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其偉
【摘 要】項目式學習的應用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分析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項目式學習方法的基本要求和要點,闡述了教師可以通過合理設置項目情境、科學安排項目任務、構建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實現(xiàn)項目式學習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有效運用,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關鍵詞】高中地理 項目式學習 情境設置 項目任務 合作探索
項目式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接受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自己收集信息、分解任務、設計方案,并根據(jù)教師提供的評價標準進行項目評價和自我評價,整個實施過程都由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該項目的進行,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及每個環(huán)節(jié)中的基本要求。它是一種強調主動探究和創(chuàng)新實踐的教學方法,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意識,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一、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項目式學習的基本要求
1. 明確教學目標
在高中地理課程教學中運用項目式學習,需要教師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或者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關鍵要點設置有層次性的學習目標。在明確教學目標的指引下,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自主參與項目、完成項目任務時存在的問題,以目標為動力,促使學生更好地完成地理課程學習,并基于項目目標解決自身在地理知識學習中的具體問題[1]。另外,明確教學目標,有利于引導學生了解自己掌握地理知識的實際情況,從而在教師的引導下循序漸進地提高地理課程學習能力,完成學習任務。
2. 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項目式學習強調通過創(chuàng)設項目情境,引導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自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進一步進行自主探索。因此,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自主實踐空間,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尋找問題答案,體會地理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實踐應用價值[2]。從學生的主觀感受來講,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中為學生預留充足的自主思考與實踐空間,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地理知識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地理的信心,使其更加主動地投入項目任務的探索、研究中。
3. 引入輔助工具
項目式學習需要教師在教學環(huán)節(jié)設置方面凸顯創(chuàng)新性。基于此,教師應當引入具有先進性和實用性的輔助工具,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從更加具有發(fā)散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角度學習地理知識。教師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合理選擇輔助工具,以便更好地完成實踐任務。
二、項目式學習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運用要點
1. 明確教學切入點
教師需要按照課程的基本邏輯層次和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要求,對整個教學流程進行設計和組織。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首先應當明確教學切入點,結合教材內容體系進行有效分析,選擇具有綜合性且能夠為學生提供充足實踐空間的地理課程內容,同時,兼顧地理課程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和思想意識的培養(yǎng),達到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升學生地理知識運用能力的目的[3]。
2. 注重師生有效溝通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引入項目式學習,可以幫助學生以解決具體問題為目標,了解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中的基本思路、關鍵方法,以此為基礎,結合學生遇到的實際問題,輔助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4]。另外,師生溝通的內容還可以涉及生活中地理知識的運用方面,這有利于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促使地理課程的教學過程轉變?yōu)閹熒餐懻摗⒐餐治?、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
三、項目式學習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路徑
1. 合理設置項目情境
合理設置項目情境,是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方式。在高中地理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不同類型的地理課程內容,從更容易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角度創(chuàng)設項目情境,讓學生更快地投入課程學習中。在項目情境創(chuàng)設的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把握住以下兩方面要點:一是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符合地理理論知識邏輯;二是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能夠為學生的自主探索起到引導作用。
