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
摘? 要:在高中美術教學中,鑒賞教學占據(jù)重要的地位,是高中美術教學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師通過美術鑒賞課程可以帶領學生鑒賞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讓學生在體悟藝術魅力的同時發(fā)展審美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充分彰顯美術鑒賞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方面的作用,文章圍繞“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與審美能力培養(yǎng)”展開了探究,著重分析了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概述、特點、教學現(xiàn)狀,以及在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方面的積極作用和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具體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美術鑒賞教學;審美能力;高中美術
美術鑒賞課是發(fā)展學生審美能力的主要方法,在多樣化的鑒賞活動中,學生可以強化審美認識和審美體驗,形成并全面發(fā)展審美能力。這要求高中美術教師應持科學的教學理念,高度關注和重視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在鑒賞教學中科學引導學生和充分彰顯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學生打造優(yōu)質的美術鑒賞課,讓學生在美術鑒賞課堂上提升審美能力。
一、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概述
(一)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內涵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感知多種美術作品,通過美術素材與美術主題幫助學生發(fā)展多種能力,包括聯(lián)想能力、感知能力、分析和判斷能力等,在為學生講解美術的專業(yè)知識中帶領學生得到審美享受。當前,針對美術鑒賞教學的專門教材,主要有以下版本:人美版、湘美版、山東版和人教版,教師需要依照教材實施理論教學和鑒賞實踐教學。和傳統(tǒng)美術教學相比,美術鑒賞課程的教學重心不是美術的形成表達和專業(yè)繪畫技能,而是重視挖掘和培養(yǎng)學生的美學感知力、情感投入、內心感悟和藝術經(jīng)驗等,引領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中發(fā)展判斷力、理解能力等,讓學生在欣賞和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中擁有良好的審美能力。
(二)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特點
從美術審美和鑒賞層面分析,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指向性、實用性和目標性不是很明確,而在組織審美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方面表現(xiàn)出系統(tǒng)性、整合性和可操作性的特點。一般而言,美術教師普遍會根據(jù)教材知識框架、學生具體情況和審美理念,創(chuàng)設教材情境、設計教學內容、規(guī)劃教學模式和開展師生互動交流等;與此同時,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堅持靈活性的原則,調整內容,逐步優(yōu)化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感知力(心理感知力、視覺感知力和觸覺感知力),讓學生可以很好地理解藝術表達的整體化和美術世界的抽象化,從而完成發(fā)展學生情感能力、感悟能力和藝術表達能力的教學任務。
二、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現(xiàn)狀
其一,從教學形式層面分析,傳統(tǒng)美術鑒賞課程一般將作品分成自由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互動探討環(huán)節(jié)、內容講解和作品賞析環(huán)節(jié),其形式比較單一化。如果教師長期使用單一的教學形式,將弱化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甚至會扼殺學生原有的審美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
其二,教學素材比較局限,一些美術教師仍然習慣性地將教材中的作品作為主要鑒賞對象,沒有為學生全面講解整個美術領域的課外作品,而且沒有使用其他領域的美術作品。局限的教學素材會導致學生片面地認知作品,容易形成刻板的思維方式、降低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很難提高審美能力。
其三,思維方式單一化。美術作品中不僅包含作者的思想意識,還含有作者的思想情感,想要鑒賞美術作品,就要通過作品感知作者的思想情感。如果想解析作品的情感認知,就需要教師綜合每位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理解能力,尊重學生的想法和意見,善于詢問學生內心的想法。然而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習慣性地以套用的方式解析作品,比如,只要提及畢加索,就會直接認定為現(xiàn)代派風格;看到梵·高,就認定是印象主義,未深度解析文化體系和社會背景,學生很難從多個視角賞析作品,從而導致審美過于單一。
