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群文閱讀是經(jīng)實踐證明能夠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閱讀教學方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挑選一類主題的文章或書籍組織學生開展群文閱讀,做好閱讀指導,設計寫作任務,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發(fā)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群文閱讀;初中語文;寫作能力;作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4)13-0111-03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名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道出了閱讀對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作用?!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2022年版語文課標》)在總目標中提出“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具有獨立閱讀能力”“能借助不同媒介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感受”等要求,并就各學段的“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提出了不同要求。如何落實《2022年版語文課標》對第四學段學生的閱讀與寫作提出的要求,成為初中語文教師必須面對的新課題。在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群文閱讀作為一種有效的閱讀教學方式,獲得一線語文教師的廣泛認可。許多初中語文教師積極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引導學生在群文閱讀中閱讀整本書、感受作品的語言魅力、學習作品的寫作方法、積累寫作素材,從而不斷提高寫作能力。
一、群文閱讀與寫作能力的關(guān)系
群文閱讀是一種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寫作素材和多樣文學體裁的閱讀方式,學生從中能夠拓展自己的思維,從不同角度審視文學作品。學生通過群文閱讀不僅能學習寫作方法,還能激發(fā)寫作靈感。由此可見,群文閱讀與寫作能力有著密切關(guān)系。
第一,群文閱讀有利于促進學生語言感知和表達能力的提升。開展群文閱讀,可以幫助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增強對詞句的駕馭能力[1]。群文閱讀讓學生接觸到了多樣化的文本,通過比較不同作者的寫作風格和表達技巧,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言的豐富性和多樣性。這種豐富的語言輸入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使學生在寫作時能夠更加準確、生動、自由地進行表達。
第二,群文閱讀有利于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開展群文閱讀活動,能為學生提供大量的閱讀材料,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積累豐富的素材和寫作知識,包括詞匯、句型、篇章結(jié)構(gòu)等。這些素材和知識可以直接或間接地運用到寫作中,幫助學生提高作文的質(zhì)量。
第三,群文閱讀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相較于傳統(tǒng)的閱讀形式,群文閱讀更加關(guān)注對不同類型文本的整合。學生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從不同角度分析和思考問題,從而激發(fā)寫作靈感。群文閱讀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使學生可以通過對不同文本的分析和比較,學會從不同角度審視問題,并以此促進學生寫作中的立意、構(gòu)思和論證。
第四,群文閱讀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技巧和文章結(jié)構(gòu)意識。通過群文閱讀,學生可以觀察和學習不同文本的結(jié)構(gòu)布局和寫作技巧,這種對文本結(jié)構(gòu)的敏感性有助于學生在寫作時更好地組織文章結(jié)構(gòu),使文章更加條理清晰、邏輯嚴密。
總體來看,群文閱讀有利于整體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群文閱讀,學生能將閱讀中獲得的知識、靈感和技巧運用于寫作實踐,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群文閱讀的優(yōu)勢,設計富有創(chuàng)意的讀寫結(jié)合活動,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二、利用群文閱讀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原則
指向?qū)懽髂芰μ嵘娜何拈喿x教學,契合語文課改的根本宗旨,是糾正新課標背景下語文閱讀教學偏差的有效途徑之一[2]。經(jīng)過精心設計的群文閱讀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具體實踐中,教師應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一是適合性原則。指向?qū)懽髂芰μ嵘某踔姓Z文群文閱讀教學,在進行選文時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和閱讀興趣,確保文本內(nèi)容能夠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情感共鳴。相較于小學生,初中生的認知水平和表達能力有所提升,但仍處于發(fā)展階段。因此,選文應該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和發(fā)展需求,同時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和啟發(fā)性,能夠激發(fā)學生對文本的興趣。例如,可以選擇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當代作家的作品,讓文本能夠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避免因年代隔閡而降低學生的閱讀欲望。