例如,在高中《地理》(魯教版)必修一第四單元第一節(jié)“自然災害的成因”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程引入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通過觀看圖片等方式,了解生活中的常見自然災害類型,并且提出導入性問題,讓學生進一步通過自主思考對自然災害的成因進行初步認識。具體問題可以包括:你都知道哪些自然災害?請說說自然災害造成的危害有哪些?能想到哪些預防自然災害的方法?上述幾個生活化的直觀問題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思考意識,讓學生在自主思考上述生活化問題的基礎上,結合教師創(chuàng)設的自然災害情境,思考自然災害與地理知識之間的關系,并帶著解決自然災害問題的措施這一目標任務,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中[5]。上述幾個問題可作為開展項目式學習的引導性問題。
2. 科學安排項目任務
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基本學情,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設置差異化學習任務,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設置不同類型的項目任務,能夠幫助教師檢驗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情況,并且進一步為后續(xù)拓展實踐教學做好充分準備。從學生角度來講,其在完成項目任務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協(xié)同合作的意義[6]。
例如,在高中《地理》(魯教版)必修一第四單元第二節(jié)“自然災害的防避”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此部分知識與自然災害成因分析的章節(jié)知識具有密切聯(lián)系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學習理解程度,設置不同類型的項目任務,讓學生通過在網(wǎng)絡平臺上查找資源,在生活實踐中了解自然災害防避的輔助工具和科學方法,為模擬組織自然災害防避演練打好基礎。在“自然災害防避演練”項目實施環(huán)節(jié)中,為了營造協(xié)同合作的氛圍,教師可以采取分組的方式,按照每小組5~8人,讓不同學生承擔不同任務。例如,部分學生可以承擔準備防避工具的任務,而另一部分學生則負責規(guī)劃防避路線。不同的項目任務可以實現(xiàn)對學生不同地理知識的有效考查,同時,也能夠檢驗學生的協(xié)同合作能力。從學生的主觀感受上來講,這種有明確的實踐目標且通過協(xié)同合作的方式掌握地理知識應用方法的過程,能夠產(chǎn)生較好的學習體驗。
3. 構建合作探究教學模式
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強調在完成實踐任務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提出一些發(fā)散性的問題,基于項目實現(xiàn)教學過程的拓展,滿足不同學生的實踐學習需求。在合作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布置一些需要學生自主總結分析并形成實踐方案的課程學習主題,檢驗學生對相關地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引導學生通過拓展的實踐性訓練,對地理知識的應用價值、地理理論知識指導實踐的方法進行深入了解[7]。教師只要在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時發(fā)揮好輔助作用,當學生遇到問題時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即可。
例如,在高中《地理》(魯教版)必修一第三單元第四節(jié)“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這部分實踐性和發(fā)散性的知識,引導學生自主組建學習小組,并且通過實地考察、記錄分析等方式,對社區(qū)的土壤環(huán)境、土壤成分進行總結。這種深入自然環(huán)境中基于具體課程教學,進行自主拓展學習的體驗,能夠激發(fā)學生利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檢驗學生在生活實際中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8]。同時,這種實踐探索過程還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地理知識的學習要保持嚴謹認真的態(tài)度,注重對數(shù)據(jù)的分析。
項目式學習具有開放性、情境性特點,與地理學科的學習要求具有極高的契合度,是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能夠為教師開展地理教學探索新路徑,對于創(chuàng)新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教學方式具有推動作用。學生在真實的項目情境中探究有價值的社會問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以具體問題貫通情境、活動和評價,從而實現(xiàn)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深度理解與遷移運用。
參考文獻
[1] 吳麗紅.基于問題的項目式教學在高中地理課程中的應用探討[J].試題與研究,2023(12):78-80.
[2] 馬偉貴.耦合視域下高中地理項目式教學路徑探析——以高中地理選考教學為例[J].地理教育,2023(4):49-55.
[3] 呂嘉琪,王菜林,張葉,等.基于項目式教學的地理高階思維培育路徑探究——以“洪澇災害的成因與防治”為例[J]. 教育觀察,2023,12(8):52-55.
[4] 張清蘋,李品儀.巧用信息技術,開展高中地理項目式學習——以應用WebGIS平臺探究“廣西人口問題”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23(4):93-95.
[5] 張寶貞.高中地理鄉(xiāng)土資源開發(fā)中培養(yǎng)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素養(yǎng)的策略[J]. 高考,2022(10):87-89.
[6] 羅高斌,張家鵬.基于地理實踐力的高中地理調查式項目實踐活動研究——以“生活性服務業(yè)”為例[J].地理教學,2023(2):8-11.
[7] 朱梟雄,徐安芳.基于項目式學習的高中地理野外觀察實踐活動設計——以“土壤的觀察”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3(1):77-80.
[8] 楊麗萍.基于UbD理論的高中地理項目式學習設計——以“探尋莆田市木蘭溪的治理”為例[J].福建教育,2023(2):56-59.
(作者單位: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縣第一高級中學)
責任編輯:李莎