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敏莉
(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廣東 廣州 510631)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要關注語篇的各個組成部分及所用的語言是如何表達意義的,建立文體圖式、內容圖式和語言圖式,避免單純講授語篇知識[1]?!八季S導圖”和“圖像記憶”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兩大法寶。
思維導圖又稱心智圖、心靈圖、腦圖等,是一種可視化工具。思維導圖能使語言表征重點突出、條理清晰、層次分明,能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思維導圖最早是由英國心理學家東尼·博贊提出,他將其定義為:“思維導圖是放射性思維的表達,因此也是人類思維的自然功能。它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圖形技術,是打開大腦潛力的萬用鑰匙。思維導圖可以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其改進后的學習能力和清晰的思維方式會改善人的行為表現(xiàn)。”[2]《美國國家教育技術標準》也列出不少使用思維導圖來制作的教案范例和軟件資源[3]。在我國,思維導圖應用于英語教學的研究逐漸增多,如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探討如何將思維導圖運用到英語詞匯、語法、閱讀、寫作教學中[4-6]。
圖像記憶以聯(lián)想為手段。圖像越是夸張有趣,越能對神經產生強烈的刺激,記憶越是深刻。許多研究表明,將需要記憶的材料轉換為形象直觀的圖像,對圖像的記憶與再認往往優(yōu)于文字,這充分體現(xiàn)了圖片的優(yōu)勢效應[7]。Craik &Lockhart提出的記憶“加工水平”模式圖像及Yagoub Z和Mortaza A的研究都表明:記憶有助于學習者進行更多的認知活動,思考越細致,信息處理過程越深入,記憶就越發(fā)穩(wěn)定牢固[8-9]。20世紀50年代,美國心理生物學家Dr.Roger Wolcott Sperry提出“左右腦分工理論”,證實了人類大腦左右半球功能各不相同。負責語言邏輯的左腦對課文內容進行識別后,依靠右腦的圖像幻想能力對文字進行圖像聯(lián)想,圖像會被存入右腦。在背誦課文時,經過轉換的圖像會被左腦符號化、語言化,將右腦的形象思維轉換成語言,這樣能使背誦效果更牢固持久?!八季S導圖”和“圖像記憶”在幫助人們學習方面具有明顯優(yōu)勢。但是研究發(fā)現(xiàn),“思維導圖”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多以“文字”而非“圖像”的形式呈現(xiàn)。對于“圖像記憶”,僅有羅冬提出了具體的操作步驟,即詞塊提取和“文—圖”轉換,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和背誦課文[10]。由于僅有“圖像”而缺少“導圖”,不能有效構建知識網絡,因此需要將二者結合起來(既用導圖分析語篇,又用圖像幫助聯(lián)想與記憶),但遺憾的是,目前還未找到相關研究成果,這也是筆者研究“以圖釋文”的出發(fā)點。借助“導圖+圖像”來解讀小學英語教材的語篇,即把語篇的結構轉化成導圖,把語篇中的內容轉變成圖像,繪制成對應的案例,就能將語言材料轉化為一個個生動活潑的“導圖+圖像”材料,讓語篇重新在腦海里加工,展現(xiàn)成一幅幅既形象又生動的圖景。
小學英語教科版3—6年級教材中每課的“Let's talk”“Let's read”部分的語篇共94篇,其中三年級24篇、四年級24篇、五年級24篇、六年級22篇。
結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的主題,將以上語篇歸類為“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主題群。各主題群語篇數(shù)目如表1所示。
借助“導圖+圖像”結合而成的可視化工具來解釋小學英語教材的語篇,先把語篇中的結構轉化成導圖,再把語篇中的內容轉變成圖像,建立語篇、導圖、圖像之間的聯(lián)系,并繪制對應的案例,幫助學生理解、記憶課文,激發(fā)、增強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提升思維品質,培養(yǎng)學習能力。
