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失敗的狂熱:鮑德里亞消費欲望的拉康式解讀

        2025-03-11 00:00:00孟澤坤王健
        浙江理工大學學報 2025年1期
        關鍵詞:消費社會鮑德里亞精神分析

        摘 要: 對于消費社會中欲望的研究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的重要話題。鮑德里亞和拉康對欲望的分析是從符號秩序的角度展開,欲望受符號秩序支配且符號化,同時欲望的構建以范例為參照,主體欲望實為大他者的欲望。但是鮑德里亞未能深入分析消費社會中的“暴力”問題,故將暴力融入拉康的欲望圖之中,認為暴力源自符號秩序的匱乏與對對象 “a”永遠失落的欲望對象的替代性滿足,并從實在界的角度為消費社會中欲望的辯證法作出補充。該研究以拉康精神分析話語解讀鮑德里亞的消費欲望,為消費社會中欲望的闡釋提供新視角,并回應鮑德里亞后期思想中主體消失的僵局,有助于更全面地闡述消費社會的欲望。

        關鍵詞: 鮑德里亞;拉康;消費社會;欲望;精神分析;物

        中圖分類號: B5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673-3851 (2025) 02-0060-07

        The frenzy of failure: A Lacanian interpretation of Baudrillard′s

        desire to consume

        MENG" Zekun, WANG" Jian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00, China)

        Abstract: "The study of desire in consumer society is an important topic in Western Marxism. Baudrillard and Lacan′s analysis of desire is carried ou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symbolic order, desire is dominated and symbolized by the symbolic order. In the meanwhile, the construction of desire is based on the example, and the subject desire is actually the desire of the greater other. However, Baudrillard failed to deeply analyze the problem of \"violence\" in consumer society. In this paper, \"violence\" is integrated into Lacan′s desire diagram, and the study believes that violence is derived from the lack of symbolic order and the vicariously satisfied object \"a\"the forever lost object of desire, and it supplements the dialectics of desire in consumer socie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ality. This article interprets Baudrillard′s consumer desire with Lacan′s psychoanalytic discourse,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desire in consumer society, and responds to the deadlock of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subject in Baudrillard′s later thought, which helps to explain the desire of consumer society more comprehensively.

        Key words: Baudrillard; Lacan; consumer society; desire; psychoanalysis; thing

        馬克思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的考察,不僅從商品角度出發(fā)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中的固有矛盾,而且論證了消費是資本積累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對于消費與需求的研究也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的重要話題,例如德波認為作為景觀的商品“不斷制造的偽需求來代替人類最初需求的滿足”[1]?,F(xiàn)階段,學界對鮑德里亞思想的研究分為前期與后期兩個方面。其前期的思想關注“消費社會批判理論,著眼于當代消費社會的現(xiàn)實情況,通過對‘物’的分析,從日常生活領域出發(fā),對當代消費文化和資本主義思想做出了猛烈激進的批判分析”[2]。而其后期的思想?yún)s做出了顯著的轉變,其“從延伸和補充馬克思主義轉向逃離和顛覆,選擇了一條主體消失、客體勝利的危險之路”[3]。這種思想發(fā)展脈絡的潛在邏輯在鮑德里亞前期有關消費社會的闡述中可見一斑,所以本文嘗試用拉康精神分析的話語闡述鮑德里亞提及的消費社會中的欲望,為消費社會中欲望的闡釋提供一個新的視角,并且嘗試用拉康的話語闡釋鮑德里亞提到的“暴力”,發(fā)掘鮑德里亞后期思想轉向主體消失與虛無的原因。

        鮑德里亞的消費社會理論是本文研究主體欲望的理論資源。鮑德里亞指出,在消費社會,物品所提供的不僅僅是使用價值,更多的是符號價值,所以對消費欲望的分析也應在符號層面上展開[4],但是鮑德里亞在《消費社會》中對此的闡釋較為零散,未形成一個系統(tǒng)。拉康對欲望的闡釋及其欲望圖為此提供了一個可以參照的體系。在拉康看來,對欲望的追求是在符號界上展開,而物成為消費社會中的符號,對物的消費成為了實現(xiàn)欲望的方式[5]。當前,學界對鮑德里亞消費社會思想的研究主要是以其自身的文本為基礎展開縱向研究,通常以物為出發(fā)點[6]或以“超真實”為出發(fā)點[7]對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進行符號學批判,但缺少對鮑德里亞消費社會思想與其他思想的橫向對比。本文嘗試用拉康的精神分析話語來分析鮑德里亞的消費社會中的欲望,以拉康的欲望圖為框架,更深入地分析消費社會中欲望的建構過程與欲望的實現(xiàn)方式,以此為鮑德里亞消費社會理論中欲望的辯證展開過程梳理出清晰的脈絡,進而發(fā)掘出鮑德里亞發(fā)現(xiàn)但并未展開分析的問題,在指出其理論不足的同時用拉康的精神分析話語對其作出補充,為鮑德里亞所提出的消費社會中主體的缺失問題做出精神分析式的回應。

