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成桂
【摘要】伴隨著中華文明的發(fā)展和繁榮,漢字也在不斷發(fā)展。學習和使用漢語的前提就是掌握更多的漢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重點,更是難點。進行識字教學,應該遵從兒童認知發(fā)展的規(guī)律,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需求,開展多元化的趣味識字教學。本文作者將從研究兒童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出發(fā),立足課堂教學實踐,探究適合兒童身心發(fā)展的趣味化識字教學策略、路徑和模式,為開展積極有效的趣味化識字教學提供積極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趣味化 ?實效性 ?路徑 ?方法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4)01-0169-03
識字是閱讀與寫作的基礎,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前提與保障,識字與寫字教學,有利于學生的智力開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識字、寫字是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本痛丝磥?,識字教學在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分量,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意義重大。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在小學階段的學科教學中,語文教學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所占比重較大,對整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發(fā)展影響較大??陀^來看,小學低年級學生,認識事物一般都是從感性開始的。識字教學應該遵從學生認知發(fā)展的這一規(guī)律,想方設法滿足學生的感性需求,通過感性信息的把控來認識漢字。實施趣味化教學是識字教學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徑,能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讓學生從一開始就能感知漢字的與眾不同,感受學習漢字的快樂,徜徉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快樂中。
所謂趣味化識字教學,就是依據兒童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遵從兒童的認知特點,按照漢字本身的結構特點,以有趣、輕松、生動、實用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將漢字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準確掌握漢字的音、形、義,學會在生活實踐中正確使用漢字,并在學習過程中享受學習漢字的快樂。[1]趣味化識字教學,不僅能提升小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而且能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力,增強學生參與識字活動的興致,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漢字,在實踐中正確使用漢字,經過反復實踐,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本文將結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獲取知識的特點,以快樂學習為導向,探究開展趣味識字教學的方法策略,期待能給小學語文老師帶來有益的借鑒,能為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注入活力。
一、聯(lián)系小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了解識字教學的意義
趣味化識字教學,旨在增加識字教學過程中的情趣,給學生學習漢字增添快樂。這是順應素質教育發(fā)展的有效教學途徑,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歸宿。新時代教育的發(fā)展,就是要把教師和學生從苦教苦學中解放出來,讓教育回歸自然發(fā)展,讓教學能帶給學生學習知識的快樂。趣味化教學要求形式多樣,方法新穎,路徑新鮮,過程充滿趣味性。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要為促使學生的發(fā)展進步展開。因此,教學過程中知識的呈現(xiàn)要以最能迎合學生的接受需求為出發(fā)點,也就是說要充分照顧到小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反之,如果背其道而行之,就難以讓學生積極接受,會給小學生帶來學習知識的負擔,影響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挫傷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
