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唱指揮是合唱的核心,在合唱表演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手勢、表情等肢體語言來指揮合唱人員,使得表演更具感染力。指揮技巧體現(xiàn)著指揮的技術性,能夠影響合唱的表現(xiàn)力,肢體語言和指揮技巧的合理運用可以呈現(xiàn)出完美的合唱表演。本文分析了合唱指揮中肢體語言的藝術內(nèi)涵和價值、起拍技巧的重要性與起拍步驟,以及合唱指揮肢體語言與起拍技巧的運用,更加了解了合唱指揮在合唱中的重要性,以期能夠充分合理地運用合唱指揮的肢體語言和起拍技巧,為人們帶來一場視聽盛宴。
關鍵詞:合唱指揮;肢體語言;起拍技巧;運用
中圖分類號:J6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29-00-03
現(xiàn)階段,大眾越來越注重對于精神文化的追求,合唱藝術也在日益發(fā)展成熟,在合唱中合唱指揮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指揮者運用肢體動作和指揮技巧來及時向合唱人員傳達指令,充分演繹出合唱的藝術魅力,肢體語言的使用能夠使合唱表演在整體上更加整齊和充滿情感,起拍技巧的運用能夠?qū)崿F(xiàn)合唱者在音樂節(jié)奏上的整齊劃一。
一、合唱指揮的任務和要求
一是合唱指揮的任務。合唱指揮是合唱表演的整體把控者,需要通過手勢、表情等肢體語言來對合唱人員進行提示和指導。合唱表演人員人數(shù)較多,演唱時需要按照既定的方案來進行不同聲部的演唱,合唱指揮就需要熟悉不同曲目的音樂結構和風格,了解每個成員的特點來保證不同的人聲都體現(xiàn)在相對應的節(jié)拍上,確保達到最佳的演出效果[1]。
二是合唱指揮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要注重手部動作的幅度和力度,力度影響著準確度,幅度影響著動作線條的呈現(xiàn)。在平時的演出中,指揮者一般會在揮出時發(fā)力,收回時減速以此來增強對于動作的控制。另一方面,對身體姿態(tài)和呼吸節(jié)奏的控制。指揮者要有良好的身體姿態(tài)來展現(xiàn)指揮者的信心,要保持上身的挺直,指揮時體現(xiàn)松中有緊的狀態(tài)。正確的呼吸節(jié)奏有助于和合唱隊員產(chǎn)生情感共鳴,因此呼吸節(jié)奏的聯(lián)系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合唱指揮中肢體語言的運用
(一)肢體語言的藝術內(nèi)涵和價值
一是肢體語言的藝術內(nèi)涵。首先,可以幫助合唱團或組織的成員更好地融入音樂中。通過肢體語言的表達,合唱團的成員可以更好地理解音樂的情感和內(nèi)涵,從而更好地演繹音樂。其次,增強音樂的表現(xiàn)力。合唱中的肢體語言可以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音樂的情感和內(nèi)涵,從而更好地感受音樂帶來的情感沖擊。最后,增加音樂的藝術感染力。通過肢體語言的表達,合唱團的成員可以更好地與觀眾溝通,使音樂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2]。
二是肢體語言的價值。一方面,保證合唱的整齊,在表演中,合唱者跟隨指揮者的肢體語言來進行歌曲的表演,以此來保障合唱動作、表演風格和情感表達的統(tǒng)一性,呈現(xiàn)給觀眾整齊劃一的視聽效果。另一方面,展示音樂的內(nèi)涵。在表演中指揮者肢體語言的表達也蘊含著豐富的情感,來調(diào)動演唱者的情緒,從而更好地展示音樂的藝術內(nèi)涵。
