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游戲?qū)?,認識詩人
1.同學們,我們來做個小游戲,叫“看提示猜詩人”。
2.出示:
(1)他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嘯成劍氣,秀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他是中國詩壇千年的“詩仙”。(李白)
(2)苦難幾乎貫穿了他的一生,可他不逃避,不掩飾,以苦難為墨,以責任為綱,真實再現(xiàn)了盛唐落幕的全過程,被尊稱為“詩圣”,他的詩被尊為“詩史”。(杜甫)
(3)蘇軾稱贊曰:“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彼脑娨饩掣哌h,自然清雅,被尊為“詩佛”。(王維)
3.簡介王維。詩仙、詩圣、詩佛,盛唐詩壇的三座高峰。王維琴、畫、詩樣樣精通,才華橫溢,是難得的全才。他曾被任命為太樂丞,是中國文人畫的鼻祖,是“山水田園派”詩人。他的詩,誰能背一背?(《畫》《相思》《雜詩》《鹿柴》《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送元二使安西》)
【設計意圖:在大力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背景下,教師不應該只是簡單地教授“單人”與“單篇”,而應站在傳統(tǒng)文化的高度,設計多樣的活動,幫助學生串起零散的記憶,引領學生學會建構(gòu)屬于自己的文學史結(jié)構(gòu)?!翱刺崾静略娙恕边@一活動看似簡單,實則句句用心,關(guān)鍵信息精準、扼要。學生經(jīng)常用這樣的視角去積累與探究,就能建構(gòu)起相對完整的文學素養(yǎng)模塊。】
二、解釋詩題,認識輞川
1.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一首律詩《山居秋暝》。(板書課題)
2.“暝”是什么意思?書上有注釋。我們從構(gòu)字方式來看,也能理解“暝”的意思?!瓣浴笔切温曌郑⒁馑钠浴兆峙?,與太陽有關(guān)。右邊的“冥”也讀“míng”,意思為昏暗。太陽昏暗,所以意為黃昏。
3.“居”怎么理解?“山居”又是何意?王維居住的山叫什么名字?終南山是古人最喜歡隱居的地方。傳說姜太公在這里釣過魚,老子在這里講過《道德經(jīng)》?!皦郾饶仙健?,說的就是終南山。
4.終南山在哪兒呢?在唐朝都城長安郊外,那里風景秀麗宜人。王維中晚年在終南山一個叫輞川的山谷買了一座房子,并起名為“輞川別院”,半官半隱居住在那兒,所以這里的“居”有隱居的意思。(出示長安、終南山、輞川地圖)
5.“山居”,點出寫詩的地點;“秋暝”,點出了寫詩的時間。誰來把詩題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設計意圖:“輞川別院”是王維中晚年長期居住的地方,他根據(jù)那里的自然風貌精心設計了“輞川二十景”,并為每處景點賦詩。輞川寄托了王維對山水田園生活的理解與理想,堪稱開寄情山水之先河。借助終南山地理位置圖,了解唐朝都城長安、終南山、輞川三者之間的位置關(guān)系,為學生拓展學習與輞川相關(guān)的詩句打下基礎。】
三、比較閱讀,初識律詩
1.四年級學過《鹿柴》《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出示),這兩首詩是什么體裁?(絕句)
2.《山居秋暝》是一首律詩,是我們小學階段學習的第一首
律詩。
出示學習任務一:大聲朗讀這首詩,并嘗試找一找律詩的
特點。
3.第一次學律詩,說說看你發(fā)現(xiàn)了律詩有什么特點。
4.小結(jié):律詩通常有八句。每兩句成一聯(lián),共四聯(lián),分別為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
5.找一找《山居秋暝》的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文字顯示)
6.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再讀一讀,這首詩押什么韻?找一找韻腳。
7.小結(jié):“秋、流、留”,押的是iu韻。
【設計意圖:關(guān)注言語形式,聚焦言語智慧是助力學生構(gòu)建與運用語言的必經(jīng)之路。言語形式包含文體、文眼、結(jié)構(gòu)等,《山居秋暝》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五言律詩。通過與絕句的復習對比,引導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律詩的大致特點,層層遞進式呈現(xiàn),引導學生關(guān)注言語形式,形成對律詩特點的初步認知。】
四、想詩中畫,品詩中景
1.如果讓你為《山居秋暝》作畫,你會在畫上畫哪些景物?
出示學習任務二:宋代大詩人蘇軾稱贊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如果讓你為《山居秋暝》作畫,你會畫上哪些景物?
2.首先要畫一座空山,相機理解“空山”。這里的“空山”是不是空無一人的山?那這里的“空”是什么意思?
