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玉杰
摘? 要:文章主要圍繞初高中物理在教學內容、方法與思維方面的具體差異,分析了初高中物理教育銜接方面的各類問題,并結合具體問題,認真研究了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初高中物理的教學現狀,提出了新型的教學方法,希望可以為廣大高中物理教師提供有效的教學指導與幫助,同時幫助學生調整學習狀態(tài),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促進學生初高中物理學科知識的有效銜接,以及教師教學方法的深度融合。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高中物理;教育銜接
當前,我國積極推行新課改,著重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對此,廣大教師必須深入研究初高中物理教育銜接方面的相關問題,積極落實新課改的要求。與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的教學內容相對較多,教學流程比較復雜,教學難度相對較高,因此部分學生無法深層理解高中物理知識、掌握物理學習的具體技巧,這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為了避免此類情況,廣大高中物理教師必須立足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視角,在推動初高中物理教學模式改革與升級的同時,促進初高中物理教學在內容、方法、技術、模式、體系、框架和結構方面的深度融合與轉化。
一、初高中物理教學差異分析
(一)教學內容差異
初中物理教學與高中物理教學在內容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初中物理主要注重學科知識的基礎教學,高中物理主要注重學科知識的綜合教學。高中物理教材中涉及的理論知識比較復雜,呈現出系統(tǒng)化、多元化、綜合化的特點。學生在初步掌握了初中物理知識的前提下,可以大致了解高中物理教學的主要目標,但是由于初高中物理的教學內容存在許多差異,因此學生在吸收理論知識的過程中,依然可能會遇到重重阻礙。
通俗而言,初中物理的教學內容主要為簡單的物理知識或物理現象,將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生活景象轉化為相應的物理知識,其立足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高中物理教學內容以電學和力學兩大板塊為主,雖然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依然可見電學與力學的相關理論知識,但是學生必須將具象的生活場景轉變?yōu)槌橄蟮睦碚撝R,其著重強調了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具象化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要求較高;部分高中物理教學內容涉及了數學知識,強調了多種學科教學內容的深度融合。正是由于初高中物理教學內容存在較大的差異,導致學生無法快速適應高中物理教學模式,學生頭腦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學習問題,阻礙他們的前進,同時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相對低下,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最終喪失了學習物理的自信心。
(二)教學方法差異
初中物理的教學內容相對簡單,在課堂中,教師主要向學生細致講解理論知識,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解讀物理知識,深入研究學科知識的本質,以課堂講授為主,以實驗教學為輔,教師可以隨時調整教學進度,靈活采取不同類型的教學策略,隨時轉變教學方法。通過教師的直觀講解,學生可以大致理解學科的知識點,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并不會遇到過多問題。如果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存在相關問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各種類型的物理實驗,親自操作實驗器材,將理論教學上升到實踐教學的高度。
高中物理知識具有較強的邏輯性與綜合性,學生在學習簡單理論知識的過程中,可以詳細觀察教師的實驗操作過程,認真研究物理現象。在學生學習復雜理論知識的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邏輯推理,使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并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結合原有的理論知識推理深層的教學內容。高中物理的教學內容較多,課程結構設置比較復雜,教學進度會適當加快,這導致一部分學生無法緊緊跟隨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出現了“掉隊”情況;同時高中物理的課后練習題以及考試難度相對較大,如果學生僅依賴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解讀理論知識,將有可能無法徹底解決物理問題、深層次研究物理知識之間的差異和聯系。
(三)學習方法差異
初高中物理的教學差異不僅體現在課堂教學方面,還體現在學生的課后自主學習方面。初中階段的物理學科教學內容相對較少,難度較低,學生可以通過直接閱讀物理課本,并結合生活中的特定景象分析物理知識,理解課程的重點內容。但是如果學生依然將比較簡單的學習方法應用到高中物理的學習環(huán)節(jié)中,則有可能無法正確意識到初中物理與高中物理之間的關聯。在高中物理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必須熟練掌握邏輯推理這一重要方法,在解決物理問題的過程中運用數學知識,保證運算的準確性與科學性。
此外,初高中物理教學內容還涉及了多種類型的實驗教學模塊,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以學生的親身操作為主,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合作開展實驗探究活動,觀察物理現象,完成實驗操作任務。然而,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以推理和操作的融合為主,學生在正式開展實驗操作之前,不僅需要動腦驗證物理知識的科學性,還需要反向推理物理學科知識之間的密切關聯;隨后開展相應的實驗操作,借助實驗操作驗證原有的物理猜想。而高中物理實驗的操作環(huán)節(jié)也將變得更加復雜,實驗操作結果也會變得更加多樣。
二、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初高中物理教育銜接方法
(一)促進初高中物理知識的有效銜接
前文深刻研究了初高中物理知識方面的具體差異,在促進初高中物理教育的銜接方面,教師首先需要融合初高中的物理知識。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認真解讀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要求,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與綜合學習能力為根本教學目標,著重研究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的各種情況,結合學生在初中階段的理論知識,著重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鼓勵學生明確未來的學習方向。
