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葉挺
【摘要】高中生對音樂有獨特的理解,對音樂鑒賞也有創(chuàng)意追求,教師針對學生音樂訴求展開教學設計,整合鑒賞資源信息、設計鑒賞學習情境、組織鑒賞交流活動、創(chuàng)新鑒賞訓練設計,為學生提供自主性學習機會,以提升學生音樂鑒賞學習品質。
【關鍵詞】高中音樂;自主性;鑒賞學習
音樂鑒賞是音樂學科教學重要內容,教師在鑒賞教學設計時,大多喜歡做一些專業(yè)解讀,傳授一些音樂知識,而學生卻沒有熱情記憶這些單調的音樂符號,導致音樂鑒賞學習效率低下。教師需要做出教學調整,從學生自主性學習角度出發(fā)展開設計,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理清學習程序、組織鑒賞活動、創(chuàng)新訓練設計,為學生順利進入音樂鑒賞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學生對音樂作品有個性理解,教師針對學情展開鑒賞指導,鼓勵學生展開自主性學習,能夠及時喚醒學生音樂思維,形成豐富學習動機。
一、整合鑒賞資源,創(chuàng)設自主性學習環(huán)境
音樂鑒賞需要選擇適合的音樂作品,教師深潛教材之中展開提煉行動,結合校本課程,或者網絡平臺,也能夠搜集一些適合的鑒賞作品,為學生自主性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音樂鑒賞資源極為豐富,教師廣泛征詢學習意見最為關鍵。
1.篩選鑒賞作品素材
教師設計鑒賞學習任務時,要精心選擇鑒賞作品,唯有提升契合性,才能真正調動學生鑒賞主動性,自主性學習才會成為現(xiàn)實。學生對音樂作品有選擇性,教師對教材音樂作品資源進行整合處理,提煉適合的音樂素材,學生回饋更為主動。校本課程、生活資源、網絡平臺都是可以利用的音樂作品來源渠道,教師與學生展開多重交流,以提升鑒賞音樂作品的適合性,讓更多學生產生自主性學習的熱情。
如教學湘教版高中音樂必修第一單元,這個單元有很多音樂作品,“音響的感知”“情感體驗”“聯(lián)想與想象”“理解與認識”,這四個環(huán)節(jié)構成鑒賞學習體系,教師推薦《我愛你,中國》《松花江上》作為鑒賞作品,學生開始聆聽這些歌曲,對歷史背景進行深入解讀,結合旋律特點,感受這些音樂的感染性。前者是愛國歌曲,流行性很強,學生比較熟悉,都能夠跟唱,鑒賞興趣較高。后者是特定歷史下的音樂作品,學生對那段歷史比較熟悉,教師指導學生從愛國、民族大義角度展開思考和分析,其情感滲透更為真切可感。音樂鑒賞素材眾多,教師要求學生借助多種渠道搜集一些適合的歌曲,學生回饋主動,很快就找到一些音樂作品。如《我的祖國》《歌唱祖國》《祖國頌》等。學生有自主引薦的權利,其鑒賞熱情被點燃,自主學習主動性被調動起來。
2.設定鑒賞聆聽情境
音樂鑒賞手段眾多,聆聽是最為基本的方式,教師要對學習情境進行優(yōu)化設計,創(chuàng)造適合的聆聽環(huán)境,提出具體的聆聽要求,促使學生主動進行自主性學習,在獨立思考和內化中形成音樂鑒賞能力。音樂作品大多有自己的風格,教師要引導學生從音樂旋律、音樂主旨、音樂節(jié)奏、音樂情感、音樂色彩等角度進行聆聽分辨,結合音樂背景介紹、作者簡介、歌詞分析,深度解析音樂作品內涵,形成鑒賞認知。
這個單元的主題是“學會聆聽音樂”,說明鑒賞的第一步是聆聽,調動我們的聽覺參與鑒賞環(huán)節(jié),教師先介紹這首樂曲的主要內容,為學生進入聆聽環(huán)節(jié)進行前期鋪墊,然后利用多媒體播放《梁山伯與祝英臺》(小提琴協(xié)奏曲選段),讓學生全神貫注地聆聽樂曲,并在大屏幕上展示相關信息。包括協(xié)奏曲特點、形式、結構,以及小提琴樂器的音色特點,讓學生理清音樂情節(jié),逐漸掌握音樂鑒賞認知。在鑒賞展評環(huán)節(jié),學生音樂鑒賞體驗比較豐富,對這部音樂劇有了全新認識。樂曲故事距離我們很遙遠,但音樂旋律、音樂情節(jié)、音樂情感、音樂色彩具有極強穿透力,讓人產生更多共鳴。教師從聆聽角度展開鑒賞指導,要求學生理順音樂故事,通過樂曲和樂器特點分析,對音樂感染力有了全新認識。
