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旨在探討在當前課程思政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如何與之有效融合,以及這一融合對于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的重要意義。文章進一步概括了混合教學模式在高校體育中的應用現(xiàn)狀及面臨的挑戰(zhàn)。
關鍵詞: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高校體育
一、背景介紹
在新時代背景下,高等教育面臨著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課程思政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育理念,旨在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中,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混合教學模式逐漸興起,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此背景下,探討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體育混合教學的評價機制,對于提升體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課程思政的內涵與重要性
課程思政并非一門或一類特定的課程,而是一種教育教學理念。它強調大學所有課程都具有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雙重功能,承載著培養(yǎng)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政治意識和法治精神。課程思政對于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它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綜合素質。通過涉及社會、政治、經(jīng)濟等領域的內容,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價值觀,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其次,課程思政有助于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和弘揚,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堅實基礎。最后,課程思政的實施有助于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育能力,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向縱深發(fā)展。
三、高校體育教學的現(xiàn)狀與改革需求
當前,高校體育教學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傳統(tǒng)教學模式單一,缺乏趣味性,導致學生對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不高。教學內容多以實踐活動為主,忽視理論知識的學習,理論與實踐相脫節(jié)。此外,體育教學目標模糊,未能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實際需求,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面對上述問題,高校體育教學亟需進行改革。首先,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引入混合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趣味性和實效性。其次,加強體育理論知識的傳授,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體育技能。最后,明確體育教學目標,結合個人和社會目標,以及學生的身體機能、興趣愛好等,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四、混合教學模式開展的優(yōu)勢
第一,融合多種教學手段。混合式教學模式充分利用了線上線下結合的優(yōu)勢,通過網(wǎng)絡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效果。第二,個性化教學。線上平臺可以根據(jù)學生的不同需求和學習進度,提供個性化的教學資源和學習指導。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學習,更好地適應自身的學習風格,提高學習效果。第三,互動與合作?;旌鲜浇虒W模式提供了更多的互動和合作機會,學生可以在虛擬的學習社區(qū)中與其他同學和老師互動、合作,分享學習心得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第四,突破時空限制。在線教學平臺打破了地域和時間的限制,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提高了學習的靈活性和便捷性。第五,多樣化資源?;旌鲜浇虒W模式通過網(wǎng)絡資源和多媒體工具,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滿足學生不同層次和需求的學習內容。第六,培養(yǎng)學科素養(yǎng)?;旌鲜浇虒W模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和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各種工具和資源進行學習和創(chuàng)造。第七,融入社會實踐。混合式教學模式將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學生可以通過網(wǎng)絡參與實地考察、社會實踐活動等,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第八,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教師可以更好地設計課程內容,提供多樣化、針對性更強的教學資源,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通過在線平臺的數(shù)據(jù)分析,教師可以快速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五、混合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混合教學模式是將傳統(tǒng)面授教學與在線學習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模式。它綜合了傳統(tǒng)教學的優(yōu)勢和在線學習的靈活性,逐漸被各個領域的教育機構所采用。在體育教育學中,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有助于解決傳統(tǒng)教學中的問題,提高教學效果。在體育教學中,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用于體育理論學科和體育技能實踐的教學。在體育理論學科的教學中,學生可以利用在線學習平臺自主學習相關知識,面授課堂上則進行討論、案例分析等互動形式,加深理解和應用。在體育技能實踐的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在線學習平臺觀看學習視頻、參考教材等提前了解和準備,面授課堂上則進行實踐指導和點評。這種教學模式既保留了傳統(tǒng)教學的互動性,又利用了在線學習的靈活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六、混合式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技術依賴性過高?;旌鲜浇虒W需要良好的技術支持,如網(wǎng)絡穩(wěn)定、設備良好等。如果網(wǎng)絡不穩(wěn)定或設備故障,學生的學習效果會大打折扣。第二,情感交流缺失。線上教學缺乏面對面的交流和互動,可能會影響學生的情感交流和社交能力。這對于社交能力薄弱的學生尤其是一個挑戰(zhàn)。第三,學生管理困難?;旌鲜浇虒W模式可能會導致學生管理困難,如出勤率、作業(yè)完成情況等。如果學生沒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這種教學模式可能會對學生的學習產(chǎn)生負面影響。第四,資源建設和利用難度。線上資源的建設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且資源之間的邏輯性需要得到保障,以避免學生的認知負荷和學習壓力增加。此外,部分教師可能缺乏信息化教學資源利用的能力和經(jīng)驗。第五,教師適應性問題。教師需要重新學習使用新的技術平臺,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重構課程教學內容,這可能對部分教師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同時,部分教師可能對混合式教學的理念理解不深,導致實施效果不佳。
七、結論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混合教學模式因其靈活性強、互動性好、資源豐富等特點,逐漸成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熱點。該模式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既保留了傳統(tǒng)體育教學的直觀性和實踐性,又充分利用了網(wǎng)絡資源,實現(xiàn)了教學內容的多樣化和個性化。然而,在實際應用中,高校體育混合教學也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如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不足、線上線下教學銜接不暢、評價機制不完善等。因此,建議以課程思政為依托,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促進課程思政與高校體育混合教學的深度融合,提高學生線上線下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主動性,促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和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f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教育非官網(wǎng),2020-06-01教 高(2020)3號.
[2]董翠香,樊三明,高艷麗.體育教育專業(yè)課程思政元素確立的理論依據(jù)與結構體系建構[J].體育學刊, 2021,28(1):7-13.
[3]趙富學,陳慧芳,李攀飛,等.體育教師課程思政建設能力的生成特征、核心構成與培育路徑研究
[J].沈陽體育學院,2020,39(11):27-34.
[4]胡德平. 體育課程思政的理論內涵、內容體系與建設路徑[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22,56(5):13 - 21.
[5]郭建東.混合式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研究[J].成人教育,2020,40(12):19-25.
[6]李雙玲,李建業(yè),朱寶峰,等.基于 AMOS 模型的體育院校學生對混合式教學接受度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以哈爾濱體育學院為例[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21,39(3):59-64,69.
[7]白鉑,楊 喜 君,任 勇,等.高校體育教學“MOOC + SPOC + 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20(04):108-111.
[8]戴顯巖,李大威,李尚濱.基于MOOC的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構建研究:以排球課程教學為例[J].成人教育,2017,37(7):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