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阿利西尤單抗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治療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的療效及對脂代謝、頸動脈粥樣斑塊積分的影響。方法:選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102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病人,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A組、B組和C組,各34例。A組采用阿利西尤單抗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治療;B組采用依折麥布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治療;C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療。比較3組病人脂代謝水平[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non-HDL-C)、載脂蛋白B(ApoB)和載脂蛋白A1(ApoA1)]、脂質(zhì)沉積評估[肝臟內(nèi)脂肪率和皮下脂肪厚度];采用克勞斯積分(Crouse)評估兩組病人頸動脈粥樣斑塊積分情況;觀察病人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jié)果:治療后,3組non-HDL-C、ApoB、肝臟內(nèi)脂肪率、皮下脂肪厚度、頸動脈粥樣斑塊最大厚度和Crouse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A組治療后non-HDL-C、ApoB、肝臟內(nèi)脂肪、皮下脂肪厚度、頸動脈粥樣斑塊最大厚度和Crouse評分均低于B組、C組,B組治療后non-HDL-C、ApoB、肝臟內(nèi)脂肪率、皮下脂肪率、頸動脈粥樣斑塊最大厚度和Crouse評分均低于C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組ApoA1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P<0.05),A組治療后ApoA1均高于B組、C組,B組治療后ApoA1高于C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和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阿利西尤單抗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治療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對脂代謝具有明顯改善作用,有助于減少脂質(zhì)沉積,消除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關(guān)鍵詞冠心病;高脂血癥;阿利西尤單抗;依折麥布;阿托伐他?。恢x;Crouse評分
doi:10.12102/j.issn.1672-1349.2024.15.020
高脂血癥病人膽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異常升高,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non-HDL-C),容易沉積在血管內(nèi)壁,形成脂質(zhì)斑塊[1]。斑塊內(nèi)的膽固醇和鈣鹽沉積逐漸增多,形成斑塊的核心,使血管壁不規(guī)則增厚,增加血栓形成風險[2]。隨著時間推移,動脈壁僵硬度提升,尤其以冠狀動脈與頸動脈較為常見,冠狀動脈病變后將導致心肌缺血,引起冠心病心絞痛發(fā)作,因此,調(diào)脂治療在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病人中必不可少。既往調(diào)脂治療中,多依賴他汀類藥物,或配合抗凝、抗血小板藥物預防栓塞事件,雖然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病情,但并未從根本上改善動脈粥樣硬化程度,治療效果有限[3]。新型降脂藥物中,以阿利西尤單抗為代表的前蛋白轉(zhuǎn)化酶亞型9(PCSK9)抑制劑已成為現(xiàn)階段的研究熱點,阿利西尤單抗是一種抗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藥物,主要用于治療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等疾?。?];而依折麥布主要通過抑制外源性膽固醇的吸收發(fā)揮降低血脂的作用[5-6]。
本研究采用阿利西尤單抗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治療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觀察其臨床療效及對病人脂代謝、頸動脈粥樣斑塊積分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102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病人,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A組、B組和C組,各34例。A組中,男19例,女15例;年齡45~75(59.13±1.21)歲;高脂血癥病程為2~15(8.23±1.11)年;冠心病病程為2~5(3.56±1.09)年;冠心病單支病變20例,雙支病變14例。B組中,男20例,女14例;年齡47~73(60.09±1.08)歲;高脂血癥病程為3~15(7.88±1.03)年;冠心病病程為2~6(4.01±1.03)年;冠心病單支病變21例,雙支病變13例。C組中,男18例,女16例;年齡42~72(59.67±1.23)歲;高脂血癥病程為2~16(8.03±1.15)年;冠心病病程為2~5年(3.88±0.78)年;冠心病單支病變23例,雙支病變11例。
納入標準:1)符合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的臨床診斷標準,具有完整心電圖、超聲心動圖檢查資料[7];2)能夠配合隨訪和治療計劃者;3)所有病人均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伴有其他關(guān)鍵器官系統(tǒng)疾病,如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等;2)患有無法控制的嚴重心律失?;螂y以管理的心力衰竭;3)曾經(jīng)接受過心臟手術(shù)或介入治療者;4)近3個月內(nèi)接受其他臨床試驗藥物或新型治療藥物者;5)孕婦或哺乳期婦女;6)具有對試驗藥物或其成分已知過敏史的病人。
