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等院校的公共體育課程在推動健康中國戰(zhàn)略,落實健康教育理念,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隨著新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需求的變化,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模式面臨著一系列挑戰(zhàn)。本文旨在從“健康中國”的視域出發(fā),對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模式進行研究,并提出相關建議,以期提高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效果和質量,滿足學生的健康發(fā)展需求。
關鍵詞: 健康;公共體育;高等教育;體育教學
Research on the optimization path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althy China\"
Tang Yang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 650224,China)
Abstract: The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strategy of healthy China, implementing the concep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ra and the change of social demand, the teaching mode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facing a series of challeng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althy China\",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teaching mode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quality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mee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needs of students.
Key words: Health;Public sports;Higher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青年是國家之棟梁,民族之希望,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生力軍。自2016年《“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出臺以來,至十九大實施健康中國戰(zhàn)略,再到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2035年建成體育強國、健康中國的遠景目標,體育的價值愈發(fā)凸顯。人民健康已融入國家政策,上升至國家戰(zhàn)略高度。重視學生健康教育,以發(fā)展學生身心健康為核心,提高學生身心健康水平,成為高校體育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這些重要舉措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與發(fā)展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和實踐指導,為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根本遵循。
1 健康中國視域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模式優(yōu)化的理論依據(jù)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印發(fā)了《“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指出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基礎條件。實現(xiàn)國民健康長壽,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志,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1]?!敖】抵袊崩砟钪荚谌窠】邓降奶嵘瑺I造健康的社會環(huán)境,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健康基礎。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2]?!备叩葘W校公共體育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體育工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加強公共體育課程建設,是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進教育發(fā)展和素質教育的必要舉措,此外,加強公共體育課程建設還有助于提高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質量,實現(xiàn)辦學目標,同時也能滿足塑造學生強健體魄與和諧心靈的需求。
高校體育作為學校體育中的重要階段,是面向大學生講授體育健康知識、傳授體育鍛煉方法、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錘煉大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途徑,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大學階段是一生中接受學校體育教育的最后階段,也是由學校體育向社會體育過渡的重要轉折點。健康的體魄是大學生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xiàn)。然而令人擔憂的是國家發(fā)布的第八次(2021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顯示,我國大學生體質下滑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這個問題的出現(xiàn)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當前大學生對電子產品的過度依賴、不良的生活習慣、健康意識薄弱以及缺乏體育鍛煉等因素造成,如不切實加以解決,將嚴重影響大學生健康成長,乃至影響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高校公共體育教學在全面推進“健康中國”戰(zhàn)略,落實健康教育理念,提高學生健康水平,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方面,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
