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文
[摘 要] 語文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字理解和表達能力的一門學科。學生學好語文,可以為未來的工作與生活奠定基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過去的語文教育多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學生實際語言水平的關注不夠。為此,語文教師應當積極汲取國外的先進教育經驗。STEAM教育理論起源于20世紀的美國,經過數十年的發(fā)展,對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已經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文章基于此,分析如何將STEAM教育理論貫徹到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希望能給語文教師帶來一定的啟迪。
[關鍵詞] STEAM教育;小學語文;項目式教學;部編版教材
STEAM教育理論最早由美國政府提出,通過學習課本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融合各個學科的思維方式,從而使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種教育理念為如今的語文項目式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語文教師應當將STEAM教育理論吃透,并積極將其應用到教學當中,進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
一、何為項目式學習
項目式學習(project based learning)這一教育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國,由知名教育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在從做中學”理論發(fā)展而來。傳統(tǒng)的教育以提高學習成績?yōu)槟康?,以灌輸知識為手段。這樣的課堂通常是沉悶的,很難引起學生興趣。同時,學生學習到的知識理論化、抽象化,很難應用于實踐當中。而項目式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有較大的不同,這種教育方式以學生為核心,教師在課堂中的地位由傳統(tǒng)教育中的“主導者”轉變?yōu)椤耙龑д摺保瑢W生也從“被灌輸者”轉變?yōu)椤皡⑴c者”。通過這一教育方式的轉變,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與學習知識的主動性,進而有效地提升其學習成績。在美國,經過數十年的推廣與發(fā)展,這一模式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推廣與普及。近年來,隨著我國教學理念的不斷進步,項目式學習被廣泛應用于各校的教學實踐中,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目前項目式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與不足
(一)教育方式單一
課堂教學是教育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教育能夠達到的效果與課堂教學的質量有直接的聯系。就目前而言,有部分教師并沒有吃透項目式學習的理念,教育方式相對單一。例如:部分小學傾向于知識型教學,以“刺激—反應”的行為主義理論為指導。這種教育模式相對枯燥,不但很難激起學生的興趣,而且阻礙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二)教學內容應試化
眾所周知,學生受教育的目的,是為以后的工作、生活奠定基礎,但是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部分教師將應試作為學習的唯一目的,以學生考試成績?yōu)槲ㄒ恢笜?。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理論成績雖然較為優(yōu)異,但是很難將學習內容用于實踐,在演講、寫作方面都有很大的困難。這和當下注重素質教育的形勢顯然是背道而馳的。
(三)教學缺乏針對性
射箭要看靶子,唱戲要看聽眾,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理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制定教學策略。小學生思維尚未成熟,理解能力較差。但部分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卻以成人的思維衡量學生。那些基礎不錯的優(yōu)等生尚能跟上教師的節(jié)奏,但中等生、學困生卻難以理解授課內容。
(四)對項目式教學不理解
再好的教育策略都是要由人執(zhí)行的,優(yōu)秀的教師可以將先進的教育策略落實下去,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就目前而言,部分教師過于迷信自己的教育經驗,對項目式教學不理解,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項目式教學的實施膚淺化、表面化,使項目式教學模式無法達到其應有的效果。
三、基于STEAM教育理論的小學語文項目式教學策略
(一)教育方式多樣化
為了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進而提高其學習質量,教育方式就必須多樣化。而如何實施多樣化的教學,就成了小學語文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STEAM教育理論具有情境性。情境式教育營造生動有趣的教學氣氛,引導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極大限度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將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應用于課后,進而促進教學的高效化。
以部編版《語文》三年級的課文《春的消息》為例,本文以現代詩的方式贊美了春天的美好。對于現代詩這一體裁,小學生感到陌生。為了方便學生理解課文,教師不妨在課堂上為學生構建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朗讀整首詩,之后詢問學生:“同學們,《春的消息》和我們以前學習的文章有什么區(qū)別?” 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教師應該發(fā)揮引導作用,通過通俗易懂、簡單明了的語言,引導學生從內容、形式等方面解答這個問題。在學生回答完畢后,教師可以將之前教學的一年級古詩《春曉》與本堂課結合,進一步詢問學生:“《春曉》和《春的消息》有什么相同之處,又有什么不同之處?”通過教師一步步的詢問,學生會發(fā)現兩首詩的主題相同,都是對春天的歌頌;兩首詩的格式也有相似之處,每一句的結尾都是押韻的。但是,《春曉》顯然更為工整,句意相對而言比較含蓄。經過學生充分討論后,教師便可以為學生解開謎題:《春的消息》與《春曉》都是詩歌體裁的課文,但是,一個是古體詩,一個是現代詩。通過這樣的問題情境教學,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興趣,還可以極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寫作能力是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在未來的工作中也有較多的應用機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不但可以增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也有較大的幫助。例如,在教學寫作課“? 讓生活更美好”的時候,教師可事先詢問學生:“同學們,你們覺得生活是美好的嗎?”待學生做出肯定的回答之后,教師更進一步詢問:“同學們說得都很好,老師想讓大家更進一步地思考一下,如今的美好生活是什么創(chuàng)造的呢?”隨后,教師讓學生依次回答。在這時,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分析,并對學生進行引導。值得重視的是,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不應該采用從上至下的態(tài)度,而是應該以平等的口吻進行引導,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增進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還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隨后,教師便可以讓學生寫作文,由于有剛才的問題情境作為引導,學生已經有了寫作的思路,所以能較好地完成寫作任務。