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能訓練是提升學生身體素質,鍛煉學生思維和靈活性的有效途徑。高職教師立足學生學情,制定科學、完善的體能訓練機制,不僅對學生當下學習與生活有積極影響,還對其未來就業(yè)發(fā)展大有裨益。本文以高職院校學生為研究對象,運用案例分析對高職院校學生體能訓練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展開探索,希望能為高職教師優(yōu)化體能訓練,解決體能訓練中的問題,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體能訓練;問題;對策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f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bstract: Physical train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exercise their thinking and flexibility. Based on the learning situation of students, vocational teachers develop a scientific and comprehensive physical training mechanism, which not only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ir current learning and life, but also greatly benefits their future employment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takes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explores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hysical training f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case analysis. It is hoped that thi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to optimize physical training, solve problems in physical training, improve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KeyWords:Vocational colleges; Physical training; Problem; Countermeasure
良好的體能訓練能激活學生身體活性,促進其身體協(xié)調性、靈活性、耐力、速度等全面發(fā)展,對解決高職學生亞健康問題有顯著效果。高職教師通過深入挖掘體能訓練問題,探尋解決對策,不僅對其制定針對性、科學化訓練機制有良好促進效果,還對更新高職院校體能訓練思路,構建全面、完整、準確體能訓練發(fā)展理念,打造新格局有積極推動作用。對此,高職教師應立足現(xiàn)有優(yōu)勢和基礎,以明確體能訓練方向和重點為引導,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針對性制定體能訓練機制,為推動體能訓練在高職院校教育中高質量發(fā)展注入新動能。
1高職院校學生體能訓練存在的問題
1.1學生對體能訓練缺乏正確認知
從當前了解的情況來看,部分高職院校學生對體能訓練存在理解片面、認知不足的情況。一方面,部分學生認為體能訓練就是身體柔韌性、耐力、速度等方面的鍛煉,與身體健康沒有任何關系[1]。因此,這部分學生對參加體能訓練缺乏積極性。另一方面,部分學生認為體能訓練與未來就業(yè)沒有關系,再加上缺乏良好運動習慣。因此,在體能訓練過程中,這些學生多以敷衍態(tài)度面對體能訓練,導致體能訓練難以發(fā)揮應用效能,無法得到學生的充分重視和關注。例如,在心肺耐力的體能訓練中,教師會以變速跑、3分鐘變距往返跑、均速3000或5000米跑等項目來鍛煉學生。這些項目不僅能鍛煉學生身體素質,提高其身體體質,還對其未來適應高強度長時間工作環(huán)境有積極影響。而部分學生因缺乏正確認知,認為體能訓練只是體育鍛煉,因而在訓練過程中敷衍偷懶,甚至是抵觸參加此類訓練項目,導致體能訓練效果大打折扣。
1.2體能訓練內容單一缺乏系統(tǒng)性
體能訓練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專業(yè)性,是整合了多個學科思想和理論的重要項目,對高職學生當下乃至未來就業(yè)與生活影響階段。但從當前了解的情況來看,部分高職院校存在體能訓練內容較為單一,且只重視學生技術動作方面訓練的情況。特別是在對學生力量、耐力、速度等方面訓練落實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導致學生體能訓練效果不明顯,學生對其認可度不高[2]。
1.3體能訓練條件和環(huán)境略顯不足
行之有效的體能訓練既需要系統(tǒng)性、科學性內容支撐,亦需要完善、先進的設施和器材來維系。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理想化體能訓練效果。然而,當前部分高職院校對體能訓練器材資源引進缺乏重視,未給學生配備完善的體能訓練場地和器材,導致學生只能借助體育器材完成訓練。這不僅導致學生無法真正掌握和提升體能訓練技巧和技能,還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混淆體能訓練和體育鍛煉的概念,影響其判斷力,導致其無法從真正意義上提升體能訓練效果。
2高職院校學生體能訓練優(yōu)化策略
2.1強化學生對體能訓練重要性認知
