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婷
摘要: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 ,是提升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系統(tǒng)工程。以任務驅動的方式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 ,主要觀照導讀和研讀。導讀 ,以前置性任務引領 ,形成閱讀 “初印象 ”。研讀 ,以層遞式任務跟進 ,進入閱讀 “深水區(qū) ”。設置概括類任務 ,用于提煉整本書主旨 ;設置提取信息類任務 ,用于捕捉整本書細節(jié) ;設置展示評價類任務 ,用于挖掘整本書內涵。
關鍵詞 :初中語文 ;整本書閱讀 ;任務驅動 ;學習任務群
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 ,是提升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系統(tǒng)工程。筆者嘗試以任務驅動的方式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 ,在導讀階段以前置性任務引領 ,幫助學生形成閱讀 “初印象 ”;在研讀階段以層遞式任務跟進 ,引領學生進入閱讀 “深水區(qū) ”。下面 ,以名著《儒林外史》為例闡釋具體做法。
一、導讀 :前置性任務引領 ,形成閱讀 “初印象 ”
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導讀課 ,關鍵在 “導”[1]。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 ,學習是受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驅動的。導讀課一般放在整本書閱讀啟動之前 ,用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制訂閱讀計劃、傳遞閱讀策略 ,幫助學生從宏觀上建構起整本書的初印象。
《儒林外史》作為初中階段的必讀名著 ,其價值毋庸置疑。但是 ,這本書語言文白結合、背景復雜、人物層出不窮、主旨深刻多元 ,這些特征橫亙在學生面前 ,無形中就成了學生已有閱讀認知與經典 “過于深奧 ”之間的隔膜。即使是九年級的學生 ,閱讀這樣的一部經典 ,難度也不小。由此 ,教師利用假期前置閱讀任務 ,讓學生自主閱讀。《儒林外史》全書共五十六回 ,大約三十三萬字。根據(jù)這本書的內容結構 ,教師指導學生將內容劃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 ,“儒林開篇明宗義 ”(第一至三回 );第二部分 ,“儒生真?zhèn)萎叕F(xiàn)圖 ”(第四至三十回 );第三部分 ,“真儒高潔寄理想 ” (第三十一至四十六回 );第四部分 ,“八股余毒滲社會 ”(第四十七至五十六回)。對于這四部分內容 ,教師要求學生每天讀兩到三回 ,大概一個月內讀完。閱讀整本書之前 ,教師出示前置性任務 ———“畫導圖 ,觀科舉 ”,同時為學生提供完成任務的思路 :第一 ,借助思維導圖 ,理清人物關系 ;第二 ,以 “功名富貴 ”作為“楚河漢界 ”,給人物分類 ;第三 ,根據(jù)自己的閱讀初印象 ,質疑提問。
《儒林外史》的一大特點是塑造了三百多個形形色色的人物 ,上至達官顯貴 ,下至販夫走卒。教師指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梳理人物關系 ,并在比較異同中為人物劃分類別 ,將無序閱讀變成了有序閱讀。讓學生質疑提問 ,實質是讓他們在梳理判斷中提煉出自己最想解決的閱讀難題。
有了前置性任務引領 ,導讀課上 ,教師開展“儒林 ”閱讀沙龍活動、經典語段朗讀比賽活動 ,鼓勵學生繪聲繪色地講述書中事件、分角色朗讀描摹人物的生動語句 ,激發(fā)學生對這本書的閱讀興趣。在此基礎上 ,教師讓學生聚焦典型人物提出自己的閱讀疑問 ,學生提出了 “為何范進對科舉考試如此 ‘死心塌地’?”“周進后來做了多大的官 ?”“吳敬梓為什么要寫儒林百態(tài) ?”等問題。這些問題 ,驅使著學生去了解作者及時代背景。至此 ,他們開始進入沉浸式閱讀整本書的狀態(tài)。
