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討了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通過分析《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精神要求,指出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性。作為班主任,應轉變角色,加強民主管理,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并及時進行評價激勵,以全面提升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這些措施不僅有助于學生的個人成長,還能為他們的未來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自主管理能力" 班主任" 民主管理" 師生關系" 評價激勵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發(fā)布了四年多的時間,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們深入學習了二十大精神。通過學習,我認為“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推進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提升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個體能夠有效地規(guī)劃、組織、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以達成個人目標的能力。它是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必須具備的一項重要能力,無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中都能發(fā)揮重要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教育任務,它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應對生活和學習中的挑戰(zhàn),實現(xiàn)個人成長和發(fā)展。當前,我國的經(jīng)濟體制改革和社會生產(chǎn)力發(fā)展都進入了新時代,“發(fā)展”成了當今社會最強音,它需要有一代代生機勃勃、富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來實現(xiàn),它要求教育者要培養(yǎng)具有主動發(fā)展的需求、意識和能力的人。[1]
埃德加富爾《學會生存》一書中深刻地指出:“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別人的教育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這種個人同他自己的關系的根本轉變,是今后幾十年內(nèi)科學與技術革命教育所面臨的最困難的一個問題?!弊鳛閷W生全面發(fā)展的指導者的班主任,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呢?
一、班主任應擺正自己的位置
班主任如果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老黃牛似的充當學生的保姆,負責看管這些大孩子,竭盡所能地去幫助他們,容易讓學生形成事事依賴的心理。這樣,班主任既辛苦又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當然班主任更不應該居高臨下地指揮、命令學生,而要做學生思想發(fā)展的引導者,整個班級發(fā)展的領航員。
葉瀾教授在《新基礎教育論》中說:“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蘇霍姆林斯基說:“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班主任應深刻理解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差異,相信學生有能力進行自我管理。作為一位資深的班主任,我認為應該有效地把自主權交還給學生,促進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發(fā)展。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民主管理,強化學生自主行為
班干部是班集體建設的一支生力軍,是維護班規(guī)的先鋒隊,是班主任的有力助手。在選拔班干部時,我鼓勵學生自薦。當今社會,競爭激烈,要有勇氣向別人、向集體推介自己的特長,才能及時地被他人發(fā)現(xiàn),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能,為他人、為集體服務。
當學生初入學時,我都會對學生進行全面摸底,讓學生逐一作自我介紹。在學生自我介紹中,我及時地發(fā)現(xiàn)班級的各方面人才——有能歌善舞的,有體育專長的,有愛好讀書寫作的,等等,終于順利地組建了班委。班規(guī)的各項內(nèi)容,基本上都是由班干部組織實施,并負責監(jiān)督、管理、執(zhí)行和反饋,班主任應大膽啟用班干部,放手讓班干部開展工作,但必須適當加以指導。同時,班主任要建立班級管理體系,讓班干部有序地開展工作。班規(guī)管理體系應盡可能讓每個學生發(fā)揮作用。另外,分工要細致,職責要明確,做好有關的記錄和反饋工作,并做到公正、公平,一視同仁。
加強民主管理,強化學生自主行為,是當代教育的重要方向。民主管理不僅體現(xiàn)在學校的宏觀決策層面,更應深入到班級的日常管理中,讓學生真正成為管理的主人。通過民主管理,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班級事務中,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責任。同時,民主管理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創(chuàng)新性,讓他們在參與管理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通過引導學生自主規(guī)劃學習、自主管理時間、自主解決問題,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這樣,學生不僅能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還能為未來的社會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班主任應發(fā)揮關鍵作用。他們需要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班級氛圍,為學生提供參與管理的機會和平臺。同時,班主任還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引導每個學生都能在民主管理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價值。班主任要放下架子,以更加平等、親和的態(tài)度面對學生,這是教育現(xiàn)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舉措。只有真正放下架子,班主任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職責,為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2]
