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婭
1.中醫(yī)辨證為熱證的人不適合冬病夏治,如實熱證、濕熱證、陰虛火旺證等。癥狀表現(xiàn)為發(fā)熱、不怕冷反怕熱、喜歡飲涼水、口干舌燥、汗出如油、面紅目赤、牙齦腫痛、咽喉紅腫痛、盜汗明顯、手足心熱、煩熱易怒、關節(jié)紅腫熱痛、咳吐黃膿痰、小便黃、大便干結等,舌質紅、舌苔黃厚膩。這部分人應用冬病夏治如同“火上澆油”。
2.有以下疾病的患者慎用冬病夏治,如果應用,一定要在專業(yè)醫(yī)生指導下應用。①疾病急性發(fā)作期或加重期:如支氣管擴張?zhí)幱诩毙愿腥酒?,咳吐大量黃膿痰或咯血;活動性肺結核咯血;肺部感染伴發(fā)熱、咳黃痰、咯血等。②患有皮膚疾病:皮膚創(chuàng)傷或破潰,皮膚感染,皮膚過敏,嚴重的濕疹、蕁麻疹等皮膚病。③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理想者,嚴重臟腑功能障礙者(如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等),惡性腫瘤、血液病、傳染病患者。④過敏體質、瘢痕體質等。
此外,對應用的中藥或輔料成分過敏者,孕婦、年老體弱、嬰兒等人群,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療者,以及醫(yī)生評估認為不適宜本療法的患者,都不適合冬病夏治。
需要強調的是,冬病夏治是疾病治療的一種手段,不能替代其他治療。正在接受相關治療的慢性病患者在進行冬病夏治期間不能盲目減藥、停藥,以免導致疾病加重。
1.冬病是指冬日天地陰氣盛隆之時好發(fā)或加重的寒性疾病冬病夏治大多是應用溫補陽氣的方法,應用的中藥藥性辛溫走竄。因此,熱性體質或辨證為熱證的人群不適合本療法。若錯誤應用會適得其反,如同“火上澆油”,加重病情。
2.有些中藥對皮膚有刺激冬病夏治穴位貼敷又叫天灸或發(fā)泡灸,治療過程中可出現(xiàn)貼敷處皮膚潮紅、微癢、灼熱、輕度刺痛、輕微紅腫、小水皰等情況,這些均屬正常反應。因此,有皮膚疾病、過敏體質、瘢痕體質的人慎用本療法,或在醫(yī)生指導下應用。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皮膚破潰后傷口不易愈合,容易發(fā)生感染,應權衡利弊進行治療。
3.冬病夏治是通過各種方法激發(fā)人體陽氣,應用的中藥藥性辛溫走竄因此,疾病急性發(fā)作期,如咯血、發(fā)熱的患者應用本療法,可能會出現(xiàn)熱迫血妄行,加重出血等情況。
4.特殊人群如小兒為“純陽之體”,具有“陽常有余而陰常不足”的生理特點,患病后易從陽化熱,呈現(xiàn)陽氣偏旺等偏熱表現(xiàn)。因此,應在中醫(yī)辨證論治原則指導下,判斷是否適合“冬病夏治”?!岸∠闹巍笔褂玫乃幬锿撬幮孕翜胤枷阕吒Z之品,這類藥物容易引起滑胎、流產(chǎn),因此孕婦不適合應用。
1.夏季保健要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1)注意調整陰陽,使陰陽平衡。根據(jù)春夏養(yǎng)陽的原則,要注意顧護人體陽氣,不要過度貪涼,使陽氣受損;同時顧護好人體的津液,汗為心之液,避免過度出汗。
(2)注意調理臟腑,順應臟腑的生理特性,如保證心陽充沛,顧護心的陽氣。心惡熱,注意清心瀉火;心主神,注意清暑安神;脾喜燥惡濕,注意健脾燥濕。
(3)注意去除邪氣,如暑邪、濕邪。
2.具體飲食起居的注意事項
(1)夏季晝長夜短,應遵守晚睡早起的原則。最好在晚上10點入睡,最晚不遲于11點;天亮即起,但也不要太早,6點到6:30就應起床。中午可小憩一會兒,但時間盡量控制在30分鐘左右,以免影響晚上睡眠。
(2)天氣炎熱,適當降溫防暑是應該的。但也不應該貪涼,如飲用過多冷飲、過度應用空調、洗冷水澡,或者在樹蔭、屋檐下、過道里乘涼時間過長等。以免受涼感冒,或導致脾胃功能受損。如有夏季受寒,可酌情應用藿香正氣。胃腸受寒,可飲生姜紅糖水溫中和胃。若病情復雜,建議及時前往醫(yī)院就診。