二、研讀 :層遞式任務跟進 ,進入閱讀 “深水區(qū) ”整本書閱讀不同于以往的精讀或略讀 ,
也不同于篇章閱讀 ,更不是課外閱讀 ,而是一種深度閱讀 ,要求以創(chuàng)新的方式向學生傳遞豐富的內容 ,引導他們有效學習并能將所學付諸應用。[2]整本書閱讀講求深度閱讀 ,但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每個章回都精講和賞析。教師嘗試創(chuàng)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 ,以層層遞進的學習任務跟進 ,驅動學生逐步進入閱讀“深水區(qū) ”。
(一)設計概括類任務 ,用于提煉整本書主旨
整本書閱讀需要學生對整本書主旨有預先把握。概括類任務 ,主要是引領學生準確理解文章內容 ,并能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自己的話歸納概括出自己對整本書主旨的理解。概括類任務是針對整本書的整體內容而言的,是直接以內容要點為基礎 ,又涉及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客觀表達效果 ,對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準確表述的能力有較高要求。
《儒林外史》的整本書閱讀教學中 ,教師設計了這樣的概括類任務 :
假設你是明清時期的讀書人 ,想要光耀門楣 ,考取狀元 ,需要參加和通過哪些考試 ?請查閱資料 ,畫一份 “士人登頂圖 ”或寫一份 “士人高升說明書 ”。
此任務依托具體的學習情境 ,用貼近學生心理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助力人物分析與主旨突破。由此 ,學生設計了如下頁圖 1所示的 “士人登頂圖 ”。
學生將科舉選拔的過程用圖示法呈現(xiàn)出來 ,清晰直觀 ,便于理解書中關于科舉等級的相關情節(jié)。比如 ,周進靠著大家的資助,憑著 “監(jiān)生 ”的資格考中了舉人 ;嚴監(jiān)生自知學淺 ,用金錢捐來的 “監(jiān)生 ”已是功名巔峰 ……
(二)設計提取信息類任務 ,用于捕捉整本書細節(jié)
在整體把握整本書主旨的基礎上 ,教師還需要設計提取信息類任務 ,引領學生快速提取書中的重要信息 ,用于捕捉整本書細節(jié) ,實現(xiàn)精讀。提取信息類任務包括 :提取關鍵詞,快速鎖定整本書重點內容 ;提取關鍵段落信息 ,快速了解段落主題和內容 ;提取章節(jié)標題信息 ,快速把握章節(jié)核心內容 ;提取人、事、物描寫信息 ,由點及面理解人物形象、事件脈絡;等等。
引領學生賞讀《儒林外史》,教師設計了 4個提取信息的任務。
【任務 1】從人物的描寫中 ,提取塑造人物形象的關鍵詞 ,建立人物信息檔案 ,或為人物寫小傳。
雜“取種種人 ,合成一個 ”是《儒林外史》一書的特點。作者讓人物躍然紙上 ,一顰一笑,一喜一嗔 ,貌似真見 ,聲如親聞 ,描寫很值得賞味。我們唯有深得其法 ,披文入情 ,才能實現(xiàn)剔膚見骨的理解。建立人物信息檔案或為人物寫小傳 ,是精讀整本書的重要策略 ,能夠及時有效地訓練學生提取信息、分析人物及鑒賞評價的能力。筆者引導學生整合書中與同一個人物形象相關的零散情節(jié) ,相對完整地呈現(xiàn)該人物形象。如《儒林外史》中的重要人物荀玫 ,先后出現(xiàn)在第二、第七、第十七、第二十二、第二十七、第二十九、第四十六回。學生在寫荀玫人物小傳時 ,如果能全面篩選和整合散落在不同回的與荀玫相關的內容 ,就能創(chuàng)建一個有創(chuàng)意的、有脈絡的、全面的人物檔案 ,讓荀玫這一人物形象清晰立體起來。
【任務 2】提煉選擇印象深刻的場景信息 ,小組配合 ,排演課本劇。
