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菁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的革新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新的可能,也為教育教學的發(fā)展提供了無限可能?!敖讨侨诤稀笔窃诮逃虒W中融入信息技術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也是時代發(fā)展下促進教育教學信息化和現(xiàn)代化的新教學嘗試。在此背景下,許多教育工作者紛紛探索其中而助力教育之新發(fā)展。文章就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語文“教智融合”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教智融合;融合策略
語文教學,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教學特點。其不僅是學生進行語言交流和人際交往的重要工具,也是展現(xiàn)人類文明發(fā)展歷程和歷史演進的重要方式。在新課程所倡導的核心素養(yǎng)理念之下,我們希望能夠在語文學習之中引導學生體驗到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化,體驗生活的美好以及多樣的人物成長經歷和情感,提升學生人格素養(yǎng),樹立正確價值觀念。然而,如何才能夠發(fā)揮語文教學之優(yōu)勢而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呢?“教智融合”則為我們提供了一條有效的教學道路。于教智融合之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多樣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參與教學實踐,將豐富而生動的教學內容以信息化手段展現(xiàn)于學生面前,進而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互動、探究而增強其對于文學知識的理解和感悟,讓文學融入學生心中而散發(fā)思想和情感之光芒。本文筆者便在自身教學實踐基礎之上以《暮江吟》為例,針對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智融合”進行深入探討,希望能夠供大家有所借鑒。
一、概念概述
1.教智融合
所謂教智融合,其完整表達應是關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完型教與學模式。教智融合,便是指在學科教育教學之中運用多媒體、互動平臺等多種信息技術手段參與教學實踐,打造智慧性課堂,致力于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的一種教育方式。其以學生為主體而依托于信息技術,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時空限制,為課堂教學提供了多樣的教學方式和多樣模式,讓教學富有靈動性、便捷性、多樣性。在教智融合課堂之中,教師則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現(xiàn)多樣而豐富的課堂教學情境,以具體而生動的事物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和活力,進而于此之中引導學生針對知識內容進行自主探究、延伸拓展和思維創(chuàng)新。教智融合不僅能夠讓教學變得充滿溫度和深度,也可以從學生興趣入手增強其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感悟,啟發(fā)學生思維和能力發(fā)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
2.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解讀,我們首先要理解“素養(yǎng)”一詞的含義。而什么是素養(yǎng)呢?“素養(yǎng)”,是一種較為穩(wěn)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健康發(fā)展需要的知識、能力、情感及價值觀念。而“核心素養(yǎng)”則是一種高級素養(yǎng),是素養(yǎng)的關鍵因素。有關核心素養(yǎng)的研究起源于西方。早在《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成功生活和健全社會》之中,歐洲學者便提出了“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并且對此進行了相關研究。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國逐漸認識和了解核心素養(yǎng)理念,并且對此進行教育研究而逐漸探索其教育價值。如今,于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之下,“核心素養(yǎng)”成為當前教育領域的熱門話題。其符合我國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要求和素質教育的發(fā)展道路,讓“以人為本”教育理念有了更加明確而具體的方向。
