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不僅可充分體現課程教學價值,還能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在闡述初中數學核心素養(yǎng)內容的基礎上,探討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數學;培養(yǎng)策略
作者簡介:黃華分(1978—),男,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百色市靖西市民族中學。
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既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感受到數學的魅力,產生學習興趣,又可讓學生更主動地進行知識學習,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實踐探究等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抽象思維、空間觀念、模型觀念等。要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師要保持耐心和信心,基于學情和教學內容及目標要求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與方法,有效提升學科教學實效,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初中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內容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抽象思維、運算能力、空間觀念、模型觀念、數據分析能力等。要想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師要圍繞新課標要求積極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策略,運用多元的教學方法提升整體教學質效。在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時,教師要采取有效策略提升學生的數學語言感知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感知抽象的數學符號及概念。同時,教師要靈活地為學生講述課程知識中蘊含的數學思想,提升學生邏輯思維以及推理能力。在培養(yǎng)學生運算能力時,教師要運用多種有效策略,激活學生的運算思維,并組織高效的口算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讓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運算方法。在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時,教師要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并適時組織動手操作活動,使學生深入理解所學圖形知識。在培養(yǎng)學生數據分析能力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重視對數據的分析,養(yǎng)成分析和總結數據的習慣。此外,數學教師還要重視在圖形知識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模型觀念,提高其建模能力,讓學生了解圖形和數字之間的關聯[1]??偠灾诔踔袛祵W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學情以及發(fā)展規(guī)律,以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及活動,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以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
(一)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融入數學文化,發(fā)展學生數學思維
課堂導入是初中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在此環(huán)節(jié)合理融入數學文化,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專注力,激發(fā)學生的知識探究興趣,使其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數學文化涉及的內容較多,包括數學故事、數學歷史以及數學思想等,為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合理選擇數學文化,并探索有效的融入策略,以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組及其解法”一課的教學中,教師便可引入相關數學故事,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之初,教師可引入《孫子算經》中的“雉兔同籠”問題: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同時,教師可引入解答此題目的歷史故事,結合故事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和古代圣賢對話交流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古人在解答數學知識方面的智慧,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及意識。再如,在“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引入《九章算術》的內容,為學生介紹方程式的發(fā)展歷程,從而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方程式知識的內涵。這樣既有助于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又可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其數學知識探索欲望。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引入數學文化,不僅可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還可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
(二)結合教材內容豐富教學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
抽象思維是初中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部分初中生并不具備良好的抽象思維能力。初中數學課程中含有很多概念性知識和直觀性內容,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合理運用抽象思維感知數學知識,并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可直接理解的內容[2]。為實現此目標,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豐富教學資源,重視在課程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例如,在“正數和負數”一課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正數和負數的概念,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增加具有直觀性的內容。雖然在學習本課知識前,不少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已經接觸過負數,并對相關數據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其并不能從數學的視角深入理解負數的內涵。為了使學生充分掌握相關知識,教師可結合教材內容廣泛收集生活中的教學資源,利用生活中的數學資源進行教學。如在講解負數概念時,教師可引入如下生活案例:小紅一家上月支出了2300元、冬季某地溫度最低達到了零下30攝氏度、某商場停車場設置在負1層等等。這樣既可豐富教學內容,也有助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以及生活經驗,深入理解正數、負數的內涵,了解負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方法等。
