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論文旨在探討新課標視域下體育與健康課程跨學科主題教學的實踐困境及破解策略。通過查找文獻方法,指出教師對跨學科主題教學存在認識誤區(qū)、跨學科教學偏離體育學科本位、教師綜合教學能力不足及跨學科主題教學評價存在困難等現(xiàn)實困境。提出認知重構、重視體育學科本位、加強教師教學能力建設、優(yōu)化體育跨學科教學設計等破解路徑。體育跨學科主題教學對提升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和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相關策略可克服實踐困難,實現(xiàn)該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為培養(yǎng)新時代人才做出貢獻。
關鍵詞:體育新課標;跨學科主題教學;體育教學;學校體育
The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Practice Dilemma and Strateg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urriculum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SHI Xing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Jilin Province,136000 China)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dilemma and solving strategy of the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ourses under the horiz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research analysi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eachers have misunderstanding in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teaching,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deviation from physical education standard, insufficient teachers' comprehensive teaching ability and difficulties in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teaching evaluation. Put forward the solving paths, such as cognitive reconstruction,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physical education discipline,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and optimizing the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design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terdisciplinary theme 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bility and core accomplish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Practical difficulties can be overcome through relevant strategies,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this teaching mode can be realized, and 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New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teaching;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中圖分類號:G80-05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29.000
備注:不添加牟善文作者信息
作者簡介:石星(2000—),女,碩士在讀,無職稱; 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
普通作者:牟善文(1989—),男,碩士研究生,中級-無; 研究方向為運動生理生化。
作者簡介:石星(2000-),女,碩士在讀,無職稱,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訓練學。
教育部把跨學科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作為“加強課程綜合,注重關聯(lián)”作為一項基本原則提出來,要求“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經(jīng)驗、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強化學科內知識整合,統(tǒng)籌設計綜合課程和跨學科主題學習[1]。基于此,《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跨學科融合一直是學生提高運動能力、學習健康知識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體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徑,同時鼓勵教師每學期都要用不少于10%的課時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由此可見,我國當前高度關注跨學科主題教學活動。新時期實施跨學科主題教學具有重要價值,有助于促進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盡管目前我國從宏觀層面上對于實施體育跨學科主題教學提供了相關參考借鑒,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依然面臨著諸多難題,如在觀念認識、方法獲取、學習引導等方面存在誤區(qū),制約新時期體育跨學科教學高質量發(fā)展。鑒于此,本研究在探討體育跨學科主題教學價值意義基礎上,重點分析目前基層體育跨學科教學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與難點,并提出相關破解策略,以期能夠為廣大體育教師群體開展跨學科教學提供參考借鑒,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1體育跨學科主題教學價值意義
