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晴 馬曉芳
(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fā)展和經濟水平的提升,各地對于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也有了新的需求。高職院校在管理工作中傳統(tǒng)模式下存在著很多的弊端,這不僅會降低整體的管理效率,沒有辦法為學生帶來更好的成長保障,也會嚴重制約整體的改革轉型生機,因此必須要結合新時期的新需要來進行相應的研究。有效運用激勵方式是解決傳統(tǒng)工作模式下存在各類問題的重要措施,因此筆者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在管理方式中結合激勵理論和實踐操作進行相應的分析研究,對如何進行引入和融合進行一定的探討,旨在為實際工作推進帶來理論基礎,同時為高職院校學生個人的成長帶來理論保證。
針對高職院校學生個人的成長情況,特別是家庭情況進行相應的調研可以看出,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都存在著壓力較大的問題。部分高職院校學生來自下崗家庭或者是農村家庭,同時貧困生占據的比例也相對比較多,這都導致了高職院校學生在實際的成長過程中存在著壓力較大的現象。
近幾年高職院校生源的分布趨向于貧困學生所占據的比例也在日益提升,特別是在一些邊遠地區(qū),這個比例更是提升得十分明顯[1]。因此高職院校學生在實際的工作生活中會遇到一些經濟條件方面的問題,這對于其個人的身心成長都是十分不利的,很容易造成心理健康的損害,不利于其個人的綜合成長和能力的提升。同時,高職院校學生相比于高中生以及本科學習的學生整體上的社會口碑和相應的認可度也不是很高,雖然在新時期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理念的提出,對于硬性人才培養(yǎng)成為高職院校重要的發(fā)展目標。不過在實際的結合方面還是會存在著一定的歧視現象,這也會導致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普遍存在著一定的顧慮。此外,在學習方法和學習成績方面,高職院校學生確實和本科學生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這也會導致他們沒有辦法真正正視自己近日在學習過程中存在壓力。
通過對高職院校工作人員進行采訪以及相關的調研可以發(fā)現,在如今的高職院校實際培養(yǎng)和相關課程開設過程中,部分學生存在著自律能力相對比較差這一問題。缺乏自律的學生就會導致他們的課堂沒有辦法真正認真聽講,在課下很難按照老師講解的理論內容進行相應的實踐操作,進而不樂于自己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之中。對于自身能力的提高和接下來的就業(yè)都會產生十分嚴重的制約效應,因此自律性的缺乏對于學生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也是相關工作人員必須予以足夠重視的問題。
高職院校學生在各方面存在著缺乏自律的影響,往往也會導致其性格相對比較偏激,因此在對問題進行思考和相關行為進行活動的過程中也會產生一定的偏激現象。思維模式的過于單一不僅僅會導致其學習成績相對比較差,理論和實踐結合能力相對比較弱,也會導致其培養(yǎng)錯誤的生活習慣。在一些社會人員的影響之下,對于其個人成長則是更加不利,因此相關的管理人員、家長和校方必須要努力地提升學生自律能力,在這方面解決傳統(tǒng)工作模式下存在的各類問題,這對于個人成長和整個學生教育事業(yè)的推廣都很有價值,也是實際業(yè)務推廣中的重點和難點之根本。
在新時期教育實驗迅速發(fā)展的過程中,有很多學生都來到了本科進行學習。高職學生往往是那些高考成績沒有達到大學錄用標準的學生,無論是在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之下,還是在個人成長的問題制約下,其只能進入到高職院校進行繼續(xù)學習,再加上社會對高職教育本身就存在著較多的偏見。因此學生的自卑心理是普遍相對比較嚴重的,社會對于高職院校的教育培養(yǎng)也存在不認可現象,甚至是招聘了人都不認可現象,這對于學生個人的發(fā)展自然是十分不利的,需要結合新時期工作的改變來予以調整,同時能夠真正干預社會的口碑,給學生個人的成長帶來更好的幫助。在校園環(huán)境的塑造過程中,也應當盡量地打造出一個相對比較清潔、開朗的環(huán)境,能夠鼓勵學生多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來,避免出現傳統(tǒng)工作模式下存在的只重視成績、只看重數據問題,能夠真正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在相應的學習過程中能夠體會到成就感、滿足感,同時能夠真正認識到其對于社會發(fā)展的價值,只有這樣才可以真正地解決學生自卑的心理問題[2]。
高職學生在進入到高職院校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適應性問題,特別是從應試教育轉變到高職教育,這兩條完全不同的賽道會存在著思想和學習模式上的根本轉變。不過對于部分高職院校學生而言,在進入到高職院校的過程中,學習積極性并沒有得到提升。因此無論是從作風上、關鍵上認知能力上,還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及思維模式方面都是相對比較落后的。因此也不樂意于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來,這樣的缺乏主動性就會導致整體的管理效率相對比較低。