2" 高校公體體育課程開展現(xiàn)狀
2.1" 教學基本情況
根據(jù)調查,目前高校普遍能夠貫徹落實《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的相關要求,指導高等學校公共體育課程的設置與實施,切實把增強學生體質和促進學生健康作為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目標和重要工作內容。同時,各高校在公共體育教學方面也積極地進行教學改革的探索。不僅致力于提高教學質量,還努力優(yōu)化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在這個過程中,各高校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和形式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調整和優(yōu)化。逐步完善形成了“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的學校體育教學模式[3],使學生掌握兩項以上終身受益的體育鍛煉項目,促進學生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習慣。
2.2" 課程設置情況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目前高校公共體育課主要為“基礎必修+選項課”和“選項課”兩種模式。其中在“基礎必修+選項課”模式中,基礎必修課程主要是根據(jù)各高校的教學培養(yǎng)目標設置的,包括田徑、游泳、武術、球類等,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和基礎運動技能,為后續(xù)選項課程夯實身體基礎,促進身心健康的發(fā)展。而后續(xù)選項課程則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選擇,學生可根據(jù)自身的興趣愛好和個人需求以及運動能力,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項目進行學習,課程內容包括三大球、三小球、體育舞蹈、武術、游泳、健美操、器械健美等。在“選項課”模式中,一、二年級公共體育課均為選項課,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個人需求進行選擇學習。各高校的選項課程根據(jù)本校的場地設施資源以及師資情況均開設了15門以上的體育選項課程,以滿足學生在學習興趣與個人發(fā)展方面的需求。選修課程的設置可以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動力,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專項運動技能,增強他們的身體素質和綜合能力。
2.3" 教材選用方面
教材的選擇和使用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對于體育課程來說,一本優(yōu)質的教材能夠為學生提供詳盡的運動技能指導和理論知識,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種運動技巧,從而在課堂上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此外,一本好的教材還能夠激發(fā)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熱情,使他們更加熱愛體育運動,并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然而,調查發(fā)現(xiàn),盡管大部分高校為公共體育課程選用了教材,但仍有個別學校存在無教材的情況,在這些學校中,體育課堂的教學方式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缺乏有效的教學輔助材料。這種情況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也限制了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得體育課程的教學效果難以得到保障。
2.4" 師資方面
近年來,各高校紛紛致力于“雙一流”建設、學科專業(yè)建設等工作中。為了提升學校的綜合實力,各高校不惜投入大量精力和資源,積極引進高層次、高學歷的教師人才從事專業(yè)課程和科研工作。然而,盡管各高校在人才培養(yǎng)和引進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公共體育技術課教師的需求卻未得到充分重視。出現(xiàn)了公共體育課教師師資短缺的現(xiàn)象,使得這些教師需要承擔大量的教學任務,以致于教師在個人發(fā)展、身心健康、教學質量等方面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更為嚴重的是,一些高校甚至不得不采取擴大班級學生人數(shù)的方式來彌補師資短缺的情況,這也給體育教學的組織管理帶來了難度,也存在一定的課堂安全隱患。
2.5" 教法方面
根據(jù)調查,目前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中,教師多數(shù)時候仍采用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示范、講解以及指導等手段,將健康知識、體育技能和技術傳授給學生。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練習和糾錯,從而達到對體育技能的掌握。然而,新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如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和多媒體等在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中應用并不多。
2.6" 教學評價方面
各高校在學生成績評價方面改變了單一的以技術課成績來評價學生的方式,轉而采用更為全面的多元化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這一指標體系涵蓋了學生對運動技能掌握情況、體質測試成績、健康理論知識以及參與課外鍛煉等多個方面。這一改變正是近年來教學改革中健康理念融入體育教學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的顯著成果。然而,盡管在教學評價方法上進行了改革,但各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考試方式仍以任課教師自主考試為主,尚未采用教考分離的模式。
2.7" 班級規(guī)模方面