(3)平心靜氣。心為五臟六腑之主,君主之官。夏季氣候炎熱,人們常感心煩不安。夏季養(yǎng)心,在顧護心的陽氣同時應注意情志的調暢,多做些靜心寧神的事兒。古詩有云:風動荷生香,心靜自然涼。
(4)注意清熱祛暑,避免進食大量肥甘厚味,以免滋膩礙胃。夏季食物容易滋生細菌,一定要注意飲食衛(wèi)生,少吃生食。
(5)適當運動。避免陽光下暴曬或在高熱密閉環(huán)境下運動,避免運動強度過大耗傷陽氣,出汗過多,耗傷津液。應在早晨或傍晚,氣溫相對涼爽的時候運動;宜選擇較為和緩的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健步走等;運動時間不宜過長,建議不超過1小時。
(6)民諺說“冬不坐石,夏不坐木”。暑天氣溫高、濕度大,露天久置的木料如椅凳等,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坐久了會誘發(fā)風濕、關節(jié)炎等疾病。
(7)推薦養(yǎng)生食療,強調要對癥、適量應用。如苦瓜、薏苡仁、綠豆、山藥、赤小豆、蓮藕等具有清熱祛濕、健脾利濕、利尿消腫、清暑生津等功效;藿香、蘇葉、陳皮、荷葉、白茅根等可作為代茶飲。但強調要適當適量應用,必要時在醫(yī)師指導下應用。
(8)推薦幾個養(yǎng)生穴位,如關元、氣海、中脘、天樞,均在腹部,比較好找。這幾個穴位具有扶助正氣、健脾和胃的作用。首先找到肚臍的位置,即神闕穴;肚臍旁開2寸,是天樞穴;肚臍向下1.5寸,是氣海穴;再向下1.5寸,就是臍下3寸的位置,是關元穴;肚臍位置向上4寸.是中脘穴。
3.夏季需要預防的疾病
(1)心腦血管痰病夏季氣溫增高,人們容易緊張、煩躁,交感神經(jīng)興奮,新陳代謝增快,耗氧增加,大量出汗,血液黏稠度增加;加之暴飲暴食、大量飲水等因素,非常容易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甚至發(fā)生猝死。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腦血管等慢性病者,一定要注意合理的飲食起居,按時服藥,定期復查。如有身體異常不適,及時醫(yī)院就診。
(2)胃腸道疾病“疰夏”,又名苦夏,是夏季的一種常見病,多見于體質虛弱之人。暑濕易致體內濕熱過重。濕邪易困脾胃,導致脾胃運化功能受損,平素脾胃功能不好的人便容易出現(xiàn)苦夏。中醫(yī)認為,脾為后天之本,為氣血生化之源,脾運化不暢容易引起各種疾病。所以夏季要注意避免飲食過度寒涼,注意腹部保暖,同時要注意飲食衛(wèi)生,少吃生食,預防胃腸道疾病。
(3)空調病醫(yī)學上其實并沒有一種病叫作“空調病”。這是一個社會學的病名,通常與空調的不恰當使用有關??照{防暑時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在使用空調的房間里不要待時間過長,每天應定時關閉空調,打開窗戶,通風換氣;②合理調整室內溫差,室內溫度不低于26℃;③若需要長期在空調屋內,要保證每天有一定的室外活動時間;④不要讓通風口的冷風直吹身上,尤其大汗淋漓時最好不要直接吹冷風,注意頸椎、腰椎、關節(jié)、腹部、背部等部位的保暖;⑤空調密閉環(huán)境尤其要嚴禁室內抽煙,注意室內衛(wèi)生,定期清洗空調。
(4)熱射病熱射病是由于暴露于熱環(huán)境和(或)劇烈運動,所致的機體產(chǎn)熱與散熱失衡,是最嚴重的中暑類型,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出現(xiàn)熱射病要及時撥打急救電話,同時立即讓患者脫離熱環(huán)境,轉移至通風陰涼處;盡快除去患者全身衣物以利散熱。有條件的可將患者轉移至有空調的房間,積極有效降溫。降溫方法因地制宜,根據(jù)條件靈活選擇,可多種方法聯(lián)用,如涼水噴灑、持續(xù)扇風、稀釋酒精濕毛巾擦拭、冷水浸泡、冰敷降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