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鋒華
[摘 要]數(shù)學繪本為學生提供了貼近生活的學習情境,以數(shù)學教材為基礎,融入相應的數(shù)學繪本故事,不僅可以借助故事情境豐富學生的數(shù)學知識感知,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故事續(xù)編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審辯式思維。文章以《國王的新衣有多長》繪本故事為例,探究如何利用繪本故事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審辯式思維。
[關鍵詞]審辯式思維;長度單位;繪本故事
[中圖分類號] G62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4)05-0064-03
一、問題提出
《國王的新衣有多長》是《從小愛數(shù)學》系列叢書的其中一本繪本故事書,故事主要講小個子“毫米”和“厘米”都非常喜歡測量物體的長度,有時候他們會聚集在一起測量各類物體的長度。大個子“米”認為自己是測量家族的老大,要很多個“厘米”排在一起才能比得上自己。有一天,“米”自告奮勇給國王測量身體尺寸,量出國王的頭圍是1米,身高是2米,腰圍是1米。結果,按照這個尺寸做出來的王冠、披風和鞋子都不適合國王穿戴,國王大發(fā)雷霆?!懊住壁s緊把“厘米”和“毫米”叫過來幫忙,“米”在“厘米”和“毫米”的幫助下,準確測量出了國王身體的尺寸,做出了令國王滿意的王冠、披風和鞋子。
教材編排了觀察、操作和交流等學習活動,讓學生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掌握使用尺子測量長度的方法,知道厘米與米之間的進率,并能夠估算物品長度。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對毫米和千米感興趣,尤其是毫米。這是因為他們在測量身邊物體的長度時,經(jīng)常會遇到比整厘米數(shù)稍長或稍短的情況。學生的量感是在與周圍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如果在教學中對毫米視而不見,學生日后可能會混淆厘米和毫米。因此,筆者嘗試將繪本故事《國王的新衣有多長》作為長度知識的拓展內(nèi)容,通過繪本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辨析能力,從而發(fā)展學生的審辯式思維。
教學中,通過閱讀繪本,學生經(jīng)歷觀察、測量活動,能結合生活經(jīng)驗自主建立對毫米、厘米、米、千米等長度單位的初步感知。同時,根據(jù)繪本素材,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讓他們在對常用數(shù)據(jù)進行感受、辨析和驗證的過程中,探索并掌握估測方法,分辨長度單位的使用情境,并且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和思考習慣。
二、教學實踐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提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本課教學從繪本故事出發(fā),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讓學生在故事情境中探究測量方法、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具體教學過程如圖1所示。
(一)閱讀觀察,自主感知
1.看課件,認識毫米
(1)引入毫米激興趣
師:我們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知道了一庹大約是1米,大拇指指甲蓋的寬度大約是1厘米。那你聽說過毫米嗎?你知道1毫米有多長嗎?(出示課件視頻)瞧,這些小家伙們就是毫米,別看它們的個頭小,他們集結在一起,可不得了啊。不信你們看,毫米一個一個累加在一起,個頭也慢慢地變大了,10個1毫米就是1厘米。我們就說1厘米=10毫米。
(2)找毫米多元感知
①找直尺上的1毫米:了解短刻度線之間的一小格就是1毫米。
②找身邊的1毫米:頭發(fā)的直徑、1張卡片的厚度、10張紙的厚度等。
③找5毫米:直尺上為了方便讀數(shù),每5毫米就把刻度線做長一些。
2.找關系,感知聯(lián)系
(1)認讀毫米深認識
認讀直尺上的刻度:3毫米,9毫米,12毫米。
(2)不同表征明關系
討論:12毫米還可以怎么讀?
12毫米里有一個10毫米和兩個1毫米,所以12毫米也可以說成1厘米2毫米。
(3)轉換練習建聯(lián)系
2厘米3毫米=(? ?)毫米? ? ? ? ? 5厘米=(? ? )毫米
12毫米=(? )厘米(? )毫米
23毫米=(? )厘米(? )毫米
【設計意圖】在認識厘米后,學生對直尺上的長度有了一定的認識,體會到“1厘米”的累加,建立厘米與大格之間的聯(lián)系,對度量的審辯意識提高了。在此基礎上,筆者在教學“毫米”時,將故事情境進行適當改編,讓學生觀察直尺上的毫米刻度,找身邊的1毫米,建立毫米與小格的聯(lián)系,對3毫米、9毫米和12毫米建立量感,從而讓學生逐步建立較短度量單位的聯(lián)系。同時,通過毫米和厘米的轉換練習,豐富學生對長度單位的概念理解,促使他們自主構建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二)閱讀操作,自主辯證
1.故事聽思,收集信息
(1)帶著任務學習
師:在長度王國里,有三名主要成員,分別是米、厘米和毫米,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數(shù)學故事《國王的新衣有多長》,學習長度測量。一邊聽故事,一邊想為什么國王會生氣?最后國王的新衣尺寸是誰量的?可以把重要的信息記在紙上。
(2)討論交流
聽故事時,學生進行內(nèi)容記錄,聽完后進行交流。
【設計意圖】低學段學生喜歡看故事、聽故事,對圖文類的信息接收程度高,但學生個體自主閱讀的能力存在差異,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教師將繪本故事錄制成一個短故事音頻,讓學生一邊聽故事一邊收集數(shù)學信息。
2.實踐探究,辨析情境
(1)認識卷尺
①卷尺和直尺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②認識1米卷尺,了解卷尺的起點、刻度和總長度。
(2)介紹測量方法
①看圖說一說。裁縫要給人做衣褲(如圖2),要量哪些部分的尺寸?
