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玨
摘 ?要: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意識、語言表達能力的一項重要途徑,而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更是打好學生學習基礎、豐富其自身詞匯知識儲備量、強化他們情感認知的重要方式。因此,加大小學英語閱讀的高效教學對當前小學教育行業(yè)的發(fā)展來說尤為重要?;诖?,文章將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提高策略展開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課外讀物
小學階段英語是一門較為重要的科目,而閱讀作為英語學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閱讀教學質量將對英語教學質量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打造出高效的閱讀教學課程,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充分地提高他們對小學英語閱讀的全面認知。
一、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基礎薄弱
小學階段學生掌握的英語詞匯量較少,日常生活中積累的英語材料不多,因此英語閱讀比較困難。在課堂上,有的英語教師也不能為學生提供有效指導,造成學生英語閱讀速度慢,閱讀能力無法提升等問題,直接影響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另外,小學生的英語閱讀習慣還未養(yǎng)成,無法熟練認讀大量英文詞匯,導致學生不會結合文章的內容來推測語句意思,過于依賴英語詞典,不能嚴格根據(jù)上下文猜測詞義。
(二)學生主體地位缺失
目前,一些小學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仍然遵循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簡單地將教學內容灌輸給學生,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只能被動地接受相應的教學知識,學生英語閱讀意愿低,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導致閱讀教學的整體質量低下。同時,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也被嚴重低估和影響,甚至導致部分學生產(chǎn)生厭學心理。
(三)沒有學校和教師的關注
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和教學課程設置的局限,學校和教師對英語閱讀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教師只關注學校要求在有限時間內實施教學的任務。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與課堂書本內容緊密結合,但沒有課外延伸的英語閱讀理解,較少關注學生學習反饋,更不愿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目前許多小學生對英語閱讀沒有熱情,認為英語閱讀枯燥無味、閱讀困難,學校和教師也未進行英語課外閱讀的引導,導致學生的英語閱讀學習越來越被動。
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提高策略分析
(一)轉變教學理念,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
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改革,教師需要及時轉變教學理念。自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頒布以來出現(xiàn)了多種新的教學理念,體現(xiàn)了新課程改革的精神,為英語課程改革和發(fā)展奠定了理論基礎,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因此,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順應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趨勢,積極學習和貫徹新的教學理念,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進一步提高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素質教育理念徹底顛覆了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思想,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第一,在素質教育理念下,教師應科學地制訂和實施閱讀教學目標。將以往的知識型教學目標轉變?yōu)樗刭|型教學目標,并從三維目標的角度提高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第二,在人文教育理念下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人本主義教育理念下,學生作為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主體,通過獨立閱讀和獨立思考來學習和理解閱讀內容。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了解學生的閱讀感受,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和實施閱讀教學目標、內容和策略,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從而進一步提高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二)靈活利用思維導圖,優(yōu)化教學策略
在此階段,根據(jù)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指導,小學英語教師可以靈活運用思維導圖優(yōu)化當前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開展相應的英語閱讀學習,加強小學生對英語閱讀的深入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閱讀效率。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向學生解釋思維導圖的意義和用途,然后引導學生使用思維導圖,將教師講解的英語閱讀方法和技巧應用到實際學習中,并繪制完整的思維導圖。在后面的復習中,運用思維導圖鞏固知識,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英語思維,進而加強小學生的英語文化理解。例如,教師在講授“Our Animal Friends”的內容時,就可以根據(jù)班級內部學生的學習基礎以及具體的教學內容等指導學生進行思維導圖學習,根據(jù)內容的關鍵詞animal,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閱讀,從文章的具體內容、文章結構建構思維導圖,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英語的興趣與積極性,并有效地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
(三)英語閱讀要與學生的生活相聯(lián)結
英語作為小學生的第二語言,在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中的用處并不多。換句話說,在實際交流中可能很少有機會使用它。如果教師對這一問題認識不夠,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就與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相背離。因此,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必須善于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將生活內容與學習內容有機結合,改善學習與應用的交流環(huán)境。比如,學習“Meet my Family”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出發(fā),把家庭成員的詞匯聯(lián)系起來,如媽媽、爸爸、姐姐、哥哥等,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交際運用。對服裝或電器上的英語短語made in China,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理解短語的含義和用法,并針對made來拓展這個短語。可以說只要教師積極發(fā)掘素材,一定能在生活中尋找到豐富的英語資源,滿足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交際的能力。
(四)根據(jù)學生情況,推薦個性化課外讀物
