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教育改革發(fā)展的背景下,化學教師的教學注意力逐漸從理論知識方面拓展至實驗操作方面,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了改變傳統(tǒng)的化學教學模式,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化學,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生活化教學作為教學切入點,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實驗操作,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使他們能夠進一步培養(yǎng)自身的動手實驗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生活化背景;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核心素養(yǎng)
作者簡介:李小豐(1979—),男,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縣劉堡鎮(zhèn)中學。
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化學的基礎階段,其中實驗是初中化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也是學生在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建立聯(lián)系的有效途徑之一。針對初中階段的化學實驗教學,教師可以在生活化背景下,為學生開啟一段創(chuàng)新式的學習旅程,讓學生能夠站在日常生活的視角理解化學理論知識,通過化學實驗深入探究化學知識,由此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此外,生活化背景下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還可以為教學工作提供多樣化的途徑,為教師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條件,使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提高學習專注力,深入思考生活與化學,獲得全面發(fā)展。
一、生活化背景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意義
基于生活化背景開展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一教學舉措不僅能夠幫助教師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得到進一步培養(yǎng),還可以增強學生對化學實驗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他們的實驗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為他們之后的化學學習做好鋪墊[1]。
(一)有利于創(chuàng)新化學實驗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是教師教學思路的直觀體現(xiàn),也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學科知識的主要途徑。想要判斷一名教師的教學質量是否過關,需要從該教師的教學方式入手,關注其是否能夠真正引導學生學習學科知識。生活化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能夠推動化學實驗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教師可以從生活視角出發(fā),將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作為化學實驗教學的導入內容、探究主題等,促使學生自主思考,讓他們不再將思維視角局限于課本中的理論知識,而是放眼整個生活。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積極主動開展學習活動的一種內在驅動力。生活化背景下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化學實驗的學習興趣[2]。通過構建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化學實驗,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化學知識與生活實際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化學,化學中有生活”,從而激發(fā)學生參與化學實驗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以生活經驗為線索,深入挖掘化學學科的本質。這樣的教學能在一定程度上優(yōu)化學生的化學實驗學習體驗。
(三)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運用能力
創(chuàng)新運用能力是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投射,可以反映學生是否具備良好的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巧妙設計融入生活元素的實驗活動,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中逐步探索化學實驗,深入思考化學問題,揭示化學現(xiàn)象的本質,從而有效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靈活運用所學化學知識去探究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從而更好地剖析問題、解決問題,逐步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
二、當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現(xiàn)階段,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仍面臨一定的挑戰(zhàn),亟須教師深入探究并加以解決。這些問題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化學實驗教學工作,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化學實驗學習效果,限制了學生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
(一)實驗機會較少
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基本方式之一,通過實際操作,學生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然而,由于課堂時間有限,部分教師往往會將重點放在理論知識的講授上,忽略了實驗教學的重要性。為了節(jié)約課堂教學時間,部分教師還會通過播放實驗視頻輔以口述理論的形式來替代實際操作。這種教學方式雖然也能傳遞知識,但容易導致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進而影響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與技能的發(fā)展。
(二)實驗設備不足
化學實驗教學是建立在實驗設備的基礎上的。當前,由于經濟條件等的限制,部分學校的實驗設備較為陳舊或單一,學生能夠開展的化學實驗有限,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化學學科素養(yǎng)與動手操作能力的發(fā)展。同時,化學實驗設備不足還會影響教師的教學工作,尤其是在教學較為復雜的實驗時,教師難以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和學習。這種情況不利于教師提供高質量的實驗教學,限制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3]。
(三)實驗學習興趣不高
初中生在剛接觸化學學科時,常因其抽象性和復雜性而產生畏難情緒,部分學生甚至逐漸喪失了對化學實驗的興趣。此外,初中生的學習任務繁重,他們開展化學實驗所需的專注力和實驗時間有時會受到學科壓力的影響,這一現(xiàn)象會導致部分學生無法跟上教學進度,產生自我懷疑和挫敗感。久而久之,學生的化學學習信心和積極性都會受到影響。
三、生活化背景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具體策略
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化學綜合能力,教師需要在生活化背景下開展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采取切實可行的策略,提高化學實驗教學的質量與效率。生活化的化學實驗教學能引導學生將化學實驗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使化學實驗教學立足于日常生活,從而降低化學學習難度,為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一)做好課前導入,激發(fā)學生思考