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習者建構知識框架模型,它通常以關鍵詞匯、重點知識為基本點,將與之相關的知識構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幫助學習者搭建記憶框架、知識模型并使所學知識緊密結合[11],其核心是分類與歸類思維、精簡思維。可以說,利用思維導圖對語篇的結構進行分析,能夠讓分散的知識條理化、復雜的知識簡單化。
圖像記憶策略的運用充分體現(xiàn)了左右腦的協(xié)同作用,左腦負責分析思考學習,右腦負責圖像聯(lián)想識記。它的核心是出圖和聯(lián)想:出圖即把文本信息轉化成對應的圖像,聯(lián)想即把看似不相關的兩個或多個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新課標指引下的“以圖釋文”策略見圖1所示。
圖1 新課標指引下“以圖釋文”策略
導圖分析的具體步驟是:(1)尋找規(guī)律;(2)建立框架。在尋找規(guī)律的環(huán)節(jié)中,先通讀文本,確定中心句,再找到句與句之間深層的聯(lián)系,從而選擇對應的導圖圖式,包括流程圖、氣泡圖、圓圈圖、魚骨圖、括號圖、橋型圖、樹形圖、復流圖、雙氣泡圖等。如教科版五年級下冊Module 2 Unit 4 Have a good time in Hainan一課中,先找出中心句“Next week we will travel in Hainan for five days”,并判斷出下文的其他句子是圍繞中心句而展開的行程描述,根據(jù)這一規(guī)律,選擇“流程圖”圖式,表示語篇是按照時間發(fā)展順序組織的,使文本內容更有連貫性。
在圖像記憶的過程中,先按語法功能對詞塊進行分類,如名詞、動詞、形容詞等;接著根據(jù)提取的詞塊用圖像逐步呈現(xiàn)詞塊的意思,對于抽象的信息則采取聯(lián)想的方式轉化成相關的形象圖像;然后把圖像填充在已經確定的導圖圖式框架中。同樣,對于Have a good time in Hainan一課,先找出每句的詞塊,如第五、六句“November 25th is a free day. We can go shopping, swim in the pool or play on the beach”,出現(xiàn)了名詞性詞塊“We”,動詞性詞塊“go shopping, swim, play”, 形容詞詞塊“free day”, 副詞性詞塊“November 25th”, 介詞性詞塊“in the pool, on the beach” 。圖像記憶的運用正是以詞塊作為圖像轉換的單位,因此文圖轉化時136需將關鍵詞塊以出圖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而抽象的信息則通過聯(lián)想的方式表達?!癗ovember 25th, swim, beach”可以直接出圖,但“free, go shopping”經過聯(lián)想后,借助“游動的魚”“購物車”分別表達“空閑的”“購物”(圖2)。
圖2 小學英語教科版五年級下冊Unit 4“以圖釋文”案例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人與自我”以“我”為視角,設置“生活與學習”和“做人與做事”等主題群,以下為一級、二級對應的案例分析。
1.人與自我(一級)。教科版五年級上冊M1U2 His hobby is drawing(圖3)屬于“人與自我(一級)”中的“個人喜好與情感表達”,談論的是Mike和Amy的興趣,雖然兩人都喜愛畫畫,但畫的內容并不相同,因此在思維導圖上選擇雙氣泡圖來比較雙方的區(qū)別。比如Mike熱衷畫卡通,平時會帶上彩筆去畫動物,朋友生日時也會為其畫生日卡;Amy則喜好畫人物風景,她的房間里掛滿了畫作,長大后想成為一名畫家。在共同點方面,通過家族譜的圖像聯(lián)想方式表明二人是表兄妹關系。這樣能讓讀者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圖3 小學英語教科版五年級上冊Unit 2“以圖釋文”案例
另外,五年級上冊M3U6 At the weekend(圖4)也屬于“人與自我(一級)”內容,其子主題為“家庭與家庭生活”。該文按照早、午、晚的時間順序介紹陳先生一家的周末活動。家庭成員們既有共同的活動,也有獨立的活動,因此樹形圖是適合分析整體與部分的思維導圖。該文以活動為主,語篇中含有大量動詞,像“wake up”“have breakfast”“go to the market”“has a swimming lesson”“go out for lunch”“visit friends”“go to the cinema”“watch TV”等可以直接出圖;對于“have fun”“is very busy”
