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也是豐富想象力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的教育,能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fā)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是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yǎng)。中小學要更加重視美育工作,要重點以音樂教育特別是合唱為抓手,推進全員美育工作。
合唱極富和諧和統(tǒng)一的特點,它最容易表達人的細膩情感及作品豐富的思想內涵,所產(chǎn)生的藝術感染力是其他任何藝術形式無法比擬的。同時,合唱又是歌唱的高級形式,加強合唱教學是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綜合音樂素養(yǎng)的最佳途徑。初中階段要重視并著力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體驗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xiàn)力,培養(yǎng)集體意識及合作能力,積累與他人合作演唱的經(jīng)驗。音樂課程的校本化不僅僅是對中學音樂課程的豐富與補充,更重要的是對中學音樂課程的發(fā)展。在音樂學科校本課程研發(fā)與實踐的路上,學生通過合唱完善了人格,提升了綜合素質,愛上了合唱藝術,享受了和聲之美。
普通學校的音樂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大眾化音樂教育,教育目的是滿足大多數(shù)學生對音樂的教育期盼和需要?!白屢魳穼儆诿總€人”的教育理念有兩個層次:一是讓每一個學生學會體驗音樂的情感;二是讓學生學會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為了實現(xiàn)這一教育理念,筆者一直在努力實踐著。可是在現(xiàn)實的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欣賞音樂的范圍很小,他們有自己喜歡的音樂類別,但很單一。喜歡聽歌,但是不會唱歌,大多數(shù)學生用聽歌代替了唱歌。因此,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音樂教師不容易調動起學生演唱的熱情和興趣,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歌唱水平是難上加難,培養(yǎng)學生演唱和表現(xiàn)多聲部合唱作品更是不敢想象。
組建合唱團以后,合唱團中的每一個團員都是重要的“個體”。因為要唱好合唱,需要每一個“個體”的努力,這樣,每個團員就會在這個團體中各自努力,認真學好唱好自己的聲部(包括音色、音準、節(jié)奏、力度、情感等)。這對于教師精心挑選的合唱團員來說,無疑是一個學習演唱的良好途徑。對那些愛聽歌不愛唱歌的學生來說,他們會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而且熱情也會逐漸高漲,會越來越多地通過感性體驗感受聲音之美。其次,合唱絕不是單純的齊唱,合唱是至少兩個以上聲部的歌唱者,演唱自己的聲部,同時完成一首作品。因此,要唱好合唱,必須先唱好齊唱,兩者雖有不同,但又密不可分,齊唱是合唱的基礎。合唱是各聲部都唱好自己聲部齊唱后的完美融合的展現(xiàn)。
合唱是富有很強藝術感染力的審美教育,它可以使學生提升音樂審美感受及表現(xiàn)力,心靈得到凈化和滋養(yǎng),道德情感得以升華,提升中學生的心理素質。對于青春期的中學生來說,通過合唱這種藝術形式來完善學生的人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極為有效的方式。中學生時期,學生的學習壓力是比較大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學習上,也包括周末的時間。很多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了唱歌、舞蹈、樂器演奏等,到中學階段卻停止了繼續(xù)學習藝術,這是很可惜的事情。中學生課余參加合唱團活動,不但有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找到了一個心理減壓的出口,而且,學生在合唱訓練的過程中,長期處于優(yōu)美的音樂的包圍、薰陶、浸潤之中,會逐步提升音樂感知力和審美水平。
