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嶸
★好文章都有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本文擬就此展開論述,以期對學生有所助益。
一、注重提煉詞句,增強語言的創(chuàng)新性和生動性
詞句是文章的基本建筑材料,要想使文章的語言出彩,讓整篇文章顯得有文采,我們必須下功夫潤飾詞句。古人寫詩講究煉字,在一些詩詞名句中,有的字能收到“一字傳神之妙”的效果,這些字或抒發(fā)某種感受,或生動地描繪形象,或能創(chuàng)造出美的意境。比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其中的“綠”字形象鮮活地表現(xiàn)了春風給長江兩岸帶來的變化,更好地表達了詩人的感情;宋祁《玉樓春·春景》中“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其中的“鬧”字寫出了杏花競相綻放,同時讓人們感受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機?,F(xiàn)代作家在寫文章時也非常講究提煉詞句,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边@句話中,“瀉”字運用得極為精妙,富有動感,與流水相對應,既寫出了月光的柔和,也讓月光產(chǎn)生了一種動態(tài)的生機感。
語言靈活、生動是一篇文章是否優(yōu)秀的評價標準之一,因此,寫作者應當注重提煉詞句,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使自己筆下的文字新穎且有活力,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會有吸引力??涩F(xiàn)實情況是,翻開作文本,我們常常會看到千篇一律、缺乏新意的語句,如描寫春天就是“春天來了,萬物復蘇”,描寫夏天就是“炎炎烈日”“天氣炎熱”等,這些描述不僅缺乏新意,也不夠具體、生動,容易讓人產(chǎn)生閱讀疲勞。其實,我們在寫作時,不必整篇文章都追求創(chuàng)新或與眾不同,有時只需幾個詞、幾句話,就能讓讀者眼前一亮,產(chǎn)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例如,一位同學在描寫教師時,沒有直接歌頌其奉獻精神和辛勤工作,而是這樣寫的:“可是,再優(yōu)秀的老師,不也是血肉之軀嗎?很難想象,當一個人的眼睛因勞累過度而‘罷工時,他怎樣去履行責任?當一個人的大腦因緊張過度而‘死機時,他怎樣去履行責任?當一個人的胃因饑餓而‘辭職時,他怎樣去履行責任?當一個人的身體因疾病侵襲而‘下崗時,他怎樣去履行責任?沒有了健康作為保證,誰能保證責任的持久與完整呢?”
在這段話中,小作者使用了“罷工”“死機”“下崗”等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詞匯,打破了死板乏味的語言套路,使語段變得清新、鮮活、亦莊亦諧、極具個性,這就是小作者注重提煉詞句的收獲,非常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二、善于運用修辭手法,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靜謐的夜空有了星辰的點綴才顯得耀眼,漆黑的夜空因為有了星星的點綴才變得美麗,孤寂的夜空因為有了星星的點綴才變得熱鬧……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浩瀚的夜空,那修辭手法就如夜空中的星辰,文章會因為修辭手法的滋潤和點綴而使文字煥發(fā)光彩,深深地吸引著讀者、感染著讀者。優(yōu)秀的文章基本上都會運用一些修辭手法,使語句表述更生動形象,更有氣勢和感情色彩,讓讀者充分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比喻、擬人、排比是文章中常用的修辭手法:運用比喻可以使語言表達更加生動、具體、形象;運用擬人,賦予物以人的情感,便于表現(xiàn)人物的心情;運用排比,抒情淋漓盡致,說理透徹,增強氣勢。比如,《觀潮》中的“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長城”一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地寫出了錢塘江大潮洶涌壯觀的景象?!督鹕牟莸亍分小皬哪菚r起,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花的一種。因為它和我們孩子們一起睡覺,也和我們一起起床”一句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更加突出了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祖父的園子》中“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蟲子叫了,就像在說話似的”一句既是擬人句,也是排比句,不僅使句子顯得生動活潑,讀起來也鏗鏘有力,很有氣勢。