圖4 小學英語教科版五年級上冊Unit 6“以圖釋文”案例
“talk about their day”等抽象信息則通過“笑臉”“三頭六臂”“對話框”等形象的、夸張的、具體的圖像來表達。
圖5 小學英語教科版六年級上冊Unit 6“以圖釋文”案例
2.人與自我(二級)。六年級上冊M3U6 The secret to good health(圖5)介紹了Mr Li保持健康的四大秘訣,分別是充足睡眠、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和陽光心態(tài)。該文的主題是“健康、文明的行為習慣與生活方式”,因此利用括號圖便能詳細解釋文中使用First…Second…Third…Finally提出的每條秘訣。例如,均衡飲食就是要做到多吃蔬菜少吃肉,不吃甜的、油膩的食物,多喝水或茶,不喝可樂、咖啡。括號圖通過整體和部分的關系逐層闡明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另外,充分利用了“鑰匙”“簡單運算”“敲黑板”“食物金字塔”的圖像聯(lián)想來形容“secret”“simple”“important”“keep a good diet”等難以直接出圖的詞。
“人與社會”強調“社會”為中心,包含“社會服務與人際溝通”“文學、藝術與體育”“歷史、社會與文化”“科學與技術”等主題群,以下為一、二、三級對應的案例分析。
1.人與社會(一級)。五年級下冊M5U10 How to stay safe(圖6)一文列出八條安全守則來約束孩子們的行為,其子主題是“人與社會(一級)”的“交通法規(guī),安全意識”,依據(jù)“必做”和“禁做”的要求,使用樹形圖對其進行分類。該圖使用“勾叉”符號簡單清楚地表明“二做六禁”的內容。
圖6 小學英語教科版五年級下冊Unit 10“以圖釋文”案例
五年級下冊M3U6 See you at the party(圖7)是一封書信,Xiaoling邀請Janet參加朋友的生日派對,并且告知對方是誰的生日(who)、具體做法(what)、派對地點(where)、開始時間(when)及聯(lián)系方式(how),屬于“團隊活動與集體生活,參與意識與集體精神”的范疇。對此,采用橋型圖羅列五大對應信息。語篇涉及不少關于生日派對的詞句,如“surprise party”“on this special day”“hope”“invite”等,分別選取“驚訝的表情”“彩旗”“許愿瓶”“邀請手勢”,使抽象信息直觀化。
圖7 小學英語教科版五年級下冊Unit 6“以圖釋文”案例
2.人與社會(二級)。六年級下冊M3U5 Dr Sun Yatsen (圖8)記錄的是“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物及其事跡”,是“人與社會(二級)”里的內容。文中的主角是孫中山先生,關鍵詞包括“偉大的領袖”“試圖解放中國人民,使大家生活更美好”“受人民愛戴”“到處都有他的名字”。這里選用圓圈圖分析和描述人物的特征。而“famous”“make their lives better”“free the Chinese people”“Chinese history”等突出貢獻的詞組,雖然不能直接文圖轉換,但可以經過聯(lián)想,使用“多人擁護的對象”“鼓鼓的錢包”“關不住大家的門”“歷史書”生動表達其義。
圖8 小學英語教科版六年級下冊Unit 5“以圖釋文”案例
3.人與社會(三級)。五年級上冊M5U10 Different tastes(圖9)一文談論的是不同地方的飲食文化,里面涉及中西方國家或我國不同地區(qū)的飲食習慣,因此屬于“世界主要國家的文化習俗與文化景觀、節(jié)假日與慶?;顒印敝黝}。文章第一段呈現(xiàn)了“Chinese people…but in the West”,表明了中西方國家飲食差異;而第二段也通過舉例“People from Guangzhou…In Beijing…People from Sichuan”說明國內不同地區(qū)人們的口味也不同。對此,先使用氣泡圖體現(xiàn)對比關系,再利用括號圖反映從屬關系,多種思維導圖結合而用,層層嵌套卻主題鮮明。為了讓文本內容更加形象化,對于具體地點使用圖示、地標進行表示,如“China”“Sichuan”通過地圖形狀展示,而“Guangzhou”“Beijing”通過著名景點“五羊”“天安門”來釋義。
圖9 小學英語教科版五年級上冊Unit 10“以圖釋文”案例
“人與自然”以“自然”為重點,子主題內容有“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災害防范”和“宇宙探索”等,以下為該主題一、二級對應的案例分析。
