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云畢力格 吳玉紅
摘?要:高校院系分黨校工作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運用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規(guī)范分析法,對內蒙古自治區(qū)部分高校院系分黨校教育培訓實際情況進行調研。結合近年高校院系分黨校教育培訓工作的實踐經驗,針對分黨校教育培訓體系中存在的教育管理資源整合不到位、教育培訓管理機制不完善、教育教學方式手段不完善等問題,提出積極推進教育資源整合、引入積分制管理、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方法等3個方面對策和建議,為提高高校院系分黨校教育培訓效果提供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高校;分黨校;教育培訓體系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2.073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強調:“黨校事業(yè)是黨的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黨校是我們黨教育培訓黨員領導干部的主渠道。黨校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备咝|h校作為“校中?!保桥嘤桙h員、干部和入黨積極分子的學校。加強新時期高校黨校工作是打牢辦學治?;竟Φ膬仍谛枰亲龊么髮W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基礎,扎實開展高校黨校各項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分黨校,作為高校黨校的下屬分校,在院系黨委(黨總支)領導下的以黨建班為主要形式,對自愿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入黨積極分子、發(fā)展對象及學生黨員進行培訓的基地。作為基層黨校,高校院系分黨校擔負著特殊使命,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黨建工作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當前,高校院系分黨校工作中缺乏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缺乏對培訓學員的有效約束,規(guī)范化制度化需要進一步加強。如何破解這些難題,改進和加強分黨校工作,已成為高校院系黨委(黨總支)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1?分黨校教育培訓體系現(xiàn)狀
當前,關于分黨校教育培訓體系方面研究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分黨校功能定位及建設規(guī)范。有學者指出提升分黨校工作質量的前提是對分黨校有個正確的功能定位,認為分黨校應遵循“黨校姓黨”根本原則,圍繞學校和學院中心工作,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項工作,并就加強分黨校規(guī)范化建設作出了有益探索。
分黨校教育培訓模式。有學者從增強教育培訓內容針對性、創(chuàng)新教育培訓方式手段、健全教育培訓管理制度、發(fā)揮網絡培訓優(yōu)勢等方面提出進一步改善分黨校教育培訓實效的對策。
分黨校教育培訓機制。有學者從機制創(chuàng)新入手,實證分析分黨校工作的現(xiàn)行運行機制,從優(yōu)化辦學機制、管理機制、考核機制、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等方面提出系列政策措施。
以上研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高校黨校包括院系分黨校運行模式和教育培訓現(xiàn)狀。從現(xiàn)有文獻來看,內蒙古這方面的研究較少。本文通過調查問卷形式,對內蒙古大學、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科技大學和內蒙古醫(yī)科大學等5所高校院系分黨校教育培訓情況進行調研,在網絡平臺發(fā)放并回收了1262份調查問卷,基于調研的數(shù)據(jù)結果,結合近年分黨校教育培訓工作實踐經驗,指出分黨校教育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2?分黨校教育培訓體系存在的問題
2.1?教育管理資源整合不到位
發(fā)揮教育管理資源效能水平,是衡量黨校辦學的科學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教育管理資源整合不到位,高校黨委組織部(黨校)、學工部、團委和關工委等各職能部門與院系分黨校圍繞入黨積極分子培養(yǎng)與發(fā)展對象、學生黨員培訓,沒有建立協(xié)調一致并常態(tài)化教育體制機制。當問及“您是否認為實際工作中由于缺乏完善的協(xié)同機制,部門之間的溝通、協(xié)同不足,導致高校院系分黨校教育培訓工作出現(xiàn)了時間沖突、職能重疊、資源浪費、效率低下、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等問題?”時,選擇“是”和“不清楚”的人占49.13%。教育資源的浪費體現(xiàn)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具有重疊性,教學效果未能達到預期的目的,甚至增加學生的負擔,身心疲累,辦活動請專家授課加大了人員經費投入。院系在建立和完善分黨校教育培訓師資庫、黨員教育基地、黨員培訓“教材庫”方面存在不平衡現(xiàn)象,高校黨委組織部(黨校)全面統(tǒng)籌不足。院系分黨校經費有限,對入黨積極分子、發(fā)展對象和學生黨員培訓的支持力度有限。院系分黨校承擔了入黨積極分子、發(fā)展對象和學生黨員培訓任務,始終在一種自我封閉狀態(tài)下運行,處于一種“各自為政”的狀態(tài),溝通交流少。院系分黨校自身發(fā)展不足,科學有效組織入黨積極分子、發(fā)展對象和學生黨員開展多種形式黨員培訓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2.2?教育培訓管理機制不完善
