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潮中,空白藝術的教學受人矚目,各學科教師積極致力于將空白藝術的理念融入日常教學之中,力求實現(xiàn)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培養(yǎng)目標。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以其廣泛豐富的內(nèi)容,成為培養(yǎng)空白藝術感知力的重要陣地。如何深入發(fā)掘教材里蘊含的空白藝術元素,使學生在閱讀學習的旅程中,既能積累廣博的知識,又能領悟空白藝術的精髓,進而塑造健全人格、全面提升綜合素養(yǎng),成為廣大高中語文教師需要深入探索的課題。重點探討如何于文本解讀中發(fā)掘并利用空白,激發(fā)學生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通過巧妙設計教學,引導學生填補空白,領悟言外之意,培養(yǎng)審美鑒賞力,提升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 閱讀教學 空白藝術 探究 策略
語文教學承載著培養(yǎng)人才的深遠使命,如何有效地將空白藝術融入語文閱讀教學中,實現(xiàn)知識與審美能力的雙重提升,是每一位高中語文老師必須深思的課題。高中語文課本中有大量語言精美、立意獨到的佳作,既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又有巧妙的留白,寄托著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既有利于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又能激發(fā)高中生對空白藝術的感悟和領悟,進而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重視留白藝術的運用,促進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有效地增強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夯實基礎。
一、語文閱讀教學中空白藝術的定義及教學意義
1.語文閱讀教學中空白藝術的定義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空白藝術是一種深植于語文教學實踐中的審美與思維培養(yǎng)策略,空白藝術超越了傳統(tǒng)教學中單一的知識傳授,更關注文本內(nèi)在意蘊與學生主體性的雙重挖掘。簡言之,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空白藝術是指教師在引導學生解讀文本時,巧妙利用文本中的未明之言、未盡之意,即那些看似空白卻蘊含無限想象空間與情感深度的部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與批判性思維能力。這一藝術形式的運用,要求教師具備高度的文學素養(yǎng)與教學智慧,能夠敏銳捕捉文本中的空白點,引領學生深入文本肌理,通過精心設計的提問、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教學手段,觸摸作者的情感世界,對文字背后的深意進行探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了“讀”書,更學會了“思”書的方法,學會了在空白處探尋文本中的深意。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空白藝術探究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創(chuàng)新思維和人文關懷為宗旨,讓學生在深刻感悟人生哲理、形成獨立人格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同時,享受文學之美。閱讀教學中的空白藝術是對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一種革新,強調(diào)在知識傳授的同時,更加注重學生情感的熏陶、思維的啟迪和人格的塑造,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高尚的品德,幫助學生成長為新時代的青年,為學生構建了一個既廣闊又深邃的語文學習空間。
2.語文閱讀教學中空白藝術的教學意義
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空白藝術能極大地豐富閱讀教學的內(nèi)涵,將原本單一的文本解讀,變成一場關于想象、關于創(chuàng)作、關于認識的饕餮盛宴,既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能激發(fā)學生熱愛文學、探索文學的熱情。閱讀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探究課文中的空白,讓閱讀探究成為心靈之旅。閱讀教學中,探究空白藝術能助力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在探究、填充文本空白的過程中,需要調(diào)動自己的情感經(jīng)歷和審美體驗,無形中增強了審美敏銳度,使學生對文字的審美感知更加細膩,從而陶冶高雅的審美情趣。閱讀教學中對空白藝術的探究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在閱讀中積極建構,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和批判性思考能力,可以奠定學生終生學習的堅實基礎。從人文教育的角度來說,閱讀教學中空白藝術的探究教學承載著文化傳承和人格塑造的功能。學生通過對課文中的文化內(nèi)涵、人文精神的深入挖掘,在拾遺補闕中汲取前人智慧,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進而成長為文化底蘊深厚、道德情操高尚的新時代青年。
二、語文閱讀教學中空白藝術的探究現(xiàn)狀
在當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強調(diào)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yǎng),越來越多的語文教師開始認識到閱讀教學中探究空白藝術的重要性,并在日常教學中積極嘗試探究方法與策略。一方面,一部分語文教師通過情境模擬、開放式設問、角色扮演等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文本中的留白之處,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已經(jīng)能夠深入理解教學文本的留白藝術手法及作用。對空白藝術的探究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使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理解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另一方面,一部分語文教師在實踐中面臨著一定的挑戰(zhàn),因為閱讀教學中空白藝術的探究性教學對教師的文學素養(yǎng)、教學技能和創(chuàng)新意識要求較高,教師可能缺乏足夠的理論指導或?qū)嵺`經(jīng)驗,導致空白藝術的探究活動在教學中難以準確把握好度,有時可能過于注重形式而忽視內(nèi)容的深度,或未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參與。此外,對空白藝術的探究教學效果的評價尚不健全,也影響了一些教師對空白藝術探究實踐的熱情。因此,當前語文閱讀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如何進一步強化空白藝術的探究教學理念,促進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高和評價體系的完善。
三、語文閱讀教學中空白藝術的探究教學策略
1.挖掘文本空白,激發(fā)想象潛能
挖掘文本空白是在引導學生對文中未明確表述的內(nèi)容進行深入探索時,通過細致的文本分析,使學生對作者言外之意有一定的認識,從而激發(fā)學生自身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使其在填補文本空白的過程中,能夠建構出自己的獨特見解。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使學生在主動閱讀中豐富了自己的閱讀體驗,從而對文本的意蘊與魅力有更深刻的認識和領悟。