此項任務是要求學生提煉選擇與自己感興趣的場景相關的信息 ,在理解的基礎上排演課本劇。完成這一任務 ,學生先要提煉分析與場景相關的信息 ,進而根據(jù)理解進行小組分工 ,確定演員。有個小組在演繹 “鶯脰湖大會 ”的情景時 ,根據(jù)提取的該場景中出現(xiàn)的假名士信息 ,作出夸張的動作 :婁三、婁四吟詩作賦 ,表情相對穩(wěn)重 ,而身旁的權勿用則怪模怪樣 ,引起一陣哄笑。在表演過程中 ,表“演者 ”和“觀眾 ”都能感受到這群假名士的附庸風雅、虛偽做作 ,說明該小組提取的場景人物信息精準。評價環(huán)節(jié) ,臺下學生也根據(jù)自己提取的信息作出點評和分析 ,妙語連珠 ,精彩紛呈 :有的說假名士眾多 ,身份多樣 ,涵蓋了官二代、平民、江湖騙子、小本生意買賣人等,充分展現(xiàn)了社會群像 ;有的提到文學形象揭示出一定的社會問題 ,體現(xiàn)了作者的價值取向。立足提取的場景信息 ,學生將《儒林外史》片段搬上舞臺 ,共同品讀儒林故事 ,揣摩人物細節(jié)和心理 ,從文字表面走向文字內里 ,深度閱讀悄然發(fā)生。
【任務 3】提取對比 “真”人信息 ,探究儒林人物的異同點。
本任務承接導讀任務 “以 ‘功名富貴 ’作為‘楚河漢界 ’,給人物分類 ”,提醒學生聚焦人物提取信息。儒林人物眾多 ,通過提取對比“真”人信息 ,分析異同 ,學生直指作品主題,展示了抓取到的醉心科考腐儒生、自詡逍遙假名士、在朝為政高官職、活動民間貪鄉(xiāng)紳、心性高潔真文人、紅顏巾幗新女性 ……并為他們歸類 :或平庸老實、怯懦猥瑣、思想麻木,深受科舉制度毒害 ,如周進、范進、馬二等;或在追名逐利之路上逐漸迷失自我、沉淪墮落 ,如匡超人、牛浦郎等 ;或貪婪吝嗇、欺壓良善、魚肉百姓 ,如王惠、湯知縣、嚴貢生等 ;或心性高潔、蔑視權貴、淡泊名利、勇于挑戰(zhàn)封建權威 ,如王冕、杜少卿、遲衡山、虞博士等。在對比討論所提取信息的過程中 ,學生逐漸體會到了這部作品中的人物 “百態(tài) ”,認識到 “功名富貴 ”是一面鏡子 ,照出了人物的本質。
【任務 4】細思慎讀 ,提取自己重點關注的人物特點、人物服飾、情節(jié)亮點、人物表現(xiàn)、環(huán)境打造等信息 ,創(chuàng)作一篇 “小清新 ”論文。
“小清新 ”原則符合學生閱讀和寫作的實際水平 ,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此項任務為學生的小論文寫作提供的支架為 :選取一個 “小”的點 ,提煉與這個點相關的信息 ,創(chuàng)作小而深的論文?!靶∏逍?”中的 “小”,既指提煉信息的切口要小 ,又指小論文的選題要小 ,避免宏大、難以駕馭的選題 ,讓小論文的 “論”落到實處 ;“清”,既指提取信息時要順著 “小”的點而行 ,又指小論文的思路需清晰 ,要用不同角度的、足夠的材料佐證 ,要將自己的觀點和認知判斷融入其中 ;“新”,既指提取信息時要能關注到別人沒有關注到的 ,又指從選題到論述都要有新意 ,可以是切入點的新意、個人的新見解、專題研讀的新形式等。
學生興趣高漲 ,自主選擇研究專題 ,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的樣態(tài)。片段如下 :【片段 1】從人物的服飾描寫探究時代特點、文化內涵和作者用意。如胡屠戶的女兒在范進中舉之前的穿著是 :黃頭發(fā) ,沒有鞋 ,蒲窩子。范進中舉后 ,胡氏穿著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 :銀絲鬏髻、緞套緞裙 ,可見一人得道 ,雞犬升天。胡氏服飾的轉變雖是細節(jié) ,但直指中心。此外 ,范進出場時的 “破氈帽 ”,體現(xiàn)了他的潦倒 ;嚴老大的 “方巾闊服 ”,將他的盛氣顯現(xiàn)無疑 ;做妓院生意的王義安被一把扯掉“方巾 ”,劈臉一個大嘴巴 ,更增諷刺色彩……書中各類服飾的描寫 ,昭示了人物身份,增強了諷刺效果 ,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片段 2】作品中的情節(jié) “閃回 ”,前后呼應,再現(xiàn)了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閃回”是電影術語 ,指的是以一閃而過的方式插入已出現(xiàn)過的鏡頭 ,可以反復出現(xiàn)。本書中也有一些重復出現(xiàn)的人、物、動作、語言、畫面、場景等。如服飾的閃回 ,不同地方 “假名士”做派的閃回 ,須臾拍馬的語言閃回 ,勾連整本書前后內容的閃回等 ,從中便可窺探作者創(chuàng)作的意圖和情感 ,達到與作品的深層次交流。
