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雅佩
湖北商貿(mào)學院 武漢 430079
陶瓷作為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和歷史信息,通過陶瓷翻譯,可以對古代陶瓷器的文字、圖案和造型進行解讀和研究,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chǎn)。其次,陶瓷翻譯為考古學、藝術史和文化研究等學科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資料,通過對陶瓷器上文字和圖案的翻譯,可以揭示古代社會、宗教、技術等方面的信息,推動學術研究的深入發(fā)展。陶瓷翻譯還可以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理解,通過翻譯陶瓷器上的文字和圖案,可以使得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人們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文化和歷史,促進文化交流和互動。最后,陶瓷作為一種具有較高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的物品,對于旅游和經(jīng)濟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綜上所述,陶瓷翻譯的意義在于保護文化遺產(chǎn)、推動學術研究以及促進文化交流和經(jīng)濟發(fā)展。它為人們提供了更多了解和欣賞陶瓷藝術的機會,豐富了人們對文化和歷史的認知,同時也為相關領域的研究和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
歸化(domestication)和異化(foreignization)是翻譯理論中的兩個重要概念,用來描述在翻譯過程中處理源語言和目標語言之間關系的兩種不同策略。歸化指的是在翻譯過程中,將源語言的表達方式調整為與目標語言更為接近或符合目標語言的語言習慣和文化背景的策略。也就是說,歸化更加注重目標語言的表達,盡可能使譯文更易被目標語言的讀者理解和接受。在歸化策略下,譯者將源語言的特定文化、語法和風格等因素轉化為目標語言的對應表達方式,以確保譯文的自然流暢和可理解性。異化則強調在翻譯中保持源語言的特點和風格,盡量不對源語言的表達方式進行改變,讓目標語言的讀者感受到源語言的風格和特色。異化策略下,譯者盡量保留源語言的習慣表達方式、文化內涵和特有的語法結構等,以求達到一種“異國情調”的翻譯效果。歸化和異化并非是絕對的對立關系,而是在翻譯過程中根據(jù)具體情況和目的的不同,譯者可以靈活運用的兩種策略。在某些情況下,為了使譯文更加符合目標語言的表達習慣和文化背景,歸化策略可能更為適用;而在一些特定的文學作品或特殊領域的翻譯中,為了保留源語言的風格和特色,異化策略可能更具優(yōu)勢??傊瑲w化和異化是翻譯過程中兩種常用的策略,譯者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和目標需求來選擇并靈活運用。
例1:中國的很多陶瓷上會寫“寶福壽”(表示幸福和長壽),而目標語言是英語。在歸化策略下,譯者可能選擇將其翻譯為“Good Fortune and Longevity”,以保持目標語言的習慣表達方式,并讓目標語言讀者更易理解。
例2:“這個陶瓷作品的設計靈感來自中國傳統(tǒng)的青花瓷?!庇⑽姆g:This ceramic artwork is inspired b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在這個例子中,源語言中提到了中國傳統(tǒng)的青花瓷,而目標語言中并沒有直接對應的詞匯。為了讓翻譯更符合目標語言的習慣,翻譯者使用了同化技巧,將青花瓷翻譯為blue and white porcelain,這是英語翻譯中常用的表達方式,能夠更好地傳達出中國傳統(tǒng)陶瓷的特點。通過同化的運用,翻譯者能夠更好地傳達出源語言中的文化內涵,因為陶瓷作品往往具有濃厚的地域文化特色,通過同化的運用,可以更好地傳遞出這些特點,使得翻譯更具有吸引力和可讀性。
例3:將“窯變瓷”翻譯成“Kiln-changed Porcelain”,翻譯時選擇使用目標語言中對應的藝術術語,以便讀者更容易理解,讓讀者能夠了解到這是一種特定的陶瓷裝飾技法。
例4: “ 青花八棱云龍瓶” 翻譯成“octagonalblue and white bottle with dragon and cloud design”,“青花纏枝蓮龍紋盤”翻譯成“ blue and white dish with design of interlocking lotus branches and dragon”(王亞莉,2022)。由此可見,在陶瓷翻譯中,歸化策略可以讓譯者將源語言陶瓷器上的文字和圖案,根據(jù)目標語言的文化和審美習慣進行轉化和調整。這意味著譯者可能會選擇用目標語言的常用詞匯或表達方式來翻譯陶瓷器上的文字,以使翻譯更符合目標語言讀者的理解和接受。
例1:藍釉、紅釉、甜白釉等單色釉瓷器也相繼出現(xiàn)。中國博物館常用用語將其翻譯成“the Monochrome-glazed porcelain such as the blue glaze, the red glaze and the sweet white glaze appeared one after another”(劉超英,2015)。這里“甜白釉”的翻譯就是一種異化,可以讓目標語言讀者感受到源語言文化的異國情調。
例2:中國很多陶瓷上有龍紋圖案,將“龍紋瓷”翻譯成“Dragon-patterned Porcelain”,讓讀者能夠理解到其中蘊含的中國文化元素,以保持源語言陶瓷的特色和風格,并讓目標語言讀者能夠感受到源語言文化的異國情調。
例3:“景德鎮(zhèn)瓷器”翻譯成“Jingdezhen Porcelain”,陶瓷作品常常與特定的地域有關,翻譯時可以選擇保留這些地域特色,這是地域特色的異化,讓讀者了解到作品的來源,知道這是中國著名的瓷器產(chǎn)地。
例4:“龍泉窯”翻譯成“Longquan Kiln”,在翻譯陶瓷展覽的宣傳資料時,使用異化翻譯的手法,將陶瓷的特點和歷史背景以源語言的方式進行描述,保留地域特色。
例5:“宜興紫砂壺”翻譯成“Yixing Purple Clay Teapot”,陶瓷制作是中國古代的傳統(tǒng)技藝,翻譯時使用異化策略,保留了原文中宜興紫砂壺的特色,同時讓讀者感受到這種古老的工藝。
在異化策略下,譯者可能選擇直接將古代文字進行轉譯,有時會加上注釋,以保留源語言文字的原貌,并讓目標語言讀者感受到源語言的歷史和文化韻味。
總之,陶瓷文化是中國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對于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意義重大,而陶瓷的翻譯是傳播陶瓷文化的重要途徑,因此,研究陶瓷的翻譯有顯著意義。在陶瓷翻譯中,歸化和異化的運用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和目標需求靈活選擇,以確保翻譯結果既符合目標語言的文化和審美習慣,又能夠傳遞源語言陶瓷器的文化內涵和獨特魅力。在實際翻譯過程中,譯者需要綜合考慮陶瓷作品的特點、目標語言讀者的需求和其他相關因素來決定是否采用歸化或異化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