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史虛無主義是一種打著還原歷史的旗號卻進行著歪曲歷史真相行為的偽科學。盡管在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都將警惕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作為一項重要課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沒有完全消除其影響。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在讓信息傳播變得更加迅速的同時,也為歷史虛無主義的散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歷史虛無主義這種錯誤思潮的散播對處于成長時期的大學生的思想產(chǎn)生負面影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要重視融媒體時代歷史虛無主義廣泛散播帶來的挑戰(zhàn),積極探索歷史虛無主義的策略,以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融媒體;高校大學生;歷史虛無主義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4)34-0088-04
基金項目:2023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科研與實踐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愛國主義視域下大學生自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路徑研究”(項目編號:xcxjh20231701)。
作者簡介:李治文(2000—),女,碩士在讀,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推進,各國之間的交流也日益密切,在這一過程中涌現(xiàn)出很多新的思潮,其中不乏一些錯誤思潮,歷史虛無主義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究其實質,所謂的歷史虛無主義就是一種唯心主義歷史觀。在過去,歷史虛無主義的傳播往往是通過報紙、書籍這種傳統(tǒng)媒介。如今,進入了融媒體時代,在新的媒介環(huán)境下歷史虛無主義并沒有銷聲匿跡,其反而呈現(xiàn)出蔓延速度更快、隱蔽性更強的特點。新時代的大學生從小就接觸互聯(lián)網(wǎng),也是最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群體,很快就適應了融媒體環(huán)境。融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速度快、內容多、形式豐富,給大學生接收和發(fā)布信息帶來了極大的便捷,與此同時,海量信息也導致信息質量參差不齊,對大學生的信息甄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大多數(shù)的大學生思想還不夠成熟,政治敏銳度不夠高,往往會被歷史虛無主義這樣的錯誤思潮所裹挾,產(chǎn)生錯誤的認知,進而影響大學生的行為。[1]
一、融媒體時代歷史虛無主義散播的特點
融媒體時代到來后信息傳播呈現(xiàn)出速度更快,傳播內容和方式更加多元豐富的特點。新的媒介環(huán)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但與此同時也給一些別有用心之人提供了可乘之機,他們依托融媒體平臺來廣泛散播歷史虛無主義。
(一)表現(xiàn)形式更加多樣化
融媒體實質是一種為了滿足新時代人們對信息的不同需求,將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融合在一起以實現(xiàn)其優(yōu)勢互補的新型媒介運作模式。融媒體的發(fā)展以全媒體為基礎,這便使融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相較于之前更加多樣化,并且從傳統(tǒng)媒體的平面?zhèn)鞑バ问街饾u向立體化方向發(fā)展。在新的媒介環(huán)境之下,歷史虛無主義的散播形式也變得更加多元,除了通過書本、報刊等傳統(tǒng)傳播方式,還有短視頻、直播、微博等更加立體新穎的傳播形式。
(二)散播內容更加碎片化
互聯(lián)網(wǎng)的飛速發(fā)展打破了閱讀的時空限制,生活在融媒體時代能夠隨時隨地進行閱讀,給人們的閱讀帶來了極大的便利?,F(xiàn)代人普遍生活節(jié)奏快,加上融媒體帶來的閱讀便利讓很多人都養(yǎng)成了碎片化閱讀的習慣,然而這樣的閱讀過程往往是一帶而過,缺乏深入的思考。尤其是出生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大學生,對社交媒體的依賴性尤為嚴重,他們習慣利用碎片時間瀏覽訊息。歷史虛無主義者就抓住人們碎片化閱讀的習慣,將歷史事實變成碎片化的形式,抓住一些歷史的細枝末節(jié)無限放大,而不提歷史主流,試圖擾亂人們對于歷史的印象。雖然大學生在觀看視頻或閱讀文章時大多只是簡單瀏覽,但是,長此以往,這種不良的社會思潮也會在潛移默化中模糊他們對歷史的認知,動搖他們的理想信念。