因此,我們在寫作文時,也要學會運用修辭手法,將各種修辭手法巧妙地鑲嵌在語句中,以增強文章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例如,一位同學在寫母愛時,沒有直白地描述母愛的偉大和無私,而是用比喻式的對話寫出了孩子的眼界有限和母愛的深沉與無言:“魚對水說:你看不見我的淚,因為我生活在水中。面對那條悲傷的魚,水輕輕地言道:我看得見你的淚,因為你一直在我的心里?!边@個形象貼切的比喻把母愛的博大深沉描繪得恰如其分,又真切感人,讓人覺得精彩而不俗。再如,一位同學在描寫雨滴時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使內(nèi)容表達充分具體,使文章顯得更有文采,他是這樣寫的:“小雨珠清澈透明,如同一顆顆小小的玻璃珠。它們美麗純潔,像一群快樂的小天使;它們下得均勻,遠遠望去,如同一位仙女編織的無形的網(wǎng);它們小巧玲瓏,活潑可愛,富有生命力?!边@個排比句的三個分句字數(shù)相近,結(jié)構(gòu)相似,形象地寫出了小雨珠的美麗、可愛及富有生命力的特點。
三、注重句式變化,增強語言的靈動性和活潑性
句子的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有長句,有短句,有整句,有散句,有陳述句,有反問句,有肯定句,有否定句……在寫作過程中,我們需要結(jié)合表達的需要,注重句式的變化,靈活運用不同的句式,這樣既能使作文的語言靈動活潑,又能展現(xiàn)一種變化之美。參差錯落、靈動自然的語句,能夠增加作文語言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美,能從整體上提升作文的文采。
首先,我們在寫作文時可以交錯使用長句和短句。長句的字數(shù)較多,結(jié)構(gòu)較為復雜,表意嚴謹、細致、精準,節(jié)奏較為舒緩;短句字數(shù)較少,結(jié)構(gòu)簡單,表意簡潔、明快,節(jié)奏緊湊,但短促有力。長短句的交錯運用會增強文章的抒情效果,還可以使文段形成一種錯落有致的美感,使文章的語言增色不少。老舍的名作《駱駝祥子》中就有一些長短句交錯使用的語句,如“風吹彎了路旁的樹木,撕碎了店戶的布幌,揭凈了墻上的報單,遮昏了太陽,唱著,叫著,吼著,回蕩著……”用長句描寫大風吹來時,周邊環(huán)境的變化;“唱著,叫著,吼著,回蕩著……”用的是短句,表達鏗鏘有力,寫出了大風的強勁。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使用長句還是短句,都應當根據(jù)作文表現(xiàn)的需要來確定,因為作文是給其他人讀的,要讓別人讀起來流暢、自然、舒服。
其次,我們在寫作文時可以靈活運用整句和散句。整句是指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形式較為統(tǒng)一、節(jié)奏鮮明且容易上口的句子,如對偶句、排比句,運用整句可以收到加強語勢、貫通氣勢、強調(diào)語義的作用;散句是指結(jié)構(gòu)不同、形式靈活、富有變化的句子,運用散句可以收到表達靈活、不受拘束的效果。我們在寫作中交錯或搭配使用整句和散句,可以使語言表達靈動活潑、節(jié)奏鮮明,同時能使文章的表意深刻、語意連貫。比如,朱自清的《匆匆》一文中就有整句和散句靈活運用的語句:“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請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在這句話中,作者先用整句,一氣呵成地用燕子、楊柳、桃花等顯示季節(jié)更替的景物,說明大自然的永恒和時光流逝的痕跡;之后用散句,用轉(zhuǎn)折和反問生發(fā)出“我們的日子”一去不復返的感嘆,感嘆時光流逝的無奈和留戀。
此外,在作文中交錯使用肯定句、否定句、陳述句、反問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等多種句式,既能夠豐富語言的表達形式,也能夠以恰當?shù)姆绞骄珳实乇磉_內(nèi)容和傳遞信息。
綜上所述,在一篇文章中,語言就好比思想的外衣,任何深刻的立意、巧妙的構(gòu)思、鮮活的素材都必須以語言為載體。我們要想讓自己的作文語言更加出彩,首先要注重提煉詞句,增強語言的創(chuàng)新性和生動性;其次要運用好修辭手法,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最后是靈活搭配句式,注重句式變化,增強語言的靈動性和活潑性??傊覀円ㄟ^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使我們的作文絢麗生輝,讓讀者讀起來感到心靈震顫、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