教師可以挑選出兩篇優(yōu)秀的文章,通過多媒體課件進行展示:“同學們,你們覺得這兩篇文章寫得好在哪里?請說出自己的理由?!痹谶^去,因為教育策略應試化、一切為應試服務,對學生審美能力缺乏培養(yǎng),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學生在面對一篇好文章的時候,通常只知道這篇文章好,但是好在哪里又說不出來。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思考,增進學生對文章內容、技巧的理解,為其之后的學習與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2.利用微課,夯實學生學習成果。STEAM教育強調知識跨界、場景多元、問題生成、批判建構、創(chuàng)新驅動,體現出課程綜合化、實踐化、活動化的諸多特征。微課是一種新興的教育手段,以五分鐘到十分鐘的視頻為主要載體,與STEAM教育理念有天然的適配性。如果教師能夠在課堂上合理地采用微課進行教學,便能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制作微課前,應當事先對課程內容進行研究,分析教學目標,圍繞教學目標制作微課。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筆者觀察,部分教師在制作微課時,通常會用網上現成的教學模板,這些內容只有廣泛性,缺乏針對性。教師應該利用自己和學生朝夕相處的優(yōu)勢,分析學生的喜好,針對其興趣設計微課內容,這樣可以極大限度地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采取插圖教學法,發(fā)揮學生想象力。正如前文所述,小學生的思維尚不成熟,故此,學生對抽象的文字缺乏很強的興趣,對圖片卻有著很強的興趣。針對這一現象,語文教師可以圍繞教學目標,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一幅幅生動有趣的插圖,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例如,語文教師在教授《景陽岡》一課的時候,便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老虎的照片、與武松打虎相關的國畫和連環(huán)畫等。通過這一種方式,學生可以較為直觀地面對課程,方便其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二)延伸文本內容,提升語言運用能力
STEAM教育不僅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注重將理論應用于實踐。正如前文所述,有一部分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在授課的過程中,過于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卻忽略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語文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可以對文本中的內容進行延伸。例如,在教學《金色的魚鉤》一課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參觀附近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學生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我國著名文學家、教育家葉圣陶認為,語文有兩個組成部分,一個是口語能力,一個是寫作能力。為了培養(yǎng)學生這兩方面的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金色的魚鉤》以及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所見所聞去開展演講比賽、寫作比賽。項目式教學是注重學生參與感的,教師應該讓學生通過自由民主的方式,選出比賽中的佼佼者。教師則要對其進行一定的物質獎勵,從而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
(三)建立教學檔案,因材施教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培養(yǎng)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qū)別不同情況來施肥、澆水和培養(yǎng),這叫“因材施教”。一個班的學生通常來自不同的家庭,其基礎不同,習慣不同,父母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不同。故此,語文教師在授課時,絕對不能“一刀切”。而是應當主動走進學生當中,充分地分析其性格、習慣,并且圍繞這些數據建立學習檔案,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策略。例如,有些學生對歷史很感興趣,那么教師可以圍繞課程內容,穿插一些生動有趣、通俗易懂的歷史故事;而有些學生對影視劇情有獨鐘,那么教師可以在教學課件中引用一些影視劇的內容。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拉近學生與授課內容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從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的“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極大限度地提升教育的效率與質量。
與此同時,教師在面臨優(yōu)等生和學困生的時候,也應該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優(yōu)等生的學習基礎相對較好,教師可以適當地加快教學速度,為了防止其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教師可以對其進行適當的鞭策。學困生的學習基礎差,教師對其評價應該以鼓勵為主,提高其學習的自信心,針對其實際情況,制訂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循序漸進地提升其學習成績。
(四)提升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綜合學科知識
STEAM教育模式提倡在教學的過程中融合各個學科,使學生得以綜合各個學科的思維方式,在更廣闊的視野中立體地認識整個世界。
例如,在教授《開國大典》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舊中國人民在三座大山壓迫之下的悲慘情況;教授《北京的春節(jié)》的時候,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舊時北京的民風民俗;教授《黃繼光》的時候,教師可為學生闡述朝鮮戰(zhàn)爭的歷史背景。
但就目前而言,部分教師受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較深,且過于迷信于自身的教育經驗。綜合各學科知識施展STEAM教學,對這部分教師而言是一個很大的難題。故此,筆者認為,各校應該針對這一現象,積極地對教師開展培訓,進而提升教師個人的教學素養(yǎng)。值得重視的是,學校在進行培訓的過程中,不能單純地依賴教師的自覺,而是應該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考核手段。例如,為了提高教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學??梢詫⑴嘤柕淖罱K結果與教師的工資績效、晉升渠道等聯系起來。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各小學還可以與兄弟學校展開溝通、交流,互相汲取對方項目式教學的優(yōu)點與長處,并將其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學中。
總之,為了給國家培養(yǎng)滿足現代社會需求的人才,教師應該勇于突破傳統(tǒng)教育的束縛,基于STEAM教育理論展開項目式教學,讓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習的內容應用于實際的生活、工作中。
參考文獻
[1]方麗.STEAM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程創(chuàng)生案例探究[J].西藏教育,2021(5):15-17.
[2]韋鳳娣,陳東.STEAM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語文,2021(1):41-43.
[3]李曉燕.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STEAM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天津教育,2020(28):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