在小學教育中,英語學科承擔著提高小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任務。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結合核心素養(yǎng)背景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和技能,還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讓學生了解不同的文化。例如,在閱讀中可以推薦一些西方寓言故事等,以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雖然對小學生來說,閱讀英語寓言故事在開始時會遇到很多困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會加速學生詞匯的積累。在學校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課堂內的閱讀延伸;而在家里,學生可以通過詢問父母、查字典或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等方式開展課外閱讀?;ヂ?lián)網(wǎng)有很多翻譯網(wǎng)站,學生遇到不懂的單詞或句子,也可以直接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找到答案。教師可以利用一定的課堂時間鼓勵學生講課外英語故事,讓學生一起分享和討論,鍛煉學生的交際能力和語言總結能力。只有大量的、科學的閱讀才能給學生帶來益處,增強學生的額外知識儲備,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五)游戲教學法
小學生的英語基礎不扎實,很難長期集中注意力,為此教師應及時更新教學模式,整合教材內容,緊密結合教學內容設計趣味閱讀教學游戲形式,真正提高小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比如,教師在講解小學英語“My Weekend Plan”一課中,教師在本節(jié)課教學前應全面分析本課的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即要求小學生掌握好“be going to”表示未來計劃的使用方法。由此,教師可以設計出與教學目標緊密結合的游戲形式。讓學生展開模仿猜測的游戲:教師先請一名學生到講臺之上,讓學生計劃一下自己在周末即將要做的事情,然后在講臺上做出具體的肢體動作,其他學生采用“you are going to...”的句式展開猜測,猜測正確的學生獲得一分,然后邀請第二位學生、第三位學生,如此類推,最終獲得分數(shù)最高的學生得到教師所提供的小獎品,從而促使學生更主動參與游戲,讓學生熟練掌握運用英語表達未來計劃的使用方式,強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可以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
(六)繪本教學法
繪本的概念是從日本引進的,顧名思義就是“畫出來的書”,通過對圖文的靈活巧妙組合,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欲望。目前,繪本教學法的主要觀點是教師利用多樣化的繪本材料作為課堂教學材料,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英語能力。盡管中西方學者對繪本教學的本質定義存在差異,但他們都清楚地表示繪本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繪本教學已廣泛應用于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英語教師應從根本上認識繪本教學對學生的有益影響,提高繪本教學的作用,靈活把握英語繪本教學的四個重要特征:故事性、直覺性、自然性和情感性。教師將繪本教學法引入小學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主要是幫助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教師可以從一本簡單的三維繪本入手,讓學生在制作中感知原理,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力。繪本教學有著多個環(huán)節(jié),教學前教師應引導學生觀察繪本,及時引導學生預測繪本情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英語表達欲望。教師要運用繪本閱讀的特殊之處,深入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挖掘,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而不是讓學生被動接受。
(七)利用故事引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在保證學生的課程主體地位之后,教師還要從快樂閱讀這一教學觀念著手,巧妙轉變部分教學的開展形式,從而利用更為新穎的教學方式來增強學生的課程參與意識,提高其本身的閱讀能力。因為英語閱讀與語文閱讀之間并不相同,而小學生其本身在日常生活中,很難接觸到大量的英語表達環(huán)境和交流形式,所以他們對英語這一語言體系的了解程度并不深,而這就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對英語文章的深入理解。對此,教師就可以嘗試利用一種既能夠增加學生日常英語接觸機會,又能夠被小學生所接受的形式,來開展相應的教學課程,進而達到構建高效教學課堂的目的。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故事引導的方式,在課堂上將教材中所涉及的文章內容以故事化形式轉述給學生,這樣學生會對本陌生的英語學習內容產(chǎn)生一種親切感,在這樣的觀念下再次進行文章閱讀,其本身的理解能力便會得到有效提升。
以My Friends相關內容為例,教師在進行這一章節(jié)內容的教學時,就可以充分利用故事引導的方式,將原本的文章內容,改編成為以動物或植物為主人公的小故事,并在課程的開展過程中將這一則改編后的故事講述給學生,這樣他們便能夠擁有一部分針對“My friends”相關文章閱讀的認知。之后教師在利用這一故事,引導學生對原文的閱讀做出理解時,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便能夠得到有效提高
(八)實施賞識教學評價,加強學生學習英語動力
賞識教學評價在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建立學生英語自信心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尊重學生,還要學會欣賞每個學生,能夠真正挖掘不同學生的特點、興趣、愛好和專長。當學生被教師認可時,他們自然會有更強烈地表達自己的愿望,希望教師對自己有更高的評價。尤其是小學生,他們剛開始學習生涯,非常關心教師對自己的評價和鼓勵。因此,教師應把握這一特點,在自己的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實施多元賞識教學評價,從而喚醒學生更強的學習動機和信心。
在實施賞識性教學評價時,教師需要把握三個原則:一是以學生為本的原則。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大朋友,融入學生的集體活動,獲得學生的認可,讓學生對教師有話可說,這將為教師的鑒賞性教學評價提供詳細的學術信息,使教師的評價更有針對性。二是同理心原則。教師需要帶入學生的角度,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心理訴求,采取賞識化教學評價,這樣教師的認可和激勵,才能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三是獎懲性原則。一味地賞識必然會削弱賞識教育的力量,教師可根據(jù)不同的學情狀況,進行獎懲性評價。對學習進步的學生,不吝嗇自己的贊美,對犯了錯誤的學生和一直調皮搗蛋的學生,教師應該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抓住主要矛盾,然后以啟迪性談話和誘導性教育的形式,推動學生走出自己的困境,改變自己的不良習慣,當學生做出進步性行為時,教師再鼓勵和肯定學生的進步。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賞識教育的力量,使得學生不斷進步。
三、結語
英語閱讀是讀者與作者交流的過程,這是學生探索周圍世界的重要方式。在課堂中,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結合當下社會教育發(fā)展趨勢和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將新模式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雪霞. 提高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索[J]. 試題與研究,2021(35):185-186.
[2]武碧云.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提高策略分析[J]. 家長,2021(27):160-161.
[3]龍燕. 落“實”課堂教學——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 校園英語,2021(01):185-186.
[4]高會慧,孟祥波.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提高策略[J]. 新課程,2020(48):189.
(責任編輯: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