二、優(yōu)化鑒賞設計,明確自主性學習程序
教師對學情有到位分析,優(yōu)化鑒賞教學設計,適時調整作品鑒賞難度系數(shù),或者是調換鑒賞作品,都能夠為學生順利進行自主性鑒賞學習帶來便利。
1.調整鑒賞作品難度
學生音樂鑒賞基礎能力存在較大差距,教師對此需要有客觀判斷,針對學生鑒賞需要做出響應調整。如音樂作品的更換,或者是降低鑒賞要求,都能夠為自主性鑒賞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學生進入音樂鑒賞環(huán)節(jié),要對音樂相關因素進行統(tǒng)合性分析,還要對音樂感知進行歸結性反思,這樣才能形成音樂鑒賞認知,教師對鑒賞作品進行必要調整,無疑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服務。
《梅花三弄》是一首流行性很高的歌曲,學生對這首歌曲比較熟悉,特別是歌曲旋律精美動人,是學生喜愛的主要原因,教師設計學唱、模仿、體驗鑒賞任務,要求學生深度解析作品內涵,掌握切分節(jié)奏、弱起,解讀歌曲情緒、速度特點。學生進入聆聽環(huán)節(jié),結合歌曲內容進行鑒賞思考,大多能夠從遇到挫折困難不低頭不認輸角度進行解讀。教師肯定學生鑒賞表現(xiàn),從歌曲旋律、節(jié)奏、情感、主旨等方面進行專業(yè)解讀,促進學生音樂鑒賞認知的內化。這首歌曲旋律動人,關涉音樂專業(yè)知識比較多,教師沒有從這些角度進行設計,而是從情感、主旨方向進行引導,讓學生通過音樂鑒賞建立進取心,從而降低了音樂鑒賞難度,學生介入更為容易,鑒賞學習順利推進。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呈現(xiàn)個性化,教師沒有提出具體的要求,給學生帶來更多自主操作的自由,促使學生盡快行動起來,在創(chuàng)造性思考中形成鑒賞認知。
2.設計鑒賞學習任務
教師推出音樂鑒賞學習任務,提出明確的鑒賞學習要求,能夠讓學生有清晰的學習方向。音樂鑒賞不需要更多專業(yè)知識的支持,教師在任務設計時,要對鑒賞目標進行靈活性設計,讓不同群體學生都能夠順利進入鑒賞環(huán)節(jié),在主動性、探索性學習中建立樂感基礎。音樂鑒賞任務有不同呈現(xiàn)形式,音樂問題思考、音樂內容梳理、音樂角色分析、音樂形象塑造、音樂情境再現(xiàn)、音樂主旨分析、音樂情感對接等,都能夠為學生帶來深刻音樂體驗,教師需要做創(chuàng)新設計。
《陽關三疊》是根據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譜寫的一首琴歌,學生對王維詩歌內容和情感等都比較熟悉,為音樂鑒賞奠定基礎。這是一首送別詩,譜寫成音樂作品,也是典型的送別歌曲,教師設計鑒賞任務,要求學生通過聆聽、學唱、對比,了解詩歌與音樂結合的必要性,掌握琴歌中“詩”“琴”“歌”的關系,“三疊”是同一個曲調反復疊唱三次,結合作品進行相關分析體驗。學生有詩歌解讀基礎,進入鑒賞學習比較容易,教師明確鑒賞任務,提出鑒賞要求,為學生展開鑒賞學習規(guī)劃路線。學生初步掌握一些樂理知識,利用這些知識展開鑒賞行動,課堂研學氣氛逐漸形成。在鑒賞展示環(huán)節(jié),學生主動發(fā)言,鑒賞體驗都比較深刻。
三、組織鑒賞活動,提升自主性學習效度
音樂鑒賞活動沒有固定形式,教師設計一些音樂創(chuàng)編演繹活動,學生參與熱情比較高,其鑒賞學習體驗更為真切。
1.推出鑒賞演繹活動