明晰了合唱訓練的重要作用之后,筆者在“雙減”背景下的初中合唱社團建設與新發(fā)展中努力踐行:
1構建“合唱促發(fā)展”的立體框架
班級合唱是近幾年來重點推廣的藝術實踐活動,既具有普及性,又帶有藝術性,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和團隊意識具有積極的作用。
為了更有效地實施班級合唱教學,首先要制定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這是指引師生規(guī)劃合唱教學方案和措施的基礎,也是我們期待達到的最終學習效果。合唱教學目標的設定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使合唱教學能適應當今多元音樂文化背景下的音樂發(fā)展趨勢;二是教學方式、方法要適合初中生的心理年齡特點。
根據(jù)以上要求,確立如下班級合唱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各類發(fā)聲方法,規(guī)范學生演唱,包括學生良好的唱姿、正確的呼吸方法、正確的咬字吐字、自然圓潤的發(fā)聲等,使學生打下良好的聲音基礎。
(2)在排練合唱作品時,追求聲部的和諧統(tǒng)一,逐步提升學生的演唱水平及合唱技巧。
(3)通過合唱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質,養(yǎng)成團隊精神,提升學生自身修養(yǎng),在合唱教學過程中,筆者將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以目標的達成度為核心,按照目標指引的方向深入研究、探討和實踐,細致觀察其過程的內在意義,密切關注學生取得的進步,始終圍繞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而進行。
另外,在班級合唱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方式進行學習。首先,在音樂課堂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形象生動的音、像、畫豐富的表現(xiàn)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將合唱歌曲中的形象立體化,使傳統(tǒng)課堂枯燥的說教方式以一種能調動學生多種感官體驗、進入角色參與的學習方式呈現(xiàn)。其次,可以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建立合唱曲目微信公眾號,制作關于排練合唱曲目的短視頻,或將選定的圖片、文字、音頻等制作成學習資料群發(fā)給學生,供學生利用碎片時間學習。
2激發(fā)合唱學習的興趣
立足合唱訓練,激發(fā)學生合唱學習的興趣。在廣大學生中選拔歌唱愛好者,組建校合唱團。編寫系統(tǒng)化、梯隊化的合唱課程教材,每周安排固定的時間學習排練,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用科學的訓練方法,帶領學生進入多聲部的合唱世界。
目前,校合唱隊有60名團員,他們愛好表演和演唱,聲音條件相對良好。團員們經(jīng)過音樂課的學習,有了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和演唱能力,對音樂作品有自己的見解和感悟,但仍需進一步提升合唱技能。聲音和視譜這兩方面的學習是他們進一步提升歌唱水平的必修課。
由于初中生課業(yè)比較繁重,久坐于課堂,加之許多孩子進入變聲期,在集體的合唱中,特別容易緊張、不自然,因此,在發(fā)聲與歌唱之前通過身體部位的放松練習,使學生的緊張情緒得到緩解。同時,喚醒學生積極的歌唱狀態(tài)是非常必要的。筆者在實踐中主要采取以下幾種方式:
(1)打開嘴巴練習。讓學生用右手攘拳作蘋果狀,盡量張大嘴巴模仿咬蘋果的動作。(2)放松頭部運動。教師喊著口號,讓學生隨著節(jié)奏左右轉動頭部。(3)拉伸運動。學生隨著節(jié)奏第一拍胳膊伸直向上,放松肩部,第二拍屈肘擴胸,拉伸胸肌。(4)腰部運動,雙手叉腰,轉動腰部,活動腰部肌肉,增加歌唱支撐。這些練習基本用時5分鐘左右,為合唱排練做好身體上的準備。
作為聲音的藝術——合唱,演唱者對于音色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初中生正處于變聲期,在合唱教學中,如何在不影響其生長發(fā)育的前提下,通過恰當?shù)姆椒?,科學、合理、有效的訓練學生的聲音,練出好的音色?總結前人的經(jīng)驗加之實踐中的摸索,筆者在學生合唱聲音訓練時主要進行呼吸練習、哼鳴、長音等發(fā)聲練習。
