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華 張?zhí)m
摘 要:隨著融合教育理念在高等特殊教育實踐改革上的不斷發(fā)展,我國高校中的殘障學生數(shù)量不斷增加。與其他學生一樣享有良好的體育教育機會,對于他們的身心健康以及提高學習效率至關重要。本研究以河南農業(yè)大學體育保健班課程教學改革路徑為例,旨在構建科學、完善的體育保健班課程體系,為普通高校體育院系部進行保健班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體育保健班;高校;俱樂部教學
教育部于1992年、2002年先后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已把保健體育課程列為高等學校體育課的一種類型,并明確指出,對部分身體異常和病、殘、弱及個別高齡等特殊群體的學生,開設以康復保健為主的體育課程。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力度也隨之加大。在國家更注重人文關懷,消除教育“貧富”差距,實現(xiàn)教育民主的新形勢下,我國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也是順勢而為。在此背景下,國家更加重視殘障學生享有高等教育的基本權利,高校的態(tài)度更加堅決,同時社會對殘障大學生的接納度有了顯著提升。教育部門相關政策為殘障學生提供了享受公平教育的保障?!镀胀ǜ叩葘W校招生體檢標準》自1985年出臺,幾經(jīng)修改,對殘障大學生報考的體檢限制性要求越來越包容;2017年《殘疾人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管理規(guī)定》頒布后,被高校錄取的殘障大學生數(shù)量逐年增加;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2035》明確提出,全面推進高等融合教育是我國特殊教育現(xiàn)代化的重要任務,也是世界高等教育發(fā)展的趨勢。這些政策文件的出臺為殘障學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同時接受保健班課程學習的人數(shù)也隨之增加。
“十一五”期間,我國高校共招殘障學生1.6萬名,“十二五”期間有3.828萬名殘障學生被高校錄取,到了“十三五”期間,5.747萬名殘障學生進入高校學習,增幅達到了50.11%。
欣喜的同時,我們也發(fā)現(xiàn)高校學生中體育弱勢群體的數(shù)量不斷攀升,高等融合教育試點工作還不夠成熟等問題出現(xiàn),這對高校體育教學質量提出了更嚴峻的考驗。雖然與高校保健班教學相關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有必要對高校體育保健班的教學模式、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改革,以滿足殘障學生在校期間接受公平教育和達到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總目標。
一、當前我國高校體育保健班存在的問題
首先,對于大多數(shù)高校來說,體育保健班課程處于開創(chuàng)期,部分高校甚至還處于盲區(qū),該課程尚未引起教育部門或者高校管理者的重視,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屬高校未開設體育保健班的比例達41%;其次,與保健班相關的軟硬件設施和高等融合教育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xiàn)在硬件條件和專業(yè)支持不到位,課程體系不健全、師資力量薄弱、選課制度不完善、殘障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欠缺;最后,保健班學生成績評定標準設定難度大,有違公平。
(一)河南農業(yè)大學體育保健班開設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
隨著河南農業(yè)大學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為了讓殘障學生也可以享受到公平的高等教育,其生源結構有了重大變化,這就要求學校的教育模式也要相應地做出改變,以滿足大學生群體多樣性的需求。根據(jù)河南農業(yè)大學公共體育教學俱樂部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大學生中因各種身體原因不能參加正常體育課程學習而進入體育保健班學習的學生有近400人,占總人數(shù)的2%~3.5%。
近年,在校院兩級領導的重視下,河南農業(yè)大學體育學院面向全校學生開設了體育保健班俱樂部教學模式,在全省高校中處于領先地位。為了更好地提高特殊群體的健康水平和實現(xiàn)高等教育的公平性,體育學院對體育保健班課程制定了一系列舉措來保證其教學質量,如優(yōu)先安排體育保健課的上課時間、個人申請選課制度以及安排青年骨干教師來擔任體育保健課的授課教師等。但是,當前學校體育保健班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學校的硬件設施投入有待加強;入選保健班的條件過于寬松,出于安全考慮,對殘障學生不分具體情況地給予“特別照顧”;對體育保健課的定位、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授課內容和考核評價標準等方面還缺少相應的特殊性;教師資源嚴重匱乏,現(xiàn)任體育保健班教師的教學壓力過大,具有保健課知識和背景的教師較少,體育保健教師的業(yè)務水平和數(shù)量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和課程的發(fā)展;體育保健課教學大綱和教學設計不完善;不同的教育待遇對保健班學生的自尊心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