而“語文核心素養(yǎng)”便在此背景下發(fā)展而來。在中小學新課程標準之中,我國便針對語文學科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而提出了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這四大語文核心素養(yǎng)。其中,語言建構與運用,便是讓學生在實踐之中了解我國語言文字的特點及其規(guī)律,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則是讓學生于學習之中尋找文本邏輯和思路,提升其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則是于美的文學作品之中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畫面、情感之獨特性,于情境之下提高其審美能力。文化傳承與理解,則是讓學生學習和了解中華文化魅力和價值,拓寬文化視野,增強文化自信力。
二、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語文教智融合策略
1.關注學生發(fā)展,進行課前指導
(1)運用微課形式,設置預習學習任務。課前預習,是學習的重要法寶。課前預習,學生能夠初步了解和掌握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把握本節(jié)課學習目標,具有一定的學習方向,從而提高其上課學習效率和學習積極性。與此同時,在學生都有所預習的基礎之上,教師于課堂之中無須花費太多時間進行基礎知識的指導和學習,更有利于學生思維的啟發(fā)和深入,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對此,我們可以通過微課這一形式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需要和學科教學內容設計相應微課學習內容,為學生設置一定預習任務,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準備。微課這一預習形式,以其新穎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可以直觀而清楚地展現(xiàn)學習任務而明確預習內容?!赌航鳌肥且黄浀涠鴥?yōu)美的古詩,其中所展現(xiàn)的美景及其審美意蘊更是為人所稱道。對此,我們將詩歌朗誦配之以古笙樂曲作為微課視頻內容。借助于優(yōu)美而動聽的旋律、婉轉的朗讀之聲以及江邊美景引導學生隨著聲音和畫面走入詩歌之中,使學生初步感受古詩之美。隨后,制定如下預習學習任務:
a.結合注釋內容了解古詩大意,用自己的話語描繪詩中的畫面。
b.通過網絡、圖書館等途徑查詢有關作者白居易的背景知識,了解詩人寫作此詩時的境遇。
c.在以上兩個任務之中,你遇到了什么問題呢?描述自己所遇到的問題。
通過以上學習任務,學生能夠于其中了解古詩大意和作者背景知識,于課內和課外兩方面拓展相關內容,從而為課堂學習做好充足的準備。
(2)運用易加平臺,設計預習模擬習題。針對學生對預習任務的預習成果,教師則需要對其進行一定的檢測。在以往的教學之中,我們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在預習任務之下有時不愿意費精力于其中,進而很少甚至沒有進行預習。當教師詢問其是否預習之時,學生則會害怕受到批評而統(tǒng)一回答為已經預習。為了能夠杜絕以上情況而真正讓學生有所預習,也為了能夠更好地開展預習教學工作,教師可以設計相關導學案,通過一些題目來讓學生進行回答。易加平臺便不同于以往的紙筆測驗為教師提供了新的習題檢測方式,也讓兒童有了新的學習體驗。例如,在《暮江吟》一課預習之中,教師便通過易加學習平臺設置了如下預習模擬習題:
a.正確抄寫《暮江吟》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b.我會解詞
殘陽:_________鋪:_________瑟瑟:_________可憐:_________
c.思考練習
·殘陽照射在江面之上,詩人不說“照”而說“鋪”,有什么表達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詩人為什么覺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憐的?結合詩句做具體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過這些模擬習題,不僅能夠檢測學生預習效果,也可以引導學生于其中進行課前預習,達到雙重教育效果。
三、關注學生情感,進行課中指導
1.依托多媒體設備,增強沉浸式體驗
于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之中,教師只能通過語言描述和對話的方式為學生進行知識講述和內容指導。而這種方式具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時常難以滿足學生對于生活的想象和學習的期待,進而難以引導學生真正走入古詩之中。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則恰恰彌補了這一劣勢。運用多媒體設備能夠將多樣的自然畫面和生活畫面融入其中為學生呈現(xiàn)一種集視、聽、等方面的感官極致體驗,于情境之中引導學生融入其中而獲得沉浸式體驗,進而于玩樂之中增強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和審美能力?!赌航鳌肥且黄姰嫿Y合的文學作品,其中詩歌與美景畫面進行結合而描繪了詩人在特定境遇下的審美心理,展現(xiàn)了別樣的古詩畫面之美。對此,在實際教學之中,教師則可以在詩句的講解之下利用多媒體展現(xiàn)美景圖片,借助于景色畫面引導學生深入其中感受其中的美麗景色。比如,在講述到“一道殘陽鋪水中”,此時殘陽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平行于地平線上,像是“鋪”在江面之上?!颁仭弊指軌蛲癸@殘陽的柔美、溫和之感。隨著對詩句的講述,教師在多媒體上展示了殘陽鋪設在水面之上的美景圖片,讓學生進行畫面觀賞。通過對畫面美景的直觀賞析,學生更加能夠體會作者所看到的美景,于詩句與美景的融合中提升自身審美素養(yǎng)。
