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幾何是高中數學中的重要模塊.常見的立體幾何問題有幾何體的三視圖問題、空間位置關系問題、空間距離問題、空間角問題等.立體幾何問題對同學們的空間想象、直觀想象、抽象思維等能力有較高的要求.本題主要談一談三類立體幾何問題的解法.
一、幾何體的三視圖問題
幾何體的三視圖有正視圖、側視圖、俯視圖.幾何體的三視圖問題常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常見的命題形式有:(1)畫幾何體的三視圖;(2)根據幾何體的三視圖求幾何體的邊長、表面積、體積等.畫幾何體的三視圖,需分別從幾何體的正前方、正左側、正上方觀察幾何體,所得到的投影即為幾何體的正視圖、側視圖、俯視圖.在計算幾何體的邊長、表面積、體積等時,需根據三視圖還原幾何體,并確定對應的邊、角及其大小.
例1.某四面體的三視圖如圖1所示,則該四面體的表面積為(" " ).
lt;D:\馬麗工作\語數外\2024年\2024年高中3期\2024年高中3期數學\Image\image1.pnggt;
圖1
[A.3+32] [B.4] [C.3+3] [D.2]
解:由三視圖可得對應的幾何體,如圖2所示.
lt;D:\馬麗工作\語數外\2024年\2024年高中3期\2024年高中3期數學\Image\image6.pnggt;
圖2
由三視圖可知[PA⊥AB],[PA⊥AC],[AB⊥AC],
根據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PA⊥]底面[ABC],
而[PA=AB=AC=1],
所以[ΔPBC]是邊長為[2]的等邊三角形,
則[ΔPAB]、[ΔPAC]、[ΔABC]為全等三角形,
所以[SΔPAB=SΔPAC=SΔABC],
所以該四面體的表面積:[S=SΔPAB+SΔPAC+SΔABC+SΔPBC]
[=3×SΔPAB+SΔPBC][=3×12×1×1+12×2×2×sinπ3]
[=3+32].
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項.
我們需先仔細觀察三視圖,根據其特征將幾何體還原,并確定相應的邊角關系以及邊長;再根據三棱錐的表面積公式求三棱錐的表面積.
二、空間位置關系問題
空間中的位置關系主要有平行、垂直、相交、重合、在平面內、在平面外.解答空間位置關系問題,往往需靈活運用線面、線線、面面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來判斷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有時還可以根據題意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通過空間向量坐標運算來判斷空間位置關系.
例2.如圖3,[PO]是三棱錐[P-ABC]的高,[PA=PB,AB⊥AC,E]為[PB]的中點,求證:[OE//]平面[PAC].
lt;D:\馬麗工作\語數外\2024年\2024年高中3期\2024年高中3期數學\Image\image29.pnggt;
圖3
解:因為[PO]是三棱錐[P-ABC]的高,
所以[OP⊥]平面[ABC],
由線面垂直的性質定理可知[OP⊥OA,OP⊥OB],
所以[∠POA=∠POB=90°],
因為[PA=PB],所以[ΔPOA]≌[ΔPOB],
所以[OA=OB],延長[BO]交[AC]于點[D],連接[PD],
在[ΔABD]中,[AB⊥AC],所以[O]為[BD]的中點,
在[ΔPBD]中,[O],[E]分別為[BD,BP]的中點,所以[OE//PD],
而[OE?]平面[PAC],[PD?]平面[PAC],
所以[OE//]平面[PAC].
解答本題,需先根據線面垂直的性質定理證明[OP⊥OA,OP⊥OB],從而證明[ΔPOA]≌[ΔPOB];然后根據中位線的性質和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證明[OE//]平面[PAC].
三、空間角問題
空間角包括二面角、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異面直線之間所成的角.求空間角的大小,主要有兩種方法:幾何法和空間向量法.運用幾何法求解空間角問題,需先根據二面角、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異面直線之間所成的角的定義,添加合適的輔助線,找出相應的平面角;再運用平面幾何知識,如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正余弦定理等求角的大小.用空間向量法求空間角的大小,往往需先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通過坐標運算求得直線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再根據向量的夾角公式求解.
例3.如圖4,三棱錐[A-BCD]中,[DA=DB=DC],[BD⊥CD],[∠ADB=∠ADC=60°],[E]為[BC]中點.
(1)證明:[BC⊥DA];
(2)若[EF=DA],求二面角[D-AB-F]的正弦值.
lt;D:\馬麗工作\語數外\2024年\2024年高中3期\2024年高中3期數學\Image\image68.pnggt;
圖4
(1)證明:連接AE,DE,
因為[DB=DC],E為BC中點,所以[DE⊥BC],
因為[DA=DB=DC],[∠ADB=∠ADC=60°],
所以[ΔABD]與[ΔACD]均為等邊三角形,所以[AC=AB,]
所以[AE⊥BC],所以[BC⊥平面ADE],
因為[AD?平面ADE],所以[BC⊥DA].
(2)解:設[DA=DB=DC=2],
因為[BD⊥CD],所以[BC=22],[DE=AE=2].
所以[DE2+AE2=4=AD2],所以[AE⊥DE].
又因為[AE⊥BC],[DE?BC=E],[DE,BC?]平面[BCD],
所以[AE⊥]平面[BCD].
以點[E]為原點,[ED,EB,EA]為[x,y,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如圖5所示.
lt;D:\馬麗工作\語數外\2024年\2024年高中3期\2024年高中3期數學\Image\image69.pnggt;
圖5
則[D(2,0,0),A(0,0,2),B(0,2,0),E(0,0,0)] ,
設平面[DAB]的法向量為[n1=(x1,y1,z1)],平面[ABF]的法向量為[n2=(x2,y2,z2)],二面角[D-AB-F]平面角為[θ],則[AB=(0,2,-2)],
因為[EF=DA=(-2,0,2)],
所以[F(-2,0,2)],即[AF=(-2,0,0)],
由[n1?DA=0,n1?AB=0,]得[-2x1+2z1=0,2y1-2z1=0,]
令[x1=1],得[n1=(1,1,1)],
同理[n2?AB=0,n2?AF=0,]得[2y2-2z2=0,-2x2=0,]
令[y2=1],得[n2=(0,1,1)].
所以[|cosθ|=|n1?n2||n1||n2|=23×2=63],
則[sinθ=1-69=33],
所以二面角[D-AB-F]的正弦值為[33].
我們先根據[BC⊥DA]以及勾股定理證明[AE⊥]平面[BCD],據此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再給各個點賦予坐標,求出平面[DAB]與平面[ABF]的法向量[n1]、[n2],便可直接根據向量的夾角公式[cosθ=n1?n2|n1||n2|],求出兩個法向量的夾角.值得注意的是,所求的夾角可能等于二面角,也可能為其補角,通常需結合幾何圖形中二面角的位置進行判斷.
綜上所述,立體幾何問題的命題形式很多.同學們在日常學習中,要學會對同類型的題目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總結出一些題目的通性通法,積累解題經驗,這樣才能在再次面對這些問題時從容應對.
(作者單位:河北省滄州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