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研學思政課是一種將紅色資源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課程模式,旨在通過實地考察、體驗學習和互動交流等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感悟紅色文化,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是一所擁有220年辦學歷史和獨特紅色革命教育資源的鄉(xiāng)村小學,中共奉賢縣委舊址展示館就坐落在校園內。近年來,學校不斷挖掘紅色展館資源,探索紅色研學思政課模式,用心丈量這塊紅色的土地。
做“開學第一課”的紅色展館參觀者
參觀紅色展館是重要的學習和教育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和傳承紅色文化,增強他們對黨和國家的認同感與歸屬感。每年秋季開學之際,學校德育處會組織全體一年級新生上好“開學第一課”,即紅色研學思政課。通過參觀中共奉賢縣委舊址展示館,聆聽展館志愿者的解說、觀看紀錄片、參與互動體驗、分享交流等方式,學生在親身參與和實踐體驗中,能夠直觀地感受奉賢革命歷史。
做“持證帶星”的紅色展館宣講者
校園內有一個小小紅色宣講團,這就是學校紅色文化社團,由專門教師對其進行培訓,再參加專家評審組的評定考試,獲得“小紅星領巾宣講員”證書及星級徽章證才能“光榮上崗”。他們不僅服務學校師生、家長,還服務于整個社會。
做“破譯密碼”的紅色展館探索者
學校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設計適合他們的研學課程,讓他們通過抽取探索密碼,開展小組合作,在探索與實踐中深入了解紅色革命背后的故事。
在一次紅色研學思政課上,各小組抽取了形式多樣的探索密碼。第一小組抽到了數字密碼“1927”,第二組獲得了一張神秘圖片,第三組則拿到了“死得其所\"的成語線索。教師適時引導:“這些看似零散的密碼都與紅色革命息息相關,它們背后究竟藏著怎樣的歷史密碼?請各小組在組長帶領下展開探索?!?/p>
當參觀到“旱船”展館時,有學生指著展牌說道:“老師,這個展館名字好特別?!绷硪粋€學生解釋道:“旱船是奉賢第一個中共黨支部秘密辦公的地方。”見其他同學仍面露疑惑,這位小講解員又提議:“要不我們動手做個旱船模型吧,邊做邊給大家講講這段歷史?!边@個想法立即得到了全班的響應,一場別開生面的紅色研學實踐徐徐展開。
做“播撒種子”的紅色展館踐行者
對話教學法是一種以師生或生生對話為核心的教學方法,強調通過平等、開放的交流促進知識建構和思維發(fā)展。通過持續(xù)對話,讓思政課真正成為塑造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精神熔爐”,讓革命精神的種子在對話的土壤中生根發(fā)芽,最終轉化為建設新時代的行動自覺。
在思政課上,教師以對話引導學生思考:“李主一烈士的革命理想實現了嗎?新時代還需不需要傳承革命精神?”學生們紛紛回應。有學生說:“李伯伯,您用熱血澆灌的土地已繁花似錦—東方明珠塔璀璨奪目,國產大飛機翱翔藍天,這盛世正如您所愿?!币粋€學生舉起自己繪制的“新時代成就圖鑒”說道:“從脫貧攻堅到空間站,都是對您最好的告慰?!薄拔乙M建紅色故事宣講團,把奉賢‘旱船’支部的精神傳揚出去?!币粋€學生舉手道。另一個學生起身接話:“我們不僅要銘記歷史,更要像革命先輩那樣,把個人理想融入強國夢想。”教師最后總結:“革命精神的火種已化作你們眼中的星光。當你們攻克技術難關、踐行志愿服務時,就是對紅色基因最好的傳承?!?/p>
在這樣的對話中,愛國與擔當的種子悄然播撒進學生心田,相信理想的火種終將在未來成為推動時代前行的力量。
紅色研學思政課在一次又一次的迭代中深入學生的內心。學校努力讓思政課成為連接歷史記憶、現實思考與未來創(chuàng)造的樞紐,擔負起“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的時代使命,培養(yǎng)出兼具中國靈魂與世界眼光的新時代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