二是多元性原則。指向?qū)懽髂芰μ嵘某踔姓Z文群文閱讀教學,選擇的文本應具有一定深度和廣度,涵蓋不同層次、不同角度,有利于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通過深度閱讀,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理解文本,提高對作品的感知能力,進而對寫作產(chǎn)生積極影響。例如,可以選擇涉及人生、社會、情感等方面內(nèi)容的文章,確保能夠給學生帶來不同角度的思考和啟發(fā),為寫作提供靈感。
三是引導性原則。指向?qū)懽髂芰μ嵘某踔姓Z文群文閱讀教學,并不是完全讓學生自由讀,教師只做“甩手掌柜”。其間,教師應通過提出問題、分析文本結(jié)構(gòu)、講解寫作風格和語言特點等方式,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文本的內(nèi)涵和意義,為下一步的寫作實踐提供支持。例如,可以針對文本中運用的比喻、排比、設問、反問等修辭手法進行解讀和討論,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用意和作品的深層含義。同時,教師應做好教學活動設計,創(chuàng)設寫作氛圍,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運用在群文閱讀中學到的方法、獲得的靈感等進行寫作實踐。
四是差異性原則。指向?qū)懽髂芰μ嵘某踔姓Z文群文閱讀教學,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和需求,設定個性化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群文作品進行閱讀,并制訂自己的學習計劃和目標。其間,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在群文閱讀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尊重學生的不同意見和思考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討論,促進他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最終將在閱讀中學到的技巧和靈感運用到寫作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
三、利用群文閱讀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實踐
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指向?qū)懽髂芰μ嵘娜何拈喿x教學,要求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設合適的閱讀環(huán)境,提供適合的閱讀文本,并適時加強指導,鼓勵學生學以致用,不斷提高寫作能力。下面,筆者以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為例,論述運用群文閱讀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實踐。
(一)課前準備環(huán)節(jié)
在群文閱讀教學前,教師要先明確教學目標,根據(jù)閱讀教學任務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選擇閱讀與寫作素材,合理搭配,為群文閱讀教學的高效進行打好基礎[3]。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是學生上初中后語文學習的第一個教學單元,該單元圍繞“四季美景”這一人文主題展開,編選了《春》《濟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天凈沙·秋思》等優(yōu)秀文學作品。為了引導學生關(guān)注生活、熱愛生活,用自己的文字去書寫真實的生活,養(yǎng)成善于觀察和思考的習慣,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中該單元編選的文章主題,另外遴選一組教材以外的關(guān)于描寫四季的文章,如季羨林的《春滿燕園》、梁衡的《夏感》、鮑爾吉·原野的《秋天這么明亮》、汪曾祺的《冬天》。這組名家散文分別描摹了人間四季的美景,寫作風格各具特色,學生通過將這四篇文章與教材中的作品進行組合閱讀,能夠形成互補效應,不僅能夠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人間四季的美好,還能讓學生從中學習名家的寫作手法和語言風格,激發(fā)寫作興趣和靈感。
(二)群文閱讀環(huán)節(jié)
在課堂活動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過程的引導,使學生發(fā)現(xiàn)群文閱讀中的邏輯關(guān)系,并通過指導語文閱讀方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4]。在群文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應通過多種方法引導學生由淺入深、一步一步地理解文本內(nèi)容與思想情感,從中習得寫作方法。
1.介紹主題。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先向?qū)W生說明本次閱讀的主題,幫助學生盡快進入閱讀狀態(tài)。在該單元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可先向?qū)W生簡要說明本次群文閱所要閱讀的文章都是關(guān)于描寫四季景象的,并與學生一道回顧四季的特點和對不同季節(jié)的感受,以激發(fā)學生對該單元文本閱讀的興趣。
