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而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多個網絡平臺競相迸發(fā),成為思想輿論斗爭和話語權爭奪的主戰(zhàn)場,在這關鍵時刻,黨要牢牢扭住輿論斗爭的主線,充分發(fā)揮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作用,擴大黨對思想輿論的話語權,始終站在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最前沿。本文將借助Citespace知識圖譜可視化軟件,以中國知網(CNKI)為文獻數據庫,以“主題=(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and(網絡)”為檢索條件,對近年來國內學者對網絡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研究現狀進行分析,這樣有助于我們從整體上把握國內對網絡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問題的研究程度,有利于進一步開展相關工作。
關鍵詞:網絡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CNKI;CiteSpace;現狀分析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5.052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意識形態(tài)工作,黨的二十大報告就國家安全問題首次專設篇章對其進行論述,意識形態(tài)安全是國家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意識形態(tài)安全是國家安全、意識形態(tài)安全和網絡安全的疊加集成,在互聯網這個輿論的主戰(zhàn)場和主陣地,黨能否掌握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直接關乎我國的政治安全。根據知網檢索數據分析,2012年之前國內關于網絡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研究文獻較少,2012年之后逐漸增多。本文將利用CiteSpace軟件,對該主題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并繪制知識圖譜進行分析,以期推進網絡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研究走向深入。
1"研究設計
1.1"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來源于中國知網數據庫(CNKI),以“主題=(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and(網絡)”為檢索條件進行高級檢索,同時勾選“哲學與人文科學”“社會科學Ⅰ輯”和“社會科學Ⅱ輯”三項文獻分類,為了體現文獻研究的代表性和突出性,來源期刊設定為SCI和核心期刊,手動剔除一些文摘等無效文獻,截至2023年6月25日,最終共得到433篇有效文獻,最早文獻為2006年發(fā)表,隨即按Refworks格式導出,以“download_433”命名,形成相應的研究數據。
1.2"研究方法
本文借助CiteSpace"6.2"R2軟件最新版本進行可視化分析,打開軟件將時間跨(TimeSpan)設置為2006—2023年,將切片長度(Slice"Length)設置為1,將研究節(jié)點依次設為作者(Author)、機構(Institution)和關鍵詞(Keyword),將根據已導文獻數據,繪制作者共現知識圖譜、研究機構共現知識圖譜、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關鍵詞聚類圖譜、關鍵詞突現圖譜及關鍵詞中心性統計,利用有效文獻對近年來國內對網絡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研究特征、研究熱點及演變趨勢進行客觀描述和分析。
2"研究分析
2.1"網絡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研究特征分析
2.1.1"發(fā)文量統計分析
據知網所選文獻統計,關于網絡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主題的文獻發(fā)文量自2014年開始出現了猛增長的趨勢,主要原因在于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段時間多次召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2014年、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就網絡安全信息化主題分別主持召開了相關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必須要在信息技術領域抓住機遇、尋求突破,在網絡空間治理方面要加強引領、自主創(chuàng)新,從而進一步推進建設網絡強國。此后每年關于該主題的CSSCI和核心期刊文獻發(fā)文量一直居于較高值。
2.1.2"研究力量分析
參數設置:研究節(jié)點分別設置為作者(Author)、機構(Institution),運行之后分別得出作者共現知識圖譜(圖1)、研究機構共現知識圖譜(圖2)。圖2共包含249個網絡節(jié)點、47條連線,網絡密度為0.0015,表明該主題研究的作者人數較多,但強度較小,作者之間合作較少。圖3共包含224個網絡節(jié)點、60條連線,網絡密度(Density)為0.0024,該主題研究的機構較多,但機構之間合作不太不緊密,一些機構之間也有一定合作,但整體來看,多為獨立研究。
2.2"網絡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研究熱點分析
2.2.1"關鍵詞共現、頻次、中介中心性分析
