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了解南通某師范學校新生結核潛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情況,分析影響藏族學生發(fā)生LTBI的危險因素,為結核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據(jù)。方法:對2023年南通某師范學校新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采用結核菌素純蛋白衍生物試驗(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或γ干擾素釋放試驗(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IGRA)、X線胸片/胸部CT篩查LTBI。根據(jù)LTBI篩查結果,將藏族學生設為對照組和LTBI組,采用單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影響藏族學生發(fā)生LTBI的危險因素。結果:共篩查新生1 663例,篩查率為100.00%。檢出LTBI陽性142例,總檢出率為8.54%,其中漢族97例,藏族43例,其他民族2例,無活動性肺結核患者。藏族學生中LTBI陽性檢出率為15.25%,明顯高于漢族學生的7.13%(Plt;0.05)。單因素分析顯示,藏族學生對照組與LTBI組BMI、是否吸煙、母親文化程度、初中時是否寄宿、是否有結核病密切接觸史、接種卡介苗、結核病核心知識知曉、既往是否有結核病史等資料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結核病密切接觸史(OR=12.896,95%CI:1.822~91.276)是藏族新生發(fā)生LTBI的危險因素,知曉結核病防治核心知識(OR=0.089,95%CI:0.023~0.340)及母親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OR=0.029,95%CI:0.006~0.144)是藏族新生LTBI的保護因素。結論:南通某師范學校藏族新生LTBI發(fā)生率較高,發(fā)生LTBI的風險與結核病密切接觸、結核病防治核心知識知曉情況和母親文化程度有關,應加強對南通地區(qū)藏族學生及家長結核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
[關鍵詞]" "師范學校新生;結核潛伏感染;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 "R521 [文獻標志碼]" "B [DOI]" "10.19767/j.cnki.32-1412.2024.04.028
* [基金項目] 如皋市科技局項目(RG2021SZL005)。
** [通信作者] 張偲,E-mail:153746926@qq.com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傳染病,包括結核潛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和活動性結核病兩種狀態(tài)。全球約四分之一人口患有LTBI,其中5%~15%會發(fā)展為活動性結核病[1]。WHO《終結結核病戰(zhàn)略》的目標是到2035年將結核病發(fā)病率降低90%,到2050年消除結核病[2]。學校人員密集,學生學業(yè)壓力大,人群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全,容易發(fā)生結核桿菌感染,且更易進展為活動性肺結核甚至嚴重的播散性結核病。我國原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教育部聯(lián)合印發(fā)的《學校結核病防控工作規(guī)范(2017版)》要求各級學校開展新生結核病篩查、日常監(jiān)測及密切接觸者調(diào)查工作。本研究調(diào)查2023年南通某師范學校新生結核潛伏感染情況,對其中檢出率高的藏族學生進行LTBI危險因素分析,為學校結核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據(jù)。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方法" "本研究經(jīng)如皋市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審批號KY202201020。
1.1.1" "問卷調(diào)查:根據(jù)學校結核病防控指南及相關研究設計問卷,問卷主要內(nèi)容:(1)一般人口學特征:包括年齡、性別、身高、體質(zhì)量、父母文化程度、是否注射卡介苗,初中時是否寄宿,既往結核病史,計算體質(zhì)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 BMI)。(2)生活方式:包括吸煙、飲酒、1周鍛煉頻率。(3)結核病密切接觸史:近期是否與活動性結核病患者密切接觸,父母、直系親屬、周圍鄰居、同學和老師是否有結核病史等[3]。(4)結核病防治核心知識知曉情況:共5道題,分別為結核病的傳染性、傳播途徑、疑似癥狀、如何預防結核病、結核病能否治愈。答對3題及以上為知曉,否則為不知曉[4]。調(diào)查人員系疾控中心及我院結核科醫(yī)護人員,均經(jīng)統(tǒng)一培訓。問卷回收后核對問卷量和內(nèi)容,確保無錯填、漏填和空卷等情況。
1.1.2" "結核病及LTBI篩查:如皋市疾控中心及如皋市定點結核病醫(yī)院醫(yī)護人員對調(diào)查對象進行結核菌素純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試驗,72 h后觀察結果,硬結直徑lt;5 mm為陰性,5~9 mm為一般陽性,10~14 mm為中度陽性,15 mm及以上或出現(xiàn)水皰、壞死等為強陽性。PPD皮試陽性學生至當?shù)蒯t(yī)院拍攝X線胸片或胸部CT。有嚴重過敏病史或拒絕PPD皮試學生抽血進行γ干擾素釋放試驗(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IGRA)。根據(jù)《WS 288-2017肺結核診斷》[5]標準診斷結核病,PPD皮試陽性或IGRA陽性、排除活動性結核病判定為LTBI[6]。