建立健全考核制度,是保證分黨校教育培訓效果的重要一環(huán)。目前,入黨積極分子、發(fā)展對象和學生黨員教育培訓,考核制度和管理上有待精細化。當問及“您對您所在高校院系分黨校教育培訓管理規(guī)范化程度的評價?”時,64.42%的人選擇“很規(guī)范”,34.71%的人選擇“較規(guī)范”,說明對照規(guī)范化管理要求還有差距。調查發(fā)現(xiàn),選擇目前高校院系分黨校教育培訓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教育培訓制度不健全,學習隨意性大”和“缺乏科學的學員教育考核評價體系,學不學一個樣”的占17.91%。在分黨校教育培訓工作中,學習紀律松散,缺乏對學員的有效約束,存在重教學輕管理的現(xiàn)象,直接或間接地降低了教育培訓的標準;開展志愿服務參與率不高、主動性不強、持續(xù)性不長,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淡化;推優(yōu)入黨、政治審查考核標準難以量化、獎懲制度難以落實。
2.3?教育教學方式手段不完善
分黨校教育培訓的方式和手段,是影響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調查發(fā)現(xiàn),選擇目前高校院系分黨校教育培訓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教育形式單一,缺乏吸引力”和“信息化手段應用不夠”的占55.46%。院系分黨校培訓一般由理論教學、視頻教學、網課培訓、分組討論和實踐教學幾個部分組成,內容設計理論性強,枯燥乏味。有的培訓課程,多年沒有變化,教學模式單一化程式化現(xiàn)象嚴重,缺乏新鮮感和吸引力,也不利于調動學員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分黨校層面未能深入了解入黨積極分子、發(fā)展對象和學生黨員的心理和需求,沒有很好地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沒有聚焦黨員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也就未能達到促進政治理論學習與提高黨性修養(yǎng)、參加實踐鍛煉與錘煉良好作風的有機統(tǒng)一的理想效果。
3?分黨校教育培訓體系對策研究
3.1?積極推進教育資源整合
在教師資源上,打破院系“各自為政”的閉塞局面,學校層面強化各級各部門協(xié)作協(xié)同,集中資金辦大事,多請一些廣受歡迎的校外知名專家、優(yōu)秀校友講授專題黨課。一方面,增強黨課教育的權威性、思想性和生動性;另一方面,降低人員經費占教育培訓經費中的比重,形成規(guī)模效應。當問及“您所期望的授課師資主要有?”時,選擇“黨政領導”的占69.41%,選擇“專家教授”的占69.1%,選擇“優(yōu)秀校友”的占63.23%。在教學內容上,把專題教育和經常性學習教育放在一起抓,克服和解決內容重復和多雜亂的問題,用整合的方法將各領域的學習聯(lián)系起來。在體制機制上,加強各部門間溝通與配合,形成整體合力,優(yōu)化資源配置,形成黨委統(tǒng)一領導,組織部(黨校)牽頭抓總,學工、團委和關工委等部門齊抓共管,院系黨委(黨總支)具體落實的領導機制。與此同時,不斷完善各院系分黨校間系統(tǒng)互聯(lián)機制、學員的評價反饋機制、激勵表彰機制及經費保障機制等,有效整合和開發(fā)黨校教育培訓資源。加強教育資源共享網絡平臺建設,使之成為各分黨?;ダ献鞯闹匾脚_。
3.2?引入積分制管理
積分制管理,指把積分制度用于對人的管理,用積分(獎分和扣分)對人的能力和綜合表現(xiàn)進行量化考核,以積分來反映人的綜合表現(xiàn),在評選、推薦時都與積分掛鉤,減少人為因素。目前積分制管理在高校黨校管理中還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和應用。當問及“您了解積分制管理嗎?”時,50.95%的人選擇“了解”,49.05%的人選擇“不了解”。將積分制管理運用到入黨積極分子、發(fā)展對象和學生黨員培訓教育管理中,能夠有效解決學與不學一個樣、出勤與不出勤一個樣、參加志愿服務活動與不參加志愿服務活動一個樣的問題,促進學員學得深入、做得扎實、不走過場。
將積分制管理運用到分黨校教育培訓是一種積極探索,它具有如下功能:
一是評價性功能。由于對入黨積極分子、發(fā)展對象和學生黨員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缺少過程記錄,很難對學生作出客觀判斷,鑒定評語千篇一律。而積分制管理可以利用積分對學員的表現(xiàn)情況進行量化考核,作出客觀評價,減少人為因素影響。
二是導向性功能。即按照分黨校教育培訓目的提前設計好積分制管理體系,用積分(獎分和扣分)對學員的能力和綜合表現(xiàn)進行量化考核,通過目標導向、價值導向、行為導向為學員指明努力的方向。導向性功能也能確保分黨校工作有抓手、可執(zhí)行、能落地。
三是激勵性功能。積分制管理中的加分項能引導學員主動地自我轉變,將作風建設由他律變?yōu)樽月桑赏庠谝?guī)則變?yōu)閮仍趧恿?,使學員從“要我做”變成“我要做”,甚至可以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性循環(huán),能激發(fā)學員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
