯策略,對實現(xiàn)文化交流效果和提升翻譯傳播學研究價值,都大有裨益。然而,筆者以“翻譯傳播學”為主題在中國知網(wǎng)上檢索相關文獻,發(fā)現(xiàn)與之相關的代表文獻都是基于理論研究,并且缺乏分析譯者的翻譯策略的實例研究,因而在翻譯策略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探索價值。基于此,本研究運用案例分析法,結合陜西文學英譯文本開展英譯研究,以期提升翻譯傳播學的學術價值,豐富翻譯傳播學的研究理論。
2.《土門》中的方言英譯
《土門》是賈平凹的第5部被翻譯成英文作品,本書以女主人公梅梅的視角為敘事角度進行敘述,講述了西京城鄉(xiāng)接合處的“仁厚村”抵抗房地產(chǎn)公司的拆遷,但最終仍難逃脫拆遷命運的故事。2017年11月,《土門》英譯本The Earthen Gate由胡宗鋒和賀龍平、羅賓·吉爾班克聯(lián)手完成,成為一本向外講述“陜西故事”的書。
本文分析《土門》中具有代表性的陜西方言詞匯,并根據(jù)其語法功能將其分為動詞、副詞和形容詞三類,方言釋義參照《陜西方言大詞典》。此外,因《土門》的故事情節(jié)涉及較多生活情景,使得該作品的方言詞涵蓋范圍較廣且種類較繁,本文僅選取具有代表性的陜西方言詞進行說明。
2.1動詞方言
陜西動詞方言一詞多音,這也使得陜西方言在表達上更加生動形象、細膩委婉,能夠反映當?shù)厝说纳盍晳T和思想觀念。
例1:我不省爺爺?shù)脑?,也伸手去火盆里抓明炭?/p>
譯文:Unable to understand what he meant, I followed suit and reached out a hand to catch a red hot cinder.
分析:原文里的“省”是個多音字,分為“shěng”和“xǐng”兩種發(fā)音。讀“shěng”時有“地方行政區(qū)域;節(jié)約節(jié)儉;減免”等意思。反之,讀“xǐng”時常見的意思是“醒悟;審視自我”。結合上下文語境判斷,原文中的“省”應念“xǐng”。賈平凹(信息傳播主體)巧用“省”字將其與同音同義的“醒”字相關聯(lián),表達“明白清楚,理解了然”(原語信息)的意思。譯者在準確理解原文“省”字含義的基礎上,通過直譯的翻譯方法,直接明了地將其譯為understand(譯語信息),使原文的信息發(fā)生了從原語到譯語的語際轉化,易于目的語讀者(受體)接收理解原語信息,既達到了翻譯傳播訊息的目的,也實現(xiàn)了語言文化交流的目的。
例2:我看見巷頭院墻下圪蹴著一群人,有老的,有少的。
譯文:I caught sight of a herd of people squatting down below the courtyard wall at the entrance to the lane.
分析:“圪蹴”兩字可以拆開分析。“圪”(gē)是口語里的助詞,無意義?!磅怼笔莻€多音字,念作“cù”時,意思是“踢;踏”;“蹴”在陜西方言中和“圪”字連用時讀“jiù”,表示“蹲下休息”(原語信息)的意思,側面表現(xiàn)出陜西人隨性淳樸、灑脫豪爽的性格。目的語中的squat down短語正好與“蹲下”詞意對等,有表達“隨意蹲下歇息”的含義,因此譯者采用直譯的翻譯方法,將“圪蹴”翻譯為squat down(譯語信息),使譯文更易于被目的語讀者(受體)接受,達到了傳播方言、交流文化的目的。
2.2副詞方言
副詞非常靈活,可修飾動詞、形容詞、其他副詞甚至整個句子,進而形成強調(diào)或夸張的效果,使得方言富有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
例3:他弓著腰向我們吼,唾沫飛濺,眼珠瓷光地像兩顆銅鈴。
譯文:He roared at us with his waist bent, his slobber flying and his eyeballs bulging out as glossy as two bronze bells.
分析:“瓷光”的本意是指瓷器釉面上的光澤感,陜西方言中“瓷光”的意思是“亮晶閃光”。聯(lián)系被修飾的名詞“眼珠”,可推測出此處“瓷光”的意思更貼近于“發(fā)光閃亮”(原語信息)。另外,原文中有一處明喻,將“眼珠”比喻為“銅鈴”,因而譯者采用直譯的翻譯方法,結合明喻的固定表達句式,將“瓷光地”譯為as glossy as(譯語信息),如此準確又生動地表達了原語信息的含義,方便讀者(受體)理解原文含義,達到了傳輸信息的目的。
例4:我拿走了衣服,老冉還瓷瓷地站在那里。
譯文:I flicked my blouse to one side and he still stood there frozen.
