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不僅僅是用眼睛看,更為重要的是用心感受、體驗。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培育學生積極的情緒,驅動學生的閱讀。美國學者瑪格麗特·米德認為,人類大腦資源有將近95%沒有被開發(fā)。而通過積極的情緒氛圍,就能有效開發(fā)學生的閱讀潛質、潛力。研究表明,“積極的情緒氛圍”(PEA:Positive Emotional Atmosphere),能在頭腦中構建相應的“形”“像”,從而讓抽象的概念、知識與具體圖形關聯(lián)起來?;凇癙EA”理論,教師要以積極情緒驅動學生的深度閱讀。
一、感知:基于“再現(xiàn)”視角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緒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采用聲、色、光、影的教學方式,刺激學生的感知。通過感知,調動學生的閱讀情緒。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多種感官功能,讓學生用眼睛看、用耳朵聽。實踐證明,這樣的基于學生多種感官協(xié)同活動的具身認知活動,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閱讀情緒。
多元、豐富的感知,能點燃學生積極的情緒。以四年級下冊《記金華的雙龍洞》為例,筆者借助悠揚的音樂,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下載了相關的騰訊視頻。通過鏡頭的切換,讓學生感受、體驗游記移步換景的特點。視頻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因而能讓學生帶著積極的情緒、情感進行學習。學生帶著一種探索的心態(tài)與視頻中的內容進行對比閱讀。在感知視頻、比較閱讀的基礎上,筆者關閉視頻,讓學生想象畫面結合文本內容進行描述。這樣能更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情緒、情感等。有學生說,在視頻中處處能看到溪流;有學生說,課文中上山伴著溪流、入洞有溪流、從外洞回來還是伴著溪流,“溪流”就是文章寫作的一條線索。實踐證明,有了視頻等視聽媒體刺激,學生不僅僅能理解文本,而且能進行自主的閱讀。在教學中,借助視頻等聲、色、光、影的特性,學生能觀其事、聞其聲、臨其境。聲、色、光、影的視聽媒介能建構學生學習積極的“情緒場”“情感場”,將抽象的文字符號轉化為直觀的畫面、直觀的聲音。
從再現(xiàn)的視角激發(fā)學生的視聽,能讓學生與文本共振。作為教師,要用自己的真情去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去撥動學生的心靈之弦。視聽媒介的刺激,不僅能觸動學生的視聽感官,而且能觸動學生的心靈。積極的情緒會使學生的思維有創(chuàng)造性、包容性、建構性。積極的情緒、情感的積累,能讓學生在頭腦中建構鮮活的形象,從而讓抽象的文字、符號、知識等與具體的、鮮活的圖像聯(lián)系起來。視聽媒介能敞亮學生的閱讀視界,潤澤學生的閱讀心靈。
二、朗讀:基于“表現(xiàn)”視角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緒
學生的積極情緒激發(fā)可以依賴于再現(xiàn),也可以依賴于學生的表現(xiàn)。表現(xiàn)的方式很多,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讓學生朗讀。在朗讀中,教師總是喜歡引導學生畫出重點的字詞句段,用筆標出弧線以強調閱讀的語調,等等。這樣的指導,盡管能讓學生掌握一些朗讀技巧,卻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朗讀情感。情緒情感不是依靠理性的分析,而是依靠感性的感受、體驗。
朗讀,應當是學生內心真實的、真誠的表達。好的朗讀應當是情感性、情緒性的朗讀。同時,真情的朗讀能激發(fā)學生的情緒、情感。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在朗讀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發(fā)掘文本的情感點、情緒點,彰顯文本的情緒、情感力量。比如教學五年級上冊《桂花雨》這一課,筆者就抓住文本中的一些句子,引導學生體會其中的情感。如在搖桂花的時候,“我”的興奮,“??!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這個時候,筆者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閉眼想象:“桂花雨落在我們頭上、身上,它們是什么樣子的?”于是,輕盈的桂花、活潑的桂花、惹人喜愛的桂花,都從學生的口中說了出來。這個時候,學生已經(jīng)對文中的桂花產生了情感體驗。在此基礎上,筆者引導學生結合教材中的插圖想象:“搖桂花的時候,小琦君的臉上是什么表情?她的心里會想些什么?”如此,學生就會積極地揣摩,并借助自身的朗讀表現(xiàn)出來。
朗讀讓學生與作者產生了心靈的共振、情感的共鳴,因而讓學生全身心進入到文本的“搖桂花”之中,并且也感受、體驗到作者的“搖花樂”。以情感人、以情動人,朗讀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情緒情感,讓學生的學習達到了“文情融合”“物我合一”的境界。在這種境界中,學生自然能認識到文本所表達的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思想情感。
三、表演:基于“展現(xiàn)”視角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緒
在教學中,教師要基于立體性、全局性、多樣性的“展現(xiàn)”視角,去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緒。表演是學生進行立體性展現(xiàn)的重要方式。為助推學生的積極表現(xiàn),教師在教學中要搭建良好的展現(xiàn)平臺,賦予學生自由展現(xiàn)的時空、權利,讓學生積極展現(xiàn)、踴躍展現(xiàn),讓學生敢于展現(xiàn)、善于展現(xiàn)、樂于展現(xiàn)。表演,是解讀學生學習的新視角。
表演不是簡單地將教材內容呈現(xiàn)出來,而是要融入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感受、體驗。在表演的過程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通過想象讓學生將自己對文本的認知、感受與體驗,融入、滲透到表演活動之中。小學生的表現(xiàn)欲極強,教師應讓學生自己參與到表演活動中,讓學生自己設計表演、實踐表演,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發(fā)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比如,教學五年級上冊《牛郎織女(一)》《牛郎織女(二)》的相關內容時,筆者采用整合性的教學方法,將兩篇課文有機放置在一起。教學中,筆者讓學生以表演的方式進行展示。為了激發(fā)學生閱讀的積極情緒,筆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內將牛郎、織女、哥哥、嫂子,老牛、王母娘娘等相關角色進行扮演分工。先讓學生以組為單位,在組內進行研討、交流。然后讓“組”與“組”之間進行互動、交流。為了立體展示、展現(xiàn),學生深度閱讀文本、解讀文本。他們將文章的脈絡、線索等以簡潔的話語概括出來,如“引出身世”“照看老牛”“趕出家門”“老牛指點”“遇見織女”“結為夫妻”等。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生以多幕劇的形式呈現(xiàn),每一幕有一個鮮明的主題,這個主題就是學生概括教材文本中的主要內容而抽象出來的短語。實踐證明,學生的表演能深化學生的文本認知,升華學生的文本閱讀情感體驗。
在教學中,教師要發(fā)掘學生的情感力量,深化學生的情感記憶,建構學生的情感認知圖式,相機在教學中融入、滲透情感,讓情感驅動學生閱讀。再現(xiàn)、表現(xiàn)和展現(xiàn),是激發(fā)學生閱讀積極情緒、情感的基本方式、方法。教師要借助視聽媒體、朗讀、表演等對學生的閱讀進行調控,讓視聽媒體、朗讀、表演等能真正打動學生,讓學生的閱讀在積極的情緒、情感作用下煥發(fā)活力。
(作者單位:江蘇連云港市東??h石榴街道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 宋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