二、體育保健班教學改革路徑探索
(一)為體育保健班提供各種保障機制
學校應該經(jīng)常為殘障學生組織適合他們的體育競賽活動,為他們提供展示所學知識、技能的平臺,使殘障學生和其他學生一樣感受大學體育文化的魅力,激發(fā)他們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促使他們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習慣。在師資力量方面,校院應積極通過外派進修和舉辦專業(yè)培訓班的形式,提高教師在體育保健、康復等方面的教學能力,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改善當前體育保健課教師缺乏且業(yè)務水平較低的狀況,為更好地開設保健班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為體育保健班增加硬件的投入,如添置運動康復、醫(yī)療體育的相關設備,為保健班學生的實操課程提供實驗操作、自我康復的保障。
(二)創(chuàng)新體育保健班課程內容
嚴格執(zhí)行《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2035》文件要求,把體育保健班放在與其他選修課同等重要的位置,根據(jù)殘障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詳細的入班篩選條件、切實可行的教學大綱,增加實操課的教學課時數(shù),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使殘障學生掌握多種恢復和鍛煉的方法。
一方面,制定完善的保健學教學指導文件和完備的教學檔案資料,篩選體育保健學全國統(tǒng)編或規(guī)劃教材,并選擇與教學目標相適應的教學參考書和輔導教材,根據(jù)資料形成富有本校特色的體育保健學教學內容。該課程體系主要由理論知識和身體練習兩部分組成,理論知識主要包括生長發(fā)育知識、衛(wèi)生知識、營養(yǎng)、體育保健、鍛煉處方等;身體練習主要包括健身跑、醫(yī)療保健體操、太極拳、保健氣功、按摩等。
另一方面,科學分段式編寫體育保健課程教學進度計劃和教學日歷,并按計劃實施教學,認真查閱教學檔案資料。教學內容上盡量做到理論與實操相結合,共計32學時,用15次課的時間來完成,實操和理論教學的分配要靈活多變,且要間隔有序,既要考慮學生的特殊情況,又要滿足保健班課程具有一般體育課程身心鍛煉的基本特點。按照理論之窗、體質與健康、體育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球類運動的體育保健學、運動營養(yǎng)與大學生健康、科學運動與大學生健身、八段錦及其養(yǎng)生功效、十二功法練習及其功效、養(yǎng)生按摩理論及實操等課程內容編排教學計劃,實現(xiàn)了理論課與實操課的穿插交替進行,既考慮了保健班學生的身體條件,又保證了他們有合適的鍛煉項目。
(三)為參加該課程的學生提供個性化的運動處方
精心安排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結合學生的身心狀況,以醫(yī)學檢查和體能診斷為依據(jù),制定學生保健運動處方,以保健運動處方來指導學生鍛煉,評定保健鍛煉效果,制定下一階段的保健運動處方。先進行一般的醫(yī)學檢查和健康問卷調查,結合兩者的結果,再進行體力和心理診斷,然后以此為基礎制定和實施運動處方,隨著訓練的進度,根據(jù)學生鍛煉的情況再對運動處方進行微調。
(四)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評定辦法。
在結業(yè)課程評價方面,依據(jù)殘障學生不同的身體狀況制定不同的評定標準,逐步建立“柔性”的學習評價體系。已往的保健課程成績評定存在諸多問題,比如,殘障學生與選修其他體育課程的學生相比更容易獲得高分,對于全校學生來說有失公平。此外,有些教師認為保健班學生身體存在殘障體弱情況,不能等同于正常體育課程學生,所以給出的分數(shù)較低,這樣也會對選修保健班的學生造成心理上的傷害。這就需要在評價方式上下功夫。體育保健班學生成績的評定應采取彈性考核,利用期末考試、平時成績以及個人鍛煉康復的效果三方評定相結合的方式,這樣評價不僅提升了學生參與課程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學生的健康水平??己说闹攸c是通過學習體育保健課程掌握基本理論知識以及實操的技能。
三、結語
殘障學生進入到普通高校求學是融合教育理念在高等特殊教育的實踐改革上的重要體現(xiàn)。隨著我國高校對入校學生身體條件的不斷包容,殘障學生在高校學生的比例也將有所攀升。各高校對體育教育教學必然要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沒有任何一種教學模式能完全適應所有高校的殘障學生,因此各個高校的體育保健課程相關教師要因地制宜進行保健班課程的教學改革,讓更多殘障、體弱的學生公平享有學校體育教育教學的機會。
參考文獻:
[1]金晶,馮祎中,周紅偉,等.體育保健班現(xiàn)狀分析及改革必要性探究[J].體育科技,2019(2).
[2]劉榮花.體醫(yī)融合背景下高校體育保健班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探索[J].四川體育科學,2021(4).
[3]馮子寧.體育保健班學生鍛煉態(tài)度與教學環(huán)境、運動行為的相關性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1(3).
[4]楊鑫源.全納教育視域下江蘇省普通高校體育保健課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2020.
責編:應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