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單元教學是以單元為學習單位,圍繞某一主題對教學內容進行整體思考、設計的教學模式。文章討論了基于大單元教學模式組織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活動的價值,并分析了教師如何提供學習支架、整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設置驅動任務、構建評價體系,以有效組織整本書閱讀活動。
【關鍵詞】大單元教學;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
作者簡介:韓淑雅(1978—),女,福建省漳州市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將“整本書閱讀”歸入“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并強調了整本書閱讀活動的重要價值。在這一背景下,教師應重視整本書閱讀活動,科學引導學生積累整本書閱讀經驗,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可以基于大單元教學模式組織整本書閱讀活動,指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對整本書進行分析、思考,以幫助學生從整本書閱讀活動中收獲成長[1]。
一、基于大單元教學模式組織整本書閱讀活動的價值
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碎片化的教學方式難以讓學生持續(xù)產生學習興趣,而大單元教學模式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與此同時,新課標倡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為了讓學生有效積累豐富的閱讀經驗和方法,教師應努力優(yōu)化整本書閱讀活動,并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溫儒敏教授主張,把培養(yǎng)閱讀興趣與習慣當作語文教學頭等大事。在大單元視域下組織整本書閱讀活動,可以為學生提供更高質量的學習平臺,進而推動學生高效完成整本書閱讀任務。
首先,大單元教學具有整體性,教師可以圍繞大單元教學主題向學生推薦閱讀內容,讓學生在閱讀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2]。這樣一來,學生可以根據(jù)課本上的內容更好地把握同類型作品的特點,同時對自己閱讀的整本書形成全面的認識。其次,在大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從多維度思考整本書的內容。最后,在大單元教學模式下,教師設置的評價體系更具科學性,因為教師可以布置更具綜合性的學習任務,合理評估學生在閱讀整本書的過程中展現(xiàn)出的能力和素養(yǎng)。
二、大單元視域下開展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根據(jù)大單元教學主題提供學習支架
基于大單元教學模式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大單元教學主題設計對接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學習支架,指導學生高效完成整本書閱讀任務,同時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3]。
例如,在教授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材第四單元后,教師可以圍繞“神話故事”這一大單元教學主題組織整本書閱讀活動,以加深學生對神話故事的了解,激發(fā)學生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推動學生養(yǎng)成閱讀整本書的習慣。此時,教師不僅需要給學生推薦符合他們思維特征的神話故事,還應給學生提供一定的閱讀學習支架,確保學生能夠順利完成整本書閱讀任務,同時有動力深入思考閱讀內容、分享自己的閱讀感悟。教師可以推薦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閱讀《山海經》《中國古代神話》等書籍,然后給學生出示“閱讀任務單”,建議學生在閱讀整本書之后,嘗試根據(jù)自己的閱讀收獲、生活經驗解答“閱讀任務單”上的問題。教師設計的“閱讀任務單”可以包含以下內容:1.請猜測神話故事誕生的原因,以及神話故事流傳的方式;2.請通過對比分析等方式,深入探究經典神話故事寄托的情感;3.請選擇一則你喜歡的神話故事,分析這則故事的起因、經過、結尾,并由此總結神話故事的敘事特征。在“閱讀任務單”的指引下,學生可以有序地完成整本書閱讀任務,高效地掌握相關語言知識、提高文化理解能力。
(二)整合教學內容組織閱讀教學活動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同一個單元的課文具有相似的主題和一定的聯(lián)系,教師可以在整合教學內容、開展大單元教學后,組織整本書閱讀活動,引導學生利用剛學到的知識完成整本書閱讀,由此構建完善、健全的知識體系,實現(xiàn)語文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4]。為此,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前深入研讀教材,梳理和分析教學內容,確定與教學內容有密切關聯(lián)的閱讀素材。
例如,在教授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材第一單元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大單元教學主題提出生活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課文內容,并帶著自己的學習感悟進入整本書閱讀活動,由此形成獨特的閱讀理解、收獲豐富的感受。首先,教師根據(jù)這一單元的課文《白鷺》《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鳥》提出問題:“這些課文對于事物的描寫有什么不同?”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對課文的描寫角度進行深入思考,為閱讀整本書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教師組織以“陪伴我們長大的動物朋友”為主題的整本書閱讀活動,推薦學生閱讀《西頓動物小說全集》。在閱讀這套書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接觸許多有趣的知識,了解不同動物的習性,還會更加熟悉描寫事物的手法。最后,教師鼓勵學生仿照《白鷺》《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鳥》四篇課文和《西頓動物小說全集》的寫作手法,完成以“我的心愛之物”為題的習作。在這樣的閱讀教學活動中,學生可以將自己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積累的經驗遷移到整本書閱讀、寫作中,從而有效發(fā)展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三)利用教學情境提高整本書閱讀效果
