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園
摘?要:為了把大學英語教學策略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有機地結合,必須通過教學策略理論和學習策略培訓進行系統(tǒng)研究,對大學生英語學習現(xiàn)狀和學習策略進行深入調(diào)查,找到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結合教學實踐,我們對實施教學策略和自主學習進行了有益探索。大學英語教學不是簡單的灌輸式教學,而應該是注重學生個性化需求的教學,只有依據(jù)不同學習階段和任務來制定具體的教學計劃、實施步驟、方式方法,通過不斷的歸納總結來提高教學策略,從而建立起學生運用學習策略的意識,為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策略;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0.040
0?引言
2006年12月,《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在運行10年后,對于高等職業(yè)教育、普通高等??平逃统扇烁叩冉逃⒄Z課程教學改革經(jīng)驗進行了綜合匯總,其中對培養(yǎng)高等應用性專門人才,以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為目標,突出教學內(nèi)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進一步要求職業(yè)教育調(diào)整課程結構,更新課程內(nèi)容,深化多種模式的課程改革。
1?大學英語教學策略
當前,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作為一個龐大的學生群體,擁有許多個性化的學習需求,特別是作為第二語言的英語更是受到許多學生的追捧。這些學生面對日益多元的教學方式和媒介,在授受知識的渠道和形式已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課堂教學仍然是現(xiàn)在的學習者獲得知識的主要方式。
針對這種全新的教學需求,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教師必須注重課堂教學質量,通過行之有效的方式活躍課堂教學,將最新的教學手段和工具運用于教學實踐,使教學內(nèi)容更具吸引力。從現(xiàn)代教學方式來看,注重課堂教學策略研究,尤其是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對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課堂教學策略是全面增強大學英語教學效果、促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只有瞄準教學中存在的疑點和難點加以攻關,才能檢驗大學英語的課堂教學是否有效,教學目的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作為一線傳授者是否依據(jù)英語學科的課程規(guī)劃,按照課程目標組織英語課堂教學和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是檢驗傳授者授課技巧和學習效果的“試金石”。對于課堂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學策略,最終要看是否對學生的興趣、能力、知識起到引導作用,是否運用了當下學習者愿意接受的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是否采取了多元化、生動化、具象化的教學工具,是否符合語言習得與發(fā)展規(guī)律相一致;通過不斷地創(chuàng)新和實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找到符合現(xiàn)代大學生需求的教學方式,從而不斷地激勵學生參與語言的學習和行為養(yǎng)成,激發(fā)學生有效使用語言的信心與能力,從而增強語言學習的趣味化、運用化、高效化,繼而達到實施教學策略所追求的目標。
2?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自主學習是與傳統(tǒng)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xiàn)代化學習方式。首先將自主學習引入外語教學的概念是Henri?Holec。他把自主學習定義為“能夠負責自己學習的能力”(The?ability?to?take?charge?of?one's?own?learning),即:確定學習目標,確定學習內(nèi)容和進度,選擇學習方法和技巧,監(jiān)控學習過程,對學習的評估,通過不斷強化“五種能力”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最終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自主學習分為被動學習與主動學習,當學生采取被動學習的方式時,不管外界給予加碼多少作用力,但在學習效果上依然欠佳;而如果學生能夠主動學習,往往安排的學習內(nèi)容會事半功倍。提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就是要把大學英語教學的重心從教師“如何教”變?yōu)閷W生“如何學”。而這并不意味著英語教師的作用和責任減弱,反而對英語教師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運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英語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而是更多地關注受眾的需求,要從學習者的角度思考問題,教師不光要研究教材、認真?zhèn)湔n,還要努力學習、不斷掌握先進的教學理論,更新自身的知識圖譜,善于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如利用思維導圖、百詞斬等新型教學輔助工具,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特點基礎上,因人而異地制定教學計劃和組織教學,并將課堂教學與生活體驗結合起來,讓學生在互動參與中體驗英語學習的快樂,找到自我學習、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重要性,從而把大學英語教學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有機結合起來。
3?學習策略教學與自主學習的關系
在外語教學和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的任務就是在認知過程中采取有效的策略盡快掌握目的語的語言知識和技能,使之能夠熟練運用語言技能,為自己的學習生涯加分添彩。
1976年,由唐·柯克帕特里克(Donald?L.?Kirkpatrick)提出的四級評估模型,將培訓效果分為4個遞進的層次:反應層、學習層、行為層、效果層,系統(tǒng)全面地介紹了培訓的相互關系,也從更多維的視角分析了學習評估的重要性。作為大學生階段,他們已經(jīng)掌握了部分英語學習技能,具備相應的英語知識基礎和英語學習技巧。但是,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大學英語的學習仍然以語言知識為主,忽視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造成語言實際運用效率低下,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大多是在執(zhí)行教師的指令,是缺乏規(guī)劃、無意識地學習,容易造成照本宣科的灌輸式培養(yǎng),學生也養(yǎng)成一種被動式接受的習慣,沒有真正入腦入心。大學英語的教學應該將教學實踐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運用學習策略和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方面,通過抓好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來強化學習成效,訓練學生快速提高獲取英語知識的能力,及時找出自己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引導學生不斷檢視自己的學習過程,并善于在生活和學習中運用加以強化,從而不斷提高英語學習的自主能力。