研究兒童心理學,順應兒童心理發(fā)展軌跡,是實施識字教學的保障。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教育個體差異性明顯,可塑性強,兒童學習知識的前提是身心健康發(fā)展。在教學中違背兒童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將會抑制兒童心智的開發(fā),影響兒童的健康成長,自然會挫傷兒童探究知識的積極性,限制學習潛能的發(fā)掘。[2]因此,識字教學首先要考慮到帶給學生學習知識的愉悅,為學生搭建快樂成長的舞臺。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帶給學生新鮮感,促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知識的欲望,始終處于探究知識的自覺狀態(tài)中。
二、結合漢字的構成特點,探究趣味識字教學的方法策略
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知識都是從感性出發(fā)的。對視覺方面的新鮮刺激比較敏感,容易產生感官方面的認識。而漢字作為一種世界上少有的表意文字,自身的結構特點正好能滿足小學生感性方面的需求。其結構簡單,字形優(yōu)美,點、橫、撇、捺書寫自然流暢,能帶給學生視覺上的享受和感官方面的滿足。尤其是很多漢字是形聲字,形旁表意,聲旁表音,便于學生認知字音,理解字義,掌握字形。漢字的這些獨一無二的本質特點,為學習掌握漢字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教師可以充分挖掘并彰顯漢字的這些特點,為識字教學提供便利。[3]
趣味化識字教學是識字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這種方法是在充分按照漢字組成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小學生自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組織實施的識字教學方法,其目的是增強學習知識的趣味性,讓小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享受學習知識的快樂,提高學習知識的效率。就目前世界上的語言來說,有表音文字,如英語、藏語等,字母及字母組合本身就表示讀音。出現(xiàn)一個英語單詞,即便是不知道單詞的意義,但學生仍然可以通過字母組合讀出單詞。世界上的另一種文字是表意文字,如漢字。雖然學生無法從某一個漢字字形來判斷它的讀音,正確讀出漢字,但學生可以通過字形結構來判斷漢字的意義。比如,像部首是提手旁(扌)的漢字,如打、提、抬、抓、撕等字,學生可以根據部首判斷這個字表示的意義與“手”有關系。部首是金字旁(钅)的漢字,如鐵、鈉、銅、銀、鈣等字,學生即便是不會讀這些字,也能從部首判斷這些字表示的意義跟金屬有關系。部首是三點水(氵)的漢字,如江、河、湖、海、流等字,學生可以根據部首得知這些字的意義跟水有關系。這樣的特點,能為學生掌握漢字的意義提供便利。每一種語言文字,因為產生的文化背景不同,相互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漢字作為表意文字的典型代表,自身特點非常鮮明。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漢字也在不斷發(fā)展,從繁體字發(fā)展為簡體字,為學習掌握漢字提供了捷徑。跟世界上的其他文字相比較,漢字典型突出的特點就是外形美觀,豐富多彩。如果能在識字教學中將漢字的這些特點凸顯出來,將會為學生掌握漢字開拓捷徑。
三、創(chuàng)新識字教學的模式,提升識字教學的效率
識字教學是學習漢字的必經之途。因此,識字教學方法一直存在并不斷演變。課堂教學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模式的選擇運用。無論哪一種教學模式,不管一開始多么新鮮,使用的時間長了,就會在學生心中降低新鮮感,自然會抑制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活動中,不斷改變識字活動開展的模式,能夠帶給學生新鮮感,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改變識字教學活動的方法很多,這要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教育對象來確定。具體來說,可以將識字教學概括為以下幾種模式。
(一)借助圖畫,趣味識字
小學低年級學生,抽象概括能力有待發(fā)展和提升。在進行識字教學時,要盡可能避免進行抽象的說教。兒童心理學的研究發(fā)展表明,兒童學習任何一門知識都是從感性認識出發(fā)的,而且鮮艷的色彩圖畫刺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會給兒童留下深刻的印象。[4]基于這樣的認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在編排過程中,融入了很多能引起兒童感官刺激的圖畫。這些圖畫能迎合兒童的心理需求,富有韻味。兒童通過賞析圖畫,不僅能了解很多自然現(xiàn)象,認識很多自己在生活中不曾接觸過的事物,而且能在這一實踐過程中發(fā)展興趣,獲得快感。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教材中的插圖,讓學生理解所學漢字的意義,強化對漢字的記憶。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網絡優(yōu)勢,尋找更多符合兒童情趣的圖片,將這些圖片應用在識字教學實踐活動中,優(yōu)化識字效果。
(二)依托生活,游戲識字