2.分組閱讀。群文閱讀教學活動有別于個人自由閱讀活動,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分組閱讀、討論交流等方式,共同完成閱讀任務,達成教學目標。在本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遴選的四篇課外文章分發(fā)給學生,指導學生與教材中的文章一起閱讀。每個小組在閱讀中應做好分工,一個組員(一般是組長)代表發(fā)言,有的組員梳理文章結(jié)構(gòu),有的組員找出文章中的修辭手法,有的組員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等等。該單元群文閱讀結(jié)束后,各小組學生基本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分工協(xié)作完成閱讀任務。例如,某小組在閱讀了《夏感》一文后,認為該文的核心并非對夏日景象的直觀描述,而是深入探討了人們內(nèi)心的感受,文章開篇便概括了夏天的三大特質(zhì)——忙碌、激情與快節(jié)奏,忙碌體現(xiàn)在夏季農(nóng)事的緊張勞作,激情則是自然界生命力的體現(xiàn),而快節(jié)奏則是生物成長周期的加速。
3.以問導讀。在群文閱讀中,教師可以設計幾個與文本相關(guān)的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讀,促進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文本。例如,針對《夏感》一文,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兩個任務:一是這篇短文借助多種表現(xiàn)手法寫出了夏日的特點,請舉例分析;二是這篇短文題目為什么叫“夏感”,請聯(lián)系文章進行簡要分析。各小組帶著問題回到文本中,重新閱讀后紛紛給出了答案。
小組1代表:這篇文章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比如,“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運用了比喻,“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運用了擬人,倒數(shù)第二段用的是排比。
小組2代表:這些描述并非單純描繪自然景觀,而是蘊含了作者的思考與情感,是作者內(nèi)心體驗與外界環(huán)境的結(jié)合,因此文章題目叫“夏感”。
又如,在《冬天》一文中,教師提出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美食的描寫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如何理解‘明黃色的臘梅、鮮紅的天竺果,白雪,生意盎然’這句話蘊含的思想感情?”等兩個問題,引導學生深入閱讀。針對第一個問題,學生閱讀后很快就能認識到,這些對食物的描述不僅展現(xiàn)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深厚情感,還反映出家鄉(xiāng)美食在其心中所占據(jù)的特殊位置;文章對食物的詳盡描述,不僅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對家鄉(xiāng)冬天的溫馨記憶,還傳達出了一種幸福感,這種幸福感源于對家鄉(xiāng)的深情眷戀和對美好回憶的珍視?!懊鼽S色的臘梅、鮮紅的天竺果,白雪,生意盎然”這句話運用了多種色彩和擬聲詞來渲染雪景和過年的氣氛,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三)寫作實踐環(huán)節(jié)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開展群文閱讀,領悟了既定主題多篇文章的不同寫作手法和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獲得了寫法上的指導、寫作靈感的激發(fā)。例如,通過上述兩組文章的閱讀和剖析,學生能夠領悟到如何通過四季的變化寫出生活的感悟,回應了教材在寫作部分提出的“從身邊的事寫起,寫出自己最想表達的情感和想法”這一要求,從而為接下來的寫作環(huán)節(jié)做好了鋪墊。接下來,可以進入寫作實踐環(huán)節(jié),根據(jù)該單元“四季美景”主題,教師可以設計如圖1所示的作文題目,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學生接到這一寫作任務后,根據(jù)在群文閱讀中學到的關(guān)于描寫四季的寫作方法,以及從所讀文章中獲得的靈感,積極進行寫作實踐,創(chuàng)作出了不少優(yōu)秀作文。例如,有個學生模仿朱自清的《春》中的比喻修辭手法,寫出了“南方的春天,最可怕的就是回南天,房子里的墻壁上、地板瓷磚上、鏡子上都滲出了水,像人出汗一樣,不停地往外冒……”這樣巧妙的句子。又如,一個學生通過閱讀鮑爾吉·原野的《秋天這么明亮》,獲得關(guān)于四季印象的靈感,寫出了一篇《好一個通透的秋天》的優(yōu)秀作文,僅從標題就能看出學生是在前面的群文閱讀中獲得了啟發(fā)。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誠然,群文閱讀的作用不會一下子就體現(xiàn)出來,不僅需要教師督促學生持之以恒地堅持閱讀,而且需要教師加強閱讀指導,根據(jù)閱讀主題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zhì)的文本,設計一些與文本相關(guān)的語文實踐活動,如寫作、演講、戲劇表演等,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為日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語言應用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春鋒.基于統(tǒng)編教材的初中群文閱讀教學實踐與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shù)刊),2021(8):55-57.
[2]王海英.指向?qū)懽髂芰μ嵘娜何拈喿x教學探賾[J].中學語文,2023(18):40-42.
[3]華小玉.以群文閱讀促進學生寫作能力[J].中學語文,2023(2):26-27.
[4]黃鳳蘭.初中語文群文細讀的邏輯與指導探究[J].黑河教育,2022(4):16-17.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