        一、消費社會中符號化的欲望

        鮑德里亞認為在消費社會中,商品的價值體現(xiàn)為符號價值,消費是對符號化的物的消費。“依照鮑德里亞的描述,如果說前工業(yè)社會遵循的是對自然物(如對太陽、月亮等天體)的神秘崇拜,工業(yè)社會圍繞著生產(chǎn)活動形成了資本霸權和商品崇拜,那么,今天消費社會的迷狂則是陷入了對于符號價值的崇拜。”[8]消費社會留給人的形象是“節(jié)日形象”,其本身無節(jié)制的特點營造出了用之不竭、豐盛的形象,物以全套或整套、豐盛與堆積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人被全套的物所包圍。物的豐盛使得消費的真相從獲得物的使用價值轉向獲取物的符號價值。商品在消費社會中“無論是在符號邏輯里還是在象征邏輯里,物品都徹底地與某種明確的需求或功能失去了聯(lián)系”[9]58。消費的對象——物與使用價值脫節(jié),物本身的價值集中在物的符號價值上,對物的消費成為符號化的消費。“進一步講,主體與其消費對象不是一個直接的關系,而是一個經(jīng)過符號中介的間接關系?!保?0]符號化的物在鮑德里亞看來擁有能指與所指兩方面。“如果我們把商品也看作是符號,那么它也有能指和所指兩個方面,能指就是商品的交換價值,而所指就是商品的使用價值?!保?1]鮑德里亞不僅闡釋了消費社會中的物如何符號化,物成為了消費社會中的語言,而且他認為符號在消費社會中從作為能指和所指的連接,轉變到了能指本身獲得優(yōu)先性地位?!霸谝云渥陨頌橹行牡漠嬅嬷?,或者在以編碼規(guī)則為中心的信息中,能指變成了其自身的所指,其中兩者的循環(huán)混同是偏重于能指的,即取消所指的能指的反復敘事……我們便從以所指為中心的信息——過渡性信息——過渡到了一種以能指為中心的信息?!保?]115

        與鮑德里亞一樣,能指在拉康這里也獲得了優(yōu)先性地位。拉康對于物的分析也淡化了物的客觀物質屬性和作為意義的所指,轉而關注其在符號秩序中的價值,尤其是作為能指的意指效果。拉康曾舉過白天與黑夜的例子:“我曾說到白天和黑夜。白天和黑夜絕不是能以經(jīng)驗界定的東西。經(jīng)驗所能指示的一切乃是光明與黑暗的一系列變化和轉換,甚至是它們的脈動和替換,以及它們整個的轉變。語言卻是以對立開始——白天和黑夜的對立。一旦白天作為一個能指出現(xiàn)在那里,它就為自己獲得了一種排列的整個交替變化,并將以此去意指極其多樣的東西?!保?2]167也就是說,使用白天與黑夜這兩個能指時,就不再與作為經(jīng)驗對象存在的白天與黑夜相關,能指與所指脫節(jié),并且能指在敘事中獲得了優(yōu)先性地位。此時的能指是一個不表征任何東西的孤立記號,是一個脫離所指的獨立能指,它指涉的不再是對象的在場,相反它指涉的是對象的缺席,所以拉康也稱之為“它是一種缺席的記號”[12]168。在拉康看來,能指成為了不表征所指的空洞能指,并且能指優(yōu)先于所指。

        在消費社會中,物成為了符號秩序里的能指,而能指的運作是受到符號秩序所支配的,對物的欲望也就成為了受符號秩序支配的行為[9]60。同樣,在拉康看來,能指的運作法則是符號秩序的運作法則,在符號秩序中能指的意指效果是通過差異性原則來實現(xiàn)的。拉康舉例:在看到男廁所和女廁所門上的男、女兩個字時,并不是這兩個能指的所指闡釋出了分開如廁的律令,而是這兩個能指的差異指向符號化的社會律令,社會律令是分開如廁的真正原因,所以能指的意指效果的實現(xiàn)受到符號秩序的支配。

