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華西 鄧衛(wèi)紅 郭邦順
[摘要]高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搖籃,要始終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高校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學生管理模式和方法,推動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平臺建設,引入智慧學工系統(tǒng)。高校要結合學工大數據,準確把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打造網絡思政平臺,融入多元化媒體技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上新臺階。
[關鍵詞]學工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設;路徑研究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1]。2021年3月,教育部印發(fā)《關于加強新時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研究部署“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工作計劃,支撐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為加快教育現代化和建設教育強國提供有力支撐。2021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fā)《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在思政課中加強以黨史教育為重點的“四史”教育的通知》,全國各高校積極響應,以不同形式開展“四史”教育。
在學工大數據背景下,文章精準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動態(tài)及面臨的難題,積極探索新的育人模式和方法,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設。高校應結合多媒體、虛擬現實、元宇宙等技術,探索構建新的網絡育人平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從而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學工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
(一)智慧學工平臺建設推進緩慢
目前,智慧校園建設在全國高校穩(wěn)步推進,其以網絡中心為主,需要多個部門的協(xié)調和溝通。智慧校園涵蓋了教務系統(tǒng)、學工系統(tǒng)、人事管理系統(tǒng)、后勤管理系統(tǒng)等多個子系統(tǒng),每一個系統(tǒng)至少對應一個職能部門,因此其功能模塊建設要爭取多方意見。智慧學工系統(tǒng)建設涵蓋了學籍管理、成績管理、組織管理、獎助學貸、心理健康教育、宿舍管理、第二課堂管理、就業(yè)管理等模塊,每個模塊的功能建設要爭取多方意見,考慮全面[2]。例如:在學生成績方面,教務處提出相應的要求;在組織管理方面,組織人事部和團委結合黨員、團員個人信息提出要求;在就業(yè)管理方面,招生就業(yè)處提出要求,即如何將就業(yè)信息錄入與省里要求相統(tǒng)一,便于下一步就業(yè)信息的收集和反饋等。智慧學工平臺爭取多方意見需要時間,其項目招標也要全方位考察、走訪,因此其建設每一個模塊都需要花費大量精力與時間,而且后期還要通過測試不斷修改調整。智慧學工平臺建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只要出現部門意見不同、功能無法實現、資金無法保障等情況,那么整個平臺的建設進度都會受影響,由此導致智慧學工平臺建設緩慢。
(二)學管人員信息化服務技能有待提高
智慧學工平臺標準化的操作流程和審核制度對學管人員的素質提出更高要求。第一,部分高校輔導員在使用智慧學工平臺時過于依賴計算機功能,認為學生上傳成功的信息即無差錯。其實不然,形式審查可以依賴智慧學工平臺系統(tǒng),但內容審核還是需要依靠人工認真把關,否則不實內容錄入就會影響到整個智慧學工平臺的數據匯總。第二,高校輔導員隊伍對計算機技術的使用能力有待提升。隨著近幾年高考人數的增加,本科院校并沒有大幅度的擴招,導致更多的壓力下移到高職院校。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師資相對匱乏,大多數專業(yè)背景為教育學、社會學等,對計算機應用技術并不熟悉,因此學生工作數據化管理難度也有所增加。第三,學工大數據的工作量大、涉及面廣,這對學管人員的數據處理能力要求更高。對此,高校應加強數據處理人才引進和學管人員業(yè)務培訓,以提高學管人員隊伍的整體水平。智慧學工系統(tǒng)通過對學生畫像多維度、全方面信息收集和精準分析,便于更好地為學生服務,因此高校提高學管人員的信息化服務技能非常重要。
(三)學生對智慧學工平臺存在抵觸心理
在高校學生管理方面,高校學生人數不斷上升,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也日漸增加。學籍數據整理、專業(yè)修改、留級和退學的處理等都要通過學工管理系統(tǒng)進行修改,基礎數據的變動不僅涉及學生工作部學籍調整,還涉及財務處、教務處、校園一卡通、圖書館等多個部門的信息變動[3]。但是由于各部門使用的系統(tǒng)不同,協(xié)調起來難度很大,因此學生數據很難實時更新和統(tǒng)一。智慧學工系統(tǒng)包含的數據信息較多,如學習情況、第二課堂、志愿活動、獲獎信息、實習實訓、就業(yè)等,教師通過使用該平臺可全面掌握學生畫像數據。現今,智慧學工系統(tǒng)的工作模式發(fā)生了變化,由原來線下收集轉為線上審核,而由學生本人結合自己的情況上傳相關資料的要求更加嚴格,如掃描的文件要清晰以及對上傳的圖片格式、大小、角度都有明確的標準,這些要求給學生帶來較多困難,使學生難以適應線上角色的轉換,同時線上工作的煩瑣讓學生對智慧學工系統(tǒng)產生一定程度的抵觸心理。
二、學工大數據平臺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價值
(一)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相對單一。隨著大數據時代到來,智慧學工、智慧教務等先進的管理和教學理念的融入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新的思路。例如,大數據分析不僅可以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方法,還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路徑,讓學生通過手機實現隨時學、隨地學,使其在網絡世界的交互或任務中,達到寓教于樂目的。同時,教師通過學工大數據平臺掌握學生信息,會讓后續(x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具有針對性,目標也更明確,科學性更強。
(二)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設
對大學生而言,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以教材為主,結合書本進行知識傳授,而新時代部分大學生面對繁雜的文字,在一定程度上感到單調而枯燥,學習興趣有所降低[4]。在教育信息化建設推進下,課程改革如火如荼,諸多高校依托線上教學平臺建立教學資源庫,資源庫內容豐富多彩,包括課件、視頻講解、動畫演示、可視化案例等,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得高校教育教學工作呈現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在信息化資源庫建設過程中,教師的信息化技術使用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從課程設計到視頻拍攝、剪輯、字幕添加、視頻上傳等,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深入學習都能讓其受益匪淺。作為教育工作者,教師應使信息化技術與專業(yè)相結合,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設有序推進。