筆者在高職學生管理的研究過程中,首先分析了相關的問題和學生的特點,在此基礎之上試圖將激勵機制引入到相關的管理工作中來,這是有的放矢的策略,也是很多研究者采取的方式。
信任激勵機制是高職學生管理中激勵理論和激勵機制設計的基礎,要求相關的管理人員,也就是教師團隊和輔導員團隊能夠用鼓勵、尊重、信任、關懷的方式來給予學生一定的幫助,在支持他們開展各類學習和工作生活的過程中來充分提升其自信心和對于自我的正確認識。因此,管理人員在開展各類管理活動之前,需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個人情況和整個班級的培養(yǎng)目標,在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等多方面參考的前提之下,以人為本的開展相關的研究活動,做好信任激勵機制和學生個人培養(yǎng)及管理工作的充分融合,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學生能夠體會到真正的尊重,進而熱樂意于投入到相關的活動中來。這樣和諧的師生關系也可以更加積極地促進彼此之間的溝通交流,教師可以更好地發(fā)現學生在個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進而幫助他們[3]。學生也可以認識到教師的各類操作,對于他們個人的成長是起到真心實意的幫助作用,進而樂意于配合,這對于其個人成長的各方面提升都很有好處,也可以把高職學生培養(yǎng)的各項目標加入其中,對學生的成長是十分有利。
獎勵激勵機制是對學生個人正向行為以及相關正確措施的正能量回饋。在實際的理論研究方面,包括獎勵激勵和懲罰激勵兩個部分。在如今的高職院校學生個人成長管理過程中,管理人員更加傾向于使用懲罰激勵,也就是結合學生個人的錯誤表現來予以相應的約束。這雖然會起到一定的效果,不過對于學生而言,特別是高職院校的學生人員,很容易會導致逆反心理的出現,也會導致學生漸漸疲于懲罰,進而不受限于懲罰的問題。因此必須要在新世紀充分平衡獎勵激勵和懲罰激勵,能夠通過獎勵激勵和懲罰激勵的結合來真正規(guī)范學生的個人行為,同時調動其積極性,有效規(guī)避錯誤,正向地鼓勵學生個人的成長。這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還可以真正將各項原則落到實處,如果使用不當,不僅會造成學生積極性的降低,也會導致價值受損,進而在接下來的培養(yǎng)過程中會帶來負面的效應,因此必須要合理正確的使用獎勵機制,這也是新時期實際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方向。
目標激勵機制是高職學生管理過程中有效運用激勵機制的重要助推力量,需要管理人員充分結合學生的個人情況和班級培養(yǎng)目標來引導學生制定相應的發(fā)展計劃,使得學生們能夠按照發(fā)展計劃的目標設定來有目的地進行學習。無論是在知識的培養(yǎng)方面,還是在技能的速度方面,亦或是理論和知識結合方面真正地起到激勵的作用。目標不是恒定的,也不是永久存在的,是有大有小的,有遠有近的,因此在目標的設定方面必須要足夠的合力,同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個人的情況,也要運用不同學生之間存在的差別來進行因材施教。
只有設立合理的目標,才可以真正引導學生向著目標不斷地努力,才可以激勵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其中,如果每個學生都制定相同的目標,或者是目標過于遠大,過于宏觀,不僅難以起到實際的效果,還會起到反方面的作用,學生漸漸就不樂于投入到相關的目標制定過程中,進而也會對自己的發(fā)展產生失望的情緒,這是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新時期目標激勵機制的重要研究措施。
對于任何個體和團隊的成長而言,都需要樹立起典范的榜樣作用,只有在學習和模仿榜樣的過程中,才可以真正激勵相關的學習者向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給學生個人的成長帶來前進的動力。因此,高職學生管理人員也應當引導學生按照宣傳推廣和共同學習、自主學習、校外學習等不同模式活動的開展來引導學生向著榜樣的方向靠攏,充分激發(fā)榜樣的價值。還應當充分結合學生身邊的好人好事來進行例子的論證,這就會對于其個人的成長帶來崇拜的力量,進而充滿了學習的動力,使得其個人的知識水平提升、道德素養(yǎng)提高更具目的性、方向性。這也是新時期高職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措施和新時期高職學生管理工作改革的重要指揮。
首先教師團隊和輔導員團隊應當結合學生個體差別,在因材施教理念的指導之下來充分分析學生個人的學習能力。在此基礎之上,結合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興趣,制定不同的發(fā)展目標和宏觀規(guī)劃。在此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特別是注重個體之間的差別,按照學習能力進行區(qū)分,劃定合作的學習小組,突出學生個人主體地位的同時,幫助他們能夠發(fā)現興趣。引導興趣,構建相應的思維模型,更加靈活、專業(yè)的學習技術技能,充分發(fā)揮目標的價值。在目標塑造時也必然持續(xù)的開設合理的采取獎懲機制,進而可供保證學生目標達成的可靠性。采取合理的獎懲機制,可以從根本上激發(fā)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各個專業(yè)的教師團隊和輔導員團隊也能結合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對于表現相對比較好的學生進行表揚,適度予以獎勵,這樣的管理方式和激勵機制設定能夠帶動其他的學生充分發(fā)揮其榜樣的效應,避免出現千篇一律的問題。