        鮑德里亞和拉康對欲望分析的起點都是能指在符號秩序中的運作。在消費社會中,作為使用價值的所指在能指的反復敘事中被取消,物成為了純粹的能指,消費社會中的物成為了能指鏈的一環(huán)。作為符號價值的能指占據(jù)主導地位,消費不是自為的、自主的和終極性的享受,而是進入了全面的、集體的和符號編碼的系統(tǒng)。在消費社會中,對物的欲望成為了對符號秩序中能指的欲望,欲望的實現(xiàn)也因此受到符號秩序的支配,所以消費社會中的欲望本身成為了符號化的欲望,對欲望分析的場域也應集中在符號秩序中。

        二、消費社會中欲望的構建

        拉康在欲望圖中從符號秩序的角度對于主體欲望的構建做出了闡釋,這與鮑德里亞十分相似。拉康式主體通過符號界的語言秩序表達自己的欲望,鮑德里亞認為消費社會中的主體通過能指—物來表達自己的欲望。在消費社會中,主體被全套的物所包圍,變成了純粹官能性的人,其欲望在物所構成的符號秩序中得以構建,主體應當欲望什么的問題被異化成了主體在消費社會中應當消費什么的問題,主體對于大他者在拉康術語中大他者即象征界,它對每個主體而言都是特殊化的。大他者既是就其根本的相異性與不可同化的獨一性而言的另一主體,又在與其他主體之間關系的象征秩序中作為中介。,“你到底想怎么樣”“你究竟想要什么”歇斯底里的質問也變成了“你到底想要我消費什么”的質疑。也就是說,物作為消費社會中的能指,是主體結構并表達自己欲望的場所,主體在消費社會中的欲望表達只能通過消費物的形式實現(xiàn),物成為了主體實現(xiàn)欲望的全部媒介。鮑德里亞舉例:在消費社會中,主體對于幸福的追尋被異化成了對幸福模擬物的追尋,主體期待幸福降臨的方式如同美拉尼西亞人期待天上飛行的飛機降臨的方式一樣。美拉尼西亞人精心劃出一塊夜間照亮的地面,期待真正的飛機著陸在他們的眼前,消費社會中的人也是如此,他們精心布置了一套具有幸福標志的模擬物,并以此期待著幸福的到來[9]8。

        在全套的物的包圍下,主體如何在消費社會中尋找自己欲望的錨定點?鮑德里亞的回答是,范例是消費社會中能指的凝結點,欲望的構建方式是對范例或模范的認同:“和暴力一樣,誘惑和自戀已經(jīng)預先被某些范例取代了,這些范例是由大眾傳媒工業(yè)化生產(chǎn)出來并由可定向符號組成的。每個人都可以在這些范例的實現(xiàn)中找到自己的個性?!保?]80范例作為符號的聚合,是消費社會中欲望構建的參照點,通過對范例的認同,主體結構著自己的欲望。這種范例不是僅僅存在于某些領域,而是拓展到了消費社會中的所有領域,每個領域都有范例為人們提供一個“正確的”“合理的”消費方式。消費社會中的一切都被賦予了可以被消費的符號價值,無論是人的身體,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切,甚至是“最自由”的休閑時光都被打上了符號的標簽,成為消費的對象。主體的欲望也從直接的對物的消費拓展到對身體的、關系的、自由的消費?!耙布词钦f,所有的物品都不再具有獨立性和獨特性,失去臨在感和隨意性的符號物并不能用來‘交換’,只能用來消費?!保?3]

        至此,鮑德里亞與拉康一樣在符號秩序范疇下用能指闡述出主體構筑欲望的場所與方式,但是主體為何要選擇范例作為自己欲望構筑的參照?或者說什么為主體的欲望提供了保障?鮑德里亞卻沒有給出明確的說明,借助拉康的話語或許能梳理出他的思路。從拉康的視角來看,為這種消費能帶來幸福做擔保的是大他者。在主體構建自身的過程中,它要確定自身相對于大他者的位置,主體要知道自己相對于他人而言是什么。最經(jīng)典的例子莫過于弗洛伊德小女兒想吃草莓蛋糕,她并非想用草莓蛋糕這個幻想來滿足自身的欲望,而是她在吃草莓蛋糕這一行為會讓父母感到深深的滿足,這個幻想實際上是小女孩形成自我的嘗試:她會令父母滿意,成為父母欲望的客體[14]。