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高職院校體能訓練發(fā)展影響巨大。對此,高職院校教師可以從強化學生認知方面入手,通過提升學生對體能訓練重要性認識和關注,增強體能訓練優(yōu)化質效,為體能訓練優(yōu)化發(fā)展提供支撐[3]。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微信、抖音等途徑為學生宣傳體能訓練的重要性、科學訓練方法及其他相關知識,讓學生深刻意識到體能訓練的好處,提高其積極性,為體能訓練優(yōu)化打好學生基礎。其次,教師可以適當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理論知識教育,讓學生在提升身體素質的同時,提升理論認知,為后續(xù)體能訓練奠定良好基礎。最后,教師可以通過知識競賽、體能PK賽等方式,增加體能訓練的推廣范圍。例如,某高職院校在實施體能訓練過程中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對體能訓練重視度不足。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通過調研探究認為可以從三方面入手提高學生認知和重視度。首先,教師可以通過校園廣播、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短視頻等方式將與體能訓練有關的知識和內容分享給學生,讓學生在多元化宣傳途徑中不斷強化內心對體能訓練重要性認知,繼而糾正其態(tài)度,使其以積極、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來對待體能訓練。其次,教師可以通過“理論+實踐”結合的方式來展開訓練,讓學生在進行體能訓練的同時,深刻認識到體能訓練的價值,繼而轉變其思想態(tài)度,使其主動加入到體能訓練中。最后,教師可以通過競賽的方式來增加體能訓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提高其重視度。如該??梢越柚殬I(yè)技能大賽、專業(yè)考核等途徑,適當融入體能訓練競賽內容,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體能訓練和未來職業(yè)發(fā)展的關系,增強其認知,提高其參與度。通過這一系列舉措,該校學生不僅對體能訓練的重要性耳熟能詳,還對參與體能訓練的積極性大幅度提升,學生的身體素養(yǎng)也隨之得到有效提升。[A1]
2.2多維度豐富學生體能訓練的內容
趣味、多樣的體能訓練更易激發(fā)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參與積極性。對此,高職院校教師可以通過及時、有效豐富體能訓練內容,明確訓練內容模塊和計劃,為學生全面提升身體綜合素質提供保障。
首先,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未來工作環(huán)境對體能的需求將體能訓練分為多個模塊,如上肢力量、腰腹力量、下肢力量、心肺耐力、協(xié)調性、反應能力等,并以此為參考制定訓練計劃。教師可以將學生工作姿態(tài)細分為抬、扶、撐、蹲、站立、趴等多個內容,并將其融入到體能訓練中,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為其未來就業(yè)打好身體素質基礎。其次,教師可以將體能訓練劃分為力量素質訓練、速度素質訓練、耐力速度訓練等,然后以此為據(jù)展開針對性訓練[4]。
對于力量素質訓練,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訓練方式,為其提供全方位支撐和保障。教師可以借助一些運動器材,如通過籃球的接球、投籃、傳球等動作鍛煉學生的手腕、手指、手臂肌肉力量,讓學生在不斷的訓練中實現(xiàn)力量提升。同時,教師可以采用器械輔助訓練法來鍛煉學生。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手握啞鈴、握力器等展開訓練,增強器肌肉力量,提高其身體素質。
對于速度方面的訓練,教師可以通過步法練習來實現(xiàn)訓練目標。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高抬腿、繞滑梯、跳躍、交叉步、踢腿等方式進行起跑能力和跑動能力訓練,增強其速度素質和反應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采取游戲訓練法,通過游戲增加體能訓練趣味性,提高學生訓練激情。對于提升耐力方面的訓練,教師可以通過負荷訓練法,根據(jù)學生身體素質不同安排不同的負荷強度,讓學生在訓練中強化無氧代謝能力和有氧代謝能力,提高耐力。例如,某高職院校教師根據(jù)對世界技能大賽混凝土建筑項目知識能力要求和工作環(huán)境分析,得出了大賽對選手上肢力量、協(xié)調性、肌耐力、靈敏性等方面的要求,然后以此為參考,為參賽選手制定專項提升體能訓練計劃,讓選手的品質意志和身體素質得到有效提升。教師首先將訓練項目確定為上肢和下肢力量、腰腹力量、心肺耐力、協(xié)調性、反應能力等六個方面。其次,教師根據(jù)訓練項目制定訓練內容,選擇訓練器材。如在上肢力量訓練中,教師可以通過杠鈴、拉力帶、翻輪胎等方式展開訓練,讓學生在負重臥推、提推杠鈴、頸后推舉、懸掛練習、俯臥撐、雙杠臂屈伸等訓練中鍛煉肌耐力和絕對力量。在腰腹力量訓練中,教師可以通過雙向起收腹、倒掛收腹、俄羅斯轉體等方式來鍛煉學生腰部肌肉群及腹部肌肉群……通過一系列訓練,學生各項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比賽中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A2]
2.3分層訓練以滿足學生差異性需求