以高中教材經(jīng)典篇目《林黛玉進賈府》為例。課文是從《紅樓夢》中節(jié)選出來的,其中有很多沒有說清楚的空白處,給讀者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間。作者在描寫林黛玉初入賈府的情景時,別出心裁地留了一片空白,沒有對林黛玉的內(nèi)心活動進行細致的刻畫。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林黛玉在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和復雜的人際關系時的心理活動,深入挖掘文本中的這個空白點,想象林黛玉心理上的微妙變化。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對林黛玉可能產(chǎn)生的緊張、好奇、戒備等各種情緒進行合理“猜想”,以對特定情境中的林黛玉有更深刻的認識。另外,對賈府環(huán)境的描寫,文本中也是處處留白。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jù)文中的蛛絲馬跡,想象賈府的建筑布局、陳設裝潢,甚至人物的活動軌跡等,這些內(nèi)容都可以在文中尋找到相關描寫,再通過合理的想象進行大膽的填充。這種想象既促使學生對課文有較好的理解,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學生將賈府世界構造得有聲有色,活現(xiàn)于眼前。
2.創(chuàng)設情境對話,深化理解層次
模擬文中的情境,鼓勵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或構建虛擬對話,使學生對文中人物性格特征、情感變化及情節(jié)發(fā)展有更深刻的認識,同時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促使學生對文本的深層含義進行進一步的挖掘和領悟。可以說,情境對話能賦予文本新的生命,使學生的認識層次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以高中課文《雷雨》為例。文本通過復雜的人物關系和緊張的戲劇沖突,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情境對話素材。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選取劇本中的關鍵場景,如周樸園與魯侍萍的重逢,引導學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學生需要深入理解角色的性格、身份背景以及角色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才能準確地把握對話的語氣、情感和節(jié)奏。在模擬對話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考慮臺詞的直接含義,還要揣摩角色的潛臺詞和未言之語,從而深化對文本主題和人物心理的理解。通過情境對話,學生仿佛置身于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親身體驗著劇中人物的悲歡離合。這種創(chuàng)設情境對話的教學方式不僅增強了課堂的互動性,還使學生在角色扮演中獲得了深刻的情感體驗和認知提升。學生在對話中學會了換位思考,更全面地理解了文本中的人物和情節(jié),從而達到了深化理解層次的教學目的。這種空白藝術的探究教學策略,無疑為語文閱讀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打開了新的視角。
3.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拓展解讀視角
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強調(diào)教師不應僅僅滿足于學生對文本表面信息的理解,而應激勵學生深入文本空白,運用批判性思維去審視、質(zhì)疑,進而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文化背景出發(fā),對文本中的空白進行多維度解讀,可以極大地拓展學生的認知視野,增強其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度。這一過程鼓勵學生不迷信權威,敢于挑戰(zhàn)傳統(tǒng)解讀,從而在不斷的思考與辨析中,培養(yǎng)出更加成熟、全面的閱讀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例如,《裝在套子里的人》這篇充滿對時代和人性深刻反思的文本,塑造了主人公別里科夫極端保守、對變革充滿恐懼的形象。閱讀教學中,教師既可給出定性評價,又要鼓勵學生多角度地審視文本,而不是直接給出別里科夫的性格或小說的主旨。比如教師可提出質(zhì)疑:“別里科夫的‘套子’是不是他個人的一種選擇呢?是不是折射出當時社會的某種普遍心態(tài)?”這一問題能促使學生思考社會文化背景背后的個人行為,然后形成自己獨特的觀點。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別里科夫死后的社會反應、其他人物的心理變化等小說中的空白點進行探討,讓學生用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填補這些空白,構建一個更立體、更多元的故事天地。這種教學過程,既拓展了學生的解讀視角,又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和對權威的質(zhì)疑能力。
語文閱讀教學實踐證明,空白藝術的探究教學分析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閱讀教學中空白藝術的探究教學以深入挖掘文本中的空白之處為抓手,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與創(chuàng)造性想象來深化其對文本的認識,借助情境對話與角色扮演等手段,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文本的情感與魅力,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認知視野。同時,閱讀教學中空白藝術的探究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質(zhì)疑精神為重點,為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語文閱讀教學中空白藝術的教學策略,既是教學策略上的創(chuàng)新,又是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次深刻啟迪,能將知識授課與思維發(fā)展、能力提升有機融合,值得廣大語文教師積極探究。
參考文獻
[1]周建華.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藝術性導入的價值及路徑探究[J].炫動漫,2024(8):0216-0218.
[2]韓 慧.高中語文教學中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提升方法分析[J].世紀之星—高中版,2022(2):0163-0165.
[3]吳曉花.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關于\"文感培養(yǎng)\"的思考[J].教育藝術,2023(6):52-52.
[4]傅 敏.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語文文本閱讀教學研究——以《秋聲賦》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2024(4):56-58.
[5]強雪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課程資源的挖掘和文化的整合——以甘南藏區(qū)特色民俗文化資源為例[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2023(15):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