(三)增強“三全育人”工作的實效性
目前,高職院校大多聘用兼職輔導員來管理學生,兼職輔導員隊伍成員大多來自一線專業(yè)教師。高職院校學生管理難度明顯較大,一線專業(yè)教師在承擔教學任務的同時還要管理學生,需要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而智慧學工系統(tǒng)的推出,有助于減輕輔導員隊伍的壓力,從之前煩瑣的線下資料整理轉為線上審核,閑暇之余就可以完成學生管理任務。另外,專業(yè)教師結合數據分析,會使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對高校育人工作發(fā)揮更大的作用。高?!叭恕惫ぷ鲉右詠?,在教育教學過程發(fā)揮協(xié)同育人和整合育人資源的作用,學工大數據平臺可以更加準確地收集和分析學生信息,讓學生管理人員、一線教師、家長和企業(yè)都能參與育人過程,進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三全育人”工作的有效開展。
三、學工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提升路徑
(一)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精準服務意識
教師要全面熟悉智慧學工系統(tǒng),掌握系統(tǒng)的每一個模塊功能,為學生提供精準服務。教師通過學工大數據平臺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消費、上網等行為習慣進行分析研究,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生活習慣、學習興趣等,進而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結合學工大數據加大對學生學業(yè)、資助、就業(yè)應用對策等的研究;充分利用智慧校園、超星學習通、易班等平臺,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引導和幫助,提升其綜合素質[5]。教師通過學工大數據平臺,可簡化日常學生管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可精確掌握大學生的成長路線,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精準服務意識。
(二)推進思想政治信息化平臺建設
目前,不少高校都成立了高校網絡思政中心或易班建設中心。易班建設中心由教育部易班中心指導各省教育廳思政處有序開展工作,易班總站每周會選出全國高校頭條新聞,每學期會組織易班線上線下培訓和比賽。例如:2021年,為慶祝建黨一百周年,易班開展了黨史知識競賽活動;2022年,易班開展了大學生就業(yè)技能知識競賽等系列活動;2023年,易班優(yōu)課開展“學習二十大”教學課群比賽等。截至2022年11月,易班在全國已有1799所共建高校,覆蓋全國31個省區(qū)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及3126萬大學生,日活用戶達百萬,由此易班已成為全國教育系統(tǒng)的知名文化品牌,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設做出突出貢獻。
2019年,中共中央宣傳部推出的“學習強國”App上線,其內含“要聞、思想、亮點、法治中國、黨建、科技”等近60個板塊200多個一級欄目,涵蓋文字、圖片、視頻、直播、電視劇、電影等形式內容?!皩W習強國”App要求全國黨員進行下載并堅持學習,成為高校學生黨員思想政治理論提升的重要途徑。目前,不少高校建立了自己獨立的網絡思想政治建設平臺以及易班優(yōu)課平臺、超星學習通平臺、智慧職教平臺等課程思政資源庫和思想政治課程資源庫,成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設新領域[6]。
(三)融入多元化的新媒體技術
高校運用學工大數據要想提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就要在創(chuàng)新上下功夫。大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網絡,如刷臉支付、微信支付、電子證件等。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設要打破常規(guī),開拓新局面。
教師通過學工大數據分析,將三維動畫技術、多媒體技術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讓大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并結合VR、AR、MR技術,使學生實現沉浸式學習,在虛實結合的世界里穿越歷史長河,感受五千年中華文明等[7]。另外,教師要以二十大精神為指導,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大學生管理的全過程,努力學習新技能和新思想,探索新媒體技術,真正增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交互性,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設再上新臺階。
四、結語
高校是培養(yǎng)國家人才的搖籃,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因此,高校需要厘清“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的根本問題[8]。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時代,高校教師要積極學習新技能新本領,充分利用好學工大數據,把握大學生思想政治動向,真正將信息化技術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實現教育現代化強國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22-10-16)[2023-12-22].http://cpc.people.com.cn/n1/2022/1026/c64094-32551700.html.
[2]張迪.基于大數據下的高校學生思政工作研究:以西外大學學工系統(tǒng)為例[J].黑河學刊,2019(04):135-136.
[3]蔣駿卿.大數據時代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建議[J].信息系統(tǒng)工程,2023(08):92-95.
[4]呂宗瑛,劉微.高校學生管理從智能化走向智慧化的實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9):94-96.
[5]鄒麗偉,劉晉禹.智慧育人理念下的大學生信息精準服務研究[J].情報科學,2021(08):120-125.
[6]朱華西,謝厚亮.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設內涵與機制研究[J].九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02):74-75.
[7]劉婧.高等院校學生管理數據化研究[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20.
[8]王健,鄭旭東.新時代信息化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框架與建議[J].電化教育研究,2022(01):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