三、美術鑒賞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作用
(一)滿足綜合素質人才培養(yǎng)的教育需要
自新課改以來,要求各學科教師不可以單一地利用教材大綱來選擇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師應有意識地增加有關聯(lián)的課外內容和教學案例,指引學生互動,交流案例事件和重點、難點問題,這樣才符合綜合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需要。目前,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普遍以新課標為導向,有效融合了鑒賞教學和美術理論知識,教師掙脫了固化的審美理念和教學形式,和學生一同學習美術作品。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繪畫技能和藝術表達形式,而且有助于學生形成美學品格,如價值理念、歷史思考和文化視野等,進而形成良好的審美意識。
(二)完善學生人格和拓展美學視野
美術鑒賞作品屬于視覺形象表達的一種??梢越虝W生發(fā)現(xiàn)、理解和欣賞美,是開展美術鑒賞教學的根本目的。教師要通過美術鑒賞教學引導學生鑒賞、學習多種美術作品,擴展學生的美學眼界和鍛煉學生的想象思維。在為學生講解美術作品的點、線和面時,教師可以應用抽象、自然風景和寫實作品來強化繪畫中線條、色彩和美術元素間的關聯(lián)性,排解學生壓抑的情緒,以此滿足學生擴展視野,優(yōu)化精神狀態(tài)與心靈狀態(tài)的需求。除此之外,美術鑒賞教學還有利于學生端正思想道德和形成良好的人格情操。
在講解多種美術作品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教導學生學會抵抗物質欲望的誘惑、摒棄多種功利理念、維持內心平和以及追求審美,以幫助學生形成完善、樂觀的人格。
(三)優(yōu)化學生審美品位和美術鑒賞能力
一些高中生在心理層面和生理層面還不成熟,不具備良好的理解能力和客觀的判斷能力,這導致他們在理解美術作品時過于局限,局限在幾何邏輯空間內或者某一個具象空間內,偏頗地審美國內和國外的多種美術形式。對此,教師可以通過美術鑒賞教學,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審美心理揪出錯誤的美術理念和美術鑒賞行為,有效融合美術作品和現(xiàn)代生活實際,加深學生認知和理解美術鑒賞內容,幫助學生端正價值理念、形成正確的審美心理和內在情感,從而強化學生美術鑒賞的能力和提升學生的審美品位。
四、高中美術鑒賞課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方法
在實施美術鑒賞教學時,教師應遵循多元化原則,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美術作品,引導學生從多個鑒賞視角和采用多元化的鑒賞方法,同時尊重學生的意識,堅持以人為本,開設互動性和靈活性的課程。除此之外,教師要堅持客觀理論,讓學生在特定的空間與實踐角度分析美術作品。在美術鑒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具體方法如下:
(一)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審美,構建良好的審美環(huán)境
一般而言,高中生已經(jīng)初步形成自主能力,所以,他們在鑒賞一幅美術作品時,不用機械化地按照藝術賞析規(guī)范,可以根據(jù)作品帶給觀賞者的感受展開賞析,這樣學生就可以以自身意志為主線互動美術作品。其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是,教師應讓學生把握賞析重點,避免全程把控學生的賞析方法與角度;在賞析結束以后,教師可以針對性地調整學生的賞析角度與方法,引領學生分析自己的賞析結果,如作品是否具備社會影響力和藝術創(chuàng)造力,以此推動學生形成個性化的審美。
美術鑒賞教學活動需要師生的互動,所以,教師和學生要一同鑒賞、感悟和交流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為學生營造一個適合陶冶學生情感和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環(huán)境,以此調動學生的審美興趣。在講課前,美術教師可以利用兩三分鐘時間,為學生簡明扼要地講述這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如需要掌握的知識和需要欣賞的作品。當學生了解本課的重點內容以后,美術教師再帶領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鑒賞作品,互相溝通和表達自己對作品的審美感受。
另外,美術教師還要向學生滲透基礎的審美要素,緊扣主題。在美術鑒賞課堂上,教師要為學生解析抽象的專業(yè)術語,這類專業(yè)術語比較難以理解,學生面臨理解難度大的問題;一些教師沒有準確掌握教學的主題與核心,把美術鑒賞課視作美術作品展示課,這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學生把握基礎的審美要素,不利于學生進一步發(fā)展審美能力。對此,教師應敢于掙脫固化的教學形式,緊扣教學主題組織教學活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替代專業(yè)的美術術語,輔助學生深度理解與認知抽象的美術專業(yè)術語。教師只有確保整個教學過程都緊扣教學主題,才可以讓學生在鑒賞中準確把握作品的精髓。如果想確保美術鑒賞教學的有效性和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美術教師就要持續(xù)性地充實自身的實踐經(jīng)驗和專業(yè)理論知識,這樣才可以在鑒賞課堂中向學生有效滲透基礎的審美要素。
(二)教授學生多角度的審美方式