音樂鑒賞活動設計時,教師要對學生音樂鑒賞訴求有清晰判斷,以提升教學設計適合性。歌曲演唱、歌詞改編、情境再現(xiàn)、音樂劇表演等,學生對這些演繹性學習活動比較有感覺,教師要做好對應設計。高中生雖然喜歡看這些音樂表演,卻不會主動參與演繹活動,教師對學生心理有科學分析,以便做出及時應對,讓學生以可接受的形式參與鑒賞演繹活動。演繹活動大多帶有互動性,這與自主性學習不沖突,教師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同樣能夠促進鑒賞能力的提升。
教師設計鑒賞學習任務時,要注重學生體驗認知的積累,適時滲透一些音樂知識,或者歷史事件,能夠拓寬學生學習視野。如鑒賞《十面埋伏》這首樂曲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音樂故事,直觀展現(xiàn)“十面埋伏”歷史故事,讓學生從故事觀看中進入音樂鑒賞環(huán)節(jié)。學生對這個音樂故事有一些了解,教師繼續(xù)設計鑒賞任務,讓學生在聆聽樂曲基礎上創(chuàng)編音樂劇腳本,經過反復評選,最終確定演繹方案,組織學生進行彩排演繹活動。這個音樂故事再現(xiàn)楚漢之爭歷史畫面,特別是琵琶樂器的應用,增加了更多感染力,學生從歷史角度展開鑒賞學習,設計音樂劇腳本,這本身就是一種學習挑戰(zhàn)行動。音樂劇腳本篩選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音樂腳本創(chuàng)編中形成系統(tǒng)性學習認知。
2.組織鑒賞展評活動
音樂展評活動屬于互動性學習,教師要求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組織學生進行互動評價,能夠成功激發(fā)學生音樂鑒賞主動性。如鑒賞反思、鑒賞方法歸結、鑒賞拓展行動、鑒賞創(chuàng)新探索等,教師鼓勵學生主動展示自己的鑒賞心得,積極參與互動性研學活動,對促進自主性學習進程有積極幫助。自主學習與集體學習有區(qū)別也有聯(lián)系,集體學習需要自主學習的支持,自主學習與集體學習相融合,能夠創(chuàng)造更多學習動機。
教師組織學生聆聽小提琴獨奏曲《思鄉(xiāng)曲》,體味樂曲的旋律美、結構美、形式美和意境美,學生開始進入鑒賞狀態(tài),在聆聽中進行細節(jié)分辨,逐漸了解音樂主題,感受音樂要素的變化。為激發(fā)學生鑒賞主動性,教師要求學生自行選擇一個切點,展開鑒賞小課題研究,撰寫音樂鑒賞總結或者體會,準備參與班級集體展評活動。學生對書面音樂鑒賞訓練任務比較陌生,教師提出具體的要求,讓學生進入研學行動。學生進入鑒賞操作環(huán)節(jié),教師根據學生鑒賞表現(xiàn)進行教學調整,給學生一些建議,確保鑒賞學習順利展開。經過一番探索,學生撰寫鑒賞體會也紛紛出爐,教師組織學生展開互動評價活動,對學生鑒賞體會情況進行專業(yè)梳理,肯定學生學習表現(xiàn)。教師有意識推出書面文字鑒賞學習任務,成功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從學生鑒賞表現(xiàn)可以看出,教師鑒賞任務設計是比較成功的,學生在自主性研討中建立清晰學科思維。
四、創(chuàng)新鑒賞訓練,培養(yǎng)自主性學習意識
音樂鑒賞訓練任務設計時,教師要做好資源整合分析,鼓勵學生廣泛搜集鑒賞素材,展開線上鑒賞交流互動,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學習習慣。
1.延伸鑒賞訓練維度
鑒賞訓練任務設計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做好創(chuàng)新探索,有意識拓寬鑒賞維度,讓學生借助網絡搜集一些鑒賞音樂作品,通過自主性鑒賞學習,歸結鑒賞學習心得體驗,在集體匯報中形成取長補短學習機制。學生有靈活應用網絡的能力,教師鼓勵學生展開針對性搜集,給出一些鑒賞提醒,讓學生自然進入鑒賞環(huán)節(jié),在創(chuàng)新體驗中建立學科核心素養(yǎng)。學生對音樂作品有個性追求,教師需要做好觀察,及時矯正學生認知偏差,提升音樂鑒賞訓練品質。