(三)優(yōu)化設計運算練習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還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運算律以及數學法則進行正確的運算。要想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這項能力,教師需要優(yōu)化設計運算練習任務。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先進行知識講授,使學生充分掌握相關算理及算法,再合理開展實踐訓練,讓學生逐步掌握運算技巧,提升運算能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嚴謹、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讓學生在后續(xù)學習實踐中更重視規(guī)范化思考[3]。初中數學教師在設計運算練習任務時,應多選擇典型練習題,以幫助學生打開思路,不斷提高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組及其解法”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先為學生講解常見的解題方法,如加減消元法以及代入消元法等,然后設計多元的練習任務,引入經典練習題,幫助學生理清解題思路,提升運算能力。在練習實踐中,部分學生在解答二元一次方程組相關題目時,可能不會判斷應選擇哪種消元法來解題。為此,教師要注重以幫助學生正確選擇與運用消元法為目的優(yōu)化設計練習任務。教師可設置如下兩個問題:(1)2x-y=4;(2)5x+7y=3。針對這兩個問題,教師可讓學生說一說要選用哪一種消元法,并說明理由。在學生進行多組訓練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解題過程思考并總結選擇運算方法的技巧,以此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總之,在解題教學中,教師基于學情圍繞方法選擇設計練習任務,可使學生了解不同題型之間的差異,幫助學生梳理運算思路,有效培養(yǎng)其運算能力。
(四)組織動手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生若具有良好的空間觀念,則可快速地根據文字信息進行空間想象,正確把握圖形、物體兩者之間的關系。尤其是在學習幾何知識時,具備空間觀念,學生便能夠更好地把握物體、圖形的空間關系,感知物體、圖形的具體變化情況,有效提升學習質量及效率[4]。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初中數學教師可在教學中積極開展動手實踐活動,讓學生以手腦并用的方式直觀地理解物體及圖形在某個空間當中的具體運動路徑和實際存在方式。
例如,在“軸對稱圖形”一課的教學中,為了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教師可合理設計實踐操作任務。教師可先讓學生在一張紙中手繪一個三角形,并任意畫一條直線,以該直線為對稱軸,畫出該三角形的軸對稱圖形。在完成這一任務時,學生會發(fā)現很難正確判斷三角形的具體點位,容易出現誤差。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引導學生順著所畫的直線將紙張對折,并在對折面描出三角形的軸對稱圖形。隨后,教師可提出是否可以通過三個點來確定軸對稱圖形等問題,以此讓學生明白這兩個對稱的三角形對應的點之間的連線垂直于對稱軸,且三角形對應點和對稱軸之間的間距相等。經過實踐操作,學生可更直觀地理解對稱軸、對稱圖形的位置關系,培養(yǎng)空間觀念,提高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五)在教學中融入生活化元素,培養(yǎng)學生的模型觀念
初中數學課程中的很多模型都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為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模型觀念,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數學模型和實際生活間的關系,學會運用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5]。為此,教師要讓學生深入感知模型內容,使學生清晰地把握數量關系。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融入生活化元素,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例深入探究模型內容,以此逐步提升學生的數學模型建立、應用以及分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模型觀念,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隨機事件”一課的教學中,為使學生深入理解相關概念,教師可引入典型隨機事件,引導學生立足數學視角看待相關事件,并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模型觀念。抽獎就屬于一種典型的隨機事件,在教學時,教師可提前準備好抽獎箱,并在抽獎箱當中放入不同顏色和不同數量的小球,為學生創(chuàng)設抽獎情境。同時,教師可融入趣味游戲,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在抽獎結束后,教師可引導學生統(tǒng)計、整理抽獎結果,讓學生思考相應的抽獎規(guī)律。之后,教師可提出“你覺得紙箱中哪個顏色的球數量最多,哪個顏色的球數量最少?”“球的數量和最終抽獎結果有什么關系?”等問題,以此引發(fā)學生深度思考。同時,教師可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行設計概率模型,把抽獎活動轉化為具體的模型,使學生結合生活化元素進行知識學習,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模型觀念,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六)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發(fā)現并分析數據,培養(yǎng)其數據分析能力
數學課程中的很多數據均源于實際生活,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整合和分析相應的數據,進而解決實際問題。具體來說,教師可基于學生實際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打造趣味化課堂,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深刻認識到數據分析和實際生活之間的關聯,感受到數據分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最終提升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統(tǒng)計調查”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先為學生講解教材中的知識要點,使其了解全面調查以及抽樣調查的優(yōu)點和缺點,并進一步掌握總體、樣本以及樣本容量等概念,了解不同概念之間的區(qū)別。同時,教師可幫助學生掌握數據整合及歸納的技巧,引導其學會通過折線統(tǒng)計圖、扇形統(tǒng)計圖以及條形統(tǒng)計圖等分析數據。在教授完概念性知識后,教師可以“為班級學生訂購班服”為主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調查班上同學所穿衣服的尺寸,并進行數據整合、分析及歸類,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使其學會運用數據分析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并逐步形成數據分析意識,進而促進其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三、總結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既能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又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所以,初中數學教師要結合學生學情以及教學目標等優(yōu)化教學方案,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與手段,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深入探究和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王霞.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初中數學單元教學方法[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24):8-9.
張玲.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分析:以“圓周角的定理”教學為例[J].數學之友,2022,36(24):28-30.
王建華.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初中學生數學運算能力培養(yǎng)[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2(24):18-20.
李愛琴.立足初中數學課堂,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一次同課異構引發(fā)的數學思考[J].中學數學,2021(24):7-8.
陳銀.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初中數學“綠色課堂”有效性探析[J].教書育人,2022(34):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