2.依托古詩詞意象,深化思想性感悟
意象,是古詩表達的重要組成部分。意象之中蘊含著詩人對于畫面的描述,蘊含著詩人對于自身經歷的情感表達。于意象入手引導學生進行開放性思考,則能夠拓展學生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個性化思維表達。與此同時,教智融合的目的不是使學生完成對于已有知識的掌握,而是于知識之上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個性化思考和表達,于思考之中促進學習的建構和遷移。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古詩教學之中,可以借助意象引導學生進行個性解讀。例如,在《暮江吟》一課中,其中描繪了殘陽、水、半江、露、珍珠等意象。針對其中意象,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其中自己所感受最為深刻的一個意象進行深入研究和表達。學生可以形成小組探究自身所喜愛的意象表達并且針對意象進行拓展延伸和古詩內涵解讀。隨后,教師則可以讓學生講述自身選擇這一意象的原因并且針對其意象進行解讀。最后,學生可以在學校所發(fā)放的ipad上尋找其中有關“古詩文交流”板塊針對《暮江吟》一詩中的意象專題發(fā)表自身的解讀和見解,不斷提高自身思維能力。
四、關注學生思維,進行課后指導
1.借助信息技術,探究作者生平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但并不是唯一場所。將學習由課堂延伸至課外,才是教智融合的教育目的。對此,于課堂教學之外,教師則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而為學生設置一些課外拓展內容,引導學生進行思維延伸和拓展,于拓展之中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赌航鳌肥前拙右纂s律詩中的一首,以情景結合的方式描繪了夕陽西下、晚霞映江的美麗景色。江水緩緩流動,隨著風的吹動使江面泛起小小的波紋。受到夕陽的映襯,閃耀著不同的光芒,給人以極致的審美體驗。然而,這首詩展現(xiàn)的詩人對于自然美景的喜愛,與其遠離朝廷紛爭的愉悅心情有著密切聯(lián)系。了解詩歌必然要了解詩人的寫作背景和人生經歷。對此,課下指導時,小學語文教師則可以讓學生借助網絡等信息手段搜索有關白居易的人生經歷。從而體會詩人生于戰(zhàn)亂之中的紛亂和生活憂愁,體會詩人于仕官生活之中難以把握朝堂復雜局勢而遭到誹謗被貶的無奈和悲傷,體會詩人對民間疾苦的救世情懷和心懷天下的理想報復等。于作者的生平經歷之中,學生更能夠深入那個特定的時代體會詩人在社會中的起落沉浮,感受一代詩王白居易的跌宕人生。
2.借助易加平臺,描述自然美景
文學,來源于生活。教智融合不僅要讓學生理解、思考和感悟知識,更要將其運用到實踐之中而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而語文學科本就與生活相關,其文學作品中所描述和展現(xiàn)的內容都來源于生活。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以生活為源泉讓學生于生活之中體會和感悟文學之美。例如,《暮江吟》是一篇通過美景來展現(xiàn)作者情感的作品。其中有關景色的表達更是讓無數(shù)人為之贊揚,成為經典之作。其實美景存在于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對此,教師則可以在易加平臺上布置美景描述任務,讓學生觀察和感受身邊的美景,選擇其中景物進行描寫。于易加平臺之中,學生可以描寫秋天樹葉枯黃而隨風飄落的場景,也可描寫春天柳樹吐出嫩綠的枝丫隨風輕輕搖曳的舞姿,也可描寫冬天白雪皚皚萬物妝點白色的場景,等等。在其多姿多彩的描述之中,一幅幅充滿著生命色彩的畫面在文字之中跳動,閃耀著別樣的文學之美。
綜上所述,“教智融合”是新時代發(fā)展下有關信息化教育教學的一種新的嘗試。當然,此種嘗試并不是意味著教師要將全部注意力放在信息技術的長時間和大規(guī)模使用之上。其更多只是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而存在,目的是引導教師借助信息化手段關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學習需要而進行有效化教學,從而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教智融合就好似一座橋梁,一座連接學生與語文學科的橋梁。于這座橋梁之上,孩子觀察和體會著世界的別樣魅力和文化的多姿多彩,也于其中不斷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而形成自身對于生活的體悟,盡情地在文學天地之中遨游。
【參考文獻】
[1]肖虹.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教智融合策略的應用與實踐[J].中小學電教:綜合,2021(09).
[2]何惠英.基于智慧技術的生本課堂實踐-淺談智慧技術IRS系統(tǒng)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機融合[J].作文成功之路:高考沖刺,2020(12).
[3]鄭賽嬌.融合新媒體新技術構建智慧語文課堂—“教學助手”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教師,2020(12).
[4]章唯.深化教智融合打造語文魅力課堂[J].當代家庭教育,2021(32).
[5]韓彩蘭.讓我在你的世界里光彩閃耀—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融合共生[J].科普童話:新課堂,20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