1.1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實踐能力
長期以來,我國基礎教育教學工作實行分科教學模式,將知識門類進行學科化,例如語文、數(shù)學、體育、英語等。相較于綜合性課程,分科教學有助于學生能夠系統(tǒng)完善的掌握某一學科知識體系[3]。固然分科教學能夠促進學生掌握更為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但長期以來各自學科相對而言各自發(fā)展存在壁壘,學生在學習不同學科過程中對于其他學科知識介入較少,造成知識體系單一,在面對生活以及學習實踐中的遇到的問題,學生無法有效利用不同學科中的知識、技能和方法去解決生活中面臨的整體性問題。體育跨學科教學在教學設計中融入其它學科內容,將其它學科知識體系與體育學科進行對接,在體育教學中能夠啟發(fā)學生跨學科思維,培養(yǎng)應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2促進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生成
新課標明確提出體育學科要以培養(yǎng)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作為重要價值歸宿,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體育核心素養(yǎng)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以及體育品德三大領域,各自領域既相互獨立,同時彼此之間亦相互包含。體育跨學科教學能夠有助于促進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生成,從不同層面著手,提升學生體育學習效益??鐚W科教學將促進體育教學工作從體從“知識導向”向“素養(yǎng)導向”、“單一技術導向”向“結構化知識和技能導向”轉變,改變過去機械式體育學習[4]。體育核心素養(yǎng)中所指向的不同層面不僅僅體現(xiàn)在體育學科教學中,同時亦在其他學科中有所體現(xiàn)。例如健康行為中健康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和運用維度在生物學科中可以窺見。通過體育與生物學科融合式教學,能夠促進學生相關核心素養(yǎng)生成。
2體育跨學科主題教學存在的現(xiàn)實困境
2.1教師對跨學科主題教學存在認識誤區(qū)
誠然,盡管新課標對于跨學科主題教學進行進行明確規(guī)定,鼓勵教師積極開展跨學科主題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盡管跨學科教學具有諸多綜合價值,但對于跨學科教學實踐而言,基層教師依然存在較多認識誤區(qū),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教學活動開展。從調研結果來看,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第一,將跨學科主題教學活動等同于體育教學與其它學科簡單相加,抑或是在體育教學中加入其它學科教學內容就是跨學科了教學[5]。目前相當部分教師存在以上認識誤區(qū),將跨學科教學簡單化以及窄化,造成教學實踐中存在較多問題。第二,跨學科教學活動會影響常規(guī)體育教學效益。部分教師盲目認為在教學中引入跨學科內容會擠壓原本體育教學時間與空間,造成原本的技能教學被邊緣化,影響學習效果。
2.2跨學科教學偏離體育學科本位
跨學科教學需要由兩門及以上學科交叉融合而成。對于任何學科而言,跨學科教學都需要重點關注于本體學科,在此基礎上兼顧跨學科教學活動,而不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目前體育跨學科教學存在偏離體育學科本位的亂像,教學過程中體育學科主體地位不斷被“沖擊”,造成體育教學被“排擠化與邊緣化”。一方面,部分課堂教學中,多學科之間呈現(xiàn)拼湊化現(xiàn)象,學科之間缺乏有機聯(lián)系,為了“跨”而盲目生搬硬套,未能夠實現(xiàn)多學科之間高度融合。另一方面,跨學科教學中體育教學逐漸演變成了其它學科教學活動,偏離體育學科本位,舍本逐末。例如目前部分教師在公開課教學中,教師讓學生身著大量服裝,課堂內容“轟轟烈烈”,教學過程逐漸去體育化,變成了體育表演課。結果就是學生課堂練習密度不高,身體活動量不足,失去體育教學應有之義。
2.3教師綜合教學能力不足限制跨學科教學深入推進
2022體育新課標首次將跨學科教學活動作為教學內容模塊納入其中,自此學術界對其進行了廣泛探討,形成了諸多研究成果。然而從中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來看,跨學科教學活動依然開展較為滯后,甚至有較多一線體育教師尚未開展過跨學科教學活動。從實踐層面來看,造成跨學科教學“冷”的主要原因筆者認為與教師跨學科教學綜合能力不高有關系。盡管部分教師能夠認識相關跨學科教學活動價值,同時具有一定開展意愿,但受限于對跨學科教學活動教學設計知之甚少以及相關跨學科教學能力滯后,造成實際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目前新課標對跨學科教學活動給予了相關主題教學案例,同時部分教師根據(jù)教學實際情況設計相關教學案例,但總體上教學案例的豐富性還不夠充足,相關教學實踐經(jīng)驗較為匱乏,教師教學活動依據(jù)較少,更很多依賴于自身摸索。
2.4跨學科主題教學評價存在困難
目前圍繞體育教學評價已有諸多操作路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學生學生體育學習情況。然而體育跨學科主題教學作為一個相對新穎的概念,目前圍繞跨學科教學評價尚未形成統(tǒng)一意見。諸多學者針對跨學科主題教學評價內容、標準、目標等方面進行了回答,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但相對而言其評價指標較為復雜,評價內容較為多元,實踐操作過程中存在諸多困難。此外,在評價主體方面相對多元,包括學生、家長、教師等,實踐中往往無法有效開展,評價更多局限于“紙面”。因此,目前重點在于如何將相關學者理念化的學習評價倡導進一步轉化為可操作化的學習評價標準。
3新課標背景下體育跨學科主題教學破解路徑
3.1認知重構,深入了解體育跨學科主題教學時代價值
明晰思想觀念,科學化認識體育跨學科主題教學價值意義是實施高質量教學活動關鍵之舉。跨學科教學作為當前立足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跨學科思維的重要之舉,既是當下我國基礎教育階段課程教學未來發(fā)展走向,同時又是順應人才培養(yǎng)導向關鍵舉措。諸多實踐證明,跨學科教學具有多元效益。對于體育跨學科教學而言,其并非簡單的體育教學與其它學科內容進行糅合疊加,更多著眼于實現(xiàn)雙方高度融合,彼此之間屬于是相互依托,相互成就的關系。因此教師應厘清思想觀念認識,認識其價值,在自身教學實踐中高度重視,整合體育跨學科教學資源,定期組織相關跨學科主題教學活動。
