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慶玲 黃亞平
摘 要:文章基于人工智能全面賦能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與服務視角,從紙電一體化管理、資源采購需智能元數據庫支持、用戶參與資源建設的內在需求、資源互動及流轉性不強等方面論述了人工智能賦能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與服務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人工智能全面賦能資源管理空間再造、虛擬云空間構建、集成智能采選知識庫、創(chuàng)新新一代管理系統等策略,以期優(yōu)化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與服務體系。
關鍵詞:人工智能;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智慧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23)08-0048-03
1 背景
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fā)展并廣泛應用于社會各行各業(yè),人臉識別、無人駕駛、聲紋識別、智能客服機器人、醫(yī)學圖像處理等基于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不僅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也給人們的工作、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資源建設是高校圖書館優(yōu)化館藏、閱讀推廣、精準服務的重要保證,特別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高校實行線上教學、遠程辦公、封校管理等特殊運行模式,對高校圖書館的資源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圖書館要適應新形勢、新變化、新需求,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館藏資源建設與服務,為用戶提供更高質量的文獻資源和更精準的服務。
2 人工智能賦能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與服務的必要性
2.1 紙電資源一體化管理的需要
長期以來,高校圖書館的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在采購、檢索、統計、管理等方面基本保持各自獨立。一方面,高校圖書館傳統的圖書管理系統一般只包含紙質資源的采訪、編目、統計、檢索等功能模塊,對電子資源的管理方式主要是在書目檢索系統中嵌入電子書鏈接,用戶只有在書目檢索界面點開某紙質圖書的詳情頁才能看到同名電子圖書的鏈接,因而經常被忽略;另一方面,高校圖書館將電子圖書MARS數據導入圖書管理系統,管理員通過系統對電子書進行統計,用戶通過書目檢索系統同時檢索相關的紙質圖書和電子圖書,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紙電資源統一查詢功能,但圖書管理系統與書商數據無法同步,每年都需要人工重新導入MARS數據,費時費力,有時還會因某些電子書下架導致用戶檢索時遇到死鏈。此外,高校圖書館要根據專業(yè)學科統計、評估館藏資源,由于紙電資源管理分離,無法實現統計的標準化,導致統計結果缺乏現實參考價值。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高度發(fā)展,構建紙電一體化統一管理平臺,為用戶提供紙電一體的便捷服務成為高校圖書館亟須著手解決的問題。
2.2 資源采購需智能元數據庫支持
當前,高校圖書館的紙質資源采訪方式主要是將書商提供的書單導入圖書管理系統,對ISBN、書名、作者等字段查重,然后由人工篩選訂購圖書,采訪過程缺乏每種圖書借閱量、流通率、學科相關圖書推薦等元數據參考,僅以采訪人員的主觀判定為主導,勢必影響采購質量。同時,紙質期刊、報紙通常按照往年數據和當年出版情況適量增刪形成新的訂單,同樣缺乏對用戶需求、資源利用情況的數據分析,更缺乏與已有館藏電子資源的對比、關聯、融合,一方面是資源重復建設,另一方面卻又有“信息孤島”情況發(fā)生。綜上,高校圖書館傳統資源采購方式既沒有深挖用戶資源需求,也沒有集成豐富的資源庫以供選擇,致使不同類資源間缺乏有效關聯,沒有準確翔實的數據分析為后續(xù)資源采購提供參考。
2.3 用戶參與資源建設的內在需求