(三)敘述方式更加隱蔽化
伴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人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抵制不良思潮的意識也有所增強。但是歷史虛無主義者并沒有就此作罷,其一改之前直白的敘述方式,轉而采用更加隱蔽的方式,妄圖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人們的思想,并利用融媒體時代信息傳播便捷這一特點愈發(fā)肆意地散播歷史虛無主義。融媒體時代歷史虛無主義隱蔽性增強這一變化也進一步提升了大學生破解歷史虛無主義的難度,要想更好地辨別現(xiàn)實中的歷史虛無主義,就要了解歷史虛無主義者采取了什么樣的隱蔽方法。如果留心融媒體時代歷史虛無主義散播的方式,不難發(fā)現(xiàn)歷史虛無主義者慣用伎倆就是打著“重新評價”的幌子歪曲歷史、抹黑英雄。在不同時期的不同行業(yè)都會有英雄、杰出人物的涌現(xiàn),這些人是時代精神的化身,也是民族精神的體現(xiàn)。只有尊重英雄、學習英雄,才會不斷出現(xiàn)英雄。歷史虛主義者卻否認英雄人物的存在,聲稱英雄的故事是編造的。更有甚者利用人們八卦獵奇的心理,打著“揭秘”的旗號,通過編造出一些英雄人物的私生活史的方式來丑化英雄人物,從而顛覆人們的認知。例如,有人在網(wǎng)上編造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江姐劉胡蘭烈士的不實消息,但只要深入了解這些英雄背后的故事,都能感受到英雄堅定的信念和對黨和國家無限忠誠之心,那些不實言論自然也就不攻自破了。
(四)影響更具廣泛性
傳統(tǒng)媒體時代,歷史虛無主義的散播是通過書籍、報刊等傳統(tǒng)媒介,受眾群體比較窄,主要是少數(shù)知識分子和一些愛好讀書看報的人。當今社會人們的受教育程度顯著提高,互聯(lián)網(wǎng)和科技發(fā)展也讓人們接受信息變得更加容易。加之融媒體時代歷史虛無主義散播的形式多種多樣,渠道也更加豐富。因此,在融媒體時代受到歷史虛無主義影響的人群更加廣泛。特別是愛好新鮮事物、接受能力強的大學生,作為融媒體的重要受眾群體,他們思想單純,更加容易受到歷史虛無主義的侵襲,一定程度上會嚴重阻礙其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
二、融媒體時代歷史虛無主義散播對大學生的影響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讓歷史虛無主義者也搭上了信息時代的便車,利用融媒體來廣泛散播具有迷惑性的錯誤信息。久而久之,這種錯誤思潮必然會影響到部分大學生健康成長,可能會使大學生的歷史認知產(chǎn)生模糊,進而削弱大學生的文化認同,最終使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產(chǎn)生動搖。
(一)融媒體時代歷史虛無主義的散播讓大學生的歷史認知變得模糊
龔自珍先生曾言:“欲滅其國,必先去其史”。[2]這句話意為要想毀滅一個國家,首先要篡改它的歷史。由此可見,一個國家的歷史對于這個國家具有重要意義。歷史虛無主義者卻通過蒙太奇式的手法歪曲歷史:即先將歷史碎片化,再根據(jù)其主觀意識隨意拼湊,最后制造出他們所謂的“真歷史”,抑或是忽視歷史的完整性,抓住歷史的細枝末節(jié)進行放大,而全然不提歷史主流。這種片面的歷史觀勢必會對社會造成重大危害。然而在融媒體時代,這種錯誤的歷史觀卻能快速廣泛地開展傳播。倘若處在成長關鍵時期的大學生接觸到這樣的錯誤消息,就可能會模糊其對真實歷史的認知。
(二)融媒體時代歷史虛無主義的散播使大學生的文化認同受到削弱
文化和歷史息息相關,中華民族正是在源遠流長的歷史中孕育出了豐富多彩的中華文化。對國家和民族文化的認同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加深人們對國家和民族的感情,提高民族凝聚力。然而,歷史虛無主義在篡改歷史的同時,也對文化進行了全盤否定。[3]當歷史虛無主義否定文化的言論不斷滲透進人們的生活,人們對于國家、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可能就會有所削弱,甚至會對自己原本熱愛的國家和民族產(chǎn)生懷疑。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大學生,思想單純容易被迷惑,受到不良思潮的影響后,其對文化的認同感可能會有所消減。
(三)融媒體時代歷史虛無主義的散播導致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產(chǎn)生動搖