美術鑒賞不僅是學生和作品間的互動,美術作品有多樣化的形式,畫作只是其中的一種,然而畫作卻能給人們呈現(xiàn)多種多樣的美。教師要通過多樣化的解析形式引導學生體悟和感知真正的藝術,使學生知道藝術是無處不在的。藝術可以通過不同的形態(tài)進行呈現(xiàn),在此基礎上,在鑒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學生就會自發(fā)地從更加新奇的角度鑒賞作品,從而提高審美能力。比如,學生要避免單一地使用好看或者漂亮這樣的詞語來評價某一個美術作品,要學會從理念的角度評價美術作品的“丑”與“美”。目前,美術鑒賞要著重解析作品的社會美、藝術美和自然美。
比如,在教授“我們怎樣鑒賞美術作品”時,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美術作品中涵蓋多方面的信息,要多角度、多層面地欣賞作品。為教會學生從多個角度審美作品,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欣賞作品《歐米艾爾》,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欣賞作品的美丑:如果從自然角度分析,作品中衰老的人體是丑的;從社會角度分析,備受壓迫的環(huán)境與陳舊的社會制度也是丑的;然而作者從這些角度進行描繪卻能直擊欣賞者的內心,這才是藝術美的最高境界。要想讓學生透徹地鑒賞作品,教師就要教會學生從多個角度分析作品的表達內涵與表達形式,從多個角度進行情感分析,唯有這樣,才可以使學生的審美水平變得多樣化和靈活化。
(三)制訂健全的美術鑒賞體系
因升學壓力,很多高中美術教師都沒有在專業(yè)教學中投入過多的精力和時間,情況嚴重時,美術鑒賞課程還被其他學科占用,這樣的環(huán)境不利于學生發(fā)揮審美能力,從而失去了該課程的藝術價值。對此,美術教師應科學安排時間、掌握專業(yè)的教學規(guī)律以及制訂健全的美術鑒賞體系。具體方法如下:
其一,要有豐富的美術作品讓學生鑒賞。教師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和校內圖書館等創(chuàng)設一個自主學習的平臺,總結、整理每章節(jié)的介紹內容和鑒賞主題,引導學生依照主題挑選自己感興趣的作品來鑒賞,而且要鼓勵學生互相溝通。該方式可以很好地踐行以生為本的理念,有效擴展了美術鑒賞的領域與范疇,擴寬了學生的美術視野。
其二,制訂合理、科學的鑒賞流程。在賞析美術作品時,教師應鼓勵學生思考和分析多個作品間的區(qū)別、差異,讓學生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解析美術作品的背景、作者思想體系以及年代,清晰地向學生呈現(xiàn)作者意識、社會環(huán)境和作品形態(tài)間的關聯(lián),指引學生互相探討,通過探討把握學生的鑒賞角度與想法;讓學生享有充足的自由創(chuàng)作時間,根據(jù)自身的認知與理解,并應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元素創(chuàng)作出有針對性的作品。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學生鍛煉鑒賞能力、藝術感受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將這些能力運用到實踐中。
四、結語
對高中美術鑒賞課程教學而言,美術教師應采用科學的方法,為學生提供健全的美術鑒賞體系,對學生的思想意識給予充分的尊重,讓學生享有自由的發(fā)揮機會和空間,同時提供充足的教學素材,唯有這樣,才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教師通過美術鑒賞引導學生和藝術作品的互動,改良陳舊、刻板的教學模式,才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發(fā)展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傅小倩. 高中美術鑒賞課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的策略分析[J]. 教育界,2020(37):38-39.
[2]劉妍娜. 淺談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和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 課程教育研究,2020(01):231.
[3]劉永強. 高中美術鑒賞課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探析[J]. 智力,2020(31):39-40.
[4]王軍.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 新課程,2020(03):223.
[5]吳玉桑. 試析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與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J]. 高考,2023(27):174-176.
[6]劉飛. 在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鑒賞能力的策略分析[A]∥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 2022教育教學探究網(wǎng)絡論壇論文集:三[C].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縣利辛高級中學,2022:3.
[7]王祥魯.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與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A]∥華教創(chuàng)新(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中國環(huán)球文化出版社. 2021教學改革成果交流暨專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研討會論文集:四[C]. 山東省聊城市陽谷縣第三中學,2021:6.
(責任編輯:孫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