        鮑德里亞論述道:“沒有一位女人,不管她如何挑剔,在得到一輛梅賽德斯—奔馳的時候仍然感覺到不能滿足自己個性的欲望和品味!……至于男人,盡管他考慮的主要是汽車完美的技術性能,他也會心甘情愿地去滿足他妻子的欲望,因為他會為聽到妻子稱贊他的好品位而感到自豪?!保?]69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消費社會中的主體欲望的是大他者的欲望,主體的欲望由大他者來保證,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主體嘗試構建自身的主體性。消費社會中大他者的欲望是對消費本身的欲望,主體的全部欲望被異化為對物的消費,對健康的欲望被異化成對醫(yī)療物品的消費,對美的欲望被異化成對化妝品、美容產(chǎn)品的消費,對知識的欲望被異化成對特定書籍的消費,等等。

        更進一步分析,消費社會中的大他者不是告訴你去欲望什么,而是告訴你如何去欲望。在鮑德里亞的消費社會中告訴你如何欲望的是大眾傳媒與廣告?!霸诖蟊妭髅降闹貜托麄飨?,商品的符號價值眾人皆知,對品牌的了解成為一種常識,進而影響了主體對商品的選擇和判斷,這是話語的力量?!保?0]大眾傳媒與廣告不僅傳遞出大他者所欲望的客體,更傳遞出獲得客體的方式是對物的消費。這種廣告是一種來自大他者的凝視,傳遞著大他者對消費者的期望,廣告的內(nèi)容可以理解為:去消費這些產(chǎn)品吧,為了使你成為你自己!大眾傳媒與廣告是主體與能指接觸的渠道,其在消費社會中的重要性在鮑德里亞看來甚至達到了可以構成偽現(xiàn)實的程度[9]117。大眾傳媒為主體欲望的構建提供了一個脫離現(xiàn)實的偽現(xiàn)實,偽現(xiàn)實成為了主體接受符號化信息的真實現(xiàn)實。大眾傳媒不是將主體的欲望錨定在媒介所展示出來的客體上,而是將主體的欲望納入位于偽現(xiàn)實層面的符號化的空間之中。

        從上述對于消費社會中欲望構建的分析可以看出,鮑德里亞和拉康都認為欲望的扭曲與異化恰恰是消費社會中欲望的起點,不應該簡單地設想為消費社會扭曲了主體的欲望,將主體的欲望扭曲成了對物的消費,而是應該將其理解為欲望本身就已經(jīng)扭曲。也就是說,在消費社會中,欲望自構建之初就已經(jīng)是異化的,消費社會中的欲望是以異化的方式構建。

        三、消費社會中欲望的不可能

        依據(jù)上文對消費社會中欲望構建的分析,由物作為能指所構建的符號秩序好像已經(jīng)能表述出主體全部的欲望,但鮑德里亞也提到了豐盛社會中的暴力與混亂,同時注意到了消費社會中存在著在物無法表達的欲望:“欲望所有的肯定性過渡到了需求和滿足的鏈條之中,其中它根據(jù)一個受到指引的合目的性而分解——欲望的所有否定性則過渡到了無法控制的軀體化或暴力的表現(xiàn)之中?!保?]185暴力是豐盛社會中代表性的混亂,并不是字面意義上的對物的破壞這種有對象的行為,其特點恰恰是無目的和無對象的,是在安全的豐盛社會之中無法控制的問題。這種暴力是一種比發(fā)生在社會新聞中與大眾傳媒里被日常生活所吸收、消費了的暴力更加真實的暴力。在大他者看來,這種暴力是無法理喻的、與豐盛社會相矛盾的,豐盛社會中的暴力包含了破壞性、壓抑性與集體逃避現(xiàn)實等形式。但是鮑德里亞簡單地將其歸結為可以被社會回收的商品、財富或可以消費的文化符號,并沒有對此展開結構性的分析,沒有將其與符號秩序本身聯(lián)系起來,也沒有深入探討豐盛社會中暴力出現(xiàn)的原因。借助拉康的欲望圖可以為鮑德里亞的觀點做出一些補充,解釋暴力出現(xiàn)的原因和其與符號秩序的關系,見圖1。