在高中物理課堂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樹立正確的物理學習觀念,正確對待初高中物理教學的差異,鼓勵學生在復習初中理論知識的同時,聯系高中階段的教學內容,積極促進初高中教學內容的有效融合。在學生初步樹立了正確的物理學習觀念后,便可以認真投入物理學習中,學習效率自然會得到大幅提升。此外,為了幫助學生快速聯系初高中物理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在向學生講解高中理論知識的同時,適當回顧初中階段的物理知識,并結合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理景象,與學生進行深度對話,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融入生活化或趣味化的物理元素,這不僅可以進一步活躍課堂教學氣氛,還可以在初高中物理知識之間搭建起互聯、互通的“橋梁”。
例如,在初高中物理的教學內容中,都涉及了“質量”方面的理論知識,初中階段著重闡述了質量的基本概念,高中教學階段則是在基本概念的基礎之上,滲透了“物質”這一重要概念。高中階段著重強調質量與慣性之間的聯系,強化學生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尤其是在“質量及其測量”這一課程的教學中,教師需要面向學生細致講解測量“質量”的主要方法,鼓勵學生通過實驗操作測量生活中各種物體的質量,并將初中階段的質量概念引入其中,隨后教師提出高中階段的物質概念,促進了初高中教學內容的有效過渡。這樣適當降低了課堂教學難度,避免學生在剛剛接觸“質量及其測量”課程重點知識的過程中,難以理解質量測量的主要方法。
(二)轉變教學方法,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
在國家提出了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要求后,許多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方法與模式方面做出了較大的調整,具體表現為:
首先,教師需要適當保留初中階段的一部分教學方法。初高中物理教學方法雖然存在較大的差異,但是教學方法的細微聯系不容忽視,教師在促進初高中物理教學合理銜接的過程中,也需要適當保留初中階段的部分優(yōu)秀教學方法,從而真正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保留優(yōu)秀教學方法的同時,教師還需要適當調整傳統(tǒng)類型的教學方法,以便將初中物理教學方法融入高中物理教學體系中,促進初高中物理在教學方法與體系方面的深度轉化。
其次,教師在轉變教學方法的同時,需要不斷鼓勵學生正確審視自身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逐步適應高中物理的教學節(jié)奏,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穩(wěn)扎穩(wěn)打,調整學生的學習策略;注重日常的教學指導與幫助,與學生建立平等溝通的關系,增進師生的情誼。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通過溝通與情感激勵相結合的形式,鼓勵學生認真研讀課本、參與物理實驗操作活動,引導學生正向推理,借助基礎理論知識推導深層教學內容;再引導學生逆向推理,借助課程的重點知識與難點知識,反思基礎理論知識的根本含義。只有將正向推理與逆向推理相互結合,才可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幫助學生自主分析學科知識之間的差異與聯系,使學生認真學習了理論知識的同時,理解了物理學科知識的深層內涵。
最后,教師需要著重強調物理學科與數學學科之間的深度融合,可以將數學學科中的函數方法與圖像轉換方法融入物理教學中,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字運算能力和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初中物理教材中,關于“運動”這一概念的講解比較淺顯,主要要求學生在理解重要概念的同時,適當研究生活中各種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過程。在高中階段,依然涉及了對“運動”這一概念的深入研究。初高中物理的教學內容表現出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教學特征。在高中物理教材中,主要圍繞“運動的靜止”“運動的快慢”以及“測平均速度”這三個章節(jié)的理論知識,深層次闡述了“機械運動”這一章節(jié)的重點內容。教師可以在“測平均速度”這一課程的教學中,鼓勵學生嘗試在實驗室中推動小推車,感受小推車運動速度的變化過程,并借助實驗操作結果,反向推理“運動的靜止”“運動的快慢”這兩門課程的相關教學內容,強調“溫故知新”。
再如,初中物理教材中涉及了杠桿、滑輪與簡單斜面問題的研究,理論知識比較簡單,教師在講解其物理概念的過程中,可以穿插一部分圖片。學生只需要借助圖片理解物理概念即可,教師也可以借助教師的課件觀察杠桿與滑輪力量的變化過程,通過視頻初步掌握課程的重點知識與難點知識。但是,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后,原有的文字與圖片講解模式無法繼續(xù)充分發(fā)揮其積極作用,高中教材將“杠桿”“滑輪”這兩門課的教學內容與“功率”這一知識點相互結合,雖然初中物理也涉及了“功率”這一概念,但是主要以電功率為主,并不涉及力學功率的問題,因此學生極有可能將這兩個知識點混淆。對此,教師在課堂講授環(huán)節(jié),可以通過實驗操作幫助學生分析杠桿與滑輪的運動模式,隨后引入“力的分解與力的合成”等知識點,促進學科知識之間的深度融合,同時鼓勵學生運用抽象思維分析電學功率與力學功率之間的差異和聯系,以便在學生頭腦深處搭建出一個全新的學科知識框架。
(三)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物理思維,構建物理思維框架
在全方位提升學生物理學科綜合素質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思維,尤其要在初高中物理思維轉換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構建新型的物理思維框架,引導學生快速將初中階段的直觀物理思維轉變?yōu)楦咧须A段的抽象物理思維;讓學生通過對具象物理現象的研究加深對抽象物理知識的理解,并將較為復雜的物理知識轉變?yōu)檩^簡單的物理現象,反向推敲出物理知識之間的關系。通過正向分析與逆向推理的相互結合,學生構建了一個新型的物理學科知識框架。此外,立足思維培養(yǎng)這一角度,高中物理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知識遷移能力以及理論轉化能力,全方位推動初高中物理知識與方法的深度銜接。
三、結語
綜上所述,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不僅指知識點方面的銜接,還有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的銜接,以及學生的學習理念與物理思維的深度融合。教師需要靈活轉變自己的教學方法,調整教學理念,系統(tǒng)性地闡述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適當降低教學難度,為初高中物理教學的平穩(wěn)過渡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學剛. 初高中物理銜接問題之我見[J]. 安徽教育科研,2021(15):53-54.
[2]賴永強. 新高考背景下的初高中物理銜接問題研究[J]. 中學理科園地,2021,17(01):53-54.
[3]曹慧慧. 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問題探析[J]. 求學,2020(43):3-5.
(責任編輯:廖? 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