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社會發(fā)展非???,不穩(wěn)定因素也隨之增加。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形勢,有必要對其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然而這門課程的理論性比較強,難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化思維實施教學。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有助于提升其綜合素養(yǎng)?;诖?,本文主要圍繞生活化思維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內(nèi)容來自于生活,將生活化思維融入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對提升教學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從教學實踐來看,結合現(xiàn)有生活經(jīng)驗理解教學內(nèi)容,會使這門課程的學習變得更加有趣。因此,教師應該加強道德與法治課堂和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關聯(lián),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開展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叛逆心理嚴重,他們對于不喜歡的東西很難產(chǎn)生學習興趣。任何一個學科,脫離了生活元素以后,就會偏離正常教學的軌道,極易導致學生產(chǎn)生錯誤認識,對提升教學效果不利。因此,教師應該找到生活化教學方式的實施路徑,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一方面,實施生活化教學,有利于提升教學質量。另一方面,開展生活化教學與新課程改革要求相符。在課堂上,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教學策略,為其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奠定基礎。
二、基于生活化思維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可以引入生活中的一些元素,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對教學模式進行積極創(chuàng)新。
1.利用生活化思維營造教學情境。
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系統(tǒng)性非常強,以至于很多學生無法產(chǎn)生深刻理解。因此,要想改變目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結合現(xiàn)實生活構建學習環(huán)境,以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內(nèi)容。
2.利用生活化思維進行課堂導入。
通過有效的方式吸引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注意力,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達到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例如,在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第三課第一框“做有夢想的少年”的教學中,教師利用生活化思維導入本節(jié)課內(nèi)容,讓學生深刻了解到做人必須要有夢想,因為有了夢想才會有希望,同時也理解了周總理提出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意義,在少年時代就樹立起遠大的志向。
3.利用生活化思維豐富教學活動。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也可以借助于生活化資源引導學生,將生活化資源的教育功能發(fā)揮出來,利用生活化思維激發(fā)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興趣。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上來看,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自信對于成功的意義,并且?guī)椭錁淞⑵鸱丈鐣倪h大志向,使其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積極面對困難,通過有效點撥幫助其快速掌握道德與法治的相關知識。
三、結束語
綜上,生活化思維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與我國新課改的要求相符,有利于提升學生多方面的學習能力,可以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逐漸顯露出來,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運用生活化思維優(yōu)化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從而為學生綜合發(fā)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