        圖1是拉康欲望圖三的上半部分,其中欲望用“d”(圖1右上方)表示,并且被置于他者結構的開口處,說明人的欲望是他者的欲望,但是欲望同時位于他者言語之外,是在符號界的言語所不能表達的位置,說明欲望既在語言表達之中,又在語言能表達的邊界之外。主體或大他者以幻想的方式回應了這一詢問:$◇ a(圖1左上方)。這一公式被稱為幻想的結構公式,$代表著被語言所結構的主體,對象“a”指永遠失落的欲望對象,同時也是引起幻想的原因,“◇”是指欲望對象引誘主體展開欲望滿足的幻想性場所。按照齊澤克對幻想公式的解讀:“幻想呈現(xiàn)為對‘你到底想怎么樣’的回答,呈現(xiàn)為對他者欲望的無法忍受之謎的解答,呈現(xiàn)為對他者中的短缺的回應……在幻想的場景中,欲望不是被實現(xiàn)、‘滿足’,而是被構建(提供其客體,等等)——通過幻想,我們學著‘如何去欲求’?!保?5]165

        在拉康看來,主體的欲望的成因是對象“a”,欲望的實現(xiàn)是在他者的語言結構中,但是欲望的真正對象——對象“a”是屬于實在界的范疇,在符號秩序中去實現(xiàn)位于實在界的欲望的成因無異于詞對物的謀殺,所以欲望的對象“a”總是在語言所結構的欲望之外、原初失落的,符號秩序的異化會使主體欲望的完全實現(xiàn)陷入一種不可能性。對象“a”同時也是實在界的碎片,是與符號界不可分割的“構成性缺失”,作為一小片實在界碎片的對象“a”不僅是可以與符號界分割的一個對象或者客體,而且是符號界得以運行必不可少的構成性例外。而這種構成性例外本身就是符號秩序的產(chǎn)物,是一種既是原因又是結果的悖論性存在。齊澤克對作為實在界碎片的對象“a”的悖論性有過詳細的闡釋:“首先,實在界是符號化過程的始點、基礎和根基,這是拉康談論‘實在界的符號化’的原因。也就是說,在某種意義上,實在界先于符號秩序,實在界是在自身陷入符號秩序網(wǎng)絡時,由符號秩序在事后結構起來的。這是拉康的宏大母題:符號化是一個過程,它羞辱、排出、騰空、剝離活的軀體這一實在界的豐富性。但與此同時,實在界又是這個符號化過程的產(chǎn)品、剩余、殘余和殘渣,是逃避符號化過程的殘跡、過渡,因而它也是由符號過程制造出來的。用黑格爾的話說,實在界是由符號界預設的,同時又是被符號界造成的。只要實在界的內(nèi)核是原樂,這種二元性就會呈現(xiàn)出下列兩者的差異:一者是原樂,一者是快感一者為快感之剩余。原樂是符號化得以進行的根基,是由符號化騰空內(nèi)容、剝離肉體和結構起來的基礎,但這個過程同時又制造了殘留、殘余,這殘留、殘余就是剩余快感?!保?5]241這種悖論性的特點從原因與結果兩個角度闡述了欲望滿足的不可能性,這種不可能性讓主體對晦暗不明的大他者發(fā)出了“Chè vuoi?(你想要什么?)”(圖1上方)這個歇斯底里的詢問。

        鮑德里亞所提到的暴力是主體在消費社會中歇斯底里的質詢。消費社會中欲望的表達并非像符號秩序中能指鏈的滑動一樣沒有裂痕,欲望在使用物的語言表達自身時也會出現(xiàn)難以言說的“d”,難以言說的部分作為豐盛社會中的混亂表達出來。暴力的出現(xiàn)源自符號秩序自身的匱乏,同時也是對于對象“a”的替代性滿足。占據(jù)對象“a”位置的暴力,其出現(xiàn)原因并不是對于“豐盛社會生活的不適應”,而是完全適應豐盛社會的不可能性,物所構成符號秩序不可能完全表達出主體的欲望。在消費社會中,物的語言所不能表達的部分對于圖1的“d”,其表現(xiàn)是無對象的暴力,其形式既有對物質和文化財富予以破壞的侵蝕,也有諸如拒絕進行生產(chǎn)和消費投資的消極。兩者都是對消費社會的拒斥,是對物的語言的拒絕,也是消費語言表達失敗的表現(xiàn)。消費社會中的暴力是作為一小片無法符號化的實在界碎片,也是符號秩序的產(chǎn)物。消費社會中的暴力是消費社會本身的結果,如前所述在消費社會中享樂與消費本身成為律令,但是這并沒有帶來前現(xiàn)代社會中想象的烏托邦,反而使得疲勞像傳染病一樣傳播開來[9]182。消費社會中用作為能指的物符號性地構建人的欲望,使得人的欲望沉浸在對物的消費中,這種符號化方式本身帶來了無法化約的暴力。暴力與疲勞也不是所謂的人的本性中惡的范疇顯現(xiàn)或者在庸俗意義上理解的弗洛伊德提出的死亡驅力,而是消費社會中符號秩序自身的過度與剩余,是符號秩序自身的匱乏。