薦購系統不僅為采訪館員與用戶架起了溝通的橋梁,也為用戶參與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提供了渠道,能夠彌補采訪館員知識結構單一、知識面窄等缺陷,延展采訪館員的視野,增強采訪館員選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1]。但是,高校圖書館傳統的薦購模式存在以下弊端:一是用戶需在薦購表上詳細填寫資源的ISBN、書名、出版社、作者以及薦購者姓名、聯系方式等信息,操作流程繁瑣,容易消耗薦購者的耐心。二是受經費、采購原則、書商等因素制約,薦購資源需經館員再次審核后才能決定是否訂購,存在一定變數。三是薦購資源要經歷訂購、收書、編目、上架等采訪流程,用戶收到薦購反饋、獲得薦購資源的時間較長,易降低用戶的薦購熱情。四是傳統資源薦購方式缺乏人工智能、數據挖掘等技術對用戶身份類別與薦購資源的有效關聯,不能充分挖掘用戶與資源的深層次專業(yè)聯系,無法在用戶薦購過程中通過大數據為其匹配、推送相關資源參考目錄?;谏鲜鰡栴},高校圖書館亟須引入人工智能優(yōu)化薦購系統,提升薦購效率,充分調動用戶參與圖書館資源建設的積極性。
2.4 資源互動及流轉性需求
雖然高校圖書館資源類型豐富,但是用戶利用紙質資源的過程僅在資源薦購、熱門搜索方面產生資源的交流互動,無法實時進行資源推薦、評價、流轉,同時館藏電子資源分布于不同的平臺,大多數平臺僅提供資源瀏覽、閱讀等單向輸出服務,未創(chuàng)建交互功能,用戶在此無法實現交流和分享。近年來,很多高校圖書館構建了虛擬云平臺,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用戶利用資源時的交流互動,如構建由“數字空間系統+數字資源+全網絡服務平臺”組成的虛擬云學習空間,用戶在學習空間可自由重構知識體系,分享交流知識,有效調動了他們利用圖書館資源的積極性[2]。雖然高校圖書館的虛擬云學習空間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服務平臺資源來源單一,服務模塊局限于平臺自身框架設計,缺乏針對個性化需求的內容體系創(chuàng)新,沒有與其他資源平臺實現有效關聯,資源集成度低,同時對用戶、資源缺少智能化統計分析,無法為資源建設與服務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持。
3 人工智能賦能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的優(yōu)化策略
3.1 資源管理空間再造,資源利用智能畫像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圖書館原有的空間布局難以與新技術有機結合,需要對現有空間進行再造,使空間更具智能化、個性化,從而提升用戶利用圖書館的舒適度與滿意度[3]。
3.1.1 建設資源閱讀個性化空間。高校圖書館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挖掘用戶需求、深度整合館藏資源,對館藏實體空間進行有效拓展,創(chuàng)建能夠滿足用戶需求的學習空間、學術研究室、創(chuàng)客空間、教學教研空間、聯合辦公空間等各種形式的個性化信息共享空間[4]。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嵌入個性化信息共享空間,有助于采集用戶需求數據,進行精準化資源推送。
3.1.2 利用智能自助服務終端實現空間智能化識別、定位、管理與監(jiān)控。圖書館可應用圖書智能分揀系統對館藏文獻資源進行智能管理,采用垂直輸送技術及RFID射頻識別技術,實現全自助借還,使圖書流通變得簡單便捷;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技術對資源預約、借還等數據進行采集和整合,構建圖書館實體空間內資源流轉的實時智能監(jiān)控和管理系統[5]。
3.1.3 打造實體空間內的“元宇宙”。在物理空間融入知識數據智能檢索開放平臺已成必然趨勢,一卷在手的傳統閱讀與萬卷在屏的智能閱讀應有機融合在一起[6]。元宇宙本質是以人工智能、區(qū)塊鏈技術、交互技術、物聯網技術、網絡及運算技術以及電子游戲技術為底層機制構建而成的虛實相生的虛擬空間[7]。高校圖書館在空間建設過程中要運用人工智能、互聯網、VR等技術手段將館藏資源數字化、數字資源空間可視化,讓館藏資源與智能設備無縫對接,打造實體空間的虛擬服務,如:上海圖書館(東館)融合元宇宙相關技術,創(chuàng)建了實體空間與虛擬空間虛實相生的服務場景[8]。
3.2 虛擬體驗空間構建,云端暢游海量資源
新冠疫情加速推動了整個社會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進程,人類正在步入低頻接觸時代[9]。高校圖書館要加強線上虛擬圖書館建設,為用戶提供云端多場景的資源服務,如模擬真實館舍空間將資源按照學科類型分類存儲,用戶進入虛擬空間可根據不同需求進入相應的云館舍進行沉浸式瀏覽、借閱。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出現,為古籍的修復和數字化帶來了革命性變化,以光學字符識別(OCR)應用為例,利用電子設備掃描紙本古籍,古籍上的內容就會被轉錄到計算機并生成相應的數字文檔,效率比人工錄入提升了不止千萬倍[10]。高校圖書館還可將館藏數字資源集成于虛擬云平臺,既能使用戶不再受限于校園網,以一站式身份認證暢游各類數字資源,建立個人學習空間,又便于館員實時監(jiān)測數據狀態(tài)、查看數據,及時發(fā)現資源服務中的問題,把控解決問題、調整資源結構的主動態(tài)勢,實現虛擬體驗空間資源管理與服務升級。隨著云空間資源與服務的智能化,高校圖書館要形成數據互聯、庫庫互聯、云云互聯的智能文獻資源服務新生態(tài)。