1.2"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Excel 2019軟件建立數(shù)據(jù)庫,應用SPSS 26.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或百分率表示;采用單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發(fā)生結核潛伏感染的危險因素。Plt;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 " 果
2.1" "新生篩查情況" "2023年新生共篩查1 663例,其中漢族1 361例,藏族282例,其他民族20例,篩查率為100.00%。男生713例,女生950例,男女性別比例為0.75 ∶ 1,平均年齡為(16.15±1.30)歲。PPD試驗中等陽性83例(4.99%),強陽性49例(2.95%);LTBI檢出陽性142例(8.54%),未發(fā)現(xiàn)活動性肺結核患者。藏族學生LTBI檢出率15.25%,明顯高于漢族學生的7.13%(Plt;0.05),其他民族LTBI檢出率與漢族、藏族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藏族學生卡介苗接種率95.39%,低于漢族學生的99.4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01),而與其他民族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見表1。
2.2" "影響結核潛伏感染的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LTBI陽性藏族學生43例設為LTBI組,另未感染結核的239例學生設為對照組,兩組間BMI、是否吸煙、母親文化程度、初中時是否寄宿、是否有結核病密切接觸史、接種卡介苗、結核病防治核心知識知曉、既往是否有結核病史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各變量賦值見表3。
2.3" "影響結核潛伏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有結核病密切接觸史是藏族新生發(fā)生LTBI的危險因素,知曉結核病防治核心知識及母親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是發(fā)生LTBI的保護因素。見表4。
3" "討" " " 論
本研究選擇的南通某師范學校的新生有漢族,藏族及其他民族,結核潛伏感染檢出率為8.54%,其中藏族學生的檢出率為15.25%,明顯高于漢族學生的7.13%(Plt;0.05)。這可能與西藏地區(qū)高原缺氧,藏族民居窗戶少而小,通風條件不良,加之冬季時間較長,缺少戶外活動,造成人們免疫力低下有關。造成藏族學生結核潛伏感染高發(fā)更重要的原因是,藏族學生卡介苗接種率為95.39%,低于漢族學生的99.49%(Plt;0.001)。這可能由于藏族群眾篤信佛教,部分學生來自邊遠牧區(qū),卡介苗接種較為困難,對結核桿菌普遍易感[5]。
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結核病密切接觸史是藏族新生發(fā)生LTBI的危險因素,母親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知曉結核病防治核心知識是藏族新生發(fā)生LTBI的保護因素,與先前研究結果一致[7-10]。母親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文化素養(yǎng)較高的母親直接影響子女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wèi)生習慣的養(yǎng)成。掌握結核病防治知識的學生會自覺避免接觸開放性肺結核患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加強營養(yǎng),改善居住環(huán)境的通風。
為了進一步加強學校結核病防治工作,控制結核病的發(fā)病及傳染,可采取以下措施:(1)加強結核病的宣教工作,提高學生及家長結核病防治知識的知曉率。(2)定期進行結核病篩查,督促疑似結核病患者到定點醫(yī)院明確診斷,確保患者傳染期隔離,規(guī)范治療,嚴格遵守結核病學生休學、復學細則。(3)建立結核病接觸學生及教職工健康檔案,落實隨訪工作。(4)結核潛伏感染患者予以預防性抗結核治療,并隨訪觀察。
[參考文獻]
[1] 楊奎,陳偉. 學生結核分枝桿菌潛伏感染篩查和預防性治療研究進展[J]. 結核與肺部疾病雜志,2021,2(4):361-365.
[2] HOUBEN R M G,DODD P J. The global burden of 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a re-estimation using mathematical modelling[J]. PLoS Med,2016,13(10):e1002152.
[3] 馬志. 新疆伊寧市初高中及大中專院校新生結核潛伏感染狀況及隨訪研究[D]. 烏魯木齊:新疆醫(yī)科大學,2022.
[4] 段惠娟,戴廣明,褚洪遷,等. 北京市部分學校肺結核病患者及其密切接觸者篩查分析[J]. 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21,42(2):273-279.
[5] 何樹梅,梁貴年,馬麗霞,等. 西藏民族大學新生2016-2017年結核菌素試驗結果分析[J]. 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8,39(4):627-629.
[6] 王澤明,申阿東. 《兒童結核分枝桿菌潛伏感染檢測和預防性治療》標準解讀[J]. 中國防癆雜志,2023,45(1):13-17.
[7] 唐逾鴻,秦毅,易本菊,等. 高二年級學生結核分枝桿菌潛伏感染的影響因素分析[J]. 結核與肺部疾病雜志,2023,4(6):463-467.
[8] 曾令城,柳巍,李于于,等. 西安市大學生肺結核發(fā)病影響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 職業(yè)與健康,2015,31(23):3321-3324.
[9] 騰子豪,蔣遠東,王玥,等. 新疆某職業(yè)院校新生結核潛伏感染的影響因素分析[J]. 預防醫(yī)學,2022,34(11):1156-1160.
[10] 曹曉建,肖立新. 學校結核病疫情現(xiàn)狀及防控對策[J]. 中國農(nóng)村衛(wèi)生,2017(17):11-12.
[收稿日期] 2024-06-10
(本文編輯" "趙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