        如同在圖1中所標的大他者符號界中難以言說的“d”一樣,無論鮑德里亞還是拉康看來,消費社會中主體欲望的滿足都有著不可能性。主體面對無法被物的語言所表達的部分,向自己與大他者發(fā)出了質詢:“你到底想要我消費什么”。主體為了回應這種質問,必須面對這個必定失落的欲望對象“a”,而主體在符號的層面上對對象“a”的追求必定以失敗告終,這說明了欲望滿足的不可能性與暴力出現(xiàn)的原因。

        四、消費社會中欲望的辯證法

        鮑德里亞對于欲望辯證法的論述集中在符號秩序自身上,在他看來,消費社會中欲望的再生產(chǎn)是因為能指鏈本身的滑動和能指的差異性與相對性的制約。在消費社會中,物本身也暗示著全套的物,主體對于物的欲望不再是對物特定用途的追求,而是從物的意義上去看全套的物?!皺淮啊V告、生產(chǎn)的商號和商標在這里起著主要作用,并強加著一種一致的集體觀念,好似一條鏈子、一個無法分離的整體,它們不再是一串簡單的商品,而是一串意義,因為它們相互暗示著更復雜的高檔商品,并使消費者產(chǎn)生一系列更為復雜的動機。”[9]4物對全套的物的指涉使得主體從一個物走向另一個物,完成對一個商品消費后再去消費另一個商品,這種物與物能指上的鏈接使得消費社會中主體的欲望不會停留在一個單一的物上,而是不斷走向對下一個物的消費。在主體與物接觸的話語場所——大眾傳媒與廣告中物也是指涉下一個物。廣告所參照的不是真實世界或者真實的參照物,而是符號秩序的自我指涉,廣告的內(nèi)容是作為能指的物的相互指涉過程。大眾傳媒是消費社會主體欲望構建的話語場景,主體的欲望也會在大眾傳媒與廣告的能指鏈滑動中不斷地再生產(chǎn)。

        能指的意義源自能指的差異性,消費社會中的主體認同是對差異性的認同,差異性是社會區(qū)分的邏輯。不同的主體為了保持自身的差異性都會受到相對性的制約,主體為了維持自身的差異性、遵從社會區(qū)分的邏輯,必須通過消費的方式獲得構建起自身差異性的符號。需求不再源于對物品的喜好,而是主體間的競爭,這使得對于差異的記錄永遠不會終結,消費被打上了無限性的標簽。“因為有意識的決定性仍然是滿足,是積極的差異消費,而明顯的符號總是既積極又消極——這使得它始終要參照其他符號,使得消費者始終不滿足?!保?]42消費社會中,社會區(qū)分會形成一個等級制的社會結構,在社會結構中物的更新規(guī)律是“自上而下”的,欲望的展開也要遵循這一結構,在方向上欲望會向下滲透。物作為消費社會中符號秩序的載體,其更新也依據(jù)社會區(qū)分的邏輯,差異性本身要求以增長性作為支撐,所以這種物的更新邏輯是無終點的,主體對于物的特定價值的追求也就變成了對于無盡增長的追求。主體消費欲望的無限性指向的是物質增長的社會,這種對于增長本身的欲望使得豐盛社會不會到來,消費欲望也不會滿足。

        鮑德里亞雖然提到了消費社會中對于暴力的吸收與化約[9]177,但是他沒有將暴力提升到結構性原因的高度,沒有明確提出不可化約的暴力與疲勞正是消費社會得以存在的構成性例外,同時也是消費社會中欲望的成因。鮑德里亞將論述的重點集中在符號秩序的層面,忽略了超出符號秩序之外、無法用符號秩序解釋的“暴力”。拉康的欲望圖四可以為其做出一些補充。拉康認為,欲望無法滿足根源于對象“a”,其是不能被符號化的語言所言說的,同時也是引發(fā)欲望的原因。與對象“a”占據(jù)相同結構性位置的是鮑德里亞提到的暴力。驅力的運動是圍繞著“部分對象”作切割運動,“部分對象”發(fā)揮的功能“不是因為這些對象是某個總體對象——比如說軀體——的一部分,而是因為它們只是部分地代表了使它們得以產(chǎn)生的那個功能”[15]693。對象“a”的原初失落源于符號秩序本身的不完備性,大他者本身匱乏。對此,可以用圖2加以解釋。