1.2治療方法
C組病人給予阿托伐他汀鈣片(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規(guī)格:每片20 mg,批號:FF8677),每次20 mg,每日1次,并在住院期間和出院后每天進行有氧訓練30 min,配合使用抗血栓、抗心絞痛和降壓藥物。A組在C組基礎(chǔ)上加用阿利西尤單抗注射液(賽諾菲公司生產(chǎn),規(guī)格:75 mg/mL,批號:BW4463)皮下注射,每次75 mg,2周皮下注射1次。B組在C組基礎(chǔ)上加用依折麥布片(默沙東公司生產(chǎn),規(guī)格:每片10 mg,批號:U032586),每次10 mg,每日1次。3組均連續(xù)治療6個月。
1.3觀察指標
1.3.1脂代謝水平
空腹狀態(tài)下,采集病人的靜脈血液樣本,離心機中進行離心,將血液分離成血漿。通過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漿non-HDL-C、載脂蛋白B(ApoB)和載脂蛋白A1(ApoA1)水平。采用比色法測定總膽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計算non-HDL-C =TC-HDL-C[8],采用免疫化學發(fā)光法測定ApoB和ApoA1,以上試劑盒均購自羅氏診斷公司。
1.3.2脂質(zhì)沉積評估
肝臟內(nèi)脂肪率采用飛利浦EPIQ 7C 日立Arietta 850超聲彈性成像(CAP),掃描整個器官區(qū)域的信號強度,分別于肝臟右葉肋下斜切位、右葉肋間切位、左葉劍突下縱切位3個切面上進行掃描,選擇橫斷面(軸位)或矢狀面(冠狀位),分析肝臟組織的回波強度。CAP=10×log(I/I0),其中I是肝組織的回波強度,I0是參考組織(水)的回波強度。皮下脂肪厚度采用脂肪皮褶厚度測量儀,測量特定部位(上臂、腹部和大腿)的皮下脂肪厚度[9]。
1.3.3頸動脈粥樣斑塊積分
采用Crouse積分評估,頸動脈超聲檢查:應用美國GE VOLUSION 73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10.0 MHz)在兩側(cè)頸總動脈外側(cè)壁,距頸動脈竇1 cm處同時測量兩側(cè)頸總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IMT)。統(tǒng)計各個斑塊的最大厚度值之和,將同側(cè)頸動脈內(nèi)各個單獨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最大厚度分別相加。得到該側(cè)頸動脈的斑塊積分,雙側(cè)求和為其斑塊總積分。動脈粥樣斑塊診斷及評分以局部向管腔突出動脈內(nèi)膜和中膜的IMT>1.2 mm為標準:IMT<1.2 mm為0分;IMT在1.2~2.0 mm為1分;IMT在2.1~4.0 mm為2分,IMT>4.0 mm為3分。若有多個斑塊計分相加得到平均值[10]。
1.3.4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
記錄在治療期間3組病人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情況。
1.3.5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記錄在治療期間3組病人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定性資料以例數(shù)、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LSD-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3組治療前后脂代謝水平比較
治療后,3組non-HDL-C和ApoB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ApoA1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P<0.05),A組治療后non-HDL-C和ApoB低于B組、C組,B組治療后non-HDL-C和ApoB低于C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治療后ApoA1均高于B組、C組,B組治療后ApoA1高于C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3組治療前后脂質(zhì)沉積情況比較
治療后,3組肝臟內(nèi)脂肪率和皮下脂肪厚度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A組治療后肝臟內(nèi)脂肪率和皮下脂肪厚度均低于B組、C組,B組治療后肝臟內(nèi)脂肪率和皮下脂肪厚度低于C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3組治療前后頸動脈粥樣斑塊積分比較
治療后,3組頸動脈粥樣斑塊最大厚度和Crouse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A組治療后頸動脈粥樣斑塊最大厚度和Crouse評分均低于B組、C組,B組治療后頸動脈粥樣斑塊最大厚度和Crouse評分低于C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2.43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治療期間,3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2.53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治療期間,3組肌肉痛、腹瀉、關(guān)節(jié)痛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5。
3討論
他汀類藥物主要通過降低LDL-C來減緩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但其不能完全逆轉(zhuǎn)已形成的斑塊,對HDL-C水平的調(diào)節(jié)效果有限。而高水平的HDL-C被認為對心血管健康有益[11]。因此,聯(lián)合用藥采取多重途徑干預,可以綜合改善病人脂代謝狀態(tài)。鑒于病理機制,有效的治療需要同時調(diào)整多種脂代謝指標,以及減少動脈斑塊的形成。