(二)合唱指揮中肢體語言的運用
一是統(tǒng)一合唱節(jié)奏。合唱是一種集體性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因此在各方面都需要實現(xiàn)高度的統(tǒng)一,包括呼吸、節(jié)奏等多方面的控制,整齊的表現(xiàn)才能實現(xiàn)合唱的最佳效果。合唱指揮通過手勢、姿態(tài)、面部表情等方式來指導合唱團的演唱,從而使整個團隊的聲音統(tǒng)一、韻律感強、表現(xiàn)力突出。此外,合唱指揮還能在場面塑造上下功夫,通過肢體語言來營造出一種宏大、壯觀的氣氛,使觀眾在欣賞合唱的過程中能夠享受到視覺上的震撼。合唱指揮的肢體語言能夠統(tǒng)一演唱聲音,塑造宏大的場面,合唱指揮的手勢和頭部動作可以幫助合唱團的成員統(tǒng)一節(jié)奏和速度,確保整個團隊的演唱聲音是一致的,還可以幫助合唱團的成員更好地強調(diào)音樂的節(jié)拍,從而增強音樂的韻律感;能夠幫助合唱團的成員調(diào)整音量,從而體現(xiàn)出音樂的高潮和低潮,更好地表達音樂的情感和內(nèi)涵,讓觀眾在欣賞音樂的同時也能夠享受到視覺上的盛宴。
二是通過面部表情增強歌曲的藝術表現(xiàn)力。面部表情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表達方式,它可以通過眼神、嘴唇、眉毛等來傳達情感和內(nèi)涵,從而讓聽眾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樂。首先,通過眼神來傳達音樂的情感。當音樂表達快樂、興奮的情感時,指揮可以用明亮的眼神和微笑來展示這種情感;當表現(xiàn)憤怒時,眼睛可以放大;而當音樂表達悲傷、憂郁的情感時,指揮可以用沉重的眼神和低頭的動作來表達。其次,通過嘴唇的變化來傳達音樂的情感。當音樂表達愛情或幸福的情感時,指揮可以用微笑的嘴唇來表達;而當音樂表達痛苦、悲傷的情感時,指揮可以用嘴唇緊閉或者顫抖的方式來表達。最后,通過眉毛的改變來傳達音樂的情感。當音樂表達興奮、激動的情感時,指揮可以用挑起的眉毛來表達;而當音樂表達沉重、悲傷的情感時,指揮可以用皺起的眉毛來表達。在合唱演唱中,指揮需要根據(jù)音樂的情感和內(nèi)涵運用不同的面部表情,通過豐富的面部表情傳達歌曲的情感,使演唱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
三是通過身體動作提升歌曲藝術感染力。合唱指揮的站姿非常重要,它可以影響整個合唱團的形象和氣勢。指揮應該保持挺直的身姿,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肩放松自然,雙手自然下垂。這樣的站姿可以讓指揮看起來更加自信、穩(wěn)重,同時也能夠帶動合唱團的氣氛和氣勢。在排練過程中,指揮可能需要坐在指揮臺或者椅子上。在這種情況下,指揮也需要注意自己的坐姿。指揮應該保持腰背挺直,雙腳平放在地上,雙手自然放在膝蓋上或者放在桌子上。這樣的坐姿可以讓指揮保持警覺,同時也能夠表現(xiàn)出自信、穩(wěn)重的形象。一般在正式的場合中對合唱指揮的要求是站姿[3],站姿要端正挺拔,雙腿微微分開,給人以積極向上的感覺,此外,合唱人員通過指揮者的面部表情、動作等來調(diào)整站姿和情感,從而使得整個演唱更加和諧,給觀眾帶來整齊的表演。
三、合唱指揮中起拍技巧的重要性與起拍步驟分析
(一)合唱指揮中起拍技巧的重要性分析