        圖2是拉康欲望圖四的上半部分,其中包含兩個關鍵的數(shù)學模型:$◇ D(圖2右上方)和S()(圖2左上方)。$◇ D是關于驅力的數(shù)學模型,指的是被劃杠的主體($)與要求(D)的關系式。要求是在象征界的語言上展開的,所以驅力只能在象征層面上運作,所指向的是部分對象,在象征層面上運作的驅動力只能將欲望引向部分對象,而欲望的對象是原初失落的客體,欲望在能指層面上的運作總會出現(xiàn)語言所難以言說的失落客體。失落客體的出現(xiàn)顯示出大他者能指的缺失,大他者缺失的能指標記為S()。在拉康看來,不存在“他者的他者”,即不存在元語言來保證意義的有效性,大他者能指的缺失說明主體的欲望不可能在他者那里得到完全的表達,主體的欲望注定是一個悲劇的欲望,主體必然與欲望客體失之交臂。消費作為消費社會欲望的表達方式,在鮑德里亞看來也有著不可克制的動力,對物的消費與需要的滿足不能完全實現(xiàn)主體的欲望,也就是說欲望是一種超越符號秩序的“唯心”行為[9]227。

        暴力與疲勞占據(jù)了消費社會中客體“a”的位置,它既是消費社會符號化的結果,同時也是消費社會中欲望得以展開的原因,對對象“a”的不斷符號化嘗試是消費社會自身運行的動力,因為原初客體的失落和大他者的匱乏,也是消費社會自身的匱乏,這種匱乏是消費社會中符號化的失敗,是其中的不穩(wěn)定因素。正是這種匱乏、過剩、不穩(wěn)定因素支撐著消費社會中的欲望可以不斷展開,所以對于消費社會中的暴力應該從實在界的意義上去理解。這種既是原因又是結果的悖論性揭示了消費社會中欲望的不滿足源自欲望本身,欲望滿足的具有不可能性。作為實在界碎片的對象“a”結合鮑德里亞對暴力與疲勞的分析能更詳細地闡述為何豐盛社會不會到來,為消費社會中欲望的辯證法做實在界的補充。

        五、結 語

        本文通過引入拉康的精神分析話語,從全新的角度剖析在消費社會中的欲望。欲望在物的層面上展開,主體的欲望通過作為能指的物得到構建,主體欲望實現(xiàn)的方式是對物的消費。但是對消費的狂熱與對物的崇拜只能是欲望辯證法展開的場所,而不能是欲望完成的場所,欲望的最終實現(xiàn)在符號秩序統(tǒng)治下的消費社會中是不可能的,這源于對象“a”的原初失落以及大他者的匱乏。本文從鮑德里亞的消費社會理論出發(fā),以拉康的視角對鮑德里亞論述過程中未能深入分析的部分做出理論補充,重點以拉康的欲望圖去分析消費社會中的暴力,將鮑德里亞原有的集中于符號秩序層面的分析拓展到實在界的層面,從結構性的層面上分析欲望滿足的不可能性與欲望的辯證法,有助于更加全面地闡述消費社會的欲望。

        鮑德里亞的后期思想走向了客體勝利、主體消失的道路,也與其思想過度關注符號秩序維度有關。本文用精神分析的話語在鮑德里亞的早期思想中發(fā)掘到了主體存在的可能性,“暴力”的維度使得主體并沒有完全的主體化,消費社會中主體仍然有其存在的可能性,回應了鮑德里亞后期“主體消失、客體勝利”的僵局。但同時鮑德里亞還留下了一個問題有待回答:主體的自由在消費社會中應當如何實現(xiàn)?在鮑德里亞看來,似乎面對這一僵局的唯一辦法是回到一種“草根浪漫主義”,除此以外只有“暴死”這種選擇。這里也體現(xiàn)出了鮑德里亞自身的局限性,面對消費社會中符號秩序所構筑的偽現(xiàn)實,他找不到構建主體的方法,無法回答關于主體位置的問題。也許拉康在精神分析中所提到的主體理論能為這個問題做出一些回答,其中無意識的主體無疑是精神分析主體理論的核心,齊澤克對此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以回應當代主體理論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德波.景觀社會[M].張新木,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26.