阿利西尤單抗介入膽固醇代謝,降低膽固醇合成,依折麥布則抑制膽固醇吸收[12]。已有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片聯(lián)合依折麥布治療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可改善血脂,降低非對稱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的表達,減輕炎癥反應,提高療效[13]。還有研究顯示,在病人已接受他汀類藥物治療的基礎(chǔ)上,增加阿利西尤單抗可以進一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TC和脂蛋白水平,改善接受急性心肌梗死PCI術(shù)后病人的遠期預后,且該治療方案具有較高的安全性[14]。
治療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的關(guān)鍵在于降低non-HDL-C、ApoB水平,同時提高ApoA1水平,以減緩動脈粥樣斑塊的形成[15]。高膽固醇的攝入和合成增加,加上膽固醇代謝異常,尤其是LDL-C和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升高,使得non-HDL-C和ApoB水平升高。上述情況在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病人中更加明顯。non-HDL-C主要由VLDL、HDL-C和LDL-C組成,而ApoB則是LDL-C和VLDL的載體蛋白[16]。其降低代表膽固醇在體內(nèi)的運輸和合成得到有效控制,減緩斑塊的形成。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病人常常伴隨肝臟內(nèi)脂肪的異常堆積和過多的皮下脂肪[17]。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3組治療后non-HDL-C、ApoB水平及肝臟內(nèi)脂肪率、皮下脂肪厚度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A組治療后non-HDL-C和ApoB水平及肝臟內(nèi)脂肪率、皮下脂肪厚度低于B組、C組,B組治療后non-HDL-C和ApoB水平低于C組。3組治療后ApoA1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A組治療后ApoA1水平高于B組、C組,B組治療后ApoA1水平高于C組。表明阿利西尤單抗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治療在改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病人的脂代謝水平方面具有更明顯的效果,膽固醇和脂蛋白水平得到有效控制??赡茉颍喊⒗饔葐慰棺鳛閱慰寺】贵w藥物,具有明顯的抗炎作用,可能有助于減輕血管內(nèi)炎癥反應,改善內(nèi)皮細胞功能,從而有利于脂代謝的正常調(diào)節(jié)[18];而依折麥布通過抑制小腸膽固醇吸收蛋白(NPC1L1)的活性而抑制小腸吸收膽固醇,促進肝臟低密度脂蛋白受體合成,加速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謝而降低LDL-C水平;同時,阿托伐他汀作為一種3-羥基-3-甲基戊二酸單酰輔酶A還原酶(HMG-CoA)抑制劑,可以有效降低膽固醇合成,減少膽固醇在體內(nèi)的積累,藥物的聯(lián)合應用可能通過多個途徑協(xié)同作用,達到綜合治療的效果[19],雖作用機制不同,但阿利西尤與依折麥布相比調(diào)節(jié)脂代謝、降脂效果更佳。
動脈粥樣斑塊形成主要源于動脈內(nèi)層損傷,使膽固醇和脂質(zhì)在內(nèi)膜內(nèi)沉積,形成斑塊,隨著斑塊逐漸增大,引發(fā)炎癥反應,最終導致動脈硬化和狹窄,引發(fā)心血管事件[20]。炎癥和機械壓力可能使斑塊破裂,導致血栓形成,加劇血管阻塞。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3組治療后頸動脈粥樣斑塊最大厚度和Crouse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A組治療后頸動脈粥樣斑塊最大厚度和Crouse評分低于B組、C組,B組治療后頸動脈粥樣斑塊最大厚度和Crouse評分低于C組。表明阿利西尤單抗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治療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可減緩斑塊的形成和動脈硬化的效果更佳。原因是頸動脈斑塊主要成分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聚集形成的脂質(zhì)核心。阿利西尤單抗通過抑制PCSK9,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體表達,從而加速肝細胞吸收和降解循環(huán)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這可以有效降低血液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減少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可能,從而減緩頸動脈內(nèi)膜下脂質(zhì)沉積和斑塊形成的進程[21]。依折麥布是通過抑制尼曼-匹克C1型類似蛋白1受體的內(nèi)吞作用來降低膽固醇的攝取,進而降低膽固醇水平,但與阿利西尤單抗相比,依折麥布降脂效果略差。本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期間3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和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原因可能觀察時間較短,且納入研究的樣本量較小,還需進一步研究以驗證。
綜上所述,采用阿利西尤單抗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的治療方案能夠明顯改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病人的脂代謝水平,降低斑塊形成和動脈硬化的風險,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STEWART J,MCCALLIN T,MARTINEZ J,et al.Hyperlipidemia[J].Pediatrics in Review,2020,41(8):393-402.
