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要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有效的課前演講活動,不但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主動性,在前期準備、課中演講與互動、課后反饋中,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與學習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和學生的終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奠定良好的基礎。課前演講的有效開展對推動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落實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課前演講;有效途徑;自主學習
作者簡介:譚元(1981-),女,江蘇蘇州人,江蘇省蘇州市振華中學校,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學科育德。
一、開展課前演講的意義
作為英語課堂的一部分,課前演講有別于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每一個學生輪流成為課堂小老師。這對于學生而言,有助于增強其英語表達自信心,并且他們有機會在課堂上展示自己、釋放自己。對于教師而言,這樣的課堂形式是個極大的挑戰(zhàn),教師要善于捕捉幫助學生形成正確認知的時機,要具備臨時調整教學活動的變通能力,還要能夠即時改變的教學形式與內容。
(一)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看、寫的自主學習能力
課前演講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非智力因素方面,學生依據(jù)自己的喜好,通過自己努力撰寫演講稿、確定演講形式,自我效能感得到滿足,具有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元認知水平進一步提升。認知活動方面,學生對于選擇的文本或者撰寫的文章,理解透徹、分析到位,將原有的語言知識經驗應用到實際場景中,并對原有知識進行加工、創(chuàng)新。在資源管理活動方面,學生會尋求他人的支持、幫助或相互探討,溝通、協(xié)作方面的能力得到鍛煉與提升,學生積極利用時間、學會把控時長,借助字典、書本、網絡等各種資源構思自己的演講內容,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呈現(xiàn)主題,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得到綜合鍛煉,聽、說、讀、看、寫等語言技能也得到全面提高。例如,張同學寒假與家人去新加坡旅行,她將此次難忘的旅行寫成了一篇英語作文分享給同學。張同學介紹了新加坡的幾個特色街區(qū)、景點及特色美食,并介紹了中國與新加坡在某些方面的異同。在寫作時,張同學查閱了許多相關中英文資料以保證信息與語言表述的準確性。因時間限制,張同學對魚尾獅公園進行了重點描述,其他幾處作了簡要介紹。張同學認為通過此次演講,不僅寫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對新加坡與中國的異同之處產生了濃厚的探究興趣,再加上親身經歷,張同學更是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與同學的互動中,張同學將旅行中拍攝的照片加以展示,班級學生從張同學的圖文講解中獲得關鍵信息,提出自己的見解與想法。短短五分鐘的課前演講,能夠使學生發(fā)現(xiàn)更多的語言學習樂趣,使語言學習不再成為負擔。
(二)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心態(tài)
課前演講中,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情感態(tài)度。有時學生會針對書本中出現(xiàn)的某些內容進行擴充與深入研究。特別是對于貼近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內容,學生更愿意根據(jù)自己的已有經驗進行表達、述說,甚至宣泄。教師可以借此契機,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幫助學生積極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心態(tài)。例如,譯林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3談及了學生面臨的壓力問題。陳同學在課前演講中講述了一個有關壓力的故事來表達自己的觀點。陳同學舉了一杯水的例子:一杯水的重量會因為你舉著它時間的長短而發(fā)生變化,以此告訴大家壓力與擔憂正如這杯水,越是考慮得時間久,傷害越大,所以要像放下這杯水一樣釋放壓力。班級學生都若有所思,很多學生都表現(xiàn)出恍然大悟。問答環(huán)節(jié),陳同學的一步步提問,更是讓所有學生都意識到應當有適當?shù)膲毫?,但是“端”得太久不利于前行,要懂得釋放壓力、輕松上陣。這一環(huán)節(jié)能夠幫助學生緩解壓力、正確看待壓力,從而更有效地解決遇到的問題。
(三)改變教師的課堂教學觀念
初中英語涉及的詞匯、語法等內容并不復雜,詞匯量也并不大。因此教師需要改變功利的教學心態(tài),真正發(fā)揮課堂教學的優(yōu)勢,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語言。只有當語言從學生口中自然產出、主動輸出,語言學習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一方面,課前演講的內容,如果能夠引起課堂討論,教師應當及時調整接下來的教學內容和時間,讓學生充分表達。教師基于自己對教材的把握,臨時調整授課內容,縮短梳理課堂教學內容的時間。教師可以將部分內容布置為課后的預習作業(yè),這樣既能提高第二天的課堂教學效率,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另一方面,若學生演講的內容與教師的授課內容有部分重合,教師可以及時調整課堂教學策略,將學生的演講作為課堂內容的導入,并即時調整與之匹配的各種課堂活動。這樣的課堂才是基于學生所需所想自然生成的課堂。教師要把為學生的學習而設計活動放在首位,讓課堂“慢”下來,讓學生表達,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
(四)搭建師生間相互理解與包容的橋梁