教育學家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倡導自主學習。1971年,歐洲成立了自主學習中心,其宗旨就是培養(yǎng)學習者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通過自主學習的發(fā)展歷程不難看出,在當代快節(jié)奏的環(huán)境中,各類群體都特別注重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只有不斷地吸取新鮮知識,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加優(yōu)秀。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知識的迭代速度非???,只有具備內(nèi)驅力的人才能適應快節(jié)奏的生活,只有快速處理各類紛雜的信息,篩選出對自己有用的知識加以消化吸收,才能真正學以致用。作為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更是一個漸進與持續(xù)的過程,必須養(yǎng)成堅持不懈的學習態(tài)度,才能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汲取更多的知識與營養(yǎng)。
4?學習策略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實施方法
4.1?培養(yǎng)策略意識
在正常的外語教學中,只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愿意學習并積極主動地想辦法學,才有可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成效不能簡單地通過分數(shù)來評估,應該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需求,營造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策略意識,讓學生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優(yōu)勢,合理地選擇教材和運用教學方法,通過教學互動來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采取課內(nèi)講授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由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與自主學習相結合,讓學生在具體學習過程中找到學習感覺,增強學習帶來的愉悅感和成就感。隨著教學任務的轉換,教師應通過分析學生的具體情況,結合不同階段的學習任務,指導學生運用不同的學習策略,養(yǎng)成個性化的學習習慣。防止教學出現(xiàn)“兩張皮”現(xiàn)象,只有從具體的教學大綱中找準學習目標,有意識地引導并訓練學生知道為什么學,學習什么以及怎樣學;才可以幫助學生完成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建立良好習慣;學習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找準適合自身的學習策略,有目的、有計劃、有結果的學習才能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4.2?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師生協(xié)作學習模式
Benson認為自主學習應該是:more?interdependent?than?dependent.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與教師的具體指導息息相關,必須貫穿于教與學的全程。教師充當學習策略的引導者,不是學習計劃的制定者與執(zhí)行者,具體的學習策略必須依靠學生自身去摸索和實踐,學生只有在教師教學過程中找到學習的方法,并善于歸納自己的學習特點,才能達到最佳的應用效果。許多學生英語學習的過程為:預習(背誦單詞)、課堂(聽老師講解、記筆記)、課后(書面練習、知識鞏固)等。這些傳統(tǒng)的學習方法雖然無可厚非,但是真實的效果卻有待商榷,教師其實更多是充當咨詢者的角色,在學生遇到困惑時給予援手,可以調(diào)整學習程序:通讀課文?(重點放在掌握文章大意與結構),閱讀理解練習?(多項選擇與判斷正誤)、背單詞、習語,做課本上對應的單詞、短語、語法練習?(為課堂互動作準備)、課后梳理與總結(歸納知識點),通過課堂重點把握、課后鞏固練習,反省內(nèi)化學習策略,同時利用各種時機將語言進行輸入和輸出練習,增強書面學習與口語交際的轉化練習,實現(xiàn)新舊知識的轉換與銜接,從而實現(xiàn)專業(yè)素養(yǎng)和學習效能的不斷提高。
4.3?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延伸課堂進行自我學習
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fā)展,基于仿生學、認知心理學、經(jīng)濟學算法等交叉學科的不斷發(fā)展,許多制造業(yè)已大量運用人工智能作為輔助工具,使得人工智能的研究深度和廣度突飛猛進。ChatGPT的橫空出世,更是引發(fā)了人工智能的全球熱議,作為現(xiàn)象級的全新應用更是場景多元,特別對于教育行業(yè)沖擊巨大,以往不受重視的線上授課模式被解構,這也給遠程教學與學習行為提出了全新機遇和挑戰(zhàn)。在教育技術應用方面,ChatGPT顛覆了許多人的印象,其全新的人機對話功能和多元化的應用場景設定,讓人覺得耳目一新,許多人機對話解答內(nèi)容非常具有邏輯性,其強大的功能延伸足以令世人驚嘆。當下,隨著新的媒介和運用軟件層出不窮,教學內(nèi)容更新與迭代的趨勢不可逆轉,信息傳遞的模式和效率呈現(xiàn)多元化趨勢,使整個教學環(huán)境發(fā)生巨大的變化。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下的英語學習關鍵在于使學生激活思維,基于接受新事物的沖擊,善于運用新方法去解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從而使學習過程更加符合自身需求。特別是基于邏輯推理的軟件不斷迭代,其許多功能被廣泛運用,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不光要懂得利用身邊資源,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軟件的輔助功能,也不必完全依賴軟件生成式答案,而不主動去學習和歸納,那樣只會適得其反。此時,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所遇到的問題有所側重地進行溝通解決,注重引導學生使用各種教學工具和資源,同時要防止出現(xiàn)自主學習經(jīng)驗不足、自律性不夠、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教師可以提供不同于網(wǎng)絡知識解答的視角,指導學生通過頭腦風暴尋找不同答案,尋求更多解決方式。在此過程中,教師只是扮演信息提供者的角色,提供一些參考書目和視頻鏈接,讓學生獨立思考并解決實際問題,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5?結論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學習是一個持續(xù)精進的過程,只有不斷地積累和付出努力才卓有成效。教育不是簡單的灌輸,而在于用情用心地付出與滋養(yǎng)。教育的魅力不在于強加接受,而在于催化進步,使學習者產(chǎn)生一種快樂的向往,愿意為之付出時間與精力,而不計較得失。教育的目標不在于機械地復制已有知識,而在于不斷創(chuàng)新與迭代,以新的方式和媒介來吸引學習者,讓其產(chǎn)生持續(xù)學習、終身學習的內(nèi)驅力。
參考文獻
[1]Benson,P.?Learner?Autonomy?in?the?Classroom?[A].In?D,Nunan(ed).Practical?English?Language?Teaching[C].?NY:McCraw?Hill,2013.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教職成.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若干意見〔2015〕6號[Z].
[4]王立非,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培訓與研究在中國[J].外語界,2013,(6):4955.
[5]慧亞玲.外語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16,(1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