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提出以“學習任務群”的方式展現(xiàn)語文課程內容。本文立足學習任務群視角,對高中語文教學中落實學習任務群理念的實踐方式展開探討,以期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學習任務群;實踐策略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背景下,一系列創(chuàng)新型教學理念應運而生,其中“學習任務群”尤為引人注目。該理念旨在轉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修正“填鴨式”教學的缺陷,為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實施學習任務群,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打造一個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
教材是實施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是設計學習任務群的關鍵內容。教師應對語文教材深入分析,對單元主題以及內容細致研究,明確任務設計所需的信息和素材,調查并把握學生學情,制定合適的教學目標以及學習任務,以確保任務設計的針對性[1]。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二單元第6課時,教師運用多媒體設施展示《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別康橋》的相關視頻,讓學生從直觀角度領略現(xiàn)代詩歌的畫面美、情感美和意境美。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探尋作品背景,了解艾青和徐志摩兩位詩人的人生經歷,以此為基礎分析作品內容和意象。之后,教師進行了課外拓展,將其他新詩引入課堂,如戴望舒的《雨巷》等,讓學生分析這些新詩在抒情方面的特點,深入領略現(xiàn)代詩歌的獨特韻味。最后,教師整體梳理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多重角度把握現(xiàn)代詩歌的思想情感。
案例中,教師預先對語文教材以及單元主題進行深入分析,以此為基礎制定學習任務群目標,并在目標的指引下設計學習任務,開啟教學活動,并通過現(xiàn)代技術的運用增強課堂的吸引力,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充分領略現(xiàn)代詩歌的美,實現(xiàn)了既定的教學目標,提高了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提出,教師應“立足學生的發(fā)展訴求,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度參與學習任務群”。教師在實踐學習任務群時,可以將情境與學習項目巧妙融合,使學生緊跟教師思路,對課程內容開展深度探究,最終高效實現(xiàn)語文教學目標。為了更好地創(chuàng)設情境,教師既要關聯(lián)學生的生活,也可以與其他教師聯(lián)手,通過跨學科方式,引導學生進入探究狀態(tài),并在情境中完成學習任務群的專項學習。
例如,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七單元收錄的作品均為寫景抒情類散文,教師可以立足“寫景抒情類散文”這一關鍵詞,與音樂教師、美術教師聯(lián)手,共同創(chuàng)設“四季之美”情境。在跨學科手段輔助下,學生很快沉浸在“情景交融”的情境中,教師則引入學習任務群內容:“舞蹈、音樂、繪畫等藝術作品都可以展現(xiàn)出人們對四季之美的不同情感。請同學們回想自己的生活經歷,試著用語言描繪四季給你留下的深刻印象以及那些令人難忘的故事。”將情境與跨學科活動相結合,可以喚醒學生對四季之美的感性認知。在此基礎上,學生的語用能力將得到充分發(fā)展,也能接觸更多與寫景抒情有關的知識,從而提升學習任務群的實施效果。
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中,教師習慣大包大攬,導致學生常常陷入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難以對知識產生主觀探究興趣。為了提升學習任務群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效果,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學習團隊,設計活動任務方案,科學分配學習任務,引導學生高效學習。
例如,在教學《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時,教師為學生設計的學習任務是:本文具備演講特質,通過閱讀把握核心內容后,著重分析作者提出的觀點,試著利用互聯(lián)網搜集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完成一篇演講稿,參與課堂演講比賽。這一學習任務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因為教師并沒有決定演講主題,而是由學生任選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撰寫演講稿,契合學生的興趣需求,學生自然樂于參加。除此以外,學生可以小組為單位分享自己的演講主題以及思路,互動交流的方式能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由操作空間。在演講環(huán)節(jié),每個小組可派代表參與展示,學生可以不脫稿演講,這進一步降低學生的演講難度,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在各個小組依次展示后,教師可以從多個角度點評學生的演講表現(xiàn)。
在實施學習任務群模式時,教師應結合具體教學內容,拓展課外教學資源,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深化學生對學習任務群專題的理解與認識,從而提升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效率和質量。在引入教學資源的過程中,教師應遵循“適度”與“適宜”的原則,基于學習任務群的核心內容,為學生補充相關的微課程、影視作品、文學作品、名家評論、歷史資料等,引導學生深入探究這些資源,并將其與課堂內的學習材料進行比較分析,以促進學生對學習任務群內容的深入理解。
部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二單元收錄了先秦諸子經典作品,按照《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劃分方式,它屬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典研習”學習任務群,教師可根據單元內容拓展課外學習資源。
以《〈論語〉十二章》為例。教師針對核心詞以及背景知識為學生引入了相關資源,比如,課文中的核心詞為“仁”“禮”“君子”“小人”等。為使學生對這些核心詞的內涵加深理解,教師又引入了《論語》中與之相關的語錄,如“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等,并結合這些語錄制作微課,讓學生了解這些語錄的含義和背景,增強學生對核心詞內涵的認知。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教學領域,學習任務群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理念,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它將語文課程轉化為充滿趣味且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活動,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通過運用學習任務群,能夠構建一個精彩紛呈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田春霞.基于學習任務群的高中語文群文閱讀建議[J].學苑教育,2023(30):85-87.
作者簡介: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第一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