將漢字的組成部分用謎語表達出來,讓學生通過有趣的猜謎語活動學習漢字,既能增強識字的趣味性,讓學生感知學習知識的樂趣,又能幫助學生掌握漢字的組成部分,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教學“春天”的“春”字時,可以編出這樣一個謎語“三人同日去看花”,讓學生通過謎面記住漢字的結構。再如教學“邪”字時,可以編出這樣一個謎語:小小牙兒左邊站,掛個耳朵非正漢。引導學生去思考,“牙”字在左,右邊是耳朵旁,另外正漢屬于正派,那么非正漢就屬于邪惡派,通過這樣一番思考,學生即可推斷出謎底是“邪”字。另外,有些漢字的筆畫比較多,學生識記這樣的漢字覺得比較費時費力,而且容易忘記。如果教師在教學時將這樣的漢字用一種有趣的謎語表達出來,即可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小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會積極去記憶。學生只要記住謎語,就可以記住類似的漢字。比如“攀登”的“攀”字筆畫多,學生總覺得難寫難記,有時會多寫一筆或者少寫一筆。如果根據這個字的組成部分編出一個學生感興趣的謎語,學生就可以輕松掌握這個漢字。教師可以把這個字編成“兩木兩,大字底下手抓”。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很輕松地掌握這個漢字了。
就漢字而言,其結構是由基本的偏旁部首組成的,而且漢字的偏旁部首有其自身的特點,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時,可以依照漢字的構成特點,編制更多的謎語,增強識字的趣味性,提升小學生識字的興趣。比如,在教學“必”字時,可以編出這樣一個謎語:一箭穿心。教學“出”字時,可以編出謎語:山上還有山。教學“閃”字時,可以編出:門里有人。只要編出的謎語有趣,具有誘發(fā)性,可以給學生增添識字的興趣,通過探尋謎底來識字。這樣的識字方法,還能開發(fā)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思維能力,可謂是一舉多得。[5]
(三)趣味整合,韻語識字
漢字的魅力還在于其韻律美,可以把猜謎語的識字方式進行更深入的拓展,將漢字的結構具體化,編制成對子,幫助學生了解漢字的構成部分,加強對漢字的理解和掌握。“此木為柴山山出,火因是煙夕夕多?!彪m然不能工整對仗,但卻句意明確,說出了漢字的組成部分,能給小學生帶來樂趣,充分彰顯出漢字結構的獨特魅力。在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中,就有具體的對對子的練習。教師可以依照這樣的認識規(guī)律,設計更多的類似內容,給學生帶來識字的方便,提高識字的效率,鞏固所學的漢字。
(四)彰顯特點,規(guī)律識字
漢字構成不僅可以拆分,也可以加以重組。在進行識字教學時,可以開展游戲活動,讓學生扮演不同的漢字部件,其他同學根據要認識的形狀尋找部件,然后組成一個漢字。必要時還可以伴以道具,增加游戲的真實感和趣味性,提升小學生認識漢字的興致。如,教學漢字“明”時,先讓小學生認真觀察字形,弄清楚漢字“明”是由“日”和“月”兩部分構成的。就讓學生在扮演部件的小朋友中找到“日”和“月”,然后讓“日”和“月”兩個學生分別站在左右兩邊,舉起部首卡片,組成“明”字。為了明確字義,可以讓兩個小朋友帶上發(fā)光的太陽和月亮模具,教師向小朋友強調“明”的意思就是發(fā)光發(fā)亮。這樣不僅讓小學生通過游戲記住了“明”的組成部分,而且搞清楚了“明”字的意義,強化了識字效果。再如,教學“鮮”字時,可以先讓學生分析字形,在扮演部首的學生中找到配有魚道具的“魚”和配有羊道具的“羊”兩個部件,將他們按照“魚”左“羊”右的順序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個新字“鮮”。此時,教師可以隨口編一個謎語:一個河里游,一個山上跑,兩個在一起,特點很分明。因此,這個字的意思就是:明顯,鮮亮。這樣的識字方法,能讓小學生走出枯燥的單純識字的困境,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
總而言之,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是奠定學生語文基礎的關鍵。由于兒童認知發(fā)展的個性差異,開展識字教學應該遵從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融趣味于教學中,從識字教學的實效出發(fā),拓展路徑,變換方式,創(chuàng)新模式,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切實發(fā)展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提升識字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何海華.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趣味識字教學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32):157-158.
[2]林小秋.探討趣味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低段教學中的運用[J].中華少年科學家,2016(25):88-89.
[3]覃錦逢,莫讓頂.趣味識字教學措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7(13):201-201.
[4]陳建華.趣味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低段教學中的運用[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9(9):58-58.
[5]林龍妹.趣味識字教學策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探究[J].中學生作文指導,2021(1):16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