新課標指出,英語課程旨在引導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了解不同文化,比較文化異同,汲取文化精華,逐步形成跨文化溝通與交流的意識和能力,學會客觀、理性地看待世界,培養(yǎng)國際視野,涵養(yǎng)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終身學習、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奠定基礎。在演講中,有的學生介紹了日本動漫以及相關文化,有的學生介紹了ChatGPT,還有的學生提到了校園霸凌。這些內容都是教師不容忽視的德育元素。教師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引導學生保持客觀的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通過這樣的機會,教師可以充分了解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與學生交流自己的觀點。比如:理性看待日韓文化;正確看待人工智能,分析它的利弊;面對校園欺凌,我們要勇敢地站出來說“不”,要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地忍讓。教師的表達也讓學生對話題有了新的認識,這是相互溝通的最佳契機,能讓師生間彼此信任,優(yōu)化師生關系的同時,讓學生越來越喜歡英語學習。
二、開展課前演講的有效途徑
課前演講,即在教師授課之前的學生演講,是英語課堂的組成部分,時間五分鐘左右。以這個活動開啟一堂英語課,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一)演講前的準備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內驅力
學生選定課前演講的主題。學生依據(jù)自己的個人愛好、關注的話題、想表達的觀點等選定演講主題,自己撰寫時長恰當?shù)难葜v內容。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嘗試不同方法解決遇到的問題,學習新的單詞、詞組、句式等,厘清文本結構,探索并感悟深層次文本意義等。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演講話題表達自己的觀點、描述發(fā)生的事件、介紹喜愛的書本或影片或是對未來科技的暢想等,建立合理的文章結構,使已學知識真正得到應用、遷移。之后,學生設計與文本相關的問題(3-5個)用于演講后向聽眾發(fā)問或互動。有的學生制作了PPT或V-log,熟練運用多媒體技術,生動地呈現(xiàn)了演講內容。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是積極主動的。例如,在學習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5期間,李同學準備了關于海豚的課前演講,根據(jù)自身的知識儲備,李同學將演講內容分為三個部分:海豚的聲音、群居習慣與海豚趣事,設置了人們聽得到海豚發(fā)出的聲音嗎、海豚與魚類的區(qū)別是什么等問題。并將演講內容通過PPT生動展示出來。李同學認為這次課前演講讓自己對英語學習更加充滿信心,認為自己的英語語言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也更加積極主動地去解決翻譯中遇到的語言問題,對自己英語表達的準確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二)演講中的展示互動,促進學生活學活用語言
首先,學生通過演講,語言實踐能力得以提升。學生要在全面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向全班同學展示演講內容,把握語音、語調、語速及演講時間,有效使用多媒體技術,讓自己的演講內容更為豐富與直觀。其次,其他學生的捕捉、概括信息的能力能夠得到鍛煉,元認知能力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在呈現(xiàn)演講內容之前,演講者將問題提前告知,所有聽演講的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提取必要的信息以回答演講者之后提出的問題。尤其當學生發(fā)現(xiàn)演講的內容就是他們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時,在最后一個開放性問題的討論中,會利用已學英語知識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實際互動交流中充分運用所學知識。最后,對于教師而言,不僅得到難能可貴的了解學生所思所想的機會,還可以在學生討論中注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師的繼續(xù)發(fā)問,或是參與學生的討論,對學生來說是極大的肯定與鼓勵,使學生更愿意用英語表達自己。例如,宋同學與嚴同學合作介紹了日本動漫《聲之形》的內容,表達了拒絕校園暴力的主題意義。面對這個比較敏感的話題,教師提問“What should we do when we are bullied?”,之后引導學生思考積極、正面且行之有效的解決方式。首先,自己要內心強大,不要懼怕;其次,要懂得如何保護自己,例如盡量避免單獨出行,身上不帶貴重物品等;最后,當危機來臨,要懂得反抗、向周圍人求助等,引導班級學生要相互尊重、團結互助。
(三)演講后的反饋提示,促進學生自我反思與提高
演講后的反饋主要是在課中及課后環(huán)節(jié)。首先,演講后,班級其他學生會對演講內容及演講學生在演講時的表現(xiàn)作出評價。大部分評價是正面積極的。例如:Jacky的語音非常標準,我能夠很容易地理解他的文章內容;我和Sam一樣,對各種飛機感興趣,我也收集了大量的圖片、影音資料;我希望我也能和Susan一樣冷靜,在地震發(fā)生的時候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等。部分學生會給予負面評價。例如:Jim的聲音太輕,聽不清楚;Sandy的觀點我并不認同。這些評價會讓演講的學生反思自己演講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而教師此時需要對所有學生進行引導,教會學生委婉提出建議的方式,給予演講的學生以鼓勵,期待他下一次表現(xiàn)得更好。課后反饋通常發(fā)生在學生之間,很多學生課后會繼續(xù)就他們感興趣的話題進一步探討,并相互給予補充信息及建議。在同伴的幫助下,學生更容易意識到需要改進的問題,也更能接受這種反饋方式。實際上,在幾輪演講的過程中,學生的確一次比一次自信,語速也不再急促,更加注重發(fā)音到位,呈現(xiàn)的演講內容結構更加合理,向聽眾發(fā)問的水平也逐步提高,懂得按照難度層層遞進的原則編排問題。在每一次的實踐中,學生都在自我肯定中發(fā)現(xiàn)了更好的自己。
三、結語
課前演講如果能夠在整個初中階段有序持續(xù)地開展,對于全體學生語言技能的提高是非常有幫助的,對于教師改變原本的課堂結構也是很好的一個起點,學生能夠獲益于主動學習,自學能力逐步提高,這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薔.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初中英語[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