3.小結(jié):因為山巍峨高大,人很少,所以看起來很空曠。學完這首詩,相信對這里的“空”,你們還會有新的理解和發(fā)現(xiàn)。
4.“新雨后”怎么畫?哪個字表明剛下過雨?這個“新”除了剛下過雨,還可能有什么意思?
5.聯(lián)系生活想想,在剛下過雨的山林中行走,你會看到、聽到些什么呢?
6.我們抓住首聯(lián)邊讀邊想
象,把山中的大環(huán)境已經(jīng)畫好。詩人走著走著,不知不覺又看到哪些景物?
7.請學生把這八個景物寫在黑板上。(明月、松林、清泉、竹林、浣女、蓮葉、漁舟、山石)
【設計意圖:對《山居秋暝》中“空”的理解是本詩難點,“空”是王維人生境界的濃縮。在初讀階段,學生能夠理解出“空曠”即可,不宜過早告知“空”背后的心境,應該讓學生通過不斷閱讀慢慢去發(fā)現(xiàn)。學生理解了“新”的含義后,通過創(chuàng)設說話情境,引導學生將詩詞與生活相連、想象和文本相連,為學生有邏輯地“構(gòu)詞達意”建構(gòu)堅實基礎?!?/p>
8.這八個景物組成的畫面非常美好。請?zhí)暨x其中一聯(lián),想象畫面,并用詳細的語言將詩句中的畫面寫出來。
出示學習任務三:任選《山居秋暝》其中一聯(lián),將自己體會到的畫面與詩情用文字描述出來。
評價標準:
畫面有聲有色獲得一顆“★”。 ( " " ")
畫面有靜有動獲得一顆“★”。 ( " " ")
畫面有真情實感獲得一顆“★”。( " " ")
9.分享寫話,想象畫面。舉頭,月照松林;低頭,月映溪流。詩人的視角從高到低。能否給清泉加點聲音,加點月色?讓這個畫面變得有聲有色?
10.畫面不僅有聲有色,還有靜有動。松林沐浴著月色,靜態(tài)美;月下清泉淙淙流淌,動態(tài)美。這樣有靜態(tài)有動態(tài),叫動靜結(jié)合。(板書:動靜結(jié)合)
11.這樣皎潔的月色下,整個畫面給人什么樣的感覺?為什么淙淙的流水聲讓人感覺山谷更加靜謐、清幽?(板書:以動襯靜)
12.南朝王籍寫的“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說說這句詩帶給你什么樣的感受,這句詩用了什么方法來寫。
【設計意圖:古詩教學只有喚醒學生的想象,才能啟迪學生更深入地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通過想象將高度概括的意象變成腦海中的情景,在視、聽、思結(jié)合中感受山居生活的幽靜與悠閑,不斷豐富審美的層次與內(nèi)涵?!?/p>
13.誰來想象一下“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的畫面?猜一猜,浣女們可能聊些什么?在這樣的荷塘、這樣的月色里,搖一船豐收的喜悅,再唱上一首漁歌回家,漁夫的心情怎樣?山中生活怎么樣?
14.清幽、寂靜的畫面,因為有了浣女、漁夫的加入,充滿勃勃生機。這也是動靜結(jié)合的寫法。
15.比一比,如果王維這樣寫好不好?為什么?(出示:浣女歸竹喧,漁舟下蓮動。)
16.小結(jié)。這兩句是倒裝句。詩人想要強調(diào)竹林喧鬧、蓮葉搖動的動態(tài)場景;然后循聲望去,原來有山民們隱在其中。既產(chǎn)生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效果,同時又進一步說明了山林茂密。
【設計意圖:動靜結(jié)合、以動襯靜的手法是全詩靈魂所在,而學生對動和靜的感知往往是割裂的。通過設計“四重建構(gòu)”思維,體會“以動襯靜”的寫法:說一說,建構(gòu)畫面;猜一猜,具身感受;比一比,讀懂倒裝;想一想,形成圖式。這樣架起學生動靜感知的橋梁,讓意會更加深入,言傳更加得法?!?/p>
五、深度思維,悟詩中情
出示學習任務四:山中事物那么多,王維為什么挑選這八個事物寫入詩中?
1.因為明月、清泉、松林、竹林、荷塘,寫出了山村的景色美。(板書:景色美)
2.詩人想表達的僅僅是景色美嗎?還有什么美呢?提示一下:住在這里的人們生活得怎么樣?