3.2重視體育學科本位,實現(xiàn)本真化跨學科教學
無論對于任何學科而言,組織跨學科主題教學活動都需要以自身本體學科作為根本出發(fā)點,在此基礎上探討跨學科教學活動。脫離本學科,跨學科主題教學則如“無源之水”,逐漸走向功利性、形式性。針對目前體育跨學科教學中存在的諸多亂象,例如生搬硬套其它學科內容、學科之間缺乏邊際等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對策。第一,以體育教學中遇到的教學難點作為實施跨學科教學活動切入點??鐚W科教學要以培養(yǎng)學生跨學科思維,解決本學科遇到的實踐難題作為目標導向。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把握學習中存在的本學科難以解決的問題,同時在此基礎上引入跨學科內容,提升教學活動針對性。例如在蹲踞式起跑教學中,學生普遍在起跑階段過早抬起上本身,造成起跑效果不佳。此時,教師可引入科學科目中阻力大小與空氣接觸摩擦面的關系,啟發(fā)學生思維,深入理解起跑中相關技術動作背后的原理。第二,梳理體育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存在的學科共性點。教師在采用新課標所規(guī)定的教學案例以外,應積極探索自身教學主題案例庫。實踐中,教師應把握體育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存在的共性聯(lián)系,把握連接點,構建自身專屬教學案例庫。例如生物課程、勞動技術課程等與體育學科具有諸多練習,教師可以此作為出發(fā)點,進行積極探索。
3.3加強教師教學能力建設,不斷夯實教師跨學科教學基本功
體育教師作為體育教學的組織者與體育教學政策的落實者,對體育跨學科主題學習從理論走向實踐發(fā)揮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6]。因此,應重視提升教師教學基本功,促進其跨學科教學能力。目前教學實踐中依然有諸多教師有著較強的開展跨學科教學活動的意愿,但其教學經(jīng)驗不夠豐富,教學實踐依據(jù)不充分。筆者提出以下破解路徑。第一,重視教學培訓工作。學校應組織體育教師有針對性參與相關跨學科教學培訓,鼓勵教師針對自身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學習探討,與專家學者進行交流互動,了解體育跨學科教學發(fā)展動態(tài)。同時,教師應重視觀摩相關跨學科教學優(yōu)質課,學習優(yōu)秀教師教學組織方法、手段等,不斷內化至自身教學過程。第二,建議各地區(qū)針對跨學科教學活動編制相關教學實踐指南手冊。以省市為牽頭,組織相關高校教師、一線體育教師等,針對跨學科教學活動編制教學實踐手冊,讓體育教師能夠實現(xiàn)教學有據(jù)可依、有經(jīng)驗可共享。例如針對不同運動項目、不同學段等編撰教學主題案例,為教師提供“一站式”“菜單式”的參考與選擇。
3.4優(yōu)化體育跨學科教學設計,重視學生學習引導
一次成功的跨學科主題教學活動不僅依賴于實踐情境中師生雙方的協(xié)調配合,跨學科主題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科學設計更是實踐得以進行的前提條件[3]。一般而言,一堂體育跨學科主題教學設計主要包括教學主題、教學目標、學習活動、學習評價等幾方面。以教學目標為例,教學目標應能夠重點體現(xiàn)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元素,將運動能力、健康行為等納入目標體系中去。例如在“體育課結束前拉伸練習的生物學密碼”教學案例中,關于健康行為目標的制定可以表述為:體育鍛煉后拉伸練習能夠促進乳酸代謝,緩解肌肉疲勞與酸痛,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后進行拉伸的好習慣。從學生學習活動來看,教師應重視引導工作,在向學生拋出相關問題的同時,能夠積極啟發(fā)學生向著既定方向前行,不斷解決相關實踐問題。例如初中體育教學中圍繞“實心球出手速度與遠度的關系”,教師應引導學生向物理學科拓展,不斷循循善誘,將學生關注點引入物理學習中相關速度以及力學內容,鼓勵學生進行積極思考,培養(yǎng)其跨學科思維。
4結語
體育與健康課程跨學科主題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新課標視域下,該教學模式在實踐中仍面臨諸多困境,如教師認識不足、教學資源缺乏、教學評價不完善等。為了突破這些困境,我們提出了以下策略: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對跨學科主題教學的認識和能力;整合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傊?,體育與健康課程跨學科主題教學是一個具有挑戰(zhàn)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領域。我們相信,通過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夠克服實踐中的困難,實現(xiàn)該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為培養(yǎng)具有綜合素質的新時代人才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楊小微.以跨學科主題教學助推學校內涵式發(fā)展[J].現(xiàn)代教學,2024(5):1.
[2]王暉,楊瑞.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實施下體育與健康課程跨學科學習的價值定位和路徑——基于高階思維的視域-王暉[J]. 體育教育學刊, 2022, 38(4): 16-24, 95.
[3]姻穆瑤甲,劉春瓊. 跨學科主題教學設計的關鍵問題與實踐路徑[J].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24, 44(8): 1-6.
[4]尚力沛,俞鵬飛,王厚雷,等. 論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跨學科學習[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22, 46(11): 9-18.
[5]張琪,趙夢楠,高嶸. 體育與健康課程跨學科主題教學:概念澄清、現(xiàn)存問題及策略應對-張琪[C]//第十三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專題報告(學校體育分會), 2023: 1283-1285.
[6]張丁毅,唐炎,辛飛,等.體育與健康課程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基本含義、現(xiàn)存問題與改進策略[J].體育學研究,2023,37(6):6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