在合唱指揮中,起拍指的是在合唱人員發(fā)音之前,指揮人員借助一定的手勢動作向合唱隊伍表達音樂的情感基調(diào),速度與力度的變化以及演唱時使用的方法等內(nèi)容。在合唱中,聲部之間的協(xié)調(diào)與配合是合唱效果的關鍵與基礎,合唱指揮人員需要借助起拍技巧讓整個合唱隊伍的音色朝著一個方向靠攏,并將不同聲部的潛能充分地挖掘出來,既保持每個聲部的個性,又保證共性的存在與發(fā)揮。
合唱表演效果的好壞與起拍技巧密切相關,起拍技巧是決定合唱節(jié)奏的快與慢、拍子間的交換形式、音樂樂句的劃分、合唱的力度大小與速度變化等內(nèi)容的決定性因素,在合唱指揮中,只有將起拍的技巧牢牢把握,指揮人員才可以在掌握節(jié)奏與節(jié)拍變化、情感與旋律變化的基礎上進行再創(chuàng)作,讓合唱效果最大限度地表現(xiàn)出來[4]。
起拍技巧是合唱指揮中的基本技巧之一,它對合唱指揮人員對于合唱效果與整體的把控能力起著關鍵的引領作用。
(二)合唱指揮中的起拍步驟分析
在合唱指揮中,起拍起著引領與主導的作用。合唱指揮人員既需要帶好合唱隊伍,又需要跟上合唱隊伍的節(jié)奏。在引導合唱隊伍的時候需要把握好起拍對應的合唱內(nèi)容,對合唱隊伍進行精準簡單的引導與預示,同時對合唱過程中節(jié)拍的變化與情感基調(diào)的變化進行重點剖析。在保證合唱效果、維持合唱氛圍的前提下將指揮的作用發(fā)揮出來,實現(xiàn)指揮與合唱隊伍的步調(diào)一致。
起拍在合唱中通常分為三步進行。一是預備階段。合唱指揮人員站在中間的位置,手腕以及上下臂呈放松的狀態(tài)并放在胸前的位置,然后用目光巡視整個合唱隊伍并對合唱隊伍進行引導,使他們集中注意力、做好合唱的準備工作。這一階段為接下來的合唱做準備[5]。二是預備拍階段。在此階段,合唱指揮人員手部的動作以及力度與速度的變化都與合唱音樂的開始階段高度吻合,盡管這一階段合唱人員沒有發(fā)出聲音,但已經(jīng)是合唱音樂的一部分了[6]。三是合唱階段。這一階段起拍技巧的應用讓合唱隊伍在適當?shù)奈恢瞄_始唱的動作。前兩個階段都是為了這一階段而服務的。合唱人員在吸氣與演唱之間需要保持屏息的狀態(tài),保證自己演唱的時候連貫有力。
在使用起拍技巧的時候,指揮人員應當根據(jù)演唱的實際需要保證指揮動作的規(guī)范性。當指揮在合唱中需要進行伴奏合唱的時候,指揮人員應當將左手首自然地下垂,右手的手掌面向合唱人員,隨后將雙手擺放在身體的兩側。指揮人員需要具備較強的音樂感知力,通過起拍技巧的變化讓合唱隊伍可以與作品緊密契合在一起。
四、合唱指揮中起拍技巧的有效運用分析
(一)不同速度的起拍在合唱指揮中的運用
音樂作品的情感基調(diào)與情緒色彩的變化是由作品的速度決定的。比如,快板音樂是比較歡快的,而行板音樂則是比較渾厚低沉的,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在使用起拍技巧的時候,如果指揮人員對音樂作品的速度把握得不夠精準,則無法將原作者的情感表現(xiàn)出來,作品的再創(chuàng)作就會變得無根可循。合唱指揮需要在對音樂作品精準掌握的基礎上對不用速度的起拍技巧進行熟識。比如,在作品《念故鄉(xiāng)》中,作者德沃夏克標記的速度為Largo,其速度為慢速度。指揮人員應當在預備階段時讓自己的手腕與手指放松,預示合唱隊伍祥和靜謐的合唱氛圍。吸氣的時候?qū)⑹滞缶徛靥穑WC拍子之間過渡的連貫與自然,同時注意控制好手腕的反彈,避免因速度的變化導致合唱隊伍的變化。