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決定了教師在體能訓練中不能“一視同仁”。對此,高職院校教師可以通過分層訓練,制定個性化、針對性體能訓練方案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達到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目標[5]。首先,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學情、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學習內容和進度等因素制定層次性體能訓練內容和方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從中有所收獲。其次,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興趣、體能水平、薄弱項與優(yōu)勢項等因素制定體能訓練計劃,讓學生能更好地補短板、揚優(yōu)勢,提高其身體素養(yǎng)。例如,教師在耐力訓練中發(fā)現(xiàn)有部分學生對長跑有抵觸情緒,對此,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情況制定不同的訓練方案。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制定階段式、階梯性訓練內容,讓學生在不斷體驗成功過程中強化訓練信心,提高參與意愿。教師可以制定這樣的訓練內容:①5分鐘熱身跑;②單杠懸垂肢體拉伸柔韌性訓練;③10分鐘勻速跑;④俯臥撐10個;⑤20分鐘變速跑……通過這樣階段式訓練,引導學生逐步提升體能,為其完成最終訓練打好基礎。最后,教師可以根據(jù)運動項目不同制定不同的體能訓練內容和目標。如在羽毛球運動中,教師可以從四肢訓練、速度訓練、靈敏性訓練、反應力訓練等方面入手,通過球拍擲球、負重跳、變速跑等方式來訓練學生,讓學生的速度、靈敏性、反應力都得到有效提升。
2.4完善高職學生體能訓練評價體系
考核評價是優(yōu)化體能訓練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高職教師優(yōu)化體能訓練,提高訓練水平有重要影響。對此,高職教師應高度重視考核評價環(huán)節(jié),以完善考核評價體系來保障訓練的實效性[6-7][3]"。首先,教師可以將事先制定好的考評標準發(fā)放給學生,讓學生在體能訓練中“有規(guī)可依”。其次,教師可以通過生生互評、自我評價、教師評價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訓練中的不足之處,為其自我提升提供參考。教師還可以通過線上線下溝通的方式了解學生體能訓練中的問題,并根據(jù)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及時調整、改進,提高體能訓練的科學性和針對性,推動其高質量發(fā)展。最后,教師可以通過競賽考核的方式來了解學生訓練結果,并對其表現(xiàn)展開公平、公正評價,讓學生能更加深入、清晰地了解自身訓練情況,為其有的放矢地解決訓練問題,提高訓練水平提供參考。例如,山東某高職院校在心肺耐力體能訓練評價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將學生分成幾組,然后為每一組學生布置不同的訓練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互問互助,利用學生自評和他評幫助學生更好地明確自己在體能訓練中的表現(xiàn)。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各組學生進行展示,并鼓勵學生投票選舉“動作最標準獎”“力量最強小組”等,以此來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其對體能訓練產(chǎn)生興趣,繼而提升訓練質量。
3結語
在高職教育中,學生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極為重要,而體能訓練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有效途徑之一。高職教師應牢牢把握這一要點,以符合新時代高職學生發(fā)展需求的內容和形式展開體能訓練,讓學生在科學合理且針對性強的體能訓練中逐步提升身體素質,為其未來就業(yè)發(fā)展奠定良好身體基礎。同時,教師還應以新時代新理念為導向,以新思路抓住新機遇,充分發(fā)揮高職院校育人育才陣地作用,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到地,為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推動體能訓練高質量發(fā)展注入深厚持久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韓李美萱.我國高校學生體能訓練方法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2,12(08):41-44.
[2]閆雪鋒.高職大學生體能訓練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7):83.
[3]孫楊楊.大學生體能訓練的影響因素及體能素質提高策略研究[J].青少年體育,2020(11):124-125.
[4]張海濤,尹航.高校體能訓練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1(15):14,51.
[5]胡盟盟,李米環(huán).高校學生體能訓練原則探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0(13):65-66.
[6]沙聰.高中體能訓練的創(chuàng)新體系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2(01):24-26.
[7]李文娟.職業(yè)需求視角下體能訓練的理論探討[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0,28(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