【片段 3】從假名士的外在表現(xiàn)探求其心理。如針對婁三婁四、蘧公孫、楊執(zhí)中、權勿用、張鐵臂、胡三公子、趙雪齋、景蘭江等 ,從他們附庸風雅、滑稽可笑的外在表現(xiàn) ,探求他們內心對功、名、利、祿的渴求。對比杭州 “名士團 ”和湖州 “名士團 ”的異同 ,還會感知到 “鶯脰湖大會 ”對不明所以的百姓和假名士的影響 “深遠 ”。
還有學生研究當時選官制度的利弊、女性形象塑造、婚嫁喪葬儀式等。從學生的 “小清新 ”論文能看出 ,聚焦某個細節(jié)的信息提取,能讓他們的寫作角度多樣 ,不少內容透露的細節(jié)和個人思考 ,都是教師未曾想到的。
(三)設計展示評價類任務 ,用于挖掘整本書內涵
展示評價類任務主要是通過搭建展示評價的平臺 ,讓學生在相互展示評價自己的閱讀研究成果、閱讀創(chuàng)新成果等的過程中 ,對整本書閱讀成果做總結歸納 ,進而挖掘整本書的內涵。展示評價的方式可以是口頭介紹 ,可以是圖示展示 ,可以是多媒體再現(xiàn)?!度辶滞馐贰氛緯喿x過程中 ,教師設計了兩個展示評價類任務。
【任務 1】給《儒林外史》設計簡短的名著頒獎詞 ,展示分享。
《儒林外史》在題材、諷刺藝術、剖析社會思想及女性觀念等方面的成就斐然。全書以科舉制度下的文人圖譜、百姓群落再現(xiàn)了百年人世間的興衰成敗。學生在深入閱讀過程中被深深吸引。他們對這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 “藝術成就 ”稱贊不已 ,紛紛展示分享自己的頒獎詞。如下面寫給作者吳敬梓的頒獎詞 ,可謂水到渠成 ,動人動情 :
他,把仁愛真義裝在心中 ,終其一生明科舉本質 ,析世態(tài)風情 ;他,身在儒林 ,心在世外,人生轉折 ,大海為墨 ,長空為紙 ,書《儒林外史》。此書可以鏡人 ,可以自鏡 ,取貌取神 ,實情實理。將生命與人世哲學貫穿其中 ,秉持初心 ,自始至終 !
【任務 2】為再次出版的《儒林外史》設計一段腰封文字 ,評價打磨。
在給《儒林外史》設計腰封的情境中 ,學生積極投入 “創(chuàng)作 ”,評價打磨后讓腰封用語更簡潔有力。如“是士林人物長廊 ,更是世情百態(tài)畫卷 ”“以冷峻的筆端 ,攀登古代諷刺小說高峰 ”等,佳句頻出。學生在此任務驅動下,提煉了本書的精要 ,凝練了諷刺風格。再如“含著洶涌的憐憫與悲哀 ,幽默詼諧地揭露世事人情 ”,深入理解了吳敬梓多重復雜的感情和表達方式??傊?,在短句的創(chuàng)作中 ,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官場的腐敗等主題 ,在學生的心中更加清晰。
此外 ,通過整本書閱讀任務群的落實與突破 ,結合豐富多樣的閱讀和課堂活動 ,學生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示人物檔案 ,以思維樹的形式展現(xiàn)人物異同 ,以圖表的形式對比同一人物經過 “儒林大染缸 ”浸染的前后變化 ,體味作者諷刺語言的意蘊 ……這些形式多樣的展示評價類任務 ,驅動學生走向閱讀 “深水區(qū)”,理解了吳敬梓 “言而不激 ,微而能顯 ,晦亦明志 ”的語言特點 ,挖掘到了這本書的內涵:真實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 ,對當時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官場的腐敗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 ,有濃郁的 “諷刺 ”意味;這部作品無一貶詞而情偽畢露 ,笑中帶淚,首開悲喜交融的諷刺美學風格。
經歷導讀、研讀的整本書閱讀教學 ,以形式多樣的學習任務 ,驅動學生開啟整本書閱讀之旅 ,從被動閱讀轉向主動閱讀、深度閱讀,得到了文本理解力、分析鑒賞力、語言表達力、評價分析力的明顯提升。“悟得人間一縷風 ,證我大道三千路。我”們要以科學有效的整本書閱讀教學 ,探求有效的整本書閱讀策略 ,促進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
[1]楊妙新 .速度、略讀和精讀 ———幾種常見的閱讀方法 [J].中華活頁文選 (高一年級 ), 2010(8):115 118.
[2]顧之川 .“整本書閱讀與研討 ”:教材、教學與評價 [J].新課程評論 ,2019(1):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