當代大學生是中國的未來,是中華民族的希望,更是建設社會主義的生力軍。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鈣,大學生只有樹立正確且堅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更好地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歷史虛無主義者看似在虛無歷史,實則在否定現(xiàn)實。[4]歷史虛無主義通過融媒體散播一些不實消息,發(fā)表不當言論來抹黑英雄人物、詆毀社會主義制度、質疑黨的領導,試圖通過這種方法逐步動搖大學生對黨、國家、社會主義的信仰,達到顛覆社會主義制度的目的。在這樣的輿論環(huán)境中,難免會有部分理想信念不堅定的大學生會受到這種錯誤思潮的影響,理想信念產(chǎn)生動搖,從而誤入歧途。
三、融媒體時代大學生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路徑
歷史虛無主義作為一種錯誤的社會思潮,在融媒體時代的傳播卻更加快速廣泛。大學生是融媒體的重要受眾,但大部分的大學生思想還不夠成熟,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響。因此,抵制融媒體時代的歷史虛無主義既是亟須完成的任務。這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性工作,不能僅僅靠單個人的力量,要充分調動一切相關主體,合力消除融媒體時代歷史虛無主義散播帶來的惡劣影響。
(一)政府加強對融媒體的監(jiān)管,凈化媒介環(huán)境
融媒體時代不同于傳統(tǒng)媒體時代,個體是信息接收者的同時也可以是信息的創(chuàng)作者。[5]與現(xiàn)實生活的交流不同,社交媒體上人們可以隱藏自己的身份,隨心所欲地發(fā)表言論,但過度的自由會讓一些人滋生隨意的心態(tài),發(fā)表一些錯誤言論。歷史虛無主義者也趁機散播不實信息,企圖混淆視聽。當今社會是一個法治社會,依法治國既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之一,也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政府作為政策的制定者,出臺了一系列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法律法規(guī)。融媒體時代的歷史虛無主義散播更加隱蔽、更具隱蔽性,現(xiàn)有的法律體系雖然起到了一定抵制作用的同時,但難免存在一些漏洞。為了避免歷史虛無主義的持續(xù)散播對社會產(chǎn)生更多不良影響,政府要持續(xù)推進相關法律和制度的完善工作,讓部分媒體不再成為散播不良思潮的法外之地,讓輿論管理做到有法可依。
(二)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輿論環(huán)境
話語權在這個信息高度發(fā)達的時代中顯得尤為重要,各種社會思潮也在不斷爭搶輿論陣地。[6]社會輿論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要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才能創(chuàng)造出風清氣正的環(huán)境。尤其是作為黨、國家和人民喉舌的主流媒體,與一般媒體相比更具權威,影響力更大,應該珍惜自己的話語權,傳播正能量。面對如今融媒體時代歷史虛無主義肆虐傳播的現(xiàn)象,主流媒體應該進行反思,并意識到媒體不應該成為歷史虛無主義的助力,而是應該成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陣地之一。面對歷史虛無主義這樣影響惡劣的錯誤思潮,主流媒體要敢于亮劍、勇于批判,正確引導輿論導向。與此同時,主流媒體更應該發(fā)揮引領作用,充分利用融媒體的優(yōu)勢加強正面宣傳,積極傳播正確價值觀、歷史觀等,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融媒體環(huán)境。
(三)高校要引導學生樹立唯物史觀,掌握正確的歷史評價方法
歷史虛無主義者在闡述歷史和評價歷史人物時往往透露出形而上學的錯誤方法論,具體表現(xiàn)為通常用孤立、片面、靜止的眼光來看待歷史過程。這一點在評價歷史人物時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歷史虛無主義在評價歷史人物時,善用的伎倆就是抓住缺點無限放大,從而試圖用局部的錯誤來抹滅英雄全部的功績。要明白英雄再偉大也是人不是神,是生活在具體時代背景下的人,對他們的評價要結合當時的歷史條件,不能想當然地用現(xiàn)在的標準來苛責他們。當然,這只是歷史虛無主義者虛無歷史、抹黑英雄的方法之一,虛無歷史的方式形式多種多樣,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會不斷更新迭代。高校是大學生接受教育的主陣地,教師作為大學生的引路人,不僅要指出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所在,更要教會大學生認清歷史虛無主義,積極引導其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掌握正確的歷史評價方法,幫助其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侵襲。
(四)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其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能力