同時對于表現相對比較差的學生,應當采取合適的懲罰機制,能夠讓他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不過需注意的是,在實際的采用獎懲機制的過程中,應當注意適度表揚和懲罰,如果過度會引發(fā)學生的逆反心理,對于學校的領導嚴格的管理也是十分不利的。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也應當注重講解優(yōu)秀的人物,使得學生能夠了解學習榜樣的重要性,進而樂意于認可激勵機制的設定。對于成功人士優(yōu)秀事跡的講解,還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教師團隊要充分發(fā)揮起引導作用,同時輔導員團隊也要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相應的宣傳作用,對于表現較好的德智體美勞綜合發(fā)展的學生設立為相關的標兵,帶動學生群體共同向著高效的方向發(fā)展,進而能夠優(yōu)化整體的課堂結構和管理結構,這樣的措施能夠極大地發(fā)揮獎勵機制的重要性,同時能夠鼓勵學生向著合理的目標發(fā)展。
如今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都帶有比較濃厚的行政色彩,同時在部分的規(guī)章制度設定和相應的落實過程中也存在著強制性的現象。部分院校甚至仍然將學生違紀情況當作處罰加入其檔案,同時沒有設立相關的預防措施來予以保證,這類的懲罰機制會嚴重地制約學生的個人積極性,在管理方式的認可度方面也會起到負面的制約效應。因此在新時期對于高職院校的管理人員而言,要積極轉變相應的管理觀念,不斷提升個人的專業(yè)素質,打造專業(yè)的管理團隊。在提供責任心、使命感的前提之下,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采用激勵機制的合理的方式來塑造相應的管理模式。同時也應當積極主動讓各類的學生加入管理的大軍工作中來,這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認可相關的管理機制,同時也能夠降低相關管理者的工作量,進而能投入到更多的精力向促進學生個人綜合素質成長的方向轉變,這也是新世紀高職院校發(fā)展的重要方向[4]。
在總目標、階段目標、生活目標的設立過程中,也應當充分將管理目標加入其中,只有這樣才可以保證目標體系的完善。如此一來,學生就具有更好的自我管理意識和充分的配合意識。學生也可以為管理目標的努力而奮斗,比如投入到相應的管理工作中來,結合自我管理和對他人的約束等來樹立起成就感,同時能夠真正增強集體意識和責任心,這對于各類問題的發(fā)生也是很好的規(guī)避。
在學生參與管理工作的過程中,要注意針對性和有效性的設定,想要真正讓學生管理學生起到好的效果,就必須要在管理措施方面制定相應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結合學生個人的成長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來革新相應的激勵機制和管理措施。高職院校應當在各類制度方面予以完善,將激勵機制的方式加入其中,同時將學生管理學生納入到相應的規(guī)范制度中來,給予其權利的保障,同時也能充分尊重學生,使得教師團隊、輔導員團隊和學生管理團隊能夠共同發(fā)展,就問題發(fā)生給予相應的解決措施,只有這樣才可以提供足夠的保障。
在高職院校學生管理過程中采取更加多樣的教育方式,能夠使得各項的新理念、新技術充分融合其中。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是一項相對比較宏觀、龐大的工作,需要很多的管理者參與,同時也需要得到學生的根本認可。因此無論是在管理理念方面還是在管理技術的使用方面,都應當與時俱進,參考傳統(tǒng)工作模式中存在的各類問題,發(fā)現如果理念過于落后或者管理的措施過于消極,都會導致學生對此的不認可。因此,必須要充分結合新時期的發(fā)展在時下熱門的管理模式中來尋找到符合學生個人成長、滿足學生喜好的管理模式,充分將各類激勵機制加入其中,在信任、獎懲、目標、榜樣、激勵機制綜合設定的基礎之上,將信息技術和平臺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結合學生喜聞樂見的移動管理模式,比如慕課、微課堂等,以及各類的移動終端使用來提升管理效率,這不僅能夠消除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也可以隨時隨地聯系學生,學生們存在各類的問題,也可以隨時結合各類的平臺系統(tǒng)來進行提問。這對于實際效率提升也很有好處。
在新時期高職學生管理工作中應當將各類的激勵機制加入其中,結合學生的特點和高職院校的培養(yǎng)目標來提高相應的管理效率,保證管理質量,這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個人成長,對于整個高職院校的改革也是十分重要的保障價值。因此實際從業(yè)者需充分結合學校的特點,在基本考慮的基礎之上保證學生個人在新時期可滿足社會人才需求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