在學生自主選擇課程后,班級的構成通常為男女生混合。多數(shù)學校的學生人數(shù)超過了規(guī)定的30人/班的標準,大多數(shù)學校的班級人數(shù)約為45人左右,甚至有一些學校的班級規(guī)模超過了55人。這種情況下,教師可能無法充分關注每個學生的需求,導致部分學生得不到足夠的指導和支持。師生互動空間可能會受到限制,影響教師了解學生需求,導致學生在遇到問題時無法及時尋求幫助。
3" 影響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質量因素分析
3.1" 身體素質薄弱、運動技能缺乏
大學生身體素質的下滑已然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也引發(fā)了人們對高校體育教育培養(yǎng)質量的質疑。然而,從根源上來看,高中階段體育課程的缺失是導致這一問題的關鍵因素之一。在高考壓力和繁重學業(yè)的雙重挑戰(zhàn)下,高中階段的體育課程被大幅壓縮甚至直接取消,導致學生長時間缺乏系統(tǒng)性的體育鍛煉。而體育鍛煉是一個循序漸進、科學系統(tǒng)的培養(yǎng)過程,需要持續(xù)的鍛煉和積累,才能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技能基礎。由于高中階段體育課程的缺失,許多學生沒有得到足夠的鍛煉機會,身體素質基礎薄弱,運動技能匱乏。進入大學后,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難以適應高強度的體育運動,甚至容易受傷。此外,由于缺乏運動技能和對基本運動技巧及規(guī)則的不熟悉,他們往往難以融入到體育活動中,這不僅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打擊,這還影響了他們對學習體育的自信心和興趣。
3.2" 健康意識比較淡薄
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棟梁,他們的健康狀況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然而,一些大學生對于自身的健康問題缺乏足夠的重視,導致健康意識相對薄弱。一方面,大學期間學業(yè)就業(yè)壓力大、競爭激烈,許多同學將主要精力放在了課業(yè)上而忽略了鍛煉身體。同時,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大學生生活方式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過度的使用依賴電子設備,大量的時間用在網絡游戲、社交媒體等虛擬世界中,以尋求短暫的心理慰藉,而忽視了鍛煉身體和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此外,快餐文化、奶茶文化的盛行也使得大學生的飲食結構不合理,攝入過多的高熱量、高脂肪等不健康的食物,危害身體健康。另一方面,許多大學生對自己身體健康狀態(tài)認識不足,認為自己年輕精力充沛,身體狀況良好,因此對健康問題缺乏足夠的重視,過度透支自己的身體,長期這些不良習慣和不健康生活方式往往會對身體造成損害,導致他們的身體健康狀況令人擔憂。
3.3" 選項課學生技能水平不均衡
選項課是公共體育課程重要的教學模式之一。這種模式讓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不同的體育項目,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然而,選項課也給教師教學帶來了不小的挑戰(zhàn)。由于學生是自愿選擇課程,班級內難免會出現(xiàn)身體素質和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這增加了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時的難度。因此,教師需要制定更為合理的教學計劃和管理策略,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問題,并給予恰當?shù)闹笇Ш椭С帧?/p>
3.4" 學業(yè)壓力與課余體育鍛煉的矛盾
高校公共體育課的授課對象是一、二年級的本科階段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生普遍存在通識普修課程學習任務繁重,學業(yè)壓力比較大,課余時間短缺的情況,這大大降低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時間和頻率,導致很多學生缺乏足夠的運動量和身體活動。然而,高校的公共體育課程大都是按照一周一次2學時設置,這樣一周一次的體育課往往只能涵蓋基本的運動技能和理論知識,完全不能滿足大學生體育鍛煉的需求。因此,這種學業(yè)壓力與課余體育鍛煉的矛盾在大學生中普遍存在。
3.5" 師資與場地設置受限
選項課模式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它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不同的體育項目。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各高校在安排課程時,通常會優(yōu)先考慮現(xiàn)有教師資源和場地條件等情況。這就導致了一些深受學生喜愛的體育項目,由于教師資源缺乏和場地資源有限等原因,出現(xiàn)無法開課或者開課數(shù)量少選課人數(shù)多的情況,導致學生想選卻選不上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這大大削弱了選項課優(yōu)勢的發(fā)揮。
4 健康中國視域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模式優(yōu)化的實施路徑
4.1 完善課程設置,重視身體素質練習
高校公共體育課應從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注重提升大學生基礎身體素質。通過精心安排基礎素質課程和選項課的教學內容,在新生時期的體育課程優(yōu)先安排以田徑跑跳投為主的基礎素質課程,以彌補高中階段體育教育的不足。這個舉措旨在提升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助其迅速適應大學階段的體育學習和生活。當大學生具備了良好的身體素質后,他們在學習運動技能課程時將更加游刃有余,能夠更好地吸收和運用所學知識,為后續(xù)的技能課程學習奠定堅實基礎。同時在選項課的教學內容中,應強調身體素質練習的重要性,在學習發(fā)展專項技能的同時,也應科學合理地安排身體素質練習,并將其貫穿于整個公共體育教學當中。
4.2" 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