(1)氣息練習:正確的吸氣和呼氣是發(fā)聲的基礎。然而,初中生肺活量不大,氣息尚淺,致使唱歌氣息不足,歌曲不能完整演唱,特別是唱到高音時,常常出現(xiàn)喊唱、白聲等現(xiàn)象,這不僅會使合唱音響達不到效果,更為嚴重的是,還會損害青少年的聲帶,甚至造成其以后歌唱障礙。那么,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教師首先要告訴學生,合唱是集體發(fā)聲的藝術,追求的是聲音混響的和諧、統(tǒng)一,而不是過分凸顯自己,所以吸氣的正確方法是氣息要吸得盡量深沉,沉到下腹,這種呼吸方式稱為腹式呼吸,但并不追求太多,以能支持完整演唱樂句為準。著重練習快吸一慢呼、快吸一快呼等呼吸方法。練習氣息時,也可以通過一些形象的比喻,如狗喘氣等,幫助學生理解。
(2)哼鳴練習:這種發(fā)聲方式能減輕嗓子的負擔,更容易找到聲音的共鳴。練好哼鳴,就標志著找到了聲音的諧振感覺(也稱泛音)。它決定著合唱聲音的美感。哼鳴要求嘴唇微閉,舌尖輕抵下齒,放松肩、頸和喉頭,發(fā)出“m”的哼唱,同時感覺眉心、鼻腔有微微的震動感。哼鳴一定要有氣息的支持,但不追求過大音量,“輕聲高位置”是其正確方式。在練好閉口哼鳴的基礎上,可以練習開口哼鳴,即在閉口哼鳴的基礎上放松地張開嘴,但聲音位置和音量不應該因此而改變,這個練習有助于由哼鳴向歌曲演唱轉化。
(3)連音練習:是最基礎、最普遍的一種發(fā)聲方式。唱連音時,要有氣息的支撐,要求聲音自然、舒展、流暢、圓潤,避免局促。以中速練習最為適宜,從中音區(qū)逐步向高、低音區(qū)擴展,也可以選擇一些優(yōu)美的旋律用開口音進行練習。
(4)快速音階練習: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民歌中出現(xiàn)較多的裝飾音。采用快速音階練習訓練聲音的靈活性。演唱時,要注意讓聲音流利、輕盈,這需要氣息均勻、快速地推動聲音發(fā)出。演唱時,要依靠氣息的支持,切忌用嗓子用力擠音,也不要讓氣息松垮。
3在舞臺上綻放合唱風采
參加校內校外的各級藝術比賽活動和展演,讓學生在這種共同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中,享受集體合作帶來的審美愉悅,釋放心靈,散發(fā)光采。
2022年5月4日,唐山市龍泉中學“彩虹”合唱團受邀參加“世界的回聲”——節(jié)日線上合唱音樂會,2022中國五四青年節(jié)專場音樂會。“彩虹”合唱團和全國10個合唱團一起,通過線上音樂會的形式,共同慶祝五四青年節(jié)。他們也是這場全國音樂會中唯一一個初中生合唱團。
是合唱團這個集體讓擁有不同性格和不同音色的團員,聚集在一起,通過和聲、共振、共鳴產(chǎn)生奇妙而和諧的和聲效果,培養(yǎng)了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合作精神。
4音視頻結合推廣合唱
把合唱藝術和視頻拍攝結合起來,用新的手段推進初中合唱的傳播和影響。用合唱MV的形式,將合唱的表演空間進行更大的延展,讓和聲之美加以升華。
近幾年來,唐山市龍泉中學“彩虹”合唱團,陸續(xù)拍了多首合唱MV,這些合唱MV的鏈接在長城網(wǎng)上、學習強國的平臺上發(fā)布,點擊量達到13萬次,這是讓龍泉教育集團所有龍泉人都非常振奮的事情。
5優(yōu)秀指揮引領高度
筆者是中國合唱協(xié)會會員、京津冀合唱藝術研究會會員、北京音協(xié)指揮專業(yè)委員會會員。同時,也是唐山市音協(xié)紅玫瑰女子合唱團團員,多次隨團參加國內外合唱比賽,也多次赴中央電視臺參加比賽和演出。筆者現(xiàn)在所任教的唐山市龍泉中學具備課題研究的基礎,該校的“彩虹”合唱團到今年已經(jīng)成立16年了,獲得過國家、省、市、區(qū)不同級別的金獎。工作以來,隨筆者訓練和學習的合唱團團員也有數(shù)百人。
因此,通過自己多年合唱教學的實踐,筆者深切地感受到:合唱訓練增進了學生們的音樂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在訓練過程中,他們的發(fā)聲方法、音準把握、咬字吐字技巧,以及音色的明暗變化和速度的快慢控制,都能逐步達到運用自如的境界,情感表達也會愈發(fā)和諧統(tǒng)一。此外,學習合唱作品還可以讓學生了解多元的文化背景,這有助于傳承地方音樂文化,豐富學生的音樂文化知識,拓寬他們的視野。■
作者簡介:房開妍(1975一),女,天津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就職于河北省唐山市龍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