教師設計音樂鑒賞任務,要給學生傳遞一些作品相關的素材信息,讓學生對作品有更全面的理解。如《春天的故事》,這首歌是學生比較熟悉的,無論是旋律還是歌詞,學生大多能夠輕松解讀,但這首歌曲誕生于特定的歷史背景,學生對此并不是特別了解。教師先播放大型文獻紀錄片《鄧小平》,然后介紹改革開放歷史事件,讓學生結合音樂內容進行主題解讀,最后是對歌曲旋律、節(jié)奏、色彩、速度等特點進行梳理和歸結。教師適時傳遞一些鑒賞素材,目的是為學生順利展開音樂鑒賞提供更多正面支持。這首歌曲旋律優(yōu)美,有很強的流行性,與其背景主題高度關聯(lián),教師組織學生從內容角度進行突破思考,大大增加鑒賞含金量。教師讓學生借助網絡搜集相關鑒賞信息,也能夠帶來一些信息支持,學生對此也比較有認同感,其鑒賞學習逐漸進入佳境。
2.培養(yǎng)鑒賞應用能力
學生對音樂鑒賞有個性追求和體悟,教師利用訓練任務進行調度設計,組織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鑒賞學習行動,對接生活認知,延伸鑒賞視野,都能夠促進學生音樂審美觀的成長。音樂審美與文化修養(yǎng)、思想追求息息相關,教師要有規(guī)范設計意識,為學生規(guī)劃清晰鑒賞學習路線,確保音樂鑒賞行動順利展開。音樂作品本身有獨特風格,其受眾群體存在差異性,教師要對學生鑒賞品味做出客觀評估,確保學生自然建立健康審美觀。
《保衛(wèi)黃河》是一首大合唱歌曲,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曲,然后設計訓練任務:這首歌曲有不同表現(xiàn)演繹形式,利用網絡搜集相關內容,對歌曲特點進行梳理和歸結?!堕L江之歌》也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不妨找到歌曲做比較分析,從速度、節(jié)奏、情緒、色彩等角度展開深度研究,體會《保衛(wèi)黃河》的突出特點。學生接受鑒賞任務后,開始自主操作,搜集相關素材信息,進行對比鑒賞分析,歸結出鑒賞結論。在成果展評環(huán)節(jié),學生紛紛介紹自己的鑒賞體驗,課堂學習氣氛活躍起來,教師對學生鑒賞情況作評價,給予更多方法指導。教師充分放權給學生,讓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鑒賞行動,確保鑒賞訓練順利推進。
音樂鑒賞與自主性學習相結合,其適合性更高,與新課標基本要求相一致,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為鑒賞學習提供資源支持,適時傳授一些鑒賞方法,都能夠創(chuàng)造研學動機。學生有獨立學習追求,教師抓住學生學習心理展開鑒賞設計,引導學生主動進行音樂鑒賞討論,以提升學習品質。自主性方式眾多,包括聆聽、思考、視唱、表演、創(chuàng)編、鑒賞、自評等,教師需要做整合設計,將多種學習形式有機結合,順利啟動學生鑒賞思維。
【參考文獻】
[1]朱華琴.高中音樂鑒賞單元教學多維目標設計[J].江蘇教育研究,2023(Z1).
[2]朱虹.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學課程輔導,2023(07).
[3]王海東.芻議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目標的優(yōu)化[J].安徽教育科研,20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