[2]TZOLOS E,WILLIAMS M C,MCELHINNEY P,et al.Pericoronary adipose tissue attenuation,low-attenuation plaque burden,and 5-year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J].JACC Cardiovascular Imaging,2022,15(6):1078-1088.
[3]劉子馨,陳文黎,張雪雪,等.不同中成藥治療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有效率對血壓及血脂影響的系統(tǒng)評價和網(wǎng)狀Meta分析[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2022,14(4):389-400.
[4]朱伯達,趙帥,韓鵬,等.依洛尤單抗和阿利西尤單抗的臨床效果比較[J].心臟雜志,2022,34(3):293-298.
[5]蔡吉,肖楠川,張一潔,等.美托洛爾依折麥布聯(lián)合治療老年冠心病的療效及對RAAS的影響[J].河北醫(yī)學,2023,29(1):167-172.
[6]程航,楊向東,李帆.依折麥布聯(lián)合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鈣片治療冠心病的療效及對心血管事件的影響[J].中國醫(yī)師雜志,2023,25(3):452-455.
[7]許方,李曉蘭,劉家正.血清n-HDL-C對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的診斷及監(jiān)測[J].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2005,27(1):49-51.
[8]劉青華,楊禹娟,劉新宏,等.單核細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比值和載脂蛋白B/載脂蛋白A1比值與早發(fā)冠心病相關(guān)性研究[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23,21(6):525-531.
[9]龍曉雪,劉丹,吳量,等.核磁共振波譜學測定的肝內(nèi)脂肪含量與糖代謝的相關(guān)性研究[J].中華內(nèi)科雜志,2021,60(12):1157-1164.
[10]徐樹東,賀江波.冠心病患者AASI、IMT、Crouse積分及血清選擇素水平的變化及意義[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8,15(12):1838-1841.
[11]金銀浩,劉桂清.載脂蛋白AⅡ基因-265T/C多態(tài)性與冠心病患者脂類代謝及冠脈狹窄程度相關(guān)性研究[J].陜西醫(yī)學雜志,2023,52(10):1331-1334;1339.
[12]O′DONOGHUE M L,GIUGLIANO R P,WIVIOTT S D,et al.Long-term ezetimibe in patients with established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J].Circulation,2022,146(15):1109-1119.
[13]李紅武,劉鴻簫,林素萍.阿托伐他汀聯(lián)合依折麥布治療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對ADMA、CX3CL1的影響[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2022,14(9):1118-1121.
[14]趙娟,李偉,鄭永強,等.阿利西尤單抗聯(lián)合瑞舒伐他汀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shù)后冠脈微循環(huán)、炎癥及心功能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22,21(24):2606-2610.
[15]馬福存,柏明見,王兵,等.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比值與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的關(guān)系[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23,30(2):203-207.
[16]岳曉荷,莫宏強,趙蓮,等.血清脂肪型脂肪酸結(jié)合蛋白與穩(wěn)定性冠心病主動脈硬化程度的相關(guān)性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23,25(8):837-841.
[17]王小冬,杜艷萍,肖峰,等.阿托伐他汀對老年高膽固醇血癥合并低骨量患者骨量和肌力的作用效果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20,23(21):2669-2672.
[18]陳宏丹,李慧,柳雯,等.阿利西尤單抗聯(lián)合匹伐他汀治療老年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療效[J].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22,31(6):693-698.
[19]劉苗,周攀.阿伐他汀通過PTEN/mTOR信號調(diào)節(jié)糖酵解代謝逆轉(zhuǎn)白血病耐藥的作用及機制[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23,31(1):38-44.
[20]陸琦,鮑迎春,陳旭姣,等.白兔局部動脈粥樣硬化不穩(wěn)定斑塊對其余血管斑塊形成的影響[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23,43(1):117-121.
[21]高霏,馬曉騰,王志堅,等.他汀類藥物聯(lián)合阿利西尤單抗對血脂不達標的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斑塊結(jié)構(gòu)和穩(wěn)定性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2021,16(11):1618-1621.
(收稿日期:2023-11-26)
(本文編輯郭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