        [2]張蒙.鮑德里亞消費思想視域下的當代消費現(xiàn)象剖析[J].西部學刊,2023(12):60-63.

        [3]劉文嘉.“消失”的邏輯:晚期鮑德里亞理論的革命策略及其局限[J].南京社會科學,2023(6):31-39.

        [4]陳曉雪.鮑德里亞消費社會批判思想的系統(tǒng)邏輯及局限[J].哈爾濱學院學報,2023,44(5):25-29.

        [5]舒練.“無物”的“戀物”:拉康“對象a”視角下消費主義的深層透視[J].世界哲學,2023(5):91-99.

        [6]程波,談昕.析鮑德里亞《物體系》中關于“物”的意識形態(tài)言說[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45(2):131-137.

        [7]崔健,李真真.鮑德里亞“超真實”理論的審思與批判[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22(6):108-117.

        [8]歐陽謙.消費社會與符號拜物教[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5,29(6):66-74.

        [9]鮑德里亞.消費社會[M].劉成富,全志鋼,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10]孔明安,石立元.消費社會的雙重異化及其批判:論鮑德里亞對《布拉格的大學生》雙重解讀[J].東岳論叢,2022,43(4):89-96.

        [11]鮑德里亞.象征交換與死亡[M].車槿山,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2.

        [12]Lacan J. The Psychoses 1955—1956 [M].Grigg Russell,trans.New York amp; London: W·W·Norton amp; Company,1993.Lacan J, Miller J A. The Psychoses 1955—1956[M]//The seminar of Jacques Lacan: Book 3. Grigg R, Trans. New York amp; London: W. W. Norton amp; Company,1993.

        [13]閆方潔.鮑德里亞論消費社會中的符號法則及其意識形態(tài)布控[J].北方論叢,2012(4):137-140.

        [14]齊澤克.幻想的瘟疫[M].胡雨譚,葉肖,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10.

        [15]齊澤克.意識形態(tài)的崇高客體[M].季廣茂,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陳麗瓊)

        收稿日期:2024-06-28 "網(wǎng)絡出版日期:2024-10-24

        基金項目:陜西省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科學研究一般項目(XGH21034)

        作者簡介:孟澤坤(2001— ),男,山東濟寧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方面的研究。

        通信作者:王 健,E-mail:wangjian0501@163.com

        猜你喜歡
        消費社會鮑德里亞精神分析
        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與形而上學——對鮑德里亞資本主義批判理論的批判性反思
        讓·鮑德里亞:在消費社會的旋渦中
        檢察風云(2020年2期)2020-03-20 10:00:11
        鮑德里亞技術哲學研究綜述
        關于鮑德里亞《生產(chǎn)之鏡》研究的文獻綜述
        電視劇《歡樂頌》與“新窮人”的思考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2:38:02
        試論對武漢地區(qū)大學生瑜伽消費情況的研究
        體育時空(2016年9期)2016-11-10 21:13:01
        《白日焰火》的精神分析美學解讀
        “詩意地棲居”與“看上去很美”
        探析鮑德里亞思想的研究脈絡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7:46:53
        在性愛中找尋自我
        日本一道综合久久aⅴ免费|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小视频在线观看的| 婷婷色国产精品视频二区 | 亚洲av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热| 人妻丝袜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婷婷成人久久av免费|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 一本色道av久久精品+网站 | 国产乱人伦AⅤ在线麻豆A| 国产精品自拍午夜伦理福利| 精品伊人久久大线蕉色首页| a级黑人大硬长爽猛出猛进 | 丰满熟女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最大成人综合网720p| 97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无码不卡免费一级毛片视频 |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 十四以下岁毛片带血a级| 日本老熟欧美老熟妇| 国产三级精品美女三级| 蕾丝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少女韩国电视剧在线观看完整| 日韩精品大片在线观看| 日韩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限码| 97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狠狠干视频网站| 国产亚洲av夜间福利在线观看| 日韩av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97超级碰碰人妻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av在线| 日韩精品成人区中文字幕| 波多野结衣av手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国内精品影视|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系列| 欧美真人性野外做爰|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免费|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九一色|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