高校的公共體育課是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運動技能、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責任,更是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健康觀念的重要途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將健康理念融入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學習體育技能的同時,深入了解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飲食以及科學鍛煉方法的重要性。在專項技能教學時,教師可結合項目技術特點介紹常見的運動損傷產生的病理和處理方法,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時,及時發(fā)現(xiàn)并處理一些常見的運動損傷,減少因運動而引起的傷害。同時,還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傳授健康知識。如安排體育健康講座、邀請專家講解,或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多媒體教學和在線學習。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和學習健康知識。多渠道普及體育健康知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提高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為未來生活和事業(yè)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4.3" 細化選項課模式,探索分層次教學
細化選項課模式和探索分層次教學是滿足不同學生需求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在師資和場地資源比較充裕的情況下,開設初、中、高進階式的選課班級,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能力水平選擇相應級別的班級,這也利于教師教學安排和學生學習。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教師需要調整教學策略,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通過個性化教學、合理安排訓練任務和注重團隊合作等方法,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發(fā)展,以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在選項課中受益。
4.4" 完善教學考核方式
公共體育課中實行教考分離是提高教學質量和公平性的有效手段。雖然目前的評價方式已經趨向多元化和綜合性,但考試方式仍然由任課教師自主進行,這種方式可能會受限于教師的主觀性、評分標準的不一致等問題。實行教考分離可以增強評價的客觀性和公平性,避免教師個人因素對考試結果的影響,增加評分標準的透明度,使學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得分。此外,這種方式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力,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對于提升教學質量、保障考試的公正性和統(tǒng)一性來說,在公共體育課中實行教考分離的模式是值得探索和改進的。
4.5" 推進“教會、勤練、常賽”一體化教學模式,促學生全面發(fā)展
高校體育應積極推進“教會、勤練、常賽”的教學培養(yǎng)模式,滿足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需求,豐富課外體育活動,以構建多個體育俱樂部和運動隊的教學體制。學生可根據(jù)個人興趣自主選擇參與,以便在課余時間參加自己感興趣的體育活動,進而提高課余鍛煉的參與度。此舉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興趣與技能,也有助于團隊協(xié)作及溝通能力的發(fā)展,同時塑造他們的競技精神。此外,學校應著重于組織校園體育競賽,營造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提供學生展示技能與才華的平臺,這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紀律性和規(guī)則意識,同時也提升他們的心理素質與承受能力。
4.6" 優(yōu)化教師資源配置
高校應當重視體育教師的引入,通過擴大招聘途徑,能夠有效地解決教師資源短缺的問題。高校之間可以采取教師資源共享和互聘的方式,這樣可以實現(xiàn)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提高教學水平,同時也能推動高校間的交流與合作。此外,通過體教融合引入更多具有專業(yè)背景的校外教練、退役運動員來校授課,可以讓學生接觸到更多實踐經驗和技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運動技能和知識,增加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
5 結語
在健康中國視域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模式優(yōu)化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通過完善課程設置、樹立健康觀念、細化選項課模式、完善考核方式、建立“教會、勤練、常賽”一體化教學模式、優(yōu)化教師資源配置等措施,可以提高高校公共體育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和運動技能,為實現(xiàn)健康中國戰(zhàn)略目標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 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S].2016-10-25.
[2]" 國家體育總局編寫組.深入學習習近平關于體育的重要論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61.
[3]"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S].2020-10-15.
[4]" 李岳松.“健康中國”背景下桂林普通高校公共體育發(fā)展研究[D].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廣西師范大學,2018.
[5]" 劉燕華.“健康中國2030”戰(zhàn)略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與體育社團協(xié)同發(fā)展策略研究[J].教育觀察,2023,12(01):27-29.
[6]" 楊中皖.“健康中國”視域下的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質量探究[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5(03):111-116.
[7]" 張瀟.提升大學生公共體育課教學質量的建議探究[J].體育風尚,2018(02):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