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并且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深入思考。在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在指導學生深入分析課文后,基于大單元教學主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鼓勵學生由教學情境出發(fā)進行整本書閱讀,并借助教學情境理解書中的內容,以提升學生整本書閱讀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材第二單元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大單元教學主題“品讀古典名著”,確定閱讀“四大名著”的整本書閱讀任務,并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沉浸在教學情境中分析“四大名著”的內容,對“四大名著”的主旨形成初步理解。教師可以根據(jù)《紅樓夢》人物眾多且人物關系復雜的特點,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然后布置“為書中你最喜歡的一個人物設計朋友圈和微信頭像,并嘗試列出他/她的親朋好友”的閱讀任務。這一閱讀任務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能夠調動學生探究《紅樓夢》這本書中人物關系的熱情。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結合《紅樓夢》這本書中的段落設置思辨情境,指導學生深入分析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人物的性格特點。在教學情境中分析人物性格時,學生會意識到自己應該將人物與其所處的時代背景聯(lián)系起來,從而了解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原因,加深對整本書內容的理解。
(四)借助驅動任務推動綜合能力發(fā)展
在組織整本書閱讀活動時,教師應該適當設置驅動任務,鼓勵學生圍繞某項任務展開自主或合作探究,讓學生在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xiàn)能力發(fā)展。在閱讀整本書時,學生往往需要經歷時間跨度較長的學習過程。為了幫助學生在較長的時間跨度中保持學習積極性,并且在閱讀后對整本書的內容建立全局性的認識,教師需要設計科學的驅動任務,為學生的閱讀學習設置梯度,這樣做可以確保學生在閱讀整本書的過程中逐漸收獲成就感、逐步發(fā)展綜合
能力[5]。
例如,在教授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材第三單元后,教師可以布置以下幾項驅動任務。
1.分享故事我擅長
組成四人學習小組,在小組內分享自己最喜歡的童話故事。在分享前,根據(jù)自己準備分享的內容完成表1。在分享時,要介紹清楚童話故事的名稱、作者、大概內容以及自己喜歡這個童話故事的原因,并且盡量做到吐字清晰、邏輯清楚、聲音響亮。
2.分析故事我強項
回顧這一單元的四篇課文,分析這四則故事的情節(jié)、思想感情,在小組內分享自己的閱讀感悟。在此基礎上,和同伴討論童話故事的特點,分析作者在寫作童話故事時常用的技巧和策略。
3.改編故事我能行
以課文內容為基礎,嘗試創(chuàng)編一個新的故事,塑造一個自己喜歡的人物形象,傳遞自己想要表達的
情感。
4.童話表演我喜歡
在小組內選出一個最適合表演的改編故事,整個小組的學生一起完成表演任務。
(五)利用評價體系深化整本書閱讀感悟
評價活動不僅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情況,還可以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在基于大單元教學模式組織整本書閱讀活動時,教師要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以深化學生的閱讀感悟,幫助學生鞏固學習成果。為此,教師需要從多個維度評價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如分析學生是否產生濃厚的課后學習興趣、學生是否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是否在閱讀整本書的過程中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學生是否通過學習提升了思維品質等,以有效評估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效果,指導學生進一步改進、提升。
例如,在教授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材第二單元后,教師可以圍繞大單元教學主題向學生推薦探險類小說,并據(jù)此確定科學的評價標準,設計一系列評價活動。首先,教師可以在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前,利用調查問卷分析學生對探險類小說的了解情況,調查問卷包含“大家看過哪些探險類小說”“在你讀過的探險類小說中,你最喜歡哪個人物”等問題。由此,教師會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以及是否有興趣閱讀探險類小說形成清晰的認識。其次,教師應該在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時,認真觀察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學習參與度,評估學生是否有閱讀興趣、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和批判能力是否有提高、是否能夠完成創(chuàng)造性表達任務等內容。最后,教師還應組織自主評價、同伴互評活動,傾聽學生對自己學習情況的看法,幫助學生找到改進、提升的方向。
結語
總的來說,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可以圍繞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開展基于大單元教學模式的整本書閱讀活動,借助科學的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指導學生深入分析整本書內容、完成整本書閱讀任務,逐步提升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辛帥.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文教資料,2023(24):110-113.
[2]李瑞玲.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新課程導學,2023(36):51-54.
[3]邱愛琴.落實新課標讓閱讀走向深處:新課標理念下整本書閱讀實踐與思考[J].名師在線,2023(36):55-57.
[4]袁君琳.結構性學習理念下整本書閱讀的實踐研究:以小學高年段為例[J].教師博覽,2023(36):51-53.
[5]曹楓.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J].留學,2023(2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