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習任務群理念引領著教學的變革。要推進“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教師可統(tǒng)整單元教學內容,在規(guī)范、深耕、升格這三個階段逐步推進,通過“始于統(tǒng)整,植入表達因子”“成于表達,設計多樣活動”“貴在優(yōu)化,開展評價展示”等三大策略,讓學生在深度實踐中從文學閱讀走向創(chuàng)意表達,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單元統(tǒng)整 創(chuàng)意表達 教學策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學習任務群理念引領著教學的變革,集中表現在突出單元整體設計,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他們主動學習,指向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其中,“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學習任務群重點強調了“創(chuàng)意表達”:不拘于形式的,具有學生獨特審美感受的,具有個人鮮明特色的。
統(tǒng)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圍繞“相處”編排了《狐假虎威》《紙船和風箏》《風娃娃》三篇課文。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綜合運用多種方法自主識字、自主閱讀;借助提示講故事”,每篇課文都要以不同形式落實“講述故事”這個教學重點。筆者以該單元為例,探討學習任務群下的創(chuàng)意表達推進策略,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獲得個性化的審美體驗,提高審美品位,嘗試審美創(chuàng)作。
一、規(guī)范:始于統(tǒng)整,植入表達因子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編排的課文是依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螺旋上升的。教師要進行單元統(tǒng)整,在教學內容上統(tǒng)整表達體系,在學情上統(tǒng)整教學目標,互動時統(tǒng)整項目活動,引導學生規(guī)范表達。
(一)緊扣語文要素,統(tǒng)整表達體系
新課標指出,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他人交流。統(tǒng)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三篇課文的課后習題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出現了這些“熱詞”:讀、說、講、想、演、寫等。整體觀照下,筆者建構了本單元的表達體系(表1)。
(二)基于學情把握,統(tǒng)整教學目標
“學生最需要什么?”“學生最喜歡什么類型的活動?”“怎樣的活動能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意表達?”這就需要教師做好充分調查,準確發(fā)掘學生的需求,關注學生的喜好,整體觀照整冊書的安排,認真研究本單元課文、課后習題及“語文園地”之間的聯系,尋找最佳設計方案,精準統(tǒng)整單元教學目標,并落實具體目標。
(三)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統(tǒng)整項目活動
基于教材及學情特點,以及本單元語文要素“綜合運用多種方法自主識字、自主閱讀;借助提示講故事”,教師設置“創(chuàng)意表達,爭奪‘五項全能’稱號”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力?!瓣J關獲稱號”這一學習情境頗受學生喜愛。學生在此主題情境下,在講述、評議、鑒賞中,體會文學作品的情感;在合作演繹、口頭創(chuàng)編、書面創(chuàng)作等過程中發(fā)揮審美創(chuàng)造。
二、深耕:成于表達,設計多樣活動
“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任務群重點強調了“創(chuàng)意表達”。所謂“創(chuàng)意”,是不拘于形式的,具有個人鮮明特色的?!皠?chuàng)意表達”的形式豐富多樣?;诖?,教師設計有個性、有新意的獨特表達活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一)“展現情節(jié)”的創(chuàng)說表達設計
講述故事,需要教師精準定位目標,開展多形式表達活動,如“借助圖片講”“借助詞語講”“借助句子講”“借助圖表講”等。
1.“連環(huán)畫”式創(chuàng)講
在低年級的閱讀中,形象鮮明、緊扣文章內容的插圖能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教學中,教師抓住圖片支架,以“連環(huán)畫”的形式引導學生講。
如《紙船和風箏》,教師在落實“講述故事”創(chuàng)意表達上是這樣設計的:
(1)縮小—延長—豐滿人物。通過兩課時的學習,學生在腦海中已將一篇課文縮小至幾幅連環(huán)畫。教師抓住學生的這一形象思維,再把連環(huán)畫延長,即讓故事“出其不意”,自行添加一些與圖片或關鍵詞本身造成“強對比”的人物,但要做到“合乎情理”。學生延長連環(huán)畫的同時,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也更加豐滿了。
(2)移情—補景—壯大場面。教師引導學生把課文插圖中的場景通過“合理”的方式移動,再讓學生把圖片中缺失的場景用語言描述出來。故事創(chuàng)講就水到渠成了。
2.“提示鏈”式創(chuàng)說
學生在講故事的時候習慣緊抓情節(jié),而忽視語言、神態(tài)、動作、心理活動等。教師可以依據課后習題的“提示鏈”讓學生創(chuàng)說,幫助學生講好故事。如《風娃娃》教學:
(學完了課文,讓我們嘗試著借助提示單講一講故事,有困難的小朋友可以講講其中的一部分哦?。?/p>
風娃娃來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厘清“風娃娃來到哪里,看見什么,怎么做的,那里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這個過程。
(2)講述時,運用課文中的詞語,添加動作、心理活動。
(3)想象畫面,添加語言、神態(tài)等。
(二)“再現想象”的創(chuàng)想微演設計
課堂是學生練習表演童話故事的主要陣地。教師在課堂上要留出時間讓學生個性演繹、合作表演等,感受表演帶來的樂趣,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1.“特寫”式個性演繹
演故事時,教師要關注學生個體表演期待,尊重學生的個性反應,以學定演,順演而導,讓學生進行“特寫”式個性演繹。如《狐假虎威》的課后習題:下面的詞語哪些是寫狐貍的,哪些是寫老虎的?分角色演一演這個故事,試著把這些詞語的意思表現出來。教師要求學生理解詞語并進行表演,旨在引導學生結合故事情境理解詞語的意思,并用表演的方式進行內化,設計如下:
第一,仔細觀察,厘清文章脈絡
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讀了課文,你知道狐貍和老虎之間的故事嗎?
