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索大單元教學的必要性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指出,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主題化、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加強知識間的內在關聯(lián),促進知識結構化。隨著課程標準的變革,傳統(tǒng)的單篇教學模式亟待優(yōu)化。教師需要研究自己執(zhí)教學段的部編版教材編排特點,針對不同主題的單元內容進行整體設計,以大單元教學理念來設計相互關聯(lián)的系列學習任務,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此,教師首先要明晰大單元的內涵和價值。
1. 大單元教學的內涵
教育專家認為,大單元教學是大概念、大任務、大情境統(tǒng)領下教學活動的結構化。大單元是一種學習單位,大單元教學是以單元為學習單位,依據(jù)學科課程標準,聚焦學科課程核心素養(yǎng),圍繞某一主題或活動(大概念、大任務、大項目),對教學內容進行整體思考、設計和組織實施的教學過程。一個單元就是一個學習事件、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因此一個單元就是一個微課程。或者說,一個單元就是一個指向素養(yǎng)的、相對獨立的、體現(xiàn)完整教學過程的課程內容。
在筆者看來,語文大單元教學不是完全拋棄傳統(tǒng)單元教學,更不是與單篇教學進行對立,而是對傳統(tǒng)單元教學的理念有選擇性地取舍,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學習評價等進行重構,以培養(yǎng)和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為目的,以情景化、任務化的方式,實現(xiàn)語文教學活動一體化。
2. 大單元教學的價值
傳統(tǒng)的單元教學內容以單篇或多篇課文教學為主,知識的傳授方式也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生主要是通過閱讀、識記和理解來學習語言知識,掌握的知識往往是零散的。許多學生為了考試而學習,很難形成系統(tǒng)性的知識架構,并且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核心素養(yǎng)難以養(yǎng)成。大單元教學概念的提出,順應了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課程改革的要求,也突破了當下教學實踐中的種種局限,使教學更加系統(tǒng)化、靈活化,以學生的學習為主線,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不再是簡單地接受性學習,而是在學習任務的引導下,主動積極地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掌握語文知識,提升語文素養(yǎng)。
3. 大單元教學的特點
第一,大單元教學具有整體性。大單元教學倡導以單元為單位,將同一主題或領域的課文整合,實現(xiàn)教學資源的共享和優(yōu)化,生成主題化或項目化的教學單元。這能夠突破學科壁壘和傳統(tǒng)教學的限制,幫助學生從整體上去把握知識、融合知識。
第二,大單元教學具有創(chuàng)新性。大單元教學需要教師不斷地研究、學習、整合教材,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情和需求,創(chuàng)新性地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同時,這種教學模式也更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第三,大單元教學具有實踐性。大單元教學采用情景化的教學方式,引入生活化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接近真實生活場景的學習和探究過程中,積累語言知識,教師關注學生語文學習的實踐性,鼓勵他們在互動交流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
二、探索語文大單元教學的策略
語文大單元教學倡導整體設計教學內容,整合單元重難點,留給學生足夠的語文學習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在閱讀、感悟、實踐中積累知識、掌握學習方法,體驗語文學習的樂趣。這就需要教師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整合并生成學習內容,以學習任務為引領,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精心設計作業(yè),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方法,實施多元評價,培養(yǎng)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1. 生成學習任務
部編版語文教材的內容豐富、通俗易懂,編排順序也彰顯了大單元教學的理念。在整合單元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將教材內容作為參照主體,兼顧單元教學要素的同時,整合教材內容,構建新舊知識縱向聯(lián)系、課內外結合的大單元教學內容清單,再鋪設主題化的教學內容,設計學習任務。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四大名著的學習單元,包含《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紅樓春趣》四篇課文以及“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和“快樂讀書吧”模塊。在整合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將本單元閱讀篇目、教學模塊內容分類整合,并將優(yōu)秀群文閱讀材料融入教學內容清單。例如,在教學《草船借箭》一課時,教師要想進一步體現(xiàn)周瑜心胸狹窄的個性特征,可以找到原著中的有關選段作為課堂拓展閱讀內容,讓學生去了解原著里的人物和情節(jié),并在閱讀中加深對《三國演義》的了解。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如演繹“大鬧天宮”這一情景,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做到條理清晰。學生在此過程中,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也潛移默化得到提升。再者,教師切忌孤立地設計某篇課文的教材內容,而是應該圍繞單元訓練目標去找到課文中的相同點。
2. 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
大單元教學常以任務為驅動,創(chuàng)設一個個真實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自主實踐、閱讀鑒賞、表達交流和梳理探究,讓學生進行深入的學習,提升他們的語文學習能力。例如,在教學《琥珀》《飛向藍天的恐龍》《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千年夢圓在今朝》這一科普知識類單元時,教師就可以創(chuàng)設不同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任務化的情境學習過程中學到科學知識,并掌握說明文的寫作特點。一是創(chuàng)設分享展示情境,讓學生運用常見的說明方法有序地介紹自己了解的科學知識。二是創(chuàng)設實踐和評比情境,小組合作制作科普畫報來進行評比,并由學生來做小評委。三是創(chuàng)設想象練筆情境,讓學生圍繞自己想發(fā)明的事物,從外觀、功能等方面大膽想象,完成習作“我的奇思妙想”。
3. 設計探究作業(yè)
語文大單元教學離不開課堂,更離不開學生的生活,因為語文學習與生活同在,生活為語文學習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教師在進行大單元教學時,要以項目任務為驅動,精心設計作業(yè),注重作業(yè)的體驗性、合作性和探究性,追求并達成作業(yè)設計的豐富與高效,提升學生語文實踐能力。例如,教師讓低年級的學生到超市去了解不同物品的名稱,和家人一起分享認識的生字,體驗識字的樂趣。教師也可以設計一些小組合作類或探究類的作業(yè),讓學生在觀察、調查以及討論中獲得語文知識、生活經驗,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如學習有關美食內容的課文后,讓學生去了解并學習制作家鄉(xiāng)的美食,開展“家鄉(xiāng)美食”主題活動,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探究性作業(yè),既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4. 實施多元評價
教師在進行大單元教學時,評價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應該是多元化的,因為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優(yōu)勢。學生的語文能力不是單一維度的數(shù)值反映,而是多維度、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差異發(fā)展,將過程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方式可以是教師評、同學評、學生自評,讓評價發(fā)揮正面激勵作用。例如,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評價中,教師要營造輕松有趣的學習氛圍,學生可以在游戲中收獲快樂與成長,教師可以開展“趣味闖關”“我與語文有個約會”“我是詞語小達人”“小小演說家”等活動,對學生的認讀生字、背誦詩歌、朗讀課文、口語交際能力等進行全面考查。
結束語
以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綱,以學生的學習為主線的語文大單元教學應成為現(xiàn)今語文教學的“新樣態(tài)”,值得每位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