要得知網絡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研究領域的熱點和主題,關鍵詞分析是重中之重。參數設置:研究節(jié)點為關鍵詞(Keyword),繪制得出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圖3),方塊越大、頻次越高,其中有283個節(jié)點、497條連線,網絡密度為0.0125,表示該研究領域、研究方向較多,各關注點之間聯系較強。此外,體現關鍵詞重要性的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數值—關鍵詞中介中心性,數值越高,作用越強、影響力越大。結合關鍵詞中心性可知:該主題研究的高頻熱點詞為話語權、意識形態(tài)、新時代、網絡空間、新媒體、習近平、高校、建構、挑戰(zhàn)、網絡、大學生、安全、大數據等。這充分表明,近年來國內關于網絡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研究主要依托習近平總書記的相關講話,為了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安全,在已有成就的基礎上,把握國際國內新局勢,加大了對網絡虛擬空間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治理,進一步維護了國家安全。
2.2.2"關鍵詞聚類圖譜分析
關鍵詞聚類分析根據所選研究文獻,對其內在邏輯關系進行分析,能夠更深一步的對當前研究熱點進行把握和挖掘。設置參數:研究節(jié)點為關鍵詞(Keyword),裁減設置勾選Pathfinder和Pruning"the"merged"network兩項,對整體網絡圖譜進行修剪,使圖譜更加清晰,運行之后得出11個聚類標簽(圖4),即#0話語權、#1意識形態(tài)、#2執(zhí)政黨、#3習近平、#4網絡空間、#5新媒體、#6互聯網、#7大學生、#8輿論環(huán)境、#9網絡語言、#10博弈、#困境11。由圖所知,聚類模塊值(Modularity)即Q=05612,聚類平均輪廓值(Weighted"Mean"Silhouette)即S=0.8637。Q>0.3,S>0.5,意味著聚類結構顯著,同時該聚類是比較合理的,這進一步說明該主題具有研究價值。接下來本文把11個聚類標簽進行分類,分別從話語主題、概念界定、話語主體、話語環(huán)境、治理策略這五個方面進行深度分析。
(1)話語主題。新時代,提升網絡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重要前提就是設置話語主題。其一,網絡意識形態(tài)話語主題要堅持正確的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領導權,這關系到我們今后舉什么旗、走什么路,走向哪里等重大問題。其二,網絡意識形態(tài)話語主題要遵循正確的價值導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國家的主流核心價值觀,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統攝于包括網絡虛擬空間在內的各個領域,從而起到價值引領的作用。其三,網絡意識形態(tài)話語主題要回應現實。網絡意識形態(tài)話語主題的建構要以人為本,聚焦熱點,回應現實。其四,網絡意識形態(tài)話語主題以習近平新時代意識形態(tài)重要論述為引領,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意識形態(tài)建設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增強對習近平新時代意識形態(tài)重要論述的認同。
(2)概念界定。其一,意識形態(tài)。在法國學者安東尼·特拉西的話語體系中,“意識形態(tài)”與“觀念”同義,對謬誤理論進行批判,力圖發(fā)現新世界,從而確立科學的意識。馬克思與恩格斯在批判繼承前人理論的基礎上賦予其兩種涵義,一是“虛假的意識”,二是“觀念的上層建筑”。有學者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論證意識形態(tài)具有一定的階級屬性,是以特定的集團利益、政治權力、社會價值觀為出發(fā)點,目的在于改變現有的觀念體系和制度體系,具有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功能。其二,話語權。“權”即“權利”或“權力”,權利是一種資本,權力是一種能力,“話語權”即說話的權利和權力。其三,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是指在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中,擁有對相關輿論的解釋權、引導權的能力。其四,網絡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網絡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將話語權投射在了虛擬網絡空間當中,是人們在網絡中表達自身意愿、觀點、情感的一種權利。在我國,馬克思主義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在網絡空間領域,中國共產黨要牢牢抓住主流意識形態(tài)話語主導,控制、引導和規(guī)范網絡輿論。
(3)話語主體。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進步,網絡意識形態(tài)的話語主體呈現多元化趨勢,人人都是話語主體。有學者從馬克思“人的存在三形態(tài)理論”這一角度出發(fā),指出網絡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建構是人與自我、人與人和人與虛擬環(huán)境之間話語權主體的良性互動。網絡意識形態(tài)話語的建構將受話語主體自身的知識水平的高低、價值理念和社會角色不同的影響,會促使主體間身份的轉換與位移,即從傳統的話語主客體間的“灌輸—接受”關系轉換為話語主體間的“表達—溝通”關系。高校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弄潮兒”,是網絡空間領域中最活躍的話語群體,也是受網絡平臺影響最大的一個群體。但在復雜的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大學生很可能會受其影響,沉迷于網絡,辨別是非的能力。