在分黨校教育培訓中實施積分制管理,還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構建科學的制度體系。在分黨校教育培訓工作中引入積分制管理,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公開透明的制度體系,科學制定加分扣分細則,并在實施過程中進行調整和優(yōu)化,不斷改進和完善。
二是加大宣傳力度。積分制管理被廣泛應用于企業(yè)管理中,把它運用到高校院系分黨校管理中,要讓分黨校組織管理者和學員知曉它、接受它,就必須加大宣傳力度,讓大家了解積分制管理的概念和功能及運作模式,使大家切實感受到積分制管理的優(yōu)勢以及在分黨校教育培訓工作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三是優(yōu)化管理。實施積分制管理要突出過程控制,按照積分制管理體系中的加分和扣分作好各項記錄,將考核行為具體到學員平時的理論學習以及實踐活動中,從而做到明確責任、優(yōu)化管理、實現(xiàn)目標。
四是強化制度導向。實施積分制管理要形成長效機制,做好配套服務工作,既要以積分高低作為考核、評選依據(jù),又要達到正向激勵的目的,使大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fā)揮。
3.3?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方法
分黨校教育培訓在教學方式上要多層次、多角度、多方面地實施教學,以新穎、靈活的教學方式,讓課堂豐富多彩起來。理論學習是根本,在夯實理論的基礎上,多采用現(xiàn)場教學、體驗式、案例式、研討式教學。當問及“在高校院系分黨校教育培訓中,請選出您最喜歡的教學方式?”時,排在前三位的是“課堂講授”占57.29%,“體驗式教學”占53.01%,“現(xiàn)場教學”占46.04%?,F(xiàn)場教學,即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則開展紅色教育基地現(xiàn)場教學活動,如參觀博物館了解革命歷史、重溫入黨誓詞、重走紅色路線、唱紅歌等一系列現(xiàn)場教學活動,使學員接受紅色教育。體驗式教學,分黨校教育培訓與大學生第二課堂活動有機結合,開展室內外拓展訓練,利用節(jié)假日開展勞動教育等,讓學員在活動體驗中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案例式教學,教師選好用好各個領域的生動鮮活案例,通過案例描述、細節(jié)分析、組織討論等環(huán)節(jié),促使學員自發(fā)地理論聯(lián)系實際提出解決實際問題的對策,讓學員學會思考。研討式教學,教師從理論上對研討題目進行詳細的講解和深度剖析,促使學員在研討中密切結合自身實際,啟發(fā)思維,深化感悟,教師再根據(jù)小組討論和集體討論的結果,對課程進行最后總結。
隨著互聯(lián)網的飛速發(fā)展和普及,分黨校教育培訓也迎來了新的機遇。當問及“在信息化時代,您認為高校院系分黨校教育培訓中可以使用什么方式?”時,排在前三位的是“‘學習強國’APP學習”占76.47%,“通過微信視頻號、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學習”占52.77%,“‘共產黨員’等官方微信公眾號學習”占52.06%。要用好各類平臺開展線上“云培訓”。依托“共產黨員”“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等官方微信公眾號和“學習強國”APP等載體推送各類學習資料,讓學員在移動的“云”端學習。利用黨性教育基地網上展館開展“云游”,使其足不出戶就可以重溫革命歷史接受紅色洗禮。利用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開發(fā)建設科學美觀的分黨校教育培訓網絡課件,拍攝典型事跡教育片,推動培訓班學員學先進、趕先進。依托互聯(lián)網等載體開展網絡培訓和遠程教育,讓學員隨時隨地學習,同時也滿足其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差異化學習需求。
4?結語
分黨校教育培訓體系研究是個永恒的課題。高校院系分黨校教育培訓應當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校姓黨這個根本原則,加強教育資源整合,持續(xù)推進制度建設,從分黨校教育培訓的理念、內容、手段、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著力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影響力,奮力開創(chuàng)新時代高校黨校工作新局面。
參考文獻
[1]林蓉.高校黨校干部培訓機制的創(chuàng)新路徑[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9(12):218220.
[2]王傳利.黨員教育培訓需要注意的五個問題[J].人民論壇,2019(34):4143.
[3]郭仿蘭,劉明達.關于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引入積分制管理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06):5152+55.
[4]王雁霖,李海兆,周海磊.新時期高校黨校教學創(chuàng)新體制研究[J].淮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15(03):2629.
[5]潘泠竹.新時代高校黨校“12345”建設機制及路徑研究[J].法制博覽,2020(24):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