課前導入是為幫助學生迅速進入課堂學習狀態(tài)而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能夠幫助學生初步了解即將學習的內容,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入思考。在生活化背景下,針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改變傳統(tǒng)的化學實驗教學模式,融入與課程內容相關的生活化元素,使整個教學流程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從而調動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興趣,使他們積極參加化學實驗活動,激發(fā)他們的內在動力。此外,教師可以通過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以趣味性的方式提前探究將要學習的化學知識,為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提供支持,推動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酸堿中和反應”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化元素設計相應的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引入學生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引導學生從生活化視角探究酸堿中和反應,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提高整體教學質量和效率。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胃舒平”藥物及其成分表,并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為什么醫(yī)生會給胃酸過多的病人開此類含有氫氧化鋁的藥物?”以問題的形式引發(fā)學生對相關知識內容的探究意識[4]。接著,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改良酸性土地的視頻,基于視頻提出問題:“為什么改良酸性土壤需要使用堿性物質?”并將該問題與之前提出的胃酸過多患者服用藥物含氫氧化鋁的問題結合起來,促使學生思考:酸和堿之間究竟存在何種關系?為什么它們能夠相互中和?這些問題將引導學生在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深入思考,為后續(xù)的化學實驗活動做好鋪墊。
生活化背景下的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有助于教師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入手進行探究,促進學生自主思考,進而使學生在后續(xù)的教學過程中保持專注,學會運用化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二)深入生活現(xiàn)象,合作開展化學實驗
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化學實驗能夠讓學生通過親身參與,進一步理解化學知識,掌握化學原理,同時提升動手操作能力。在生活化背景下,教師可以結合日常生活現(xiàn)象,設計實驗教學,讓學生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模式進行實驗操作,使學生借助團隊的力量,更好地解決問題。小組合作探究還可以有效降低化學實驗操作的難度,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化學實驗,提升化學實驗教學效果。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這一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在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同時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復分解反應”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生活中的復分解反應現(xiàn)象進行探究。饅頭的制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教師可以通過該案例引導學生理解復分解反應的化學原理,并通過實驗進行驗證。
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制作饅頭的過程,并提出問題:“相信大家都有吃過饅頭,那么你們知道饅頭具體是怎么制作的嗎?”通過問答的形式,激發(fā)學生對日常生活現(xiàn)象背后化學原理的好奇心,同時活躍課堂氛圍。隨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化學學習小組,讓學生模擬“制作饅頭”的實驗。在實驗中,學生可通過將小蘇打加入面團,觀察面團蓬松的過程,直觀感受復分解反應。學生需要確定好小組分工,詳細記錄整個實驗流程,也要注意實驗安全,遇到困難應及時向教師求助。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可以進一步提出問題,如復分解反應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應用?復分解反應和酸堿中和反應有什么區(qū)別?由此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其將知識與其他生活現(xiàn)象聯(lián)系起來,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學原理。實驗結束后,每個小組匯報實驗結果,分享各自的觀察和思考。教師可以總結復分解反應的化學本質,分析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改進實驗操作[5],增強他們的實驗設計和分析能力。
(三)重視課后指導,幫助學生鞏固
課后指導是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在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后,教師的有效指導能夠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所學內容,加深理解與記憶,從而提升學習效果。
例如,在生活化背景下,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構建化學課后指導平臺。學生可以在平臺上發(fā)布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化學問題,教師則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及時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解答和指導,提高教學效率。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詞匯云”等信息化工具,匯總并分析學生經常遇到的難點和問題,用微課的形式為學生展開指導,幫助學生查漏補缺,進一步鞏固和復習相關的化學知識。
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教育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傳統(tǒng)的化學實驗教學方式已難以滿足學生日益多元化的學習需求,教師亟須進行創(chuàng)新與改革。基于生活化化學實驗教學理念,教師可以有效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現(xiàn)象入手,在熟悉的情境中更加深入地探究和理解化學知識。在這一教學模式中,學生可以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感受化學實驗的趣味性,增強動手操作能力。依托生活化背景下的化學實驗教學,教師與學生可以共同構建出高質量、高效率的化學實驗課堂。
[參考文獻]
[1]吳高福.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生活化的探究[J].考試周刊,2020(14):159-160.
[2]陶金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相應措施[J].數(shù)理化學習(教研版),2023(11):50-52.
[3]古金彬.初中化學生活化實驗教學探究[J].廣西教育,2021(25):43-44.
[4]梅小紅.初中化學實驗生活化教學探究[J].中學課程資源,2021,17(3):11-12.
[5]王喜學.基于生活化模式開展初中化學實驗教學[J].智力,2020(19):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