(4)話語環(huán)境。隨著全球化與信息化的快速發(fā)展,互聯網已經成為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主戰(zhàn)場,成為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最大變量”?;ヂ摼W的迅速發(fā)展,突破了話語主體間溝通和交流的空間和時間限制,給信息傳播帶來了巨大變革,傳播模式由傳統的“自上而下”模式轉為“多對多”的網狀模式,社會成員可以自由的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網絡空間的出現使得全球交往更加便捷與密切,但同時也給全球性的意識形態(tài)斗爭提供了新的場域。網絡空間具有隱匿性、自由性、開放性、虛擬性,這為一些錯誤的、虛假的、惡意詆毀的、混淆視聽的信息觀點提供了可能。我國目前在網絡核心技術領域受制于他國,因此,經常受到網絡入侵,頻繁遭遇網絡攻擊。
(5)治理策略。人民群眾在網絡空間中傾訴民意,是映照社會現實問題的一面鏡子?!昂笳嫦唷睍r代的興起使得一些西方國家鉆了空子,利用各種手段在網絡中編造謊言,企圖混淆視聽,顛倒黑白,從而達到消解主流意識形態(tài)話語說服力的目的。因此,必須采取多元化、系統化的措施。首先,主流意識形態(tài)話語承擔著一個重要角色,就是及時向廣大人民群眾依據客觀事實澄清相關輿論輿情,傾聽民眾呼聲,為民眾答疑解惑,紓解網絡亂象。中國共產黨要掌握話語權,必須構建對內“聽得懂”、對外“行得通”的話語體系。其次強化平臺監(jiān)管。相關行政管理部門要做好網絡信息輿情的“守門人”和“把關者”,分清主體責任,對網絡信息的生產、擴散、獲取等環(huán)節(jié)的進行管控;網絡運營商要加強對作品的審核,做好信息預警工作,完善輿情處理機制。最后,做好高校網絡意識形態(tài)工作。避免“假、大、空”式教育,融入更多新型教育方式,如利用大數據網絡進行互動式、體驗式教育,引導學生學會辨別是非,不在網絡平臺上面隨意發(fā)言。
3"研究反思
互聯網對于我們來講是一個智能化工具,現實中存在著網絡領域本土意識形態(tài)論爭與域外意識形態(tài)相互滲透交織的現狀,所以網絡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治理主體始終要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設置科學話語主題,營造健康積極良性的話語環(huán)境,引導每個話語主體正確的思維,在開展網絡“角逐賽”的同時,搶占有利“賽道”,并脫穎而出,從而讓主流意識形態(tài)話語成為網絡空間的主導話語和流行話語。
參考文獻
[1]劉志飛,祝黃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功能定位及其實現路徑[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5,(03):102109.
[2]吳翠麗.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虛擬社群價值引領的路徑探討[J].南京社會科學,2018,(01):4651.
[3]汪馨蘭.網絡信息化條件下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實現方式的轉型研究[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6,(02):98102.
[4]徐穩(wěn).論習近平關于新時代意識形態(tài)重要論述的三重邏輯[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05):6775.
[5]劉志飛,祝黃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功能定位及其實現路徑[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5,(03):102109.
[6]武振華.習近平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三維建設方略探析[J].理論學刊,2022,(03):513.
[7]于惠玲.新媒體時代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面臨的挑戰(zhàn)及應對策略[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03):9399.
[8]黃鑫權.網絡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建構特征與演遷邏輯[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05):147156+207.
[9]王曉菊,朱喆.網絡領域主流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生成邏輯及其提升策略[J].社會主義研究,2022,(03):95101.
[10]賈英健.馬克思人的存在形態(tài)視域中的網絡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J].理論學刊,2022,(04):6371.
[11]王曉菊,朱喆.網絡領域主流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生成邏輯及其提升策略[J].社會主義研究,2022,(03):95101.
[12]路婭容.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生成探究[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4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