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物理知識蘊含了許多的人文價值,特別是哲學價值,包括唯物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從哲學的角度理解物理知識,不僅有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還能潛移默化地熏陶學生的思想、提升他們的道德水平及修養(yǎng)等。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物理;人文哲理;科學本質
從《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的“核心素養(yǎng)”,到《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中的“核心價值”,這些理念都突出了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思想、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性。相關的研究包括從早期的“STS”理念發(fā)展到現在的“STSE”理念,以及從國際科學教育領域引入的“HPS”教學模式[1],還有近幾年倡導的“課程思政”理念等。學校一直踐行的“四化”教學理念,其中“第一化”就是“文化教學德育化”。物理雖然是一門自然科學,但其蘊含了很多人文價值,特別是哲學價值。教師引導學生從哲學的角度認識物理,不僅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能潛移默化地熏陶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
1"“物理觀念”直接蘊含著唯物論的世界觀
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是“物理觀念”?!拔锢碛^念”主要包括物質觀念、運動與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等要素。[2]讓學生形成正確的“物理觀念”有助于他們養(yǎng)成唯物論的世界觀。
物理學告訴我們,物體都是由基本粒子組成的,都在進行著某種形式的運動,各種運動形式都對應著某種能量,不同形式的能量可相互轉化,物體與物體之間有相互作用等等。這些正與哲學中“世界是物質的”“一切物質都是運動的、發(fā)展的、普遍聯系的”觀點相吻合。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一的“物理觀念”與哲學的“世界觀”的對應關系如圖1所示。
哲學,作為人類自身邏輯思維的產物,是一種純粹的意識形態(tài)。它之所以區(qū)別于神學、形而上學,關鍵在于它有科學的觀點佐證,或者說它以科學的觀點為前提。從這個角度而言,沒有物理學就沒有哲學,反之,物理學的根本思想其實也體現在哲學中。
2"“科學思維”蘊含著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論
學生在學習物理或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用到多種科學思維。一些科學思維與哲學里的辯證唯物主義方法論不謀而合,如模型建構思維中的“理想模型法”與辯證唯物主義中的“主次矛盾原理”、科學推理思維中的“整體法與隔離法”與辯證唯物主義中的“系統(tǒng)與部分原理”,科學論證思維中的“等效替代法”與辯證唯物主義中的“聯系的原理”等。本文列出了有對應關系的部分科學思維與辯證唯物主義方法論,如表1所示。
由此可知,學習物理所形成的科學思維,不僅能幫助人們解決物理問題,同時也構成了處理實際生活問題的方法論。一旦學生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學生就更容易理解學習物理的價值所在,進而激發(fā)出更為強大的內在學習動力。
3"“科學探究”踐行“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哲學法則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師通過物理實驗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茖W探究需要遵循多個基本原則,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實事求是”。這意味著科學探究要從實際的自然現象或實驗現象出發(fā),當假設的理論與實際的現象有沖突時,我們必須修正理論,或者在更精密、更嚴格的條件下重新觀察現象或重做實驗。“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是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給我們指出的一條最基本的法則。物理學中的絕大多數理論,都是通過實驗驗證其真實性的。因此,物理學中的科學探究過程,本身就是在踐行哲學的“實事求是”的法則,遵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基本原理。
4"“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蘊藏豐富且深刻的人生哲理
牛頓第三定律揭示了發(fā)生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間的“作用與反作用”原理。以錘子敲打釘子為例,錘子給釘子施加了力,同時釘子也給錘子施加了力。教師講解這一原理時,可以引導學生將這一物理概念與日常生活相聯系,如在處理人際交往中的問題時鼓勵學生要學會換位思考。這種相對性在相對論里體現得更加明顯。例如,狹義相對論指出“不同參考系測量結果不相同”,這與我們在生活中“不同角度看待問題、站在不同立場處理問題會導致不同結果”的情境頗為相似。明白了這些道理,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就會自覺地避免以自我為中心,眼界能更寬闊,個人的格局也會更大。
力學中,除了三大運動定律,還有很多知識點也蘊含有一定的生活哲理。例如,分力方向相同時合力最大的物理知識點[3],在生活中可以類比為團隊成員的立場一致、思想統(tǒng)一、勁往一處使時可達成“最大合力”效果;能量守恒定律寓意付出總有回報的生活真理;關于各種形式的碰撞與動量守恒知識,可以與生活中的“人際碰撞”與“人品守恒”相類比,教師可以借此告訴學生,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各種沖突在所難免,但解決問題的方式就像處理碰撞問題的方法一樣多種多樣。
當然,學生只有真正理解所學的知識,進而理解科學本質,才能從根本上悟出人生的道理。而教師從哲學角度去解釋物理知識,就相當于引導學生理解科學的本質,吸收物理學的根本思想。因此,教師結合物理知識,向學生滲透哲學思想的教學方式,其價值與意義是極為深遠的。
5"結語
從歷史上看,哲學促進了科學的發(fā)展。例如,電磁學的建立正是科學家堅信“電”與“磁”之間具有哲學上的對稱統(tǒng)一關系,這一信念最終促成了電磁學的完整體系的建立。反之,科學的發(fā)展又佐證、豐富、完善了哲學體系。結合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若能引導學生挖掘物理中的人文哲理,不僅能使學生終身受益,而且對學生的影響也更為深遠。
參考文獻
[1]任虎虎.基于HPS促進高中物理深度學習的教學探索——以人教版新教材“電磁感應現象及其應用”教學為例[J].物理教師,2022,43(11):21"-24,2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
[3]常愛江.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的研究與實踐[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