分析:除了上一個例子外,“瓷”在陜西方言中還有“呆木癡傻”的意思。賈平凹(信息傳播主體)用疊詞“瓷瓷”修辭小說人物“老冉”,表達了老冉“呆住僵硬”(原語訊息)的狀態(tài)。譯者使用意譯的翻譯方法,將其譯為frozen(譯語信息),更深層地顯化突出了老冉“呆住”的模樣,使得老冉這一人物形象躍然紙上,給目的語讀者(受體)留下了深刻印象,方便讀者理解后續(xù)故事情節(jié),既巧妙地達到了構建立體小說人物形象的目的,又實現(xiàn)了讀者易于接收原語信息內(nèi)容的目的。
2.3形容詞方言
形容詞方言往往帶有豐富的感情色彩,傳達出說話人的情感態(tài)度和主觀評價,使語言表達更加生動、人物形象更加立體。
例5:她領回了一只眉眼可親的白狗。
譯文:She’s brought back a white dog, a very charming beast.
分析:倒句中“眉眼可親”是個主謂結構的四字詞語,修飾名詞“白狗”。在陜西方言中,“眉眼”(讀作mí niǎn)二字不僅僅指人的眉毛和眼睛,更多表達的是“樣貌長相”的意思。“可親”的“可”是副詞,強調(diào)程度很深,“親”指“漂亮迷人”。綜合理解,“眉眼可親”是指“樣貌特別漂亮迷人”(原語信息)。為使譯文句子結構簡潔清晰,更符合目的語讀者閱讀習慣和語言風格,譯者省譯了“眉眼”,采用直譯的翻譯方法將其譯為“very charming”(譯語信息),傳播了主要的原語信息,方便目的語讀者(受體)理解,達到了促進方言文化傳播的目的。
3.陜西方言英譯策略總結
陜西方言發(fā)音特殊,用詞獨特,具有濃厚的地域色彩和人文特點。上文所舉例子展現(xiàn)了典型的陜西方言英譯難點,包括一字多音、比喻修辭、疊詞修辭、四字詞語等。與翻譯非方言文本不同,翻譯方言文本時,譯者更要考慮到原文作者賦予原文的方言文化差異,以及這種文化差異對目的語讀者理解譯文產(chǎn)生的不利影響。因而為了減少不利影響以及更好地傳播方言文化,譯者需要參考6W翻譯傳播學模式,從源頭,即原文作者角度,考慮如何準確且合理分析方言含義,這是翻譯方言文本的第一步。如有必要,譯者參考與查閱專業(yè)性強且覆蓋面廣的方言詞典更能受益良多。譯者需靈活選用直譯、意譯策略,以增強原文、譯文、目的語讀者之間的信息傳播效果,同時考慮譯文的信息傳達度和文化的適應性,達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三、結語
陜西方言獨具地域特色且內(nèi)涵豐富,英譯陜西方言、傳播陜西文化任重道遠。本研究基于陜西方言英譯和翻譯傳播學研究現(xiàn)狀,參照翻譯傳播學中的6W模式,分析了直譯和意譯解決《土門》中陜西方言翻譯難題的過程,是對陜西方言英譯的突破與嘗試,為解決陜西方言英譯難題提供了新思路。
參考文獻
[1] 麻爭旗.翻譯與跨文化傳播[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6).
[2] 袁毅.文學方言的語用功能及其翻譯策略[J].陜西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
[3] 喬艷.論賈平凹作品的國外譯介與傳播——兼論陜西文學“走出去”的現(xiàn)狀與問題[J].小說評論,2014(1).
[4] 胡宗鋒.試論文學翻譯中的方言理解與翻譯——讀賈平凹中篇小說《雞窩洼人家》英譯文[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3).
[5] 宋丹.關聯(lián)理論對方言翻譯的解釋力——以賈平凹三篇小說中的方言翻譯為例[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4.
[6] 杜夢琦.從操控理論看賈平凹《浮躁》的英譯本[D].北京:北京外國語大學,2016.
[7] 邵霞.賈平凹長篇小說的民俗英譯研究[J].商洛學院學報,2017(3).
[8] 呂俊.翻譯學——傳播學的一個特殊領域[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7(2).
[9] 孟偉根.關于建立翻譯傳播學理論的構想[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4(2).
[10] 張生祥.翻譯傳播學:理論建構與學科空間[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13(1).
[11] 謝柯,廖雪汝.“翻譯傳播學”的名與實[J].上海翻譯,2016(1).
[12] 葉會,馬蕭.中國文化外譯的翻譯傳播學模式[J].湖北社會科學,2020(2).
[13] 尹飛舟,余承法.翻譯傳播學論綱[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5).
(特約編輯 紀" 飛)
作者簡介:屈靜茹,西安翻譯學院英文學院,研究方向為翻譯實踐。
基金項目:本論文由西安翻譯學院科研項目“翻譯傳播學視角下陜西方言英譯分析”資助,項目編號:23B40;本論文為2022年度
陜西高校青年創(chuàng)新團隊“中華優(yōu)秀文化翻譯與國際傳播創(chuàng)新團隊”的階段性成果,團隊編號:22QNCXTD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