第二,代入角色,放飛個性演繹
(1)讀一讀課文第2~6自然段,找出能夠表現狐貍和老虎神態(tài)、語言和動作的詞語。
(2)讀一讀你找到的這些詞語,你知道它們表示什么意思嗎?選擇一種動物模仿它的樣子,做做動作,演一演。
(3)動物表演秀開始啦!同桌兩人挑選角色合作演一演課文第2~6自然段,評選出最佳老虎演員和最佳狐貍演員。
2.“劇場”式合作表演
演故事,不僅要關注個體,還要關注團隊。課本劇正是這種課堂表演的形式。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依托課本劇進行小組“劇場”式合作表演,如《狐假虎威》第二課時,教師安排學生演一演這個故事,依據學情特點,完成這項學習任務要通過四步:厘清故事脈絡—體驗分角色朗讀—嘗試分角色表演—“劇場”式合作表演。小組“劇場”式合作表演變課本知識為演出實踐,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活動能力、組織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都得到了鍛煉。
(三)“觸動靈感”的創(chuàng)寫生發(fā)設計
吳立崗指出,編寫故事,一是培養(yǎng)學生對作文的興趣;二是充分發(fā)展連貫語言的能力。低年級是培養(yǎng)學生寫話興趣和發(fā)展語言能力的最好時機。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三篇課文的課后習題設計了“講一講”“續(xù)編故事”等任務。為達成目標,教師設計了符合低年級學生特點的創(chuàng)寫表達任務。
1.重構想象的再生創(chuàng)寫
在單元教學中,再生創(chuàng)寫一般設置在課尾拓展或課后自主實踐中。教師統(tǒng)整單元寫話單,有借助插圖寫關鍵句、畫思維導圖、續(xù)寫故事等,激勵學生積累思想內容,發(fā)展自我表達能力。
2.圖文并茂的創(chuàng)造性寫故事
插圖深受低年級學生的喜愛。所以,教學時,教師要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回到課文,抓住主要人物、典型事物,展開想象,用彩筆描畫出來。如教師結合《風娃娃》課后習題“生活中風還能做些什么?”引導學生從風做好事或壞事的角度思考,可以模仿課文的結構、寫作方式等來拓展寫一寫,展開想象以插圖的形式畫一畫,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三、升格:貴在優(yōu)化,開展評價展示
學習任務群下的創(chuàng)意表達,貴在優(yōu)化,以評促展,以展升格,幫助學生完成從“有思維”到“深思維”的轉變。
(一)綜合評價,觀照目標
基于教材、學情以及單元語文要素特點,教師設置相關聯的學習關卡、獲評稱號等進行綜合評價。在“闖關獲稱號”這一學習情境的統(tǒng)領下,教師落實具體目標,對學生的學習習慣、表達效果、課堂表現等多方面展開評價,評出表演、講故事等多個小能手,努力將評價貫穿始終,體現靈動多元。
(二)立體評價,體現靈動
在低年級“創(chuàng)意表達”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首先,重視自評,在寫話過程中,對自己的表達狀態(tài)、表達效果及時反思與總結。其次,穿插互評,如教師評、同伴評、家長評等。在評價的維度上,重點從“參與態(tài)度”“合作態(tài)度”“表達成果”等多個維度展開,重視表現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并及時反饋評價情況。最后,開展多樣化評價活動,如個人評價與團隊評價相結合、過程評價與總結評價相結合、單項評價與綜合評價相結合等,定期在班內進行成果展示交流。
(三)聚焦成果,全面展示
學習任務群下的創(chuàng)意表達,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獲得個性化的審美體驗,提高審美品位,嘗試審美創(chuàng)作??梢?,教師要關注學生個體和團體在表達時的表現,最后以展覽、交流等可視化方式呈現相關學習成果。個人成果展示,如借助非紙筆測試、游園活動等,依托晉級、積分、獲評稱號等形式激發(fā)學生表達的熱情;團隊成果展示,引導學生通過自編、自導、自演故事等亮相,引領學生通過成果匯報、資料匯編等呈現。學生通過多種媒體展示個人或團隊的文字、圖片、視頻等成果,在不同平臺的展示中,實現從“學習者”向“欣賞者”“傳遞者”“思想者”的轉變,進而體會到創(chuàng)意表達帶來的無窮樂趣。
總之,“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學習任務群的推進,要始終圍繞單元主題和語文要素,統(tǒng)整單元教學內容,在規(guī)范、深耕、升格這三個階段逐步推進,讓學生在深度實踐中從文學閱讀走向創(chuàng)意表達,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楊修寶.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學習任務群視域下的“語言文字運用”[J].教育視界,20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