3.浣女、漁夫,他們勤勞、淳樸,在山中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地生活,寫出了山居的生活美。(板書:生活美)
4.你還發(fā)現(xiàn)詩中具有什么樣的美呢?提示一下:這里的景物都是具有象征意義的。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松、竹、梅”被譽為“歲寒三友”,它們有什么象征意義呢?自由地讀一讀這些詩句,小組討論一下。你們一定會有所發(fā)現(xiàn)。(出示陳毅的《青松》、鄭板橋的《竹石》、周敦頤的《愛蓮說》)
5.古往今來很多文人墨客寫詩贊美他們,是因為松、竹、蓮象征著高潔的品格。(板書:高潔)
6.我們發(fā)現(xiàn):這幾個簡簡單單的名詞、動詞,看似隨意組合,實際上是匠心獨運,充滿詩人對高潔的人格美的追求。(板書:人格美)
【設計意圖:體會詩中蘊含的人格美是理解的難點。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要求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從意義深入到情感,才能與詩人共情感受。因此,需要引導學生轉(zhuǎn)換思維方式,鏈接相關(guān)詩句,層層遞進,深入發(fā)現(xiàn)與討論詩中蘊含的生活美和人格美?!?/p>
7.春天的美景走了就走了,
王維在不在意?從哪兒看出來的?
8.都說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王維為什么要“自可留”?我們來看一看王維的時間軸,或許你能從中找到答案。(出示王維的時間軸)
(1)722年,22歲,因府中演員私自舞黃獅子,觸怒皇帝,王維受到牽連被貶為濟州司倉參軍。
(2)737年,37歲,當朝權(quán)貴李林甫打擊異己,王維被貶為涼州監(jiān)察御史。
(3)756年,56歲,“安史之亂”爆發(fā),王維在戰(zhàn)亂中被叛軍抓獲。安祿山強迫他任偽官職。叛亂被平定后,王維被扣上了叛變的帽子。幸虧他拿出當時所寫的抒發(fā)亡國之痛與思念天子的詩作,再加上弟弟王縉為他求情,才保住了性命。
9.讀讀王維人生最重要的
三段經(jīng)歷,想想王維為什么說“自可留”。
10.你們都可以做王維的知音
了。惡勢力統(tǒng)治下的官場生活是什么樣?(標紅“觸怒、當朝權(quán)貴打擊異己、強迫任偽官職”)
11.在官場生活中,皇帝、權(quán)貴、叛軍可以任意支配、改變王維的生活和命運。而詩人看到的山居生活是怎么樣的?如果是你,你會選擇留在山中嗎?“王孫自可留”,這個“留”,不是被迫無奈的“留”,而是怎么樣的“留”?
12.小結(jié)。這樣的山居生活正是詩人向往的理想生活??!一起背一背這首詩,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大家跟著音樂一起來唱一唱。
【設計意圖:學生要真正讀懂王維山水詩蘊含的情感,就必須鏈接王維的人生際遇。他由15歲剛進京時的鮮衣怒馬逐步走向寄情山水,背后原因正是他宦海幾度浮沉,人生遭遇幾次重大挫折。筆者選擇了王維人生最重要的三段經(jīng)歷,幫助學生走進王維內(nèi)心,讀懂王維發(fā)現(xiàn)自然之大美,在山水中尋找到自己理想的人生境界,從而深刻理解“王孫自可留”的“留”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怡然自得,不是被迫與無奈的“留”?!?/p>
六、品畫中詩,比較異同
1.剛才我們品味了“詩中有畫”,現(xiàn)在我們來品味一下王維的“畫中有詩”。這是王維的《輞川圖》,他把輞川的20個景點都畫下來,并給每一個景點配了一首詩。(配樂欣賞王維畫作)
2.《鹿柴》《山居秋暝》這兩首詩都描寫了輞川景色,你能發(fā)現(xiàn)它們的異同點嗎?
出示學習任務五:比較《鹿柴》《山居秋暝》的異同。
3.同學們從詩的體裁、表達的情感、表現(xiàn)的手法等角度來比較,發(fā)現(xiàn)了這兩首詩的異同。再觀察一下,這兩首詩都有兩個相同的字,發(fā)現(xiàn)了沒?
4.兩首詩中都出現(xiàn)了“空山”。王維為什么要不斷寫“空山”?是詩人詞窮了嗎?還是另有深意?(標紅“空山”)
5.“空山”,體現(xiàn)了王維以佛教禪意入詩的高妙境界。這節(jié)課,老師不講,回去查資料,自己去尋找答案,然后開展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走近王維”,專門來探討。
【設計意圖:整節(jié)課圍繞“想詩中畫,品畫中詩”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多角度了解王維,而不僅僅局限于學一首詩。同樣,《鹿柴》《山居秋暝》的異同比較,目的也是為了拓寬文本廣度,實現(xiàn)從一首到一類的文本聯(lián)結(jié),讓學生對古詩詞積累從零散走向整體,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索王維空靈的心境,從而實現(xiàn)探尋詩人的人生態(tài)度和情感的高階目標?!?/p>
(作者單位:江蘇鹽城市鹽瀆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 郝 "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