無論是政府的監(jiān)管,還是教育者和主流媒體的引導,都是在為大學生不受歷史虛無主義影響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大學生就要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提高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能力。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第一,加強對歷史的學習。大學生之所以容易受到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除了思想不夠成熟之外,還因為大學生對歷史的了解不夠。除了學校必修的歷史課程外,大多數(shù)學生很少主動地學習歷史,對很多重要歷史都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tài),對新中國史、中共黨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和改革開放史缺少應有的認識。大學生如果在這種狀態(tài)下接收到歪曲史實的信息時,思想就容易產(chǎn)生變化。因此,大學生只有主動加強對相關歷史的學習,對國家、黨的歷史有清晰的認知,才能避免掉入歷史虛無的陷阱之中;第二,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唯物史觀,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作風。歷史知識卷帙浩繁,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學完全部歷史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但一旦人們樹立了正確的歷史觀后就能夠對歷史做出更加客觀的評判。唯物史觀作為馬克思一生中兩大重要發(fā)現(xiàn)之一,是迄今為止最正確科學的歷史觀。為此,大學生要積極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樹立唯物史觀。馬克思主義哲學區(qū)別于其他哲學的根本就在于其他哲學家都致力于解釋世界,而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改造世界。因此,大學生不僅要掌握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面對歷史虛無主義時,要敢于亮劍、善于亮劍,用實際行動來消除歷史虛無的影響;第三,要增強大學生的媒介素養(yǎng),提高信息辨別能力。融媒體作為新時代的產(chǎn)物,一方面給人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讓人們能夠足不出戶就得到即時豐富的信息;另一方面由于信息質量參差不齊,也對融媒體使用者的媒介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際生活中,大學生運用媒體平臺的頻率很高,如果不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yǎng),遲早會被不良信息影響。對此,大學生應當自覺提高媒介素養(yǎng),不能過度依賴媒體,在閱讀信息時也要養(yǎng)成用辯證的眼光看問題的習慣,不能輕易地全盤接受或是全盤否定,否則就容易陷入了形而上學的錯誤中。
參考文獻:
[1] 陳永剛. 媒介智能化場域下歷史虛無主義的敘事嬗變及靶向治理[J]. 理論導刊,2022(09):104-109.
[2] 龔自珍. 龔自珍全集[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3] 周春燕. 危害與治理:提高青年對網(wǎng)絡歷史虛無主義的抵制力[J]. 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05):50-56.
[4] 李世榮. 基礎、主線與方向:高校大學生群體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教育路徑研究[J]. 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05):157-166.
[5] 洪瓊. 全媒體時代傳統(tǒng)出版業(yè)的融合發(fā)展之路[J]. 中國編輯,2021(02):78-82.
[6] 姜永建,李玉珂. 影響與對策:提高大學生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抵制力[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05):75-79.
(薦稿人:黃炳輝,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員)
(責任編輯:牛雪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