又如作品《茨岡》中,作者舒曼給出的速度為小快板,情感基調(diào)是活潑的、激烈的。但是作者將起音放在了弱起小節(jié)的位置,如果指揮人員為了滿足弱起的要求而將擊拍的速度放慢,從而導致合唱隊隊伍的起拍速度與情感基調(diào)出現(xiàn)脫節(jié),則會給人一種突兀的感覺。因此,指揮人員應當適當?shù)貙⑴啪€的速度與幅度降低,給人平緩的感覺[7]。
(二)不同力度的起拍在合唱指揮中的運用
音樂作品力度的強弱是指揮人員使用起拍技巧的重要參考與依據(jù),力度的強弱還與指揮時的擊拍線型、擊拍方位變化和手型變化等相關。
在莫扎特的作品《安魂曲》中,第二樂段的第一小節(jié)是強力度的起拍,帶有明顯的古典音樂色彩,并且這一作品為教會音樂作品,帶有一定的神圣感。指揮人員應當將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與當時的音樂文化加以結合,根據(jù)音樂作品的性質(zhì)與情感基調(diào)以及和聲與旋律等要素把握好起拍的強弱。在指揮《安魂曲》的時候,指揮人員應當借助整個大臂的力量,手臂的第一關節(jié)稍微彎曲的同時迅速向下打出節(jié)拍,引導合唱隊伍果斷有力地進行演唱。對于弱力度的作品,例如《夜晚的星》,指揮人員應當將擊拍線型的幅度稍微縮小,借助手腕的力量控制動作的彈性,營造出輕柔的音響效果。
(三)拍點起與拍中起在合唱指揮中的運用
在合唱指揮中,起拍分為拍點起拍與拍中起拍兩種方式。在運用拍點的起拍技巧時,指揮人員應當將拍點作為合唱起唱的基礎,根據(jù)不同力度的起拍技巧,實現(xiàn)力度、速度、擊拍的幅度和速度方面與音樂作品完美的契合,并借助肢體語言與表面表情的變化,將合唱的強弱與節(jié)奏特點展現(xiàn)出來。拍中起即在拍中起唱發(fā)音,在作品《太行山上》中,合唱指揮應當使用曲線型的擊拍方式引導合唱人員吸氣以及醞釀情緒。通過擊打強弱的變化引領合唱隊伍起唱,實現(xiàn)樂段與樂句之間的完美銜接,將指揮人員的情緒提示作用更好地發(fā)揮出來。
五、結束語
肢體語言與起拍是合唱指揮的基本技巧,是指揮人員精準把握合唱效果的關鍵與基礎。在合唱指揮的整個過程中,指揮人員應當對作品的內(nèi)涵與創(chuàng)作背景、音樂特質(zhì)有深入的了解與把握,具備較高的肢體表達能力與表演能力,并根據(jù)作品意境、力度與速度以及表達內(nèi)容的變化對肢體語言與起拍技巧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保證整體合唱效果的展現(xiàn),凸顯肢體語言與起拍技巧的應用價值,不斷提升藝術表現(xiàn)能力與水平。
參考文獻:
[1]師浩然.合唱指揮中的肢體語言藝術分析[J].戲劇之家,2022(22):92-94.
[2]丁明飛.合唱指揮肢體語言的藝術性塑造[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9,22(04):55-57.
[3]王惠忠.探究合唱指揮中的肢體語言表達[J].黃河之聲,2020(06):63.
[4]郭致福.合唱指揮中起拍技巧的應用[J].藝術大觀,2020(29):34-35.
[5]周劍波.試論合唱藝術中的指揮藝術[J].中國文藝家,2020(04):247+249.
[6]殷立帆.試論指揮的技術要點與合唱隊聲音訓練的方法[J].戲劇家,2021(18):82-83.
[7]劉壯.探析合唱指揮技巧中起拍的有效運用[J].戲劇之家,2022(20):87-89.
作者簡介:馬丁元(1981-),男,新疆昌吉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從事合唱指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