3.3 集成資源知識庫,個性化智能采選
如何在源頭對文獻資源進行深度分析,建立資源完整畫像,為資源選擇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撐,為文獻建設提供堅實有力的保障,實現館藏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已成為高校圖書館面臨的全新問題與挑戰(zhàn)。在人工智能環(huán)境下,高校圖書館亟須與出版商、數據庫商合作建立數據準確、資源種類齊全的集成資源知識庫,并與圖書館的圖書管理系統對接,以便高校圖書館追蹤知識庫中各出版社、數據庫商、目標作者等最新出版的文獻以及所關注學科的發(fā)展情況,同時智能監(jiān)測用戶利用館藏資源的交互數據、需求喜好、不同學習階段對資源的需求情況,以及館藏資源流動規(guī)律、資源配置需求等動態(tài)數據。通過追蹤和監(jiān)測相關數據,高校圖書館可將館藏資源與集成資源知識庫中的資源進行有效匹配,從而滿足個性化資源采選,實現館藏結構優(yōu)化。
3.4 智能驅動創(chuàng)新升級,構建新一代圖書管理系統
2011年,美國學者Marshall Breeding首次提出“新一代圖書館服務平臺”概念,隨后國內外新一代圖書管理系統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例如,2019年匯文公司深度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了系統高度集成、資源高度統一、高度開放互聯以及高度信息融合的微服務構架信息服務平臺——匯文新一代智慧圖書館服務平臺?;谛乱淮鷪D書管理系統的高校圖書館資源采選依托資源覆蓋面廣、更新及時、元數據信息豐富的中央知識庫,綜合學科、出版社、價格等多種條件聚合篩選、查看相關信息,在快速過濾重復數據后與本館訂購實現無縫對接,實時生成訂單[11]。在新一代圖書管理系統的支持下,高校圖書館的資源建設和服務將有效融入圖書館業(yè)務流程各環(huán)節(jié),實現統一資源管理、紙電資源全生命周期管理、館藏和學科建設分析等一站式服務。
4 結語
人工智能全面賦能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與服務,有效促進了高校圖書館全面深化改革、拓展發(fā)展思路,創(chuàng)新了資源智能化建設、管理、服務模式。高校圖書館要密切關注人工智能發(fā)展,將空間、設備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引領圖書管理智慧化的未來。
參考文獻:
[1] 吳瑾.高校圖書館圖書預薦購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157-158.
[2] 梅慶玲.獨立學院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與服務模式研究[J].辦公室業(yè)務,2020(15):185-186.
[3] 吳江,陳浩東,賀超城.元宇宙:智慧圖書館的數實融合空間[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2(6):16-26.
[4] 吳建中.大學圖書館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圖書館雜志,2014(12):4-8.
[5] 黃燕娟.“數智”賦能下公共圖書館空間建設新動向:IFLA2021年度公共圖書館獎研究與啟示[J].圖書館學研究,2021(23):20-26.
[6] 王世偉.論“十四五”期間公共圖書館“全程智能”發(fā)展的三重境界[J].圖書館建設,2020(6):35-46.
[7] 梁潔純,許鑫.臨境圖開:元宇宙視域下圖書館“第三空間”建設[J].圖書館論壇,2023(2):1-9.
[8] 王曄斌,張磊.虛實相生:元宇宙視角下智慧圖書館場景實現[J].圖書館雜志,2022(7):18-24.
[9] 劉園園.李開復:新冠疫情正加速社會“AI化”[N].科技日報,2020-08-07(04).
[10] 當古籍修復遇上AI[EB/OL].[2023-07-24].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9887934753974798&wfr=spider&for=pc.
[11] 蔣繼平,劉濤.新一代圖書館服務平臺比較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22(4):34-39.
(編校:徐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