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自主管理的積極性
教育心理學研究認為,所有的教育都起源于愛。當學生的情感要求得到滿足時,就能夠引起積極的情感體驗和共鳴,從而激發(fā)學生自主管理的積極性。因此班主任要做到關心和愛護班里的每一位學生,特別是那些平時表現(xiàn)暫時落后的學生,班主任更應該給予鼓勵和關心。班主任應真誠而且親切地面對全體學生,與學生坦誠相對,應該讓每個學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視和關注的,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讓師生關系變得更加和諧。如果師生關系和諧融洽,學生就會喜歡班主任,就樂意接受他,從而產(chǎn)生積極的態(tài)度,為學生自主管理打下良好的關系基礎。
相反,班主任沒有做到公平公平地去對待每一個學生,師生關系會變得緊張,學生就會采取消極抵觸的態(tài)度。只有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在班主任和學生之間搭起一條溝通的橋梁,提高學生自主管理的積極性。
四、及時評價,激勵學生自主管理的信心
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正是自主管理意識形成和發(fā)展的時期,但由于他們正處在生理和心理雙重變化的關鍵時期,做事容易沖動,缺乏持久性。故需要班主任及時激勵,來增強他們自主管理的信心。
定期總結,及時評價,努力營造自主管理的良好氛圍。班級管理委員會要定期總結,如每周小結、每月總結,班級大會時進行公平、公開的評價。班主任要恰到好處地引導學生全面、正確地認識自我,關鍵在于培養(yǎng)他們的自我反思與自我覺察能力。通過日常觀察、交流互動,讓學生理解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從而明確努力方向。同時,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活動,挑戰(zhàn)自我,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使學生能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感和成就感,才能更自覺地遵守班規(guī),并使班規(guī)更完善,學生自主管理意識更加強烈。
肯定成績,讓學生體驗到自主管理所帶來的成功的喜悅。在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要多肯定成績,特別是對平時表現(xiàn)不佳的學生,要從尊重、信任開始,主動與他們進行感情交流,增加“感情投資”,形成一種融洽的師生關系。同時,哪怕是一點微小的進步,也要及時給予鼓勵、表揚,樹立他們的信心,凸顯他們的亮點,要讓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
及時指導,不斷地增強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班主任在管理班級過程中,如果僅憑紀律、絕對的權威,是難以在學生中樹立威信的。班主任要引導學生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既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又勇于承認和克服自身的不足和缺點?!叭藷o完人”這一深刻哲理,道出了人性的復雜與多元。每個人,無論其性格如何,都不可避免地既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在教育教學中,我們更應深刻理解并應用這一原則。表揚的激勵作用,確實遠遠大于批評所帶來的教育效果。對學生而言,正面的反饋和認可能夠激發(fā)他們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使他們更愿意投入到學習和成長中。特別是對于那些相對調(diào)皮、難以管教的學生,我們更應拿起“放大鏡”,努力尋找并放大他們的優(yōu)點。
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閃光點,這些閃光點可能是他們的才華、努力、善良或是其他品質。一旦我們發(fā)現(xiàn)了這些閃光點,并適時地給予肯定和鼓勵,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轉變。他們會因為被看見、被理解、被肯定而更加努力,甚至展現(xiàn)出令人驚嘆的拼搏精神。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應該忽視學生的缺點或問題。但相較于一味地批評和指責,我們更應該以一種包容和理解的態(tài)度去引導他們,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鼓勵他們積極改進。同時,要在尊重與理解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教育,并加以指導和幫助。切忌急躁,要循序漸進,使學生認識到改變不良的行為習慣是需要經(jīng)歷一段過程的,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真正認識到自己的缺點,正確對待,不斷增強自主意識,逐漸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管理。
總之,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是一項艱巨而重要的任務,需要班主任付出艱辛的努力和耐心。盡管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挑戰(zhàn)和委屈,但只要我們用心耕耘,堅持不懈,相信學生們的潛力和成長是無限的。只要我們用心去管理班級,培養(yǎng)他們的能力,總有一天他們會超越自己,實現(xiàn)更高的成就。這份信念和堅持,將是我們班主任在教育事業(yè)中前行的動力。
參考文獻:
[1]熊翠琴.淺談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J].甘肅教育研究,2023(8):60-62.
[2]楊海.淺談如何提高農(nóng)村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