1.人與自然(一級)。六年級上冊M1U2 A country life is a healthy life (圖10)描述的是Li Wei的鄉(xiāng)村生活,是“人與自然”中的“身邊的自然現(xiàn)象與生態(tài)環(huán)境”。該文中心句為“I love living in the country,
圖10 小學英語教科版六年級上冊Unit 2“以圖釋文”案例
but I'm usually very busy”,因而出現(xiàn)了“milk the cows”“ride my bike”“l(fā)earn”“finish my homework”“feed our chickens and help my parents with other housework”等一系列活動。圓圈圖側重于主題的細節(jié)和相關聯(lián)想,此處用作對忙碌鄉(xiāng)村生活的舉例。另外,符號的使用也有助于語義的表達,如“大于等于號”應用在“We have more than 50 cows”,“等于號”用于“a country life is a healthy life”,數(shù)字“123”在“when…after…”等時間副詞中能表明先后順序。
2.人與自然(二級)。六年級上冊M2U4 I like the city very much(圖11)是“人與自然(二級)中國主要城市及家鄉(xiāng)的地理位置與自然環(huán)境”的內容,描繪的是Li Wei在城市生活的所見所聞所想。他從正反兩面總結了城市生活的利弊,其中“many nice things”“many supermarkets”“sell lots of different things”“more to do in the city than in the countryside”“many theatres and parks”“play all day”是優(yōu)點,而不足之處在于“traffic is heavy”“streets are crowded and dirty”“very noisy”“can't go to sleep because there are so many cars”。這里,以雙氣泡圖作為基本框架,在左右兩邊的氣泡分別畫出以上的弊端和好處,以達到比較的目的。以城市為主題的圖像是比較直觀清晰的,如街道、高樓、交通、娛樂等方面都能直接出圖,但對于noisy、crowded、heavy、nice這類形容詞還需通過擬聲詞、人物距離、汽車數(shù)量、卡通表情進行解釋。
圖11 小學英語教科版六年級上冊Unit 4“以圖釋文”案例
另外,六年級下冊M2U4 We can save the animals(圖12)也歸屬于“人與自然(二級)”的主題,但其子主題是“種植與養(yǎng)殖,熱愛并善待生命”。該文結構分明,從what(動物瀕臨滅絕的事實)到why(動物瀕臨滅絕的原因)再到how(保護動物的做法),體現(xiàn)了復流圖的基本思想,即前面畫的是原因、中間是事實、后面是做法,從而鍛煉讀者邏輯分析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對于“in danger”“made from”“work together”等短語,可利用比喻手法,通過“SOS求救信號”預示危險、“機器運作”比作制造、“握手”代表同心協(xié)力來實現(xiàn)文圖轉化。
圖12 小學英語教科版六年級下冊Unit 4“以圖釋文”案例
綜上所述,恰當?shù)摹耙詧D釋文”,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作用明顯,其具體表現(xiàn)是:分析語篇結構,構建知識網絡;激發(fā)聯(lián)想創(chuàng)意,提高學習興趣;采用直觀手段,加深理解記憶;改善信息加工,提升思維品質;提供科學方法,培養(yǎng)學習能力。在小學英語校本資源建設及開發(fā)研究的過程中,教師要使用合適的圖式搭建知識框架,對語篇的結構進行梳理和歸納;要借助豐富的圖像表達語篇的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義和感知語境,引導他們在有限的篇章里拓展無限的聯(lián)想和創(chuàng)新。
致謝!特別感謝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鄭力老師、羅俊老師,2017級2班馬瀅瑄、3班陳昀、4班武悠然和楊澤山、5班吳佳芮等同學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