②挑選一名學生扮演國王,教師用卷尺示范測量各部位的方法。
③想一想,如果你是裁縫,給國王做這些新的裝備至少需要測量哪些部位的長度?
故事中,國王要做王冠,我們就要量國王的頭圍,披風和身高有關系,褲子至少要測量腰圍,請一組同學進行測量示范。
(3)動手操作,測量辨析
①測量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②請學生小組合作,估測各部位長度,并實際測量,將數(shù)據(jù)填入記錄表中(見表1)。
(4)交流經(jīng)驗,辯證方法
①拍攝學生的測量過程。
②視頻展示錯誤的測量方法,讓其他學生判斷并說明理由;讓估測比較準確的學生說估測方法。
【設計意圖】為確保學生從始至終保持自主學習的狀態(tài),學生要親身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學過程中,可從故事情境出發(fā),進行實際測量。在測量前,引導學生對測量工具和測量對象進行充分認識。測量過程中,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放手讓學生用眼觀察、用口交流、用手操作和用腦思考,感受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在反饋交流中,教師應該從學生的測量方法出發(fā),糾正其錯誤的測量方法,審辯優(yōu)秀策略,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平臺,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三)閱讀延伸,應用審辯
1.單位辨析,理順關系
在括號里填“米”“厘米”或“毫米”。今天是新國王的加冕儀式,國王一早就起床洗漱,他拿起高11(? ?)的牙杯、長165(? ?)牙刷,刷好牙后用長76(? ? )的毛巾洗了臉。洗漱后,他換上了長1(? ?)62(? )的披風、長43(? )的短褲,戴好高70(? ?)的王冠,穿上長265(? ? )的靴子,高高興興地出門了。
2.續(xù)編故事,發(fā)散思維
續(xù)編故事:國王出門了,他又會碰到什么問題呢?
3.課堂小結
交流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后,引導學生完整地讀繪本故事。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選擇合適的單位填空和續(xù)編故事,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一步步加深對長度單位的認識,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閱讀整本繪本故事,還原故事原貌,加強對長度單位的整體感知,進而對故事中介紹的測量方法進行總結。
三、教學反思
審辯式思維的教學基礎在“審”、過程在“辯”、落腳點在“思維”,在繪本情境教學中要加強審辯式思維的滲透。
(一)合理改變情境,聚焦數(shù)學問題
審辯式思維的基礎在于“審”,在于閱讀,在于信息加工。繪本故事以豐富的圖畫和有趣的情節(jié)吸引學生,引領學生參與到數(shù)學學習中。它不同于教材,教材中的語句大都具有教學用意,主題圖大都指向明確的教學目標。為了避免出現(xiàn)學生讀完繪本,僅僅關注有趣的情節(jié)而忽略學習要點的情況,教師可刪減繪本中拖沓的情節(jié)、多余的文字,將情境進行改編。例如,將繪本中的毫米故事作為課堂引入,將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通過短視頻,以三個測量單位見面時“米”的高傲作為故事的切入點,以“米”前后態(tài)度的變化設置情節(jié),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長度單位上,從而使故事情境的效益最大化。
(二)創(chuàng)設實踐活動,親歷辨析過程
審辯式思維的信息加工在于“辯”。在實際情境中,從數(shù)學的視角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列式求解、檢驗結果,最終解決問題。目前用于課堂教學的數(shù)學繪本大體可分為兩類,一種是在故事情境中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繪本,另一種是在情境中融入數(shù)學概念的繪本?!秶醯男乱掠卸嚅L》屬于第一類繪本。在教學過程中,將問題置于故事情境中,通過故事傳達數(shù)學知識,將新衣尺寸作為本節(jié)課的實踐探究任務。在學生認識測量工具、掌握測量方法后,先估測再測量,把學生再次帶入數(shù)學問題中,提高學生在活動中的參與度,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數(shù)學知識。
(三)拓展教材知識,建構完整體系
數(shù)學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拓展認知領域,培養(yǎng)思維的深度與廣度。《國王的新衣有多長》這一繪本故事突破了教材的年級限制,內(nèi)容涵蓋了教材低學段、中學段的毫米、厘米、分米、米的認識,拓展了低學段學生對長度單位的認識。在國王新衣的測量情境中,學生可以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結合插圖與文字,猜想和探討故事會如何發(fā)展。課后練習與綜合實踐緊扣繪本故事,使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讓學生對故事進行續(xù)編,有助于他們鞏固長度知識,構建長度知識體系。
[ 參 考 文 獻 ]
[1] 謝志英.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評價方略[J].基礎教育參考,2019(16):56-57.
[2] 王元春.數(shù)學教學中審辯式思維的培養(yǎng)[J].教學研究,2018(5):52-55.
[3] 肖蕙瑾.構建小學低年級數(shù)學高效課堂的探究[J].學周刊,2020(34):